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8400000019

第19章 进军USA(1)

显然,绑匪们认为乘坐这辆车的女人是安娜·默多克,而她的丈夫也肯定能够答应他们的要求。但当这些歹徒发现弄错之后,便杀害了麦卡伊夫人,并毁尸灭迹。法网恢恢,杀人凶手最终还是被抓获归案。

但这件可怕的事情对每一个相关的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默多克尽一切可能来帮助麦卡伊,让他继续当副总裁。尽管麦卡伊后来再婚,但实际上从未从那次痛苦经历中恢复过来。除了麦卡伊一家人以外,受打击最大的可能就是安娜了。她早已不喜欢英格兰了,在伦敦处处都有人排斥她。

默多克本人也早已对舰队街深感厌恶。就在创办《太阳报》几个月后,默多克便体验到了印刷工会的厉害。工会要求默多克放宽以前商定的关于人员数目的严格规定。在当时,他占有股份的电视台也开始盈利。但就在这个时候,报纸是靠增加其机房里连杆印刷机来扩大印数的。如果要增加这些机器的数目或运转时间,就必须重新谈判关于为这些机器配备的人员数目的协议。由于《太阳报》销量猛增,工会仔细地确定它们应该印刷的数目的限度,然后要求签署协议。

当时,舰队街的气氛也对《太阳报》不利。《太阳报》机房里生产率的提高是众所周知的,《太阳报》的工人们因而感受到了来自其他工会的压力。因此,默多克当时的战斗对象不仅是《太阳报》的机房工会,还有全国印刷工人及帮工协会。

1973年,工会向默多克提出了一项重大要求,并扬言说,如果不同意,就停止印刷报纸。当时的报界也在积极寻求一种对抗工会的办法。

报纸出版商协会提出了“一家关门,大家都关门”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舰队街的其他所有报纸也都开始声援《太阳报》,扬言要集体关门,直至《太阳报》的全国印刷工人及帮工协会改变态度为止。这本来可以成为一次了不起的对抗行动,但在最后关头,比勒布鲁克报业公司变了卦,马克斯·艾特肯爵士拒绝为了《太阳报》而关闭《每日快报》。因此,默多克失去了支持,被迫与全国印刷工人及帮工协会达成协议。默多克对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感到气愤,并永远不相信舰队街会再次团结起来对付工会。他深信,要改变舰队街目前的劳资关系永远是徒劳,除非一个报业主有力量单独与这些工会作斗争并击败他们。

经历了绑架事件以及与工会的斗争之后,默多克抱着“厌恶心情”离开了英国,开始转战美国。美国一直是默多克的梦想之地。让默多克开始对英国产生厌恶。多年来,默多克一直努力想在美国建立一个真正稳固的据点。默多克认为,如果无法确立在美国的强大影响力,所谓的英语传媒王国是无法真正建立起来的。

默多克和安娜打心眼里不喜欢英国。默多克一直试着建立一个真正的“桥头堡”在美国。他清楚,要想在英语世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就必须在美国有强大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无论是对于他还是对于安娜来说,在英国的经历一直充满了不愉快。尽管《太阳报》继续呈上升的态势,不过印刷工会却越来越强硬,使人非常头疼。在他们看来,工会头头们也属于英国正统势力的范围,他们和政府官僚们并无二致,都是一些媚上傲下的伪君子。就在这之前没多久,所以这个世界正在美国化。

——鲁伯特·默多克

梦想之地:美国

默多克把他们的罗尔斯·罗伊斯车留在英格兰,让他的职员们使用。有一天,阿里克·麦卡伊的妻子莫丽尔开着这辆车去伦敦西区购物,结果莫丽尔突然消失了。随后,麦卡伊从黑手党那里收到一封“信”,要求支付100万英镑的赎金。

尽管在进军电视界上遇到了一些小挫折,默多克的《世界新闻报》揭露了保守党政府首相洛德·兰普顿与一个妓女之间的色情丑闻。

这个事情被详细披露之后,默多克本人和报纸都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当这件事还没有完全过去,又发生了另外一起事件。安娜开车时撞死一位老年妇女。尽管这只是一场事故,但还是令人震惊和不安。安娜把它视为在英国似乎总是陪伴着她的痛苦的一部分。这件事更加坚定了默多克向美国扩展的信心,安娜对此感到宽慰。

正式转战美国之前,默多克已于1970年获得在美国的居住权。他在纽约第五大街购置了一套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寓所,此外,在纽约州北部有一处农舍,在科罗拉多有一个滑雪时居住的棚屋。

尽管默多克出生于澳大利亚,但默多克觉得澳大利亚太封闭;而英国又太闷热、乏味,尤其是默多克总被英国的权势集团排斥。只有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的麦加,默多克才感到如鱼得水。随着新闻公司在世界各地不断扩大,人们清楚地看到,只有美国才能满足默多克对新的挑战的那种执著的渴求。而且,开放的美国社会,也欢迎这对富裕、潇洒的澳大利亚夫妻。

在美国建立“桥头堡”

1973年,默多克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第一次重要旅行。一来是为了让刚刚经历车祸的安娜散散心,另一方面是想在美国建一个“桥头堡”。

自1970年起,默多克就一直在留心美国市场上待售报纸的消息,可是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机会。1973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哈特一汉克斯报业公司出现在市场上待价而沽。这家公司经营着3份报纸——早报《快报》、晚报《圣安东尼奥新闻》和一张作为前两者姊妹刊的星期日报。

默多克选择圣安东尼奥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那里有他想买而且又买得起的报纸。默多克曾经在加州、纽约和华盛顿考察了一些报纸、杂志,包括华盛顿的《星报》,但都不太合适。而圣安东尼奥对于他来说,确实是在美国开展事业的一个好地方。这是一个阳光充裕的小城镇,很像澳大利亚某些人烟稀少的内陆地区。在这样一个多少有些荒凉,又似乎不修边幅、漫不经意的地方,默多克倍感亲切。

当然,更令默多克感兴趣的还是圣安东尼奥的报纸。早报《快报》发行量大约8万份,晚报《新闻》的销售量是6.3万份,它们联合办的《星期日副刊》的发行量约为13.5万份。

《新闻》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一份叫《真理》的晚报。《真理》的格调也不高,每天的发行量大约是13.5万份,老板是赫斯特公司。默多克将再一次按照他喜欢的方式行事:出其不意地来到一个城市购买实力比较弱的报纸,然后用它来对付主要的报纸。

在《太阳报》正式发行的几周后,默多克带着安娜和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返回澳大利亚过圣诞节。这已经成为默多克的惯用招数了。

10月25日,默多克在快报大楼向新闻界宣布了他投标购买哈特一汉克斯报业公司的消息。默多克为这三份报纸总计支付了1970万美元,这个价格是三份报纸年销售额的15倍,资金来自《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的现金收入。这次收购让他获得了在美国发展的立足点,这个世界正在现代化,尽管所费不菲,却还是值得的。

这是他在美国最成功的一笔交易。他在研究了当地读者的兴趣所在后,改革了晚报的版面,主张使用生动、活泼的标题。这种风格恰好迎合了当地市民喜欢接受一种“温和式的震惊”的趣味。《纽约邮报》在评述当地的反应时说:“默多克先生不仅提高了报纸的发行量,同时也煽动起当地市民领袖胸中的怒火。”到1976年,《圣安东尼奥新闻报》的发行量上升到7.6万。尽管《快报》的发行量下降了一点,两者的总发行量仍超过竞争对手《光明报》。

他坚持用自己的办法改造新收购来的报纸,以观察家的视角和意见作为取舍标准,使呆板的变得灵活起来,使冒进的变得平稳下来,增加爆炸性新闻的报道,补充琐细的细枝末节,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商业气息。默多克依旧大搞促销活动,通过电视做广告和其他报纸搞竞赛,争取读者青睐。报纸上出现了他喜欢用的一些标题,如“昆虫大军横行南美”、“军队将毒杀350条小狗”、“发现无手尸体”等。这些报道有的很快就传遍全美国,甚至全世界。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篇题为“杀人蜂向北移动”的报道。它描述的是从拉丁美洲飞来的凶残野蜜蜂,很快就要进入美国攻击善良的美国人民。

默多克的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尽管做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他只是将《新闻》的发行量提高了约1.2万份,达到7.6万份。美国读者并不像英国读者那样愿意捧场。然而,到了1983年,它还是遥遥领先于赫斯特的《光明报》、《新闻报》,赢利500万美元。

在接管和改造圣安东尼奥报纸的同时,默多克于1973年2月4日在纽约创办了一家全国性报纸《国民星报》。《国民星报》是一份超市通俗小报,主要读者是商店里的顾客,供他们排队付款的空闲时间翻阅。默多克的这份报纸,刻意仿照《国民问询报》。

《国民问询报》的创办人是前中央情报局心理战官员吉尼罗索·波普。

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60年代为止,《国民问询报》每周销量400多万份,其内容虽说不上荒诞不经,却是犯罪、科幻小说和好莱坞影星行踪的大拼盘。默多克曾试图购买《国民问询报》,但遭到波普的拒绝。

默多克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国民星报》。人们看见他在编辑部各办公桌前转来转去,设计版面,有时还亲自改写稿件。他在纽约举行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雄心勃勃地向公众介绍他的计划。他又表现出当年在季隆中学时的那种反潮流精神,声称美国报纸都把眼睛盯在阔佬和权贵身上,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国民星报》不是这样。他宣称,他将要给人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对于刊登麦迪逊大街和新闻学教授们的意见不感兴趣。”

《国民星报》正式出版了,第一期以“万众拜倒在神童迈克尔脚下”的标题吸引了大量读者,但《国民星报》的销售计划出了毛病,直到4月它才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只有30%的超级市场出售它。到了下半年,因为广告预算太大不得不中止电视广告。《国民星报》很快就陷入困境,勉强地维持着,一年内的发行量还不到100万。默多克的财政顾问建议他赶紧脱手,但是默多克向来不肯认输。

在英国宣传奇才格拉·金的帮助下,默多克组织了一个报纸重新开张的活动。他的搭档是马蒂·辛格曼,来自出版《电视指南》的三角公司。辛格曼不辞辛苦,一个州接一个州地向所有的批发商游说,即使是很小的城镇也不放过。第一件事是有人试图绑架默多克的夫人安娜,结果错把麦卡伊夫人当成安娜,气急败坏的歹徒便将麦卡伊夫人杀害了;第二件事是默多克对于工会无休止的“纠缠”、“阻挠”感到厌倦。

1976年,报纸标题中的“国民”一词去掉了,改名为《星报》,增加了一个“占星术与咨询”专栏,但还是没有多大作用。默多克又把他的一名记者伊恩从澳大利亚调来,让他把《星报》从黑白报纸变成彩色杂志。

1976年中期,默多克放弃对波普咄咄逼人的挑战,将报纸改版,报名改为《星报》,副名是“美国妇女周刊”。这份报纸的大多数读者是美国工人阶级妇女,默多克向她们提供减肥、健美和保持美丽容颜的“妙方”,好莱坞的秘事和性生活方面的建议。最终,这份报纸发行量开始上升,并成为默多克帝国最盈利的部门之一。它和伦敦的《太阳报》一样,是默多克的“奶牛”。

1977年,电视推销报纸的活动重新开始,《星报》在大多数超级市场均有出售,发行量接近300万。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的发行量达到400万份,只比《国民调查报》少100万份,每年盈利约1200万美元。

但是,在《星报》成为默多克的摇钱树之前,他已经成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纽约邮报》的出版商。

报业大王攻占纽约

创刊于1801年11月16日的《纽约邮报》,是美国目前最古老的报纸,也是美国历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报纸。该报创办人就是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1776年,但默多克有充分的理由为他在英国头两年的成功感到高兴:他收购的两家报纸盈利情况不错,美国正式独立后不久,于1783年在费城通过了第一部宪法《联邦条例》。但这部条例在执行中遇到挑战,各州一盘散沙,修订条例的呼声不断。这时,坚持维护《联邦条例》的政治势力被称作保守派,保守派的代表组织就是所谓“联邦党”。在保守派的让步下,修订宪法时制订了著名的《权利法案》,其中10项条款组成了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一条就确定了意义深远的新闻出版自由。

联邦党当时在报上发表了共85篇文章,这些文章类似后来报纸上的社论,它们不仅是启迪心智的政治读物,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些迄今被美国人传诵。这些文章当时被结集出版,书名为《联邦党人文集》,其中多数作品就出自汉密尔顿之手。汉密尔顿后来成了联邦党人的领袖。

就是这位汉密尔顿,在1800年的总统竞选中落败后于1801年创办了《纽约晚邮报》——《纽约邮报》的前身。这份《晚邮报》旨在为失败的联邦党“鼓与呼”,因而政党倾向十分强烈。汉密尔顿挑选的第一任总编辑是文学素养很高的威廉·科尔曼。

邮报在19世纪的历史中,有一个人不可不提,那就是威廉·卡伦·布赖恩。布赖恩在科尔曼的提携下于1826年接任总编辑,但他并未坚持汉密尔顿和科尔曼亲联邦党人的编辑方针,而是将该报改造成一份亲劳工的大众化报纸,并在该报执政编辑部长达52年之久,对报纸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在布赖恩的领导下,该报对编辑部进行了诸多改革,包括大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布赖恩还于19世纪中期在报上首倡在纽约建立中央公园和警察穿制服。这两大建议在很多有识之士的拥护下都付诸实施。

所以,纽约人也称布赖恩是纽约中央公园之父。不过,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布赖恩首先是个诗人,他被认为是第一个美国诗人,其《致水鸟》和《死亡》等作品最为著名。布赖恩因头部摔伤于1878年6月12日去世。

《纽约邮报》获得的第一个普利策奖是1918年,与《纽约时报》的第一个普利策奖同年。获奖作品是发表于1917年1月的关于新泽西州一家监狱糟糕状况的系列报道。在头版连续刊登的这组报道引起很大反响,最后引发新泽西州监狱制度的改革。

1922年,《邮报》被出售给一个由该报总编辑埃德温·盖伊领导的著名财团。盖伊是前哈佛商学院院长,在他手下34名财团成员中,有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芝加哥太阳报》的发行人马歇尔·菲尔德、前司法部长乔治·威克沙姆和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欧文·扬。

但由于缺乏领导报纸的核心管理层,财团第二年又将报纸转卖给《星期六晚邮报》的发行人赛勒斯·柯蒂兹。

1934年,该报由《纽约晚邮报》更名为《纽约邮报》

同类推荐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热门推荐
  • 百慕大的海底基地

    百慕大的海底基地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夸父与小菊仙

    夸父与小菊仙

    花园里的时光飞速逝去,爷爷变成了一株蓝菊,让花园里的时空倒流了,小菊不得不离开了,小菊在蓝菊丛中重现,只留下小瓦惆怅地坐在花园里,小菊却不见了。小瓦吹响了损,等待小菊的来信……,小菊正为爷爷的快速哀老而无奈。人群破坏了花园的宁静,小瓦在花园认识了一个叫小菊的女孩。夸父一路飞奔。原来她是蓝菊仙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以为,一切终将过去;以为,幸福已经来临。在那一个她准备迎接幸福秋雨绵绵的夜晚,她失去了那还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失去了迎接光明的权利,她在一个陌生的黑暗世界中自我放逐,让痛苦吞噬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早已死了。错过的缘分真的还有机会重来吗?
  •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好妈妈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么,3-6岁孩子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也就是说,好妈妈到底怎样做,怎样去教,怎样去塑造,才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这正是本书要告诉每一位好妈妈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的野蛮同事

    我的野蛮同事

    同时也可能是最容易与之发生计较、竞争、磨擦,甚或产生感情的对象。 你和同事、上司、下属之间,是否有以下难解的困扰,自然成了我们每天相处最久的伙伴,不知如何处理? 和同事之间:被嫉妒、排挤、性骚扰?同事爱偷你的点子和业绩,让你有苦难言?和上司之间:主管爱抢功?偏心?叫你背黑锅?想升官司加薪,对于现代人而言,却不知如何启口吗?……和下属之间:如何有效管理?在办公室内:如何处理办公室内的恋情、同事间冲突? 部门分成三派,你该如何表态? 有了《我的野蛮同事》这本好书,工作几乎占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办公室内的同事,一切恼人的办公室问题,都可以迅速迎刃而解!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星际回收商

    星际回收商

    穿越到几千年后,地球已经被异族人奴役。一群地球逃难者逃到另一个宇宙安身立命,他们是在地球被异族人攻陷时,被突然出现的一群从仙界下来的仙人救走,并保护起来的。从那时起,地球人开始了科技文明和修炼文明并存的时代。一个不怎么信神仙的现代人,如何去面对星际飞船,和那些高能人士。一切从拥有一艘回收飞船开始!各种阴谋,各种幸运和命运的交织,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应出者是怎么回事,这像一个阴谋,而被称为天机之主,又一步步接近通向仙域的通道,同时一步步接近真像。当一切真实起来的时候,剩下的唯有屠杀和报复!一个人,改变所有格局,小小的星际回收商用自己的能力打造出万载的新世代!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驭夫36计

    驭夫36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穿越到嘉靖年间才发现,历史名人在青春期也不过是这个德行。这模样怎么打倭寇、拒北虏?作为班主任,她只好以暴制暴+攻心为上。且看穿越女教师PK少年民族英雄。谈一场禁忌的师生恋也算是为国捐躯,了不起嫁过去,管他一辈子!为了民族大业,我容易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