●每天多做一点
以下是一位老板的回忆:
我曾经在一个上千职工的私人集团公司做总经理助理,在你们眼里除了处理文件及协助老板处理一些相关事务就够了。可那时只要公司存在的工作我都有可能被派去。记得有一次为了赶货,我和办公室的所有职员都到车间包装产品,整整做了三天三夜,老板并没有向我们说声谢谢,更不用说加班工资了;还有公司驾驶员因出事故被吊销了驾照,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我又成为了驾驶员长达三个月,还有一次,老板自己接了个现金生意的单子,但必须货到付款,于是我又变成了业务员,跟着货车颠簸了两天把货送到了对方,直到把款结回来等等。这些工作在你们眼里,也许太不值得去做,当时我也觉得很委屈,凭什么要我去做那些工作。但现在想想,我觉得我不下过车间,体会不到在车间工作的职员的辛苦,在当驾驶员的三个月里,我的驾驶本领突飞猛进,通过送货结款我考验了自己能力。我不知道你们打工时是什么心态。那时我总是告诉自己,不会永远给别人打工,我付出的心血也不会白流,这些都将成为我的经验与基矗象世明朋友说的,叫你兼职文件打印,也许在你认为,你跟本不屑去做这些事,可你知道吗,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从你手里出来的那份文件是不是很精致,很优美,让人看了是不是耳目一新!我还记得在老板把我的工资翻了几翻我还是要离开时,老板那种可惜的眼神。我如果做得不出色,他凭什么挽留我呢!由于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后来公司老总把我当朋友看待,在我创业期间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
这位老板的经历对年轻人是很有启发性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有怕吃亏的心理,他们也常常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宁可少做一点,不要多做一点;宁可要别人去做,而不要自己去做——是他们的处事原则。他们很简单地认为,自己少做了,省力了,是占了便宜。付出那么多,上级不一定都看得到,而且同级的同事工资一样,自己凭什么多做?这种心理在职场上可以说相当普遍。
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见解,他们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和暂时,却没有看到深层和长远。
小张最初为刘老板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却已成为刘老板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被老板看作左膀右臂。他为什么能提升的这么快呢?
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小张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可是老板却没有走,他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小张想:他一定有许多工作急着完成;或许他需要一个帮手,还不如我来帮助他。于是他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虽然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但是他自己认为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查理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老板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从前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来做,当小张来到他身边帮助他,他就把这些工作交给小张去做,这样他可以把精力腾出来做更重要的事。他发现小张工作主动,像是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于是养成了什么事都爱招呼小张的习惯……
老板为什么爱招呼小张做事呢?因为小张自动留在办公室,主动为他帮忙,急他所急,想他所想,给他的印象是:小张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不在乎自己的一点私利受损。老板没有因此给他什么报酬,但是他开始注意到小张,了解了小张的能力并开始重视小张。理所当然地,当下属一家公司总裁职位空缺时,老板首先想到了小张,并且因为他平时对小张的了解,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予了他。当同事们感到艳羡甚至是嫉妒时,却也没有什么可不服气的,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小张付出的那么多。
为什么我们应该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每天多做一点工作当然会占用我们的时间,但是,这种的行为会给我们树立良好的声誉,使别人更加需要我们。
首先,我们知道,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仍然以为少做事是占便宜,多做事是吃亏。如果我们养成了“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与那些没有这样习惯的周围的同行或者同事相比,就具有了一种突出的优势。我们彰显了自己勤奋的美德,使人们更加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合作。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指名道姓地要求你、而不是你的同行、同事们提供服务。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希望将自己的右臂锻炼得更强壮,惟一的途径就是使用它多做事,做艰苦的事。经常的使用,会使肌肉受到锻炼,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右臂比左臂要更有力气的缘故。因此我们也总是把难做的事交给右臂去做,我们也觉得它比左臂重要的多。
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是:身处困境并且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如果你能比份内的工作多做一点,那么,你就有机会锻炼自己,使自己发展出超凡的技巧与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最终使你更容易摆脱困境。
在当今的社会,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可能会对未来起巨大作用。而“每天多做一点”能够给你提供比别人更多的学习机会。
每天要提早一点到公司,这表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不在乎比别人多做一些。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在这一点走在别人的前面!相反,如果你迟到,并且找了很多的借口,比如塞车啊、意外情况啊,只能表示你不是很在意这份工作,或者抱能少做一点是一点的心理,这样给别人的印象像个“落后分子”,既然你不愿多干活,那么老板有什么事肯定不爱找你,当然提升也不爱找你了。
当顾客、同事或老板要求你提供帮助,做一些份外的事情时,你还是积极地抓住这机会吧!要知道这不是坏事,不是吃亏的事,相反可能是对你很有利的机会。你要把自己想象成那件事的责任人,设想自己希望这事怎样处理,然后提供别人需要的帮助。
要学会主动发掘工作。老板不喜欢看见员工停滞不前,有时候,员工完成了某项工作,稍微停顿下来歇息,却被老板撞见了,这是最无辜的。在老板心目中,员工是不能在办公时间停下来的,他们有责任去发掘工作,而不应该让工作去等他们。
●挫折是进步的转机
在职场中我们要设计自己的“能力开发计划”。漫无计划——得过且过,是无法成功的。如果动不动就觉得“这里的薪水比较高”、“这个地方比较轻松”,千万不要因为这些理由而换工作。这样才能和长处往往会被埋没,无法得到施展。
最要不得的作法是,“我不喜欢现在这家公司的工作内容,为了逃避它只好另找新工作。”如此一来,当你在新的工作场所发生新的问题时,你又会想要逃了,因此会不断地换工作,始终无法稳定,只要遇到不如意或挫折,就会落荒而逃。但是,如果你不断地换工作,还是能够不断地找到工作的话——那还好。然而,就在反反覆覆地换工作的同时,你的工作技能却会无法提升。不久之后,你就会远远地被工作机会抛在后头了。
而同时,你的社会信用也将不断地丧失。
不论遇到多么辛苦的事情或艰难的工作,请牢记:挫折正是使自己进步的转机。
为了培养自己的实力,可以进入学习基础的学校或参加课外补习班。而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是藉由实务才学习到的。因此,最佳的学校就是工作场所,而对我们有帮助的老师(包括反面教师)就在公司里。
工作中错误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但有些错误是值得犯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在公司中就有一些完美主义者,从不希望自己犯错误,但这又是不可能的,于是乎犯了错误便茫然失措或手忙脚乱。
有的人干了二十几年工作,几乎没有什么错误,看起来很完美。看看那些多年未获升迁,一直还在原位的人吧。原因很简单,他就像一台笨机器似的,在那里不停的运转,不需加油,不需控制,也不需修理——那么,就让他在哪儿转吧,没有人会注意他。工作完美的人当然应留在原位,因为再找别人来接管,可能会做不出这样的成绩,所以“留”之大吉。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老板不仅会注意你取得的成绩,而且会注意你犯的是什么错误。人都会出错,当然你也可以犯错,但要尽量避免犯不必要的失误。
“愚蠢的错”大部分是些疏忽大意的失误,比如说健忘或工作不彻底。这种错误才犯不得。“不可避免的失误”就不同了。比如你公司的财务工作,分析后你觉得美元要贬值,所以采取了相应的行动,结果美元没有贬值。如果你认真做研究,你就会很快从错误中恢复过来。全美最大的银行——花旗银行公司的董事长纹翰·里德就是一个例子。
十几年前,作为花旗银行的副总裁,里德因为建立公司的信用卡分部,使公司损失1.7172亿美元,结果大出其名。里德的错误当然会引起老板的注意,但在他们眼里,里德还是敢做敢为的人。里德毫不气馁,极有能力地处理了危机,使这个分部最终做到扭亏为盈。
正因为这些,1984年里德才能成为花旗银行的董事长。当然,我们并不主张犯下损失上亿美元的错误,但是你不应该犯低级的错误,即便犯错也是犯开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这样,错误大一点,可能更能引起老板的注意。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认错改错的勇气。
松下幸之助对下属说:“有时,人会犯出乎意料的错误。在工作中,突然间一声:‘唉呀,糟了。’就有人开始伤脑筋了。”可见,老板不会要求下属不犯错误,相反,他会欣赏及时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下属。其实,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已是一种优秀的能力了。所以,当你发现出错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不妨对老板说:“我发现自己错了”,“我马上改正它。”
在合适的情况下,你还可以解释原因,更重要的是今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老板会发觉:孺子可教也!
一位名人曾说过:成功永远比失败多一次。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总是充满了成功、失败的轮替。
有一次有人问一位总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 “加倍你失败的次数。”一个人要成功必须采取大量的行动,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只要你行动的次数越多,你失败的次数也就越多,然而失败的次数越多,就越可能有成功的机会。当你成功的机率不是百分之零,你就应该继续行动,继续接受失败,每失败一次,你成功的希望就多一分。
在篮球场上要想成为得分王,就要不断投篮,当然投不进的次数也一定很多;当一个推销员想要增加业绩就要不断地销售,当然销售的次数越多,失败的次数也就越多,所以你的成交率可能很低,但你的业绩可能比别人要大,这就是数字游戏。
关键是,行动的次数一定要非常多,一定要不断地接受失败,而且加倍你失败的次数。世界首富洛克菲勒说:“你要成功,就要忍受一次次的失败。”你要把失败当成迈向成功所交的学费。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的心态才最可怕。因为只有卖棺材、卖墓碑的人才能在家里等着生意上门。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垫脚石。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升迁的基础
有很多职员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早请示晚汇报,大小问题全部推到上司那里决策。孰不知这样不仅影响公司领导对你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你错过了锻炼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首要的,是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在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下,可能隐藏着问题,以及使工作得到改进的机会。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明白,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
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职场中人应有一根敏感的神经,才能较早地发现变革的导火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果你想了解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不是表面的现象,常常需要你亲临现场去调查才能获得。
有一家贸易公司,由于营业员估计将会有大笔的订单,而批进了大批的货,但实际上的成交却没有那么多,库存品却一点一滴地增加。因为进货越多可以打的折扣越多,往往会有人因此而大量进货。
有如积沙成塔一样,每个人都拥有一点自己觉得很少的库存品,但是数十人、数百人累积下来,就会成为很大的数额。而且,从财务报表来看,这些会被认定是资产,即“是公司的财产”的想法。
然而,不具有效益的库存品,与其说是财产倒不如说是一种负担。公司的长期库存品也因为变色、变形等因素,而呈现无法贩卖的状态,而且金额更达到数亿元,这金额相当于这个公司一年销售量的数个百分比。
税务人员本来就应该注意到这样的事情,结果却因为只注意到数字表面呈现出来的结果,就觉得放心。因为专业反而被这些盲点所蒙蔽了。公司里负责管理的员工陈某首先发现了问题,他对税务人员:“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