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认为约翰在发现思想力量之前,就必然会被病魔打倒,有些人更会说他所得到的补偿只是财富,而这和他所失去的行动能力并不等值。但约翰从他的思想力量和他亲戚的支持力量中,也得到了精神层面的补偿。虽然他的成功,并不能使他恢复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但却使他得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而这就是个人成就的最高象征。他可以躺在床上度过余生,每天只为自己和他的亲人难过,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反而带给他的亲人们想都没有想过的安全。
长期的疾病通常会使我们不再看,也不再听。我们应该学习去了解发自内心深处的轻声细语,并分析出导致我们遭到挫折,甚至失败的原因。
爱默生对此事的看法是:“发烧、肢体残障、冷酷无情的失望、失去财富、失去朋友,都像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但是平静的岁月,却展现出潜藏在所有事实之下的治疗力量。朋友、配偶、兄弟、爱人的死亡,所带来的似乎是痛苦,但这些痛苦将扮演着导引者的角色,因为它会操纵着你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终结幼稚和不成熟,打破一成不变的工作、家族或生活型态,并允许建立对人格成长有所助益的新事物。”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对于保存这颗隐藏在挫折当中的等值利益种子,是非常冷酷无情的,而找寻隐藏在新挫折中的那颗种子的最佳时机,往往就是现在。你也可以再检查一下过去的挫折,并找寻其中的种子。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挫折感太过强烈,而无法马上着手去找这颗种子。但是,现在你已有了更高的智慧和更多的经验,足以使你轻易地从任何挫折中,学习它能教给你的东西。
有些时候,只要你耐心地等待一会,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有一个流传在日本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阿呆和一个叫阿土的人,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渔民,却都梦想着成为大富翁。有一天晚上,阿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在对面的岛上有一座寺,寺里种着49棵株模,其中的一棵开着鲜艳的红花,花下埋藏着一坛闪闪的黄金。阿呆便满心欢喜地驾船去了对岸的小岛。岛上果然有座寺,并种有49棵株模。此时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了下来,等候春天的花开。肃杀的隆冬一过,株模花——盛放了,但清一色的淡黄。阿呆没有找到开红花的一株。寺里的僧人也告诉他从未见过哪棵株模开红花。阿呆便垂头丧气地驾船回到村庄。
后来,阿土知道了这件事。他也驾船去了那个岛,也找到了那座寺。又是秋天了,阿土没有回去,他住下来等待第二年的春天。株模花凌空怒放,寺里一片灿烂。奇迹就在这时发生了:果然有一棵株模盛开出美丽绝伦的红花。阿土成了村庄最富有的人。
这个奇异的传说,已在日本流传了近千年。今天的我们为阿呆感到遗憾:他与富翁的梦想只隔一个冬天。他忘记了把梦带入第二个灿烂花开的春天,而那些足可令他一世激动的红花就在第二个春天盛开了!阿土无疑是个执着的人:他相信梦想,并且等待另一个春天!
其实等待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享受。没有痛苦的等待,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痛苦中等待了所要等待的东西,这种等待就升华为一种享受。比如,一个你期待已久的人,终于来到了你的身边,那种快乐……
13.信念左右结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信念支配,我们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关键在于我们的信念。所谓信就是人言,人说的话;所谓念就是今天的心。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今天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若一个人在心里老是不停地埋怨自己,我不行!很难想像,他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做出怎样的成绩;相反,若一个人在心底深处总是不停地鼓励自己,我能行!那他在人生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功。我们认定自己失败,就注定要失败!我们坚信自己是哪一种人,就会成为哪一种人。无论什么事,如果我们反复地确认、去努力、去拼搏,希望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信仰的力量》一书的作者路易士·宾斯托克说:“每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英雄人物,总有遭人批评的时刻。事实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就越多。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别人的批评。”
你们听说过张其金这个名字吗?这个人的身上是充满神奇的。在念大学时,一位出版家曾这样说,“张其金要出书,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结果他现在已经出版了五六本书。在创办企业前,一位企业家说:“身无分文,想办企业,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结果他有了自己的企业。在他取得业绩前,还有人说:“这个人简直不可思议,他一生没救了,想成功除非再等500年。”结果这些评论都被张其金后来的成功一一击毙了。张其金说:“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确实一定能够成功,就大胆、自信地去干,用自己的实力去说明一切,去回击那些人。我们千万要记住:当我们成功时,会有人打击我们;当我们失败时,同样会有人打击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给自己鼓气。这正如《圣经》所说:‘你若在患难之日胆怯,你的力量就要变得微不足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在艰难和不幸的日子里,要保持斗志、信心和忍耐。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绝不会被失败击倒的人。”
你听过塞蒙·纽康这名字吗?这个人出生于1835年,逝于1909年。在莱特兄弟首次飞行成功前一年半,他说了以下的“名言”:“想叫比空气重的机器飞上天,不但不可能,而且毫不实用。”
你知道约翰·莱特福特吗?他不但是个博士,而且当过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这部名著前夕,他郑重指出:“天与地,在公元前4000年10月23日上午9点诞生。”
你听说过狄奥尼西斯·拉多纳博士吗?他生于1793年,逝于1859年,曾任伦敦大学天文学教授。他的高见是:“在铁轨上高速旅行根本不可能,乘客将不能呼吸,甚至将窒息而死。”
1786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初演。落幕后,拿波里国王费迪南德四世,坦率地发表了感想:“莫扎特,你这个作品太吵了,音符用得太多了。”
国王不懂音乐,我们可以不苛责。但美国波士顿的音乐评论家菲力普·海尔,于1873年表示:“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要是不设法删减,早晚会被淘汰。”
好吧,乐评家也不懂音乐,但是音乐家自己就懂音乐吗?柴可夫斯基在他1886年10月9日的日记上说:“我演奏了勃拉姆斯的作品。这家伙毫无天分,眼看这样平凡的自大狂被人尊为天才,真教我忍无可忍。”
有趣的是,乐评家亚历山大·鲁布,1881年就事先替勃拉姆斯报了仇。他在杂志上撰文表示:“柴可夫斯基一定和贝多芬一样聋了,他运气真好,可以不必听自己的作品。”
路易士·宾斯托克说:“真正的勇气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说。”
畅销书作家周澜说:“一个精美的花瓶放在展览架上,没有不被打破的。因为正是这个花瓶给了人们太多的享受,才会受伤。如果把这句话转变在我们的信仰方面,我们可以说,我们的信仰决定了我们的所作所为,尽管我们的信仰在别人看来是异端。在这样的情况下,受人鞭策是应该的,但我们所作所为是正当的,那就让他人去说吧。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信仰都不失为一种企望,一种忠诚,一种对自己精神出路的应许。一个真正具有信仰的人,会自觉地通过信仰来铸就自己顽强的意志,来统领自己的精神生活。”
的确如此,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它既有情感、意志的因素,也有理性和认知的成分。信仰不但是精神的依归与寄托,而且是知识的发源地。它在依靠理性论证的同时,激励人的热情,使人从超自然的、奇迹的事物中汲取力量并展示那不可动摇的意志。真正的信仰使人克服狭隘和私心,使人更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精神是需要根基的。没有这种根基,人将处于无家可归的精神状态,处于永不安息的浮躁状态。而信仰能够安适人的精神,让人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旷达,让人变得充实。
14.激情是成就事业的力量
没有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谁可以一步登天。恰恰相反,所有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在经历一连串的失败之后依然满怀激情地努力拼搏,最终建立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克里曼特·斯通于1902年5月4日生于美国芝加哥贫民区。
很小的时候父亲便离开了人世。由于生活困难,斯通靠卖报赚钱维持生计。
斯通的母亲是位很有修养的美国妇女。她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钱投资于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公司。后来,干脆成了这家小公司的保险推销员。
年少的斯通深受母亲的影响。在初中升高中的那年夏天,他开始利用假期为保险公司推销保单。当他按照母亲的指点,来到一栋办公楼前时,他不禁犹豫了,进还是不进呢?在大楼前徘徊了一会,他感到有一点害怕,他想打退堂鼓了。
这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当年卖报时的情景:斯通站在那栋楼前,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地对自己说:“当你尝试去做一件对自己只有益处,而无任何伤害的事时,就应该勇敢一些,而且应该立刻行动。”
他毅然走进了大楼。他想:“如果我被踢出来,我会像当年卖报纸时那样,再一次壮着胆进去,决不退缩。”
就这样,他进行了他保险生涯的第一次拜访。
第一天的推销让他发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当他从一间办公室出来时,马上冲进下一间办公室。这样,由于时间上不给自己犹豫,避免了思维的空间,从而可有效地克服自己的畏惧感,节省了途中时间的浪费。
最后,通过他的努力,他争到两位客户。对斯通而言,这是人生旅程的一座新里程碑。
斯通20岁时,他创办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取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公司刚开张时,就他一个工作人员。开张营业的第一天,居然有50多位客户投保。联合公司的信誉慢慢地受到当地人的叫好。有一天,他居然推销出120多份保单,令人难以置信。
斯通36岁时,已成为百万富翁。他创办的公司后来成了美国混合保险公司。截止到1990年,公司的营业总额达2.13亿美元。公司拥有5000位保险推销员。
斯通一生都从事推销。既推销保险,也推销信念和成功的方法。
他与人合作出版《以积极的精神态度获得成功》一书,发行25万册。1962年,他又出版畅销书《永不失败的成功之道》。后来,他买下霍斯恩出版公司。
斯通身兼三职,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阿波特公司的董事,霍斯恩公司的董事长。
他成了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拥有4亿美元的资产。
斯通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是这样认为:“遭遇困境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待机东山再起。推销的成功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
可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激发出一个人鞭策自己、鼓励自己的内动力,从而加强了自身优势的建立,使之在面对逆境之时、身处困难之中,都能无所畏惧的大踏步前进,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15.成功者必会经历磨难
许多人一经历挫折,就悲观失望,并马上把失败联系在一起。其实挫折并不等于失败,有时侯,人生必须经历一些风雨和磨难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司马迁自幼受其父影响,诵读古文,熟读经书。20岁就周游全国,考察名胜古迹,山川物产,风土人情,访求前人轶事掌故。后又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朝廷藏书,档案典籍。太初元年,根据父亲遗志着手编撰一部规模宏大的史书---《史记》。
正当司马迁努力写作之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天汉二年,名将李广之孙李陵率5000士兵出击匈奴,开始捷报频传,满朝文武都向汉武帝祝贺。但几天以后,李陵被匈奴围困,寡不敌众,在士卒伤亡殆尽的情况下,被匈奴俘虏。前几天称颂李陵的文武大臣反过来怪罪李陵。司马迁替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打入天牢。按照西汉的法律,大夫犯罪,可以用钱赎身。但司马迁家里贫穷,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赎金;往日亲近的人,谁也不敢替他说情或帮忙,最后司马迁受到了宫刑。
出狱之后,司马迁担任中书令,这种职务历来都是由宦官担任的,对士大夫来说是一种耻辱。司马迁的朋友任安在狱中给他写信,表示对他的行为深感不解。司马迁回信说:“我并不怕死,每个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我现在死了,无异于死了一只蝼蚁。我之所以忍辱苟活,是因为撰写史书的夙愿还没有实现啊。从前,周文王被困于羑里才推演出《周易》,孔子被困于陈蔡才作出《春秋》,屈原被放逐于江南才写下《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完成《左传》,孙膑被削掉膝盖骨才编著《兵法》、吕不韦被贬于蜀地才作出《吕氏春秋》,韩非被拘禁于秦才写出《说难》、《孤愤》啊!我要效法这些仁人志士,完成我的书啊!到那时,就可以抵偿我的屈辱,即使碎尸万段我也没有什么悔恨啊!”经过二十年的磨砺,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史记》。
如果司马迁一气之下,愤而自杀,我们今人又如何看得到《史记》。从古到今,凡成事者,成大事者,莫不受尽磨难,在磨难中完成自我教育,如此也水到渠成地成就了事业。
如果你的工作值得你付出代价,你就要斗志激昂地去做。面对挫折与磨难要能把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
人生中的挫折、失败以及磨难,只能说是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情况,许多失败和磨难可能连着成功。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和磨难,实际上你也拒绝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