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2000000049

第49章 天妒英才——世界文坛巨匠之死(1)

莫里哀究竟死于何因

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诞生于巴黎富商让·波克兰家,1644年6月28日首次使用艺名莫里哀。他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欧洲戏剧史上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戏剧家。18世纪之后,莫里哀的名字超越法国国界,在欧洲各国享有广泛的声誉,其作品成为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到目前为止,确知莫里哀所写的作品有30出戏和不多的几首诗。其中有一出戏是在他照顾年老贫困的高乃依时,与高乃依合写的。莫里哀既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又是剧团负责人。

一个编剧,死无葬身之地,但其作品却是法兰西喜剧院创办300年来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据载,从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创立到1978年底,该院共上演莫里哀的剧作29664场,而名列第二、第三的拉辛与高乃依的剧作仅被演出过8669场和7019场;一个作家,身后无手稿流传,却仍被称为“法语创作中最全面而最完满的诗歌天才”;一个演员,不肯离开舞台,宁愿放弃法兰西学院“四十名不朽者之一”的荣誉。然而,法兰西学院却主动为他塑了一尊半身像,并将此像立于学院的地界内,石像上刻着:他的光荣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却少了他。

这些颇有兴味的事情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他被伏尔泰尊称为:“描绘法兰西的画家。”

莫里哀20岁时开始从事戏剧事业,直到他51岁离去。他一直勤奋刻苦,不断努力,使自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几十年来的生活并不平坦,复杂艰苦的斗争和数不清的磨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1673年2月17日,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巴黎的王宫剧院里,灯火辉煌,人声嘈杂,池座里和包厢里到处挤满了观众。舞台上,大灯光照耀得通明雪亮,这里正在上演莫里哀的著名喜剧《无病呻吟》,这已是该剧的第四次公演,莫里哀本人亲自扮演剧中主角阿尔冈。此时的莫里哀已经51岁,而且是抱病演出。在那天的演出中,莫里哀本来就是勉强坚持的,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病体的疼痛,在舞台上坚持到最后。他那高超的剧作和精湛的演技,时时博得台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赞扬声和欢呼声。然而,莫里哀在台上,一边表演,一边忍不住咳嗽,难受得直皱眉头。观众还以为这是他主演“心病者”的绝妙表演,急忙投以热烈的掌声。但当演到最后一场时,莫里哀已有些支撑不住,他忍不住打了一个痉挛,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他的病态,很是吃惊,莫里哀也注意到了台下观众的反应,他鼓起全身力气,大笑一声才遮掩了过去。戏演完后,莫里哀并未休息,而是步入后台,询问观众对演出的反映,最后才回到家里。回家后他却咯血不止,两个修女把他扶上了坐椅,莫里哀在她们两人的胳臂里咽下最后一口气。此时是当夜10点钟,离他卸装还不到3个小时。

后人对莫里哀这位喜剧大师的死因十分关注,进行了许多探讨。但是,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不少人认为,莫里哀的死亡原因是他得了一种“想象”不到的病,但这种想象不到的病究竟是什么病则无答案。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里哀晚年遭受了种种不幸。1671年冬季,他因积劳成疾而染上了肺病,后因病情加重而病倒了好几个月。1672年2月,他的健康状况刚有好转,他又遇上了种种打击:他在戏剧事业上长期合作的老朋友玛德隆·贝扎尔去世;他的爱子也不幸死去。噩耗传来,使莫里哀悲痛不已,又加重了他自己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莫里哀仍坚持写戏、坚持演出,最后病死于肺病。

另有一种观点是,莫里哀的死因是多方面的,绝非肺病一种。他长期的创作、紧张的排演和疲劳的巡回演出;艰辛的生活,痛苦的流浪,家庭生活的不幸,晚年丧友丧子;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政治角逐,特别是1672年冬他与其老朋友、音乐家吕理发生争执,被国王路易十四免去了文艺总管的职务,国王对他的宠信日减。这一切不幸使晚年的莫里哀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最后使他丧生。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莫里哀的死有过一段记述:“1673年2月17日,莫里哀演出第九场《无病呻吟》时,在舞台上昏倒,被人抬到家中即与世长辞。”在这里,对莫里哀的死因未加说明,而是有意回避了。

时至今日,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仍无一个较一致的答案,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一代文豪高尔基是如何死去的

一代文豪、被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高尔基在1936年与世长辞了。在高尔基病危时,苏联政府每天向全国人民发布病情公告。高尔基年轻时即患有肺结核病,以后时好时坏;到了晚年,肺结核病已十分严重,他的肺只有三分之一还有机能,同时患有老年性心脏病。斯大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也未能挽救高尔基的生命。这位社会主义文学的巨匠和奠基人,终于永远地搁下了他手中紧握的武器。

高尔基病逝不久,苏联政府突然宣布高尔基系被无产阶级的敌人谋杀而死。1938年3月,苏联政府在莫斯科对“右派和托洛茨基派反苏维埃联盟”进行了公开审判。谋害高尔基案是审判的内容之一。

在法庭上,站在被告席上的原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布哈林供认:“联盟的联合中心内属于托派的那些人建议组织一次反对高尔基的敌对行动,因为他是斯大林政策的支持者。”布哈林解释说,不排除要从肉体上消灭高尔基的可能性。原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供认了谋杀高尔基的动机。他说,高尔基一直是斯大林路线的热情支持者和拥护者。托派要推翻斯大林政权,不能忽视高尔基在国内外的威望。高尔基既然不能脱离斯大林,那么“联盟”只好干掉他。

雅戈达供称,托洛茨基在1934年7月即指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从肉体上消灭高尔基”,并委托他具体执行。雅戈达网罗了高尔基的秘书克留奇科夫、家庭医生列文、著名医学教授普列特涅夫等实施谋杀计划。雅戈达指示他们,要让被禁止喝酒的高尔基尽量多喝酒,要让高尔基经常伤风感冒。

1934年5月2日,高尔基患了肺炎,克留奇科夫伙同列文、普列特涅夫先让高尔基喝了香槟酒,然后给他服泻药,使高尔基一病不起,从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站在被告席上的19名被告因为被指控犯有推翻苏维埃的重大罪行,除普列特涅夫被判处25年徒刑外,其余18人均被宣告处以死刑。

被告的肉体被消灭了,他们留下的供词可靠吗?苏联不少学者认为不可靠。布哈林在被捕后曾遭受酷刑拷问,但他拒绝认罪。内务部的审讯人员恫吓他说,如果他拒不认罪,他妻子和儿子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反之,如果他协助党把问题弄清楚,他的家属可不受株连,他本人也可从宽处理。布哈林终于屈服了,于是供认了种种犯罪事实。

原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在受公开审判时,说谋害高尔基是政治目的。可是在一次未公开的审判中,他又说他谋害高尔基是属于情杀,因为他与高尔基妻子的关系暖昧。

布哈林在恫吓下承认罪行,雅戈达的供词前后不一,种种疑问,使人们至今未能解开高尔基去世之谜。

旧谜未解,新谜又结。近年来,一种新的说法是:高尔基之死与斯大林有关。

1928年,高尔基由意大利返回莫斯科。这时的苏联由斯大林当政。斯大林希望在政治上得到蜚声海内外的高尔基的支持。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内务部拨给高尔基两幢别墅。当高尔基想要了解人民生活时,内务部就安排他到指定的工厂和集体农庄与工人、农民座谈。高尔基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在他面前歌颂斯大林的英明领导。

高尔基渐渐与人民隔离了。但是作家敏锐的目光通过普通老百姓的脸透视了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一切,他渴望自由的呼吸,然而四周都是高墙。高尔基在精神苦闷时常常自言自语:“他们包围了我,封锁了我。”“我简直要烦死了。”

斯大林让雅戈达说服高尔基,希望作家写一部《斯大林传》,描绘列宁与斯大林的亲密关系。斯大林甚至提议让高尔基担任文教人民委员的职务,高尔基谢绝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高尔基也没有动手写《斯大林传》。莫斯科的“高尔基热”开始渐渐降温了。

1934年,为了纪念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纪念日,雅戈达奉命转告高尔基,让他为《真理报》写一篇题为《列宁和斯大林》的文章,可是高尔基竟出人意料地拒绝了。

应苏联党内反对派首领加米涅夫之请,高尔基安排了加米涅夫与斯大林的一次会见。想不到这是斯大林与高尔基关系破裂的开始。加米涅夫被捕以后,斯大林怀疑高尔基属于加米涅夫一伙,指示《真理报》公开发表指责高尔基的文章。高尔基从此受到了严密的监视。

1936年6月,高尔基病重期间,斯大林设法弄到了高尔基与海外的通信及札记、随笔等。通过分析,斯大林了解到高尔基对苏联文化政策的看法和思考。斯大林对高尔基的敌意加深了,终于对他采取了极端的措施。

在高尔基病重期间,有人给高尔基送了一盒精美的糖果。高尔基把它放在床头柜上,经常请来访的客人品尝。有一天,高尔基打开糖盒,请照料他的两个卫生员吃糖,他自己也吃了几块。一个小时以后,这三个人的胃部疼痛难忍。再过一个小时,三个人不治身死。

这盒糖是谁送的呢?为什么来访的客人吃了没事呢?不得而知。

有人对“糖盒事件”不屑一顾,认为是虚构的故事。高尔基晚年的好友伊萨克·巴别尔在高尔基病危期间经常到医院去探视,他说高尔基因病去世很正常,所谓谋杀高尔基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

杀害普希金的元凶是谁

1799年,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叶甫盖尼·奥涅金》等诗作为作者赢得了“世界第一流大诗人”的崇高声誉。1837年2月,普希金却在与一个法国保王党人的决斗中惨遭杀害。当读友们在欣赏普希金那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之余,必定对杀害诗人的凶手感到愤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828年12月,普希金在莫斯科一个舞蹈教师举办的家庭舞会上结识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莉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罗娃,两人一见钟情,不久便正式宣布结为夫妻。当时,诗人正在沙俄政府外交部供职。他的夫人经常出入上流社会。1834年,一位法国波旁王朝的亡命者乔治·丹特斯来到普希金夫妇所在的彼得堡,在沙皇禁卫军骑兵团任职。

外表潇洒、生性风流的丹特斯很快结识了冈察罗娃,并且开始如痴如狂地追求她。在这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诗人受不了这种侮辱,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而向丹特斯要求决斗。在决斗场上,丹特斯趁诗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就首先开枪,使普希金受到了致命的重伤,不久便溘然而逝,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彼得堡有数万人到诗人生前的住所凭吊,人流络绎不绝。各家报纸在刊登噩耗时说:“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人们在怀念普希金的《诗人之死》中写道:“一个法国纨绔子弟,用罪恶的手扼杀了美、自由和诗。整个俄罗斯在哭泣,全体俄罗斯人愤怒了:交出丹特斯!还我普希金!”

杀害一代“诗豪”的真正凶手是谁?谋杀普希金的凶手难道仅仅是丹特斯一个人吗?有关专家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详尽探究,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原来,当时在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也为诗人妻子的美丽姿色所倾倒,为了让冈察罗娃能够经常参加宫廷晚会,沙皇特地在1834年底任命普希金为“宫廷近侍”,陪伴沙皇的左右。此时,诗人已经年届35岁,被迫整天夹杂在一群年轻气盛的侍从之中,普希金表面上不敢违抗指令,但心中为此事感到屈辱不平。他曾气愤地对人说过:“我可以做一名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做一个奴隶,却永远不愿做个被人拨拉的弄臣,哪怕就是在上帝那里。”

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对诗人越来越感到不满,专门委派心腹暗中监视诗人的言行举动。后来,法国逃亡者乔治·丹特斯在各种社交场合公开追求普希金的妻子冈察罗娃,就是受到沙皇的暗中支持与纵容。

与此同时,因为沙皇本人早就看中了诗人娇妻,于是沙皇就利用丹特斯这件事在彼得堡上流社会大肆造谣中伤,散布小道传闻,并且授意布置了丹特斯与诗人之间的血腥决斗。当诗人普希金在决斗中不幸遇害之后,悼念追忆诗人成就的各种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一时成为声讨沙皇黑暗暴政的战斗檄文。面对群众的抗议浪潮,沙皇尼古拉一世做贼心虚,担心诗人的葬礼会引起更大的事端,秘密派人趁夜色掩护把诗人的灵柩悄悄从准备举行葬礼的教堂中运走,送到远处一座偏僻的圣山修道院里草草埋葬了。研究人员指出:此事明显表明了沙皇对于诗人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英年早逝的普希金成为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阴谋诡计的牺牲品。诗人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文坛的巨子虽然过早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参与杀害他的直接凶手和幕后谋划者,包括沙皇和吃人的沙皇暴政都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为人们所唾弃。

苏联文豪高尔基称赞普希金的作品“真实地描绘了时代的面貌”,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则称普希金的诗作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人们在痛悼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同时,也希望尽早挖出谋害诗人的真正元凶。

导致莱蒙托夫死亡的罪魁祸首是谁

毁灭了诗人!——这不自由的正直战士,倒下了,这一世受了谗言诽谤的人。

胸里怀着铅弹和焦渴的仇恨,他低低地垂下了骄傲的头颅!

这首诗以极其深沉、哀痛的调子,诉说着俄罗斯人民对1837年2月8日在与丹特斯决斗中死去了的诗人——普希金的深深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写诗者的满腔悲愤。这首名为《诗人之死》的诗,作者是近卫军骑兵团22岁的年轻旗手、俄国19世纪上半叶的重要诗人、被誉为“普希金继承人”的莱蒙托夫。这首诗震动整个俄国文坛。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诗人之死》这首诗竟最终导致了诗人之死。4年后,即1841年,莱蒙托夫因病到帕吉戈尔斯克疗养,7月15日,诗人在与退伍少校玛尔廷诺夫的决斗中死亡。现在一般认为,诗人之死和《诗人之死》一诗的发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谁是导致莱蒙托夫直接死亡的真正元凶这一问题上,却有着明显的意见分歧,主要有三种看法:

同类推荐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热门推荐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高门嫡女:弃妃重生

    高门嫡女:弃妃重生

    恨意滔天,她浴血重生,势必要让这对狗男女血债血偿。姨娘凶残。踩庶女,虐渣男,高门贵女在家如珠如宝,姨娘种种靠边站,重生历劫归来,过招拆招她要换来一个完美人生。高墙深宫内,她的君王她的丈夫对她恨之入骨,不惜毁掉怀胎中的皇子,却是满盘皆输。庶妹争宠,虐杀废后。当遇到对她情深似海真心以对的心上人,她是否可以依旧对爱情奋不顾身?都说曾今沧海难为水,一朝进入后宫博弈,除却巫山不是云,你,还是我的唯一。如雪读者群172138457
  • 十尾龟

    十尾龟

    《十尾龟》四十回,书叙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魅魉生活:土财主、洋买办、暴发户、留学生、商号老板、军政官吏、掮客、帮闲、婊子、骗子、小姐、姨太太……把这许多人投入到乌烟瘴气的旋涡里,揭示了当年由封闭步入开放初期种种社会现象,颇有认识价值。
  • 捉鬼笔记

    捉鬼笔记

    作为新中国的一员,我和普通人一样从小上学,接受社会主义教育,顺利毕业……如果没有遇到我的师傅,我很可能和其他人一样过上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但当我被色老头师父缠上后,之前对世界的一切认知都被颠覆了。为了练习捉鬼,我和师傅受雇到裸尸杀人的旅店,没想到在发现一个惊天秘密之后,我们就被各种不明来路的人盯上,一场阴谋在我们身边悄然展开。神秘的月氏后人、从三途河逃出的水鬼也都陆续出现……捉鬼不仅是捉鬼,人心中的恶鬼也是我们捉的对象!
  • 修剑城

    修剑城

    人们说:一将成,万骨枯!人们说:残阳剑天下第一!人们说:“热浪”杀人从没失手。人们说:修剑城,是一个人的传说人们说:杨将军是修仙的人,早就封神了。只有他,杨见龙,杨将军,才知道,到底人们说的准不准。
  •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七界冥王

    七界冥王

    千年前被玉真子封印的天魔终于复出,各式妖魔重现大陆,三把魔剑再现六界。修者的路途艰难茫远,进雪雾山庄遇活死人,入百尸魔人洞闯七门。学院对决,游走六界,魔巢偷剑,亲兄弟生死对决……
  • 圣兽者契约

    圣兽者契约

    这是一个圣兽者的世界,家族遗孤北辰南,逃过重重劫难终于修炼出天原力!能够同圣兽签订契约,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他成为一代强者!神秘的身世,离奇的家仇,让他倍加努力!拥有双本命圣兽,沟通各系精灵,灭世重启,逆天改命!多姿多彩的学院生涯,热血的军旅,惊奇古怪的探秘,让他逐渐踏上那条命运注定的道路……
  • 虚构( 短篇)

    虚构( 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爱情下一秒

    爱情下一秒

    本书延续了沈星妤情爱小说一贯华丽而不失纯净的语言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沉睡”与“苏醒”的寓言,一份闯入都市人内心深处的暖爱。产品设计师李洛是一名遗传性“猝睡症”患者,自从成为睡眠治疗中心的义工后,偶然结识了另一位嗜睡症患者韩珍智。李洛每周定期负责陪伴她,尝试用各种方法将她唤醒。一本偶然被发现的私人记事本,让李洛有机会进入了韩珍智内心的私人世界。就在李洛目睹一个女人沉睡的同时,他也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内心沉睡的爱情。终于,韩珍智在一个星期四的中午提前醒来……“他(她)不会就此消失,你不曾遇见,只因爱在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