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获得而不想付出;只想成功而不去行动。这种没有行动力的梦想就叫空想。警示慵懒者:让马上行动成为一种习惯。坚决地从现在开始,立即付诸行动!!
1.要勇于接受挑战
在前进的途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外界的。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即使遇到困难,也可以获得帮助,事事顺心。所以,爱默生说过:“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有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所取得的,并由那些以积极的心态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
世界顶尖电影巨星史泰龙,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母亲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后,便在街头当混混儿。直到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岂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然而,他认为当演员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决不放弃,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处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被拒绝一次,他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只能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他暗自垂泪,甚至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两年多的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次多被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
“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3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了。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地投入。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曾这样评价过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地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而是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人的一生中,遇到挑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勇于接受挑战,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无法忍耐。勇敢地走下去,冲破重重阻碍,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
2.立即付诸行动
在很多时候,并非因为事情太困难使得我们不敢行动,而是因为我们不敢行动才使得事情困难。在我们的思想与行动中,很多事情都是由我们的思想决定的,只有我们思想是正确的,在大脑深处形成我们可以去做这件事,我们才会去做。如果我们的大脑认为不可能去做,我们绝对不会去做。所以说,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但是,行动也同样可以控制思想和情绪。为了成功,我们必须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个人力量,并且大量采取行动,让行动来证明我们的所思所想。
在《圣经》中,耶稣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位有两个儿子的父亲对大儿子说:“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
“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说。
老大拒绝听父亲的话,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为。他想:“我错了,我不该违背父亲。我虽然说不去,可是我还是应该到葡萄园工作的。”
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园去,使劲地工作,藉以弥补他的过失。
这时,父亲又去找小儿子,对他说同样的话:“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
小儿子一口答应:“我去,父亲。我这就去。”
可是过了一会儿,小儿子想:“我是说过我去,可是我并不想去!你以为我会在父亲的葡萄园工作吗?才不呢。”
过了几个钟头,父亲决定到葡萄园去看看。不料,竟发现老大在园里拼命地工作,却不见小儿子的踪影。结果小儿子不守信用,违背了诺言。
讲完了这个故事,耶稣转身问周围的人:“这两个儿子,哪一个照父亲的意思做了呢?”
周围的人马上回答说:“当然是到葡萄园工作的那个老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胜于言。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所以说,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只要我们采取行动,我们就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创造一切。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才能找到我们的发展方向。
《圣经》上有这样一段话:“凡听了我这些话而实行的,就好像一个聪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并不坍塌,因为基础是建在磐石上;凡听了我这些话而不实行的,就好像一个愚昧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就坍塌了,且坍塌得很惨。”
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是一个把“行动高于一切”作为自己奋斗基准的人。当人们问及乔布斯为何一再成功时,他将告诉你的是只要你把行动和信心结合起来,这就是你走向成功的最大动力。这正如乔布斯所说:“我把我的一切思想付诸行动,这是这些年来让我继续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乔布斯的第一次行动,源于他20岁时创立苹果电脑公司。他拼命工作,让苹果电脑在10年内从一间车库里的小工厂,扩展成一家员工超过4000人,市价20亿美金的公司,因为他推出了一个很棒的产品——麦金塔电脑。没有人要他冒险去创立苹果电脑,但他做到了,因此他在心中累积了一个相信自己的信心。这个信心在他30岁与苹果电脑分道扬镳时就派上了用场。因为与董事会对公司未来的愿景不同,董事会在乔布斯30岁时炒了他的鱿鱼。乔布斯说:“曾经是我整个生活重心的东西不见了,令我不知所措。”但渐渐地,乔布斯发现,他还是喜爱着他曾做过的事情,被苹果革职的事件丝毫没有改变他的兴趣。他虽被否定了,但他还是爱做那些事情,所以他决定从头做起。
接下来5年,乔布斯开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又开了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Pixar接着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然后,苹果电脑买下了NEXT,乔布斯回到了苹果,NEXT开发的技术也成了苹果电脑后来的技术核心。现在苹果电脑又开发出音乐产业的革命性产品Ipod。一次的信心加三次的行动奠定了乔布斯成功的基础。
从上面乔布斯的这个例子来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于行动。只有我们行动了,才能去改变那些影响我们发展的观点,进而真正地改变自己的人生,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切都是由个人的力量创造的。换言之就是个人力量是导致我们采取行动的能力。所以,为了成功,我们一定要付诸行动。正如《圣经》上所说:“只有信心而不付诸行动,无异于无信心。”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如果我们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想要做的人,那就付诸行动吧!
3.行动改变命运
当我们开始踏上人生的旅程,其间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不要害怕碰壁和挫折,它会教会我们重要的课程。因为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直到意外的挫折才会让我们清醒,多数人在遭受挫折以后会幡然醒悟。挫折激发潜力,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改变、去行动。
就拿健康来说,在身体无恙的时候,我们不会去注意饮食和运动。当疾病缠身,医生严肃地告诉我们说:“你如果再不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你就死定了!”突然间我们就有了改变的动机。
在婚姻亮起红灯、家庭即将破裂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以前对伴侣关心太少;在事业的低谷、公司经营不善的时候,才会去尝试新的观念,做出艰难的抉择。只有在行动受挫的时候,我们才会学习人生的重要一课。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决定是怎么产生的?多半是在碰壁受挫的时候,那时我们告诉自己:我过够了被人踢来踢去的生活,一定要出人头地。就这样我们满怀野心地开始了改变的行动。
成功得意的时候大肆庆祝,很少有人能从中体会意义。在成功的喜悦中,根本体会不到失败的意义,更多的人会就此满足。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不是环境逼迫,多半都会安于现状,不求改变。
玛丽被男友抛弃了,伤心欲绝地在家里呆了一个星期。后来渐渐和老朋友联系,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不久,她搬了新家,还换了新工作。比起半年前,似乎更加快乐和自信了。
杰克被公司解雇了,暂时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于是用自己积蓄做起了一点小生意。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给自己打工。虽然他仍然需要面对各种问题,但是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和更有挑战性。
人生中的每一个挫折和意外,就如同是上帝用一个小锤子在我们的脑袋上警告了一下,如果我们继续置之不理,它老人家又会重重地敲一下。最后我们会明白每一次行动让我们成长,如果拒绝改变,才会痛苦不堪。当我们开始新的行动,一切就会变得不同。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乙也同样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么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计划。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就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却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生命会很漫长,然而行动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谈到生命尽头时候的情景:当心爱的人围绕在自己身边,没有人会说“要是我多赚20万就好了。”他们通常会说:“好好照顾你妈妈和孩子。”没有人会说“照顾好我的车子。”这些问题都非常简单,我们都知道,但是光知道而没有行动又有什么意义。这些只会让自己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倍感失落和遗憾。
人的命运不会因为“知道”而改变,但会因为“做到”而改变。在行动中不断经历,在旅途中全力以赴,坚信行动改变命运。
4.人生赢在行动
每天我们需要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每一点变化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动。这种震动让我们开始思考,思考如何才能让生活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这时候面对各种选择,是就此决定还是继续找到更多的理由。
有一年夏天,一个小镇上爆发了洪水,而洪水来得太突然,有一家人被洪水卷走了。而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主人从洪水中救起了妻子,他的儿子却被淹死在水中。洪水退去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很理智,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生。有的人则对他的做法很气愤,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只有一个,而且儿子是他们家的未来。
当人们为此争论的时候,很多人也为这个问题困扰:如果只能救活一个人,究竟应该救妻子还是孩子?于是,有人专门找到了男主人,问清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男主人伤心地回答:“我什么也没想,洪水汹涌,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了她往附近的山坡上游。当我返回的时候,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看着他伤心的情形,别人不再多问就离开了。
人生抉择大多如此,在你来不及考虑的时候就做出了决定。当我们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就用行动来代替思考。
美国总统林克先生是个私生子,出生卑微、面貌丑陋,更谈不上举止风度,而且他对自己的这些缺点十分敏感。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缺点而放弃努力,他知道惟有从知识中汲取力量才能让自己有所成就。
在刻苦的学习中,他忘记了自己的缺点,或者说知识让他变得自信起来。正是因为他的自信他能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还能继续坚持。最后他成为了令人敬佩的美国总统。
如果换了是自己,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以后,会不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信念。也许我就该“认命”了。我不能揣测总统当年在接受失败时候的心情,但是我敢肯定他用行动来代替了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