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虚名】百年以内,有无数忧愁困苦、疾病颠连、名缰利锁、惊风骇浪,阻人燕游,使徒有百岁之虚名,并无一岁二岁享生人应有之福之实际乎?[清·李渔·闲情偶寄]
人生之积极和消极,实际上是此长彼消的,没有孰对孰错之分的。
人生苦短,何不秉烛夜游?这是文人墨客的观点。可是天下早就是不是文人政治。现实情况是,公务员八点半要上班,事业准事业也是参照执行,家住得很远,即使你开车上下班,路上也得个把小时,还有家庭儿女的种种羁绊,更别提单位之事了。所以人生之乐,有时仅仅限于口头或书面;而人生之苦,却是一地鸡毛。
带着一地鸡毛而秉烛夜游的,自然为数不少,说日本和韩国之男人,下班了就喜欢到酒吧里喝上一阵子,就是为了把一地鸡毛统统扯掉。扯掉的办法靠什么,就靠酒精。其他诸如卡拉OK,或者泡泡桑拿什么的,都是同理,都是为了排遣压力。所以李渔的结论是,即使你活到百岁,那也是徒有百岁之虚名,并没有享到哪怕一年两年的实际之福,这并不是因为李渔数学成绩一般,而是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即使如佛家之言,人生也是极为痛苦的。但即使这样,李渔还是劝人行乐,至少要苦中作乐吧。我以为这就是李渔的现实和聪明之处,而并非让人进入虚幻世界去寻欢作乐。
最近参加一次同学会,会上有同学提出一观点,说人生有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是准备期,是读书和工作的开始;第二个三十年是奋斗和收获期,人生和家庭的基本建设也竣工了;那么第三个三十年便是享受期了,心平气和地享受人生……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同学的赞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帮同学大多已经处在第二个三十年的中后期了——看看前面,只能叙叙旧而再也回不去了;看看前面呢,轮廓也日渐鲜明了,包括谢顶啊肥胖啊自然规律都不可抗拒了。是啊,在这样的气场下,没有人会感叹人生是过得慢的,因为不少人稀里哗拉上气不接下气地就奔五奔六去了,也许只有在准备中考和高考的学子,才有可能会有度日如年之感的。
人生有三个三十年,这是从规划的角度上来说的,比起孔夫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要来得宏观多了。可是人生之难,又在于极难规划,因为变化比计划要快,三十而不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不知天命,这比比皆是啊。比如像笔者这样的,总觉得这么一路过来就比孔老夫人所说的至少晚了整整十年呢!往往要到了四十岁才理出个子丑寅卯,才分出个东南西北,而且往往是在居者有其屋的情况下,才分清朝南朝北的。更何况每人境遇不同,人生之观点也会截然不同。一人事业正旺,你让他主动激流勇退,这是何其难也;而某君大病一场死而复生,那么他对人生就完全是另一种看法了,什么名利统统都是1后面的0。所以三个三十年,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也是大有不同的,但是人生之游戏规则,却又大同小异,比如七八岁之上学,五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退休。在这一段的马拉松跑当中,前面的二三十年基本还是朦朦胧胧的,虽然也看人生哲学的书,但一般工作之后,哲学和借书证就让位给病历卡啦月票啦工资啦超市卡啦。那么好,只有到了六十岁,全在公园全在社区也全在医院碰头了,慢慢的,走路慢了,坐公交车也可以优惠了也有人让座了……
人生从X岁开始,这本来是个无聊且荒诞的问题,因为人生人生,人一生下来便有人生了,照西方的某些说法从胎盘形成就开始了,所以有的法律是禁止妇女打胎终止妊娠的。那么人生从六十岁开始,其实也是个伪问题,也一定不是李渔老先生的原意,但六十开始也没什么不好,像杨振宁老先生82岁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不是也很好吗,也是给诺贝尔奖获得者脸上增光了。所以我的观点是,第一不要过早倒下,因病或因其他;第二我们要为这六十岁早做准备,早做“巡视”和“调研”,否则也会有一时的不适的;第三呢,如果有条件从五十岁四十岁开始不是更好吗?人生之积极和消极,实际上是此长彼消的,没有孰对孰错之分的。老话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啊,六十岁本来要享受了,所以一定要健康快乐地冲向这根红线,虽然没有过多的掌声,此时的掌声是要自己响起来的。
人生从六十岁开始,六十岁就不要再借账了吧,六十岁应该不再还贷了吧,口袋里有一点点富裕的钱,能吃就吃,能花就花,还有什么不能想透的呢?李渔这么聪明,也只活到了70,那个时候算是古来稀,而放到今天那又算什么呢?放在杭州70岁才刚刚能办老年卡,这种时候我们既要讲究人生的数量,又要讲究人生的质量。如果六十岁开始了好日子,或者五十岁就开始,那么我们算是真正读懂得了一点闲情偶寄。那无数的忧愁困苦、疾病颠连、名缰利锁、惊风骇浪,就跟它们说baibai吧!
结论是,要把人生早早地抓在自己手里,而且要学会抓大放小,什么是大呢,健康和快乐为最大,其他都是小的,房子是小的,票子是小的,位子也是小的。
【养生小贴士】
老子的养生观
老子,姓李,名耳,字耽。约生于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70年左右),思想家,据传活了三百多岁。《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系哲学著作,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养生思想。老子主张顺乎自然,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知足常乐。认为静胜躁,反对生生之厚,即奉养太过度;认为益生曰祥,即纵欲贪生乃不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