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2000000024

第24章 孤傲书生——才华未尽人先死(3)

又是一年七月七日,回想从前的繁华,再看眼下的凄凉,李煜不由得触动愁肠,填了一阕《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周后见后,对李煜说:“你又在这里愁思悲吟了,现在虽然背时失势,也须略略点缀,不可如此悲怨!况且隔墙有耳,你不过是怀思感旧,可外人听了,便疑是心怀怨恨了。自古至今,以诗词罹祸的,不知有多少。你我现处在荆天棘地中,万不可再以笔墨招灾惹祸了。”李煜叹道:“国破家亡,触处生愁,除了悲歌长吟,教我如何消遣呢?”小周后说:“你越说越不对了,时势如此,也只能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以度余生。从前的事情,不要再想了。今天我备了几样小菜,一壶薄酒,且去痛饮一杯。”说完,拉着李煜直入房内。李煜见桌上的菜肴倒也精致,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今日有酒今日醉,哪顾明朝是与非。我自来汴之后,将卿的歌喉也忘记了,今日偶填了两阕词,卿何不按谱循声歌唱一回呢?”小周后说:“我久已不歌,喉涩得很,还是畅饮几杯,不必唱了。”李煜哪里肯依,小周后没法,只得依谱循声,低鬟敛袂,轻启朱唇唱了起来,李煜则乘着酒兴,亲自吹笛相和。哪知这笛韵歌声,早被监视的人报知了太宗。

太宗看了李煜的词,勃然大怒,说他“贼心不死,眷恋故园”。于是在李煜42岁生日那天赐了毒酒给李煜。李煜明知酒里有毒,还是喝了下去,结束了自己亡国之君的生命旅程。

太宗佯装刚刚知道李煜亡故,下诏赠李煜为太师,追封吴王,并厚葬了他。小周后葬了李煜后,自然要入宫谢恩,太宗乘机将小周后留在了宫中。小周后于数月后在凄楚与悲愤中死去。

柳永:群妓合金葬柳七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以“白衣卿相”自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惹恼了宋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余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流浪妓家,结识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余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柳永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方孝孺:忠贞不二,不屈而亡

方孝孺,字希直,浙江宁海人,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去世,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为建文帝。后来,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建文帝在宫内自焚而死,(一说他由地道逃亡,从此失去踪迹)。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宫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唯有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朱棣起兵时,其谋士姚广孝曾对他说:“城破之日方孝孺是决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将会灭绝。”朱棣点头答应。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信来收揽人心。所以当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又派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但毫无效果,反被方孝孺痛斥一顿。

朱棣决定亲自劝导方孝孺,命锦衣卫强行撕去孝孺缝死在身上的丧服,套上朝服,绑架进殿。孝孺到后,朱棣破例为孝孺设座,上前安慰方孝孺,告诉他惠帝已死,并劝他辅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方孝孺厉声质问朱棣:“成王安在?”朱棣称成王已经自焚。方孝孺继续质问:“那为何不立惠帝的儿子为君呢?”朱棣答道:“国赖长君”。方孝孺继续追问:“为何不立皇弟呢?”朱棣则称:“此朕家事。”并命人将笔墨投到方孝孺面前,声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强迫他写诏书。方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即掷笔于地,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宁死不屈,即威胁道:“汝不顾九族矣!”方孝孺义无反顾地斥责说:“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怒不可遏,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汝十族!”于是,一面将方孝孺关押狱中,一面搜捕其亲戚家属等人,逮解至京,当着方孝孺的面,一个一个杀戮。每杀一个追问一声,是否能回心转意。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服于朱棣的残酷威胁,最终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施以磔刑,时年46岁。另有说法为腰斩,传说方孝孺在行刑后,尚能以肘撑地爬行,以手沾血连书十二个半的“篡”字才断气。方孝孺被杀后,无人敢收尸,最后,方孝孺的遗骸由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廖镛、廖铭两人收葬于聚宝门外山上。方孝孺妻子郑氏与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自杀,两个女儿亦跳入秦淮河自尽。朱棣将方孝孺九族诛尽还无法息怒,便把方孝孺的门生和朋友也算作一族一并处死,被杀者共计873人,投狱和流放充军者更达数千。

大明奇才解缙:忠谏直言雪里埋

解缙这个人从小就是神童,生而秀异,颖敏绝伦,是个集诗文和书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但凡这类年幼就名噪全国的人,骨子里的才气放逸,桀骜不驯,这样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于林,为风所摧,所以他的下场就很凄惨。虽然他主持撰修《永乐大典》名流千古,然而这位既有最强大靠山,又有满腹长才的庙堂伟器却没得好死,最终还是被锦衣卫活埋雪中而死,年仅47岁。

解缙自恃才高,养成了自负的性格,说话办事无所顾忌,因而得罪了许多人。朱棣即位后,在立长子高炽与他偏爱的次子高煦谁为太子一事上左右为难,于是就征询解缙的意见。解缙主张立高炽为太子,却不谈高炽,而谈起高炽的儿子、朱棣极为喜爱的“好圣孙”朱瞻基。此番话一下子打动了朱棣,因而不久便立高炽为太子。

高煦没当上太子,怨气冲天,因此将解缙视为眼中钉。永乐五年(1407年),解缙见朱棣宠爱高煦日甚,而高煦又常越礼不轨,便向朱棣进谏,劝他对高煦严加约束。不料,事与愿违,朱棣不但没有采纳,反而认为他意图离间骨肉,因而疏远了他。高煦见有机可乘,便进言诬陷解缙不守朝规,泄露宫中机密。朱棣余怒未息,遂将解缙贬到广西,降为参议。四年之后,解缙入京,适逢朱棣北征,留太子居守,解缙入宫晋见太子之后便回到了贬所。

这事被朱高煦知道后,便大做文章,在朱棣面前说解缙竟敢趁皇上不在京城时私自去见太子,失去了人臣之礼。朱棣大怒,不问缘由,将解缙押赴京城,囚入狱中。朱高煦唆使狱官,对解缙进行严刑拷打,逼他承认与太子朱高炽密谋造反,想以此陷害太子。解缙却只是自认罪状,一句话都不提及太子。就这样,解缙在狱中一待就是五年。

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受朱高煦密嘱,令狱卒用酒把解缙灌醉,将他赤身裸体移到雪地里,活活冻死了。可叹这位大明奇才,下场竟如此凄凉。解缙死后,家产籍没,妻子儿女都发配到了北方。

洪熙元年(1425年),做了22年太子的朱高炽终于登基当了皇帝,是为明仁宗。仁宗为人较为宽厚,为永乐时代的许多冤狱平了反。解缙也在此列,妻子宗族被允许回到中原。但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才完全为解缙平反,恢复了他生前的官职,并加赠朝议大夫。

抗粮哭庙:明末才子金圣叹罹难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江南有名的才子。不仅批点过《水浒传》《西厢记》《三国演义》这样的才子书,而且写过《不亦快哉》这样的妙文,令人忍俊不禁。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才名素著的学者,却未能善终其身,因为“哭”而身陷大牢,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

金圣叹(1608—1661年),原名采,字若采,江苏吴县人。明未亡之前已有才名,清入关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大清立朝之初,内地未被清廷罗致的知识分子们多以大清遗民自居,特别是南方江浙一带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纷纷自立门户,招收弟子,讲学立社,传道授业。而这些所谓的书院、学社之类的团体又多有鲜明的反清倾向,对满族统治者巩固政权形成了潜在的威胁。金圣叹由于才华出众,成就不俗,在当时影响最大,“所至倾倒一时”。再加上他性情狂狷,恃才傲物,遇达官贵人嘻笑怒骂以为快,更成为当地官僚的眼中钉肉中刺,早就想除掉他了。

机会终于来了。

1661年(顺治庚午年),皇贵妃董鄂氏薨,顺治皇帝不但决定辍朝五日,还下诏举行“国丧”。“国丧”期间,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不准嫁娶,不准在街市上高声说话等等。不仅如此,各省的巡抚和按察史还得率领当地的官员和士绅们设位哭灵。江苏当然也不例外,例外的是江苏出了个金圣叹,把哭灵的场面给“搅黄”了。正当江苏巡抚带领当地的士绅们在太庙里“泣血稽颡”地进行“哭灵大典”时,金圣叹在未经“邀请”和允许的情况下也带着一帮儒生以“哭灵”为名闯进了太庙,向江苏巡抚进“揭贴”告发吴县县令“预征课税”盘剥百姓,法外施刑,草菅人命等恶行,为民请命。因吴县县令民忿过大,人们知情后纷纷响应,千余人涌到太庙里喊冤,一时群声雷动。当时主持哭灵仪式的江苏巡抚不但没有动吴县县令的一根毫毛,反而下令把为首的金圣叹等18人抓起来,并向皇帝上“密疏”说:“(金圣叹等人)敢于哀诏初临之下,集众百千,上惊先帝之灵,似此目无法纪,深恐摇动人心。”当时清廷也对江南名士们的“清议”恨之入骨,正苦于没有收拾他们的口实,这下好,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命大臣讯狱于江宁,判了个诸人不分首从,统统斩首。贪官污吏无人过问,为民请命的人却判了死刑。这“杀鸡给猴看”的高招果然管用,于是,吴下讲学立社之风,一时绝迹,再也没有人出来议论朝廷的是是非非了。

金圣叹文笔幽默、言语幽默,幽默了一辈子,连临终要事也还是幽默——幽默大师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拿来笔墨伺候大师。但没想到大师的“临终要事”竟然还是幽默。金圣叹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这也是他最后一句被记录下来的话。

同类推荐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主抓经济的第五号人物,排在毛刘朱周之后。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邓小平。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是又不能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在春秋五霸中,勾践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中兴之君。在吴国为奴期间,他饱尝常人不能忍受之耻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强吴,旋即北上,大会诸侯于舒州,成为中原之霸主。危中求存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勾践阴阳相违的双重人格。他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阴谋家。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冥王独宠:魔医王妃

    冥王独宠:魔医王妃

    而她遇见了他。还是我保护你吧。”她和他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开新书了,她身负重任,请大家支持《天降奇缘:萌妃戏寒王》),男人微微一笑:“女人,以后我保护你。”女人看着他无奈的摇摇头:“真是没办法,为了家族仇恨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游戏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愿爱痴情郎

    愿爱痴情郎

    背负着一身的罪孽,从死往生走,他时刻提醒自己,绝不可陷入“情”字之中。独身一人的他度过了多少清凄之夜,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后,自小就没人疼没人爱的他,他的个性有所收敛,也懂得为他人留有余地,只是他的心似乎是经久不变的冷傲。也永远都是那么的孤独。直到他遇见那个叫巫蕹的女人,在她的身上他似乎看见了同样孤寂的自己,凭着一颗坚韧的心,心之最深处的某个地方似乎正在一点点变得柔软起来……然而世事难料,波诡云谲间,她真的值得他为她改变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