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2000000049

第49章 天妒英才——世界文坛巨匠之死(1)

莫里哀究竟死于何因

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诞生于巴黎富商让·波克兰家,1644年6月28日首次使用艺名莫里哀。他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欧洲戏剧史上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戏剧家。18世纪之后,莫里哀的名字超越法国国界,在欧洲各国享有广泛的声誉,其作品成为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到目前为止,确知莫里哀所写的作品有30出戏和不多的几首诗。其中有一出戏是在他照顾年老贫困的高乃依时,与高乃依合写的。莫里哀既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又是剧团负责人。

一个编剧,死无葬身之地,但其作品却是法兰西喜剧院创办300年来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据载,从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创立到1978年底,该院共上演莫里哀的剧作29664场,而名列第二、第三的拉辛与高乃依的剧作仅被演出过8669场和7019场;一个作家,身后无手稿流传,却仍被称为“法语创作中最全面而最完满的诗歌天才”;一个演员,不肯离开舞台,宁愿放弃法兰西学院“四十名不朽者之一”的荣誉。然而,法兰西学院却主动为他塑了一尊半身像,并将此像立于学院的地界内,石像上刻着:他的光荣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却少了他。

这些颇有兴味的事情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他被伏尔泰尊称为:“描绘法兰西的画家。”

莫里哀20岁时开始从事戏剧事业,直到他51岁离去。他一直勤奋刻苦,不断努力,使自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几十年来的生活并不平坦,复杂艰苦的斗争和数不清的磨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1673年2月17日,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巴黎的王宫剧院里,灯火辉煌,人声嘈杂,池座里和包厢里到处挤满了观众。舞台上,大灯光照耀得通明雪亮,这里正在上演莫里哀的著名喜剧《无病呻吟》,这已是该剧的第四次公演,莫里哀本人亲自扮演剧中主角阿尔冈。此时的莫里哀已经51岁,而且是抱病演出。在那天的演出中,莫里哀本来就是勉强坚持的,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病体的疼痛,在舞台上坚持到最后。他那高超的剧作和精湛的演技,时时博得台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赞扬声和欢呼声。然而,莫里哀在台上,一边表演,一边忍不住咳嗽,难受得直皱眉头。观众还以为这是他主演“心病者”的绝妙表演,急忙投以热烈的掌声。但当演到最后一场时,莫里哀已有些支撑不住,他忍不住打了一个痉挛,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他的病态,很是吃惊,莫里哀也注意到了台下观众的反应,他鼓起全身力气,大笑一声才遮掩了过去。戏演完后,莫里哀并未休息,而是步入后台,询问观众对演出的反映,最后才回到家里。回家后他却咯血不止,两个修女把他扶上了坐椅,莫里哀在她们两人的胳臂里咽下最后一口气。此时是当夜10点钟,离他卸装还不到3个小时。

后人对莫里哀这位喜剧大师的死因十分关注,进行了许多探讨。但是,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不少人认为,莫里哀的死亡原因是他得了一种“想象”不到的病,但这种想象不到的病究竟是什么病则无答案。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里哀晚年遭受了种种不幸。1671年冬季,他因积劳成疾而染上了肺病,后因病情加重而病倒了好几个月。1672年2月,他的健康状况刚有好转,他又遇上了种种打击:他在戏剧事业上长期合作的老朋友玛德隆·贝扎尔去世;他的爱子也不幸死去。噩耗传来,使莫里哀悲痛不已,又加重了他自己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莫里哀仍坚持写戏、坚持演出,最后病死于肺病。

另有一种观点是,莫里哀的死因是多方面的,绝非肺病一种。他长期的创作、紧张的排演和疲劳的巡回演出;艰辛的生活,痛苦的流浪,家庭生活的不幸,晚年丧友丧子;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政治角逐,特别是1672年冬他与其老朋友、音乐家吕理发生争执,被国王路易十四免去了文艺总管的职务,国王对他的宠信日减。这一切不幸使晚年的莫里哀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最后使他丧生。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莫里哀的死有过一段记述:“1673年2月17日,莫里哀演出第九场《无病呻吟》时,在舞台上昏倒,被人抬到家中即与世长辞。”在这里,对莫里哀的死因未加说明,而是有意回避了。

时至今日,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仍无一个较一致的答案,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一代文豪高尔基是如何死去的

一代文豪、被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高尔基在1936年与世长辞了。在高尔基病危时,苏联政府每天向全国人民发布病情公告。高尔基年轻时即患有肺结核病,以后时好时坏;到了晚年,肺结核病已十分严重,他的肺只有三分之一还有机能,同时患有老年性心脏病。斯大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也未能挽救高尔基的生命。这位社会主义文学的巨匠和奠基人,终于永远地搁下了他手中紧握的武器。

高尔基病逝不久,苏联政府突然宣布高尔基系被无产阶级的敌人谋杀而死。1938年3月,苏联政府在莫斯科对“右派和托洛茨基派反苏维埃联盟”进行了公开审判。谋害高尔基案是审判的内容之一。

在法庭上,站在被告席上的原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布哈林供认:“联盟的联合中心内属于托派的那些人建议组织一次反对高尔基的敌对行动,因为他是斯大林政策的支持者。”布哈林解释说,不排除要从肉体上消灭高尔基的可能性。原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供认了谋杀高尔基的动机。他说,高尔基一直是斯大林路线的热情支持者和拥护者。托派要推翻斯大林政权,不能忽视高尔基在国内外的威望。高尔基既然不能脱离斯大林,那么“联盟”只好干掉他。

雅戈达供称,托洛茨基在1934年7月即指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从肉体上消灭高尔基”,并委托他具体执行。雅戈达网罗了高尔基的秘书克留奇科夫、家庭医生列文、著名医学教授普列特涅夫等实施谋杀计划。雅戈达指示他们,要让被禁止喝酒的高尔基尽量多喝酒,要让高尔基经常伤风感冒。

1934年5月2日,高尔基患了肺炎,克留奇科夫伙同列文、普列特涅夫先让高尔基喝了香槟酒,然后给他服泻药,使高尔基一病不起,从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站在被告席上的19名被告因为被指控犯有推翻苏维埃的重大罪行,除普列特涅夫被判处25年徒刑外,其余18人均被宣告处以死刑。

被告的肉体被消灭了,他们留下的供词可靠吗?苏联不少学者认为不可靠。布哈林在被捕后曾遭受酷刑拷问,但他拒绝认罪。内务部的审讯人员恫吓他说,如果他拒不认罪,他妻子和儿子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反之,如果他协助党把问题弄清楚,他的家属可不受株连,他本人也可从宽处理。布哈林终于屈服了,于是供认了种种犯罪事实。

原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在受公开审判时,说谋害高尔基是政治目的。可是在一次未公开的审判中,他又说他谋害高尔基是属于情杀,因为他与高尔基妻子的关系暖昧。

布哈林在恫吓下承认罪行,雅戈达的供词前后不一,种种疑问,使人们至今未能解开高尔基去世之谜。

旧谜未解,新谜又结。近年来,一种新的说法是:高尔基之死与斯大林有关。

1928年,高尔基由意大利返回莫斯科。这时的苏联由斯大林当政。斯大林希望在政治上得到蜚声海内外的高尔基的支持。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内务部拨给高尔基两幢别墅。当高尔基想要了解人民生活时,内务部就安排他到指定的工厂和集体农庄与工人、农民座谈。高尔基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在他面前歌颂斯大林的英明领导。

高尔基渐渐与人民隔离了。但是作家敏锐的目光通过普通老百姓的脸透视了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一切,他渴望自由的呼吸,然而四周都是高墙。高尔基在精神苦闷时常常自言自语:“他们包围了我,封锁了我。”“我简直要烦死了。”

斯大林让雅戈达说服高尔基,希望作家写一部《斯大林传》,描绘列宁与斯大林的亲密关系。斯大林甚至提议让高尔基担任文教人民委员的职务,高尔基谢绝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高尔基也没有动手写《斯大林传》。莫斯科的“高尔基热”开始渐渐降温了。

1934年,为了纪念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纪念日,雅戈达奉命转告高尔基,让他为《真理报》写一篇题为《列宁和斯大林》的文章,可是高尔基竟出人意料地拒绝了。

应苏联党内反对派首领加米涅夫之请,高尔基安排了加米涅夫与斯大林的一次会见。想不到这是斯大林与高尔基关系破裂的开始。加米涅夫被捕以后,斯大林怀疑高尔基属于加米涅夫一伙,指示《真理报》公开发表指责高尔基的文章。高尔基从此受到了严密的监视。

1936年6月,高尔基病重期间,斯大林设法弄到了高尔基与海外的通信及札记、随笔等。通过分析,斯大林了解到高尔基对苏联文化政策的看法和思考。斯大林对高尔基的敌意加深了,终于对他采取了极端的措施。

在高尔基病重期间,有人给高尔基送了一盒精美的糖果。高尔基把它放在床头柜上,经常请来访的客人品尝。有一天,高尔基打开糖盒,请照料他的两个卫生员吃糖,他自己也吃了几块。一个小时以后,这三个人的胃部疼痛难忍。再过一个小时,三个人不治身死。

这盒糖是谁送的呢?为什么来访的客人吃了没事呢?不得而知。

有人对“糖盒事件”不屑一顾,认为是虚构的故事。高尔基晚年的好友伊萨克·巴别尔在高尔基病危期间经常到医院去探视,他说高尔基因病去世很正常,所谓谋杀高尔基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

杀害普希金的元凶是谁

1799年,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叶甫盖尼·奥涅金》等诗作为作者赢得了“世界第一流大诗人”的崇高声誉。1837年2月,普希金却在与一个法国保王党人的决斗中惨遭杀害。当读友们在欣赏普希金那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之余,必定对杀害诗人的凶手感到愤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828年12月,普希金在莫斯科一个舞蹈教师举办的家庭舞会上结识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莉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罗娃,两人一见钟情,不久便正式宣布结为夫妻。当时,诗人正在沙俄政府外交部供职。他的夫人经常出入上流社会。1834年,一位法国波旁王朝的亡命者乔治·丹特斯来到普希金夫妇所在的彼得堡,在沙皇禁卫军骑兵团任职。

外表潇洒、生性风流的丹特斯很快结识了冈察罗娃,并且开始如痴如狂地追求她。在这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诗人受不了这种侮辱,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而向丹特斯要求决斗。在决斗场上,丹特斯趁诗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就首先开枪,使普希金受到了致命的重伤,不久便溘然而逝,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彼得堡有数万人到诗人生前的住所凭吊,人流络绎不绝。各家报纸在刊登噩耗时说:“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人们在怀念普希金的《诗人之死》中写道:“一个法国纨绔子弟,用罪恶的手扼杀了美、自由和诗。整个俄罗斯在哭泣,全体俄罗斯人愤怒了:交出丹特斯!还我普希金!”

杀害一代“诗豪”的真正凶手是谁?谋杀普希金的凶手难道仅仅是丹特斯一个人吗?有关专家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详尽探究,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原来,当时在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也为诗人妻子的美丽姿色所倾倒,为了让冈察罗娃能够经常参加宫廷晚会,沙皇特地在1834年底任命普希金为“宫廷近侍”,陪伴沙皇的左右。此时,诗人已经年届35岁,被迫整天夹杂在一群年轻气盛的侍从之中,普希金表面上不敢违抗指令,但心中为此事感到屈辱不平。他曾气愤地对人说过:“我可以做一名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做一个奴隶,却永远不愿做个被人拨拉的弄臣,哪怕就是在上帝那里。”

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对诗人越来越感到不满,专门委派心腹暗中监视诗人的言行举动。后来,法国逃亡者乔治·丹特斯在各种社交场合公开追求普希金的妻子冈察罗娃,就是受到沙皇的暗中支持与纵容。

与此同时,因为沙皇本人早就看中了诗人娇妻,于是沙皇就利用丹特斯这件事在彼得堡上流社会大肆造谣中伤,散布小道传闻,并且授意布置了丹特斯与诗人之间的血腥决斗。当诗人普希金在决斗中不幸遇害之后,悼念追忆诗人成就的各种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一时成为声讨沙皇黑暗暴政的战斗檄文。面对群众的抗议浪潮,沙皇尼古拉一世做贼心虚,担心诗人的葬礼会引起更大的事端,秘密派人趁夜色掩护把诗人的灵柩悄悄从准备举行葬礼的教堂中运走,送到远处一座偏僻的圣山修道院里草草埋葬了。研究人员指出:此事明显表明了沙皇对于诗人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英年早逝的普希金成为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阴谋诡计的牺牲品。诗人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文坛的巨子虽然过早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参与杀害他的直接凶手和幕后谋划者,包括沙皇和吃人的沙皇暴政都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为人们所唾弃。

苏联文豪高尔基称赞普希金的作品“真实地描绘了时代的面貌”,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则称普希金的诗作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人们在痛悼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同时,也希望尽早挖出谋害诗人的真正元凶。

导致莱蒙托夫死亡的罪魁祸首是谁

毁灭了诗人!——这不自由的正直战士,倒下了,这一世受了谗言诽谤的人。

胸里怀着铅弹和焦渴的仇恨,他低低地垂下了骄傲的头颅!

这首诗以极其深沉、哀痛的调子,诉说着俄罗斯人民对1837年2月8日在与丹特斯决斗中死去了的诗人——普希金的深深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写诗者的满腔悲愤。这首名为《诗人之死》的诗,作者是近卫军骑兵团22岁的年轻旗手、俄国19世纪上半叶的重要诗人、被誉为“普希金继承人”的莱蒙托夫。这首诗震动整个俄国文坛。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诗人之死》这首诗竟最终导致了诗人之死。4年后,即1841年,莱蒙托夫因病到帕吉戈尔斯克疗养,7月15日,诗人在与退伍少校玛尔廷诺夫的决斗中死亡。现在一般认为,诗人之死和《诗人之死》一诗的发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谁是导致莱蒙托夫直接死亡的真正元凶这一问题上,却有着明显的意见分歧,主要有三种看法:

同类推荐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朱新礼如是说

    朱新礼如是说

    1992年,朱新礼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创建汇源果汁厂,后迁址北京,汇源果汁目前已经发展成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一业界最强并购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尽管收购案未获审批)。本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朱新礼从一个县经贸委副主任成长为果汁行业(甚至中国当代)顶级企业家的艰辛过程,从创业精神、经营理念、资本运作、商战智慧、品牌推广、营销攻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企业家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热门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篆刻知识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篆刻知识

    讲述了篆刻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傲娇萌君你别跑

    傲娇萌君你别跑

    “为什么我得厚着脸皮帮你拉皮条呢?”她退居二线甘当绿叶,却遇上花痴室友卖友求郎。他轻抚她的手腕暧昧一吻,“要不我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御姐”小秘书与“萌物”大BOSS,傲娇女王与萌系腹黑男之间相爱相杀,谁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扑倒”进行到底……
  • 凤舞兰陵

    凤舞兰陵

    网络金牌写手满座衣冠雪完胜之作,推荐榜、点击榜双料冠军。继《兰陵缭乱》之后再续兰陵王荡世传奇,少女将军横雪疆场,誓将绝世美男兰陵王收入囊中。她本是现代某著名房地产集团战略策划部部长,遭遇塌方,穿越到南北朝末期,成为一位将军的女儿——顾欢。乱世中,她初遇兰陵王,再识韩子高。保北齐、和北周、平突厥、定江南的纷繁战事,失身、弑君、无名无分的刻骨情感,少女将军顾欢如何一一应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小儿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小儿不仅给家庭生活增添情趣,也是家庭、国家、民族的幸福与希望。儿科常见病的规范治疗是确保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效果,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儿科常见疾病诊治》一书,目的在于为儿科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暖何迟【完】

    暖何迟【完】

    http://m.pgsk.com/a/383111/新文《带我走,去一光年以外》,喜欢阿凉文字的亲请挪步支持,鞠躬感谢!——————————————宋词总在重复同一场梦境,梦见自己杀了人,尔后跳出一个清俊少年,带她狂奔逃亡,天涯海角。结婚前,梦中人突然真实站在了面前,一模一样的眉眼。灯火阑珊,她一眼认出他,他报以动情一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她愿就此沉沦,却发现日夜相陪的他本该在数年前死去…亲爱的,你究竟是不是与我天人永隔却又魂兮归来的小爱人?如果时光倒退,如果后来改写,曾经的肆意浓烈,如今的素淡绵远,都是你的温柔,我的蛊毒。原来,爱是一杯毒酒潋滟,若你亲手调制,我愿含笑饮尽,甘之如饴。长风浩荡烟俱净,人生或长或短,逃不过,参不透,浮世欢爱。-----------------------他说:我不是第三者,也是第三者。上帝,请赐我启示,怎样才能泅渡这段情缘?他说:我曾许你一生欢乐,知道么,它是我不羁青春里最美的印记。他说:无尽光阴与岁月,都不曾冲淡看你第一眼,只是,费劲心机,终难成圆。她说:这是你给我的后来与温暖么?若是,缘何那么迟,那么殇,那么纠结?-----------------------其实,这一生,我们都爱过,真正的爱过。=====================PS:衷心感谢所有支持过某凉的亲O(∩_∩)O~
  • 嫡结良缘

    嫡结良缘

    前世,平凡孤女,孤单一人亦能悠然度日。今生,豪门贵女,亲族成群却是步步惊心。当现代小律师卷入古代大宅门,偌大苏府,又有谁扶她护她?祖母?子孙满堂,只求家族荣耀。父亲?血浓于水,不敌心头一好。继母?明哲保身,怎管幼女孱弱。姨娘?鸠占鹊巢,只把权柄大握。心思各异,阴谋重重!怎么办?她只能斗姨娘、扶主母、正其父、耀门楣……拼出一段锦绣良缘,繁华一生!PS:坑品保证,有始有终!推荐:完结文:《庶香门第》《煞妃狠彪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