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300000050

第50章 外篇(下)(15)

一句名言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穷达荣辱既然与人生同在,何不保持一种豁达的态度,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遭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喜也好,悲也好,智慧的人总能从困境中看到希望之光,从成功中洞察潜在的危机。

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一位朋友讲过他的一次经历:

一天下班后我乘中巴车回家。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对情侣,他们亲热地相挽着,其中一个背对着我,女孩的背影看上很标致,高挑,匀称,活力四射,她的头发是染过的,是最时髦的金黄色,她穿着一条今夏最流行的吊带裙,露出香肩,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孩,时尚,前卫,性感。他们靠得近,低声絮语,这位高个女孩不时发出欢快笑声。笑声不加节制,好像是在向车上的人挑衅:你看,我比你们快乐得多!笑声引得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他们,大家的目光里似乎有艳羡,不,我发觉到他们眼神里还有一种惊讶,难道女孩美得让人吃惊?我也有种冲动,想看看女孩的脸,看那张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但女孩没回头,她的眼里只有她的情人。

很巧,我和那对恋人在同一站下车,这站我有机会看看女孩的脸,我的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将会看到一个多么令人悦目的绝色美女。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赶上他们并回头观望时,我惊呆了,我也理解了片刻之前车上的人们那种惊诧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啊!那是一张被烧坏了的脸,用“触目惊心”这个词来形容毫不夸张!真搞不清!这样的女孩居然会有那么快乐的心境。

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你必须握好自己的心舵,下达命令,来支配自己的命运。你是否能够对准自己的心下达命令呢?倘若生气时就生气,悲伤时就悲伤,懒惰时就懒惰,这种只不过是顺其自然,并不是好的现象。释迦牟尼说过:“妥善调整过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尊贵。”由此可知,妥善调整过后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任何时候都必须愉快,欢乐,充满希望,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知北游

在《庄子》全书中,对“道”谈得最集中最透彻,观点最为清晰成熟的要数本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篇中所说的“道”,是指对于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认识。明代陆长庚就认为此篇“所论道妙,迥出思议之表,读《南华》者,《知北游》最为肯綮。”

篇文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气”,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于气的聚散。篇文还认为“道”具有整体性,无处不在但又不存在具体形象,贯穿于万物变化的始终。篇文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光明与幽暗……都具有相对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转化的,这无疑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观。但基于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同一性认识,篇文又认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为“道”,于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论,主张无为,顺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改变,也不必去加以改变。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知北游》总论中这样评说:“前篇通体发挥一‘真’字,此篇通体幕写一‘无’字。真者道之本根,无者道之化境,由真以返于无,即无以窥其真,一部《南华》,只此二字尽之矣。《中庸》论性命之旨,不外一‘诚’,诚即‘真’字实际,而终之以无声无臭,亦犹《知北游》之以无为谓归结全篇也。”

【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①,而适遭无为谓焉②。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③。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

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④。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⑤。道不可致⑥,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⑦。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⑧!生也死之徒⑨,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⑩!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奥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⑾,万物有成理而不说⑿。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彼神明至精⒀,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⒁,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⒂。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⒃;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⒄。此之谓本恨,可以观于天矣。

【注释】

①隐弅(fén):假设之地名。②无为谓:虚拟之得道者,与自然合一无为不言之人。③不知答:意思是说,无为谓视大地万物为一体,无分别之心,故对所问不知答。④不近:与道不相近。⑤不言之教:不用言语的教化。⑥致:招致、取得。⑦华:通“花”。比喻漂亮的外在形式。⑧大人:至人,与天道无为一体,故复归大选则易。⑨徒:类。⑩纪:纲纪、条理。⑾明法:明确的规律。⑿成理,万物生成之理。⒀彼:指天地。神明:天地蕴含的活力、创造力,虽无形可见却无所不在,主宰一切,它是极精微的。⒁死生方圆:物或生或灭,或方或圆,变化无方,形态各异。⒂扁然:犹遍然,普遍地。⒃故:陈旧,不故:言其新故相除,永葆生机。⒄油然:流动变化无所系着之状。万物畜:万物为其畜养。

【译文】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问了好几次无为谓都不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回答。

知从无为谓那里得不到解答,便返回到白水的南岸,登上名叫狐阕的山丘,在那里见到了狂屈。知把先前的问话向狂屈提出请教,狂屈说:“唉,我知道怎样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告诉给你,可是心中正想说话却又忘记了那些想说的话。”知从狂屈那里也没有得到解答,便转回到黄帝的住所,见到黄帝向他再问。黄帝说:“没有思索、没有考虑方才能够懂得道,没有安处、没有行动方才能够符合于道,没有依从、没有方法方才能够获得道。”

知于是问黄帝:“我和你知道这些道理,无为谓和狂屈不知道这些道理,那么,谁是正确的呢?”

黄帝说:“那无为谓是真正正确的,狂屈接近于正确,我和你则始终未能接近于道。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所以圣人施行的是不用言传的教育。道不可能靠言传来获得,德不可能靠谈话来达到。没有偏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讲求道义是可以亏损残缺的,而礼仪的推行只是相互虚伪欺诈。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能获得德,失去了德而后能获得仁,失去了仁而后能获得义,失去了义而后能获得礼。礼,乃是道的伪饰、乱的祸首’。所以说,体察道的人每天都得清除伪饰,清除而又再清除以至达到无为的境界,达到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了。如今你已对外物有所作为,想要再返回根本,不是很困难吗!假如容易改变而回归根本,恐怕只有是得道的人啊!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能知道它们的端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合,气的聚合形成生命,气的离散便是死亡。如果死与生是同类相属的,那么对于死亡我又忧患什么呢?所以,万物说到底是同一的。这样,把那些所谓美好的东西看作是神奇,把那些所谓讨厌的东西看作是臭腐,而臭腐的东西可以再转化为神奇,神奇的东西可以再转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只不过同是气罢了’。圣人也因此看重万物同一的特点。”

知又对黄帝说:“我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回答我,不是不回答我,是不知道回答我。我问狂屈,狂屈内心里正想告诉我却没有告诉我,不是不告诉我,是心里正想告诉我又忘掉了怎样告诉我。现在我想再次请教你,你懂得我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又说回答了我便不是接近于道呢?”黄帝说:“无为谓他是真正了解大道的,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狂屈他是接近于道的,因为他忘记了;我和你终究不能接近于道,因为我们什么都知道。”

狂屈听说了这件事,认为黄帝的话是最了解道的谈论。

天地具有伟大的功德而不言说,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生长有明显的规律而不说明。所谓圣人,就是推原天地有功而不自夸的美德,就是通达万物自然生成的妙理。所以至人任其自为,圣人无所造作,只是效法天地自然无为之道。

天地神明非常精妙,参与万物的无穷变化。万物或死、或生、或方、或圆,难以知晓它的根源,万物自古以来原本就这样普遍存在着。“六合”虽然十分的巨大,但始终不能超出道的范围;秋毫虽然是最小的,也要仰赖于道方才能成就其细小的形体。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着,它们一生都不曾死守故旧而一成不变,阴阳与四季不停地运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大道暗昧模糊似亡而存,流动变化没有形状而神妙莫测,万物接受它的养育却不知不觉。这就是最根本的道理,可以由此效法自然的天道了。

【品读庄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所谓真知是对道的认识,而不是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都是道在演化过程中的表现,都是稍纵即逝的,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而只有道自身是永恒的,真实的。

所谓真知,不是对天地万物的认识,而是对道自身的认识。可是道又不能用通常所说的方法去认识,因为它与天地万物不一样,无形无象,不可用目视,不可用数量,不可用耳听,不可用心想。所以就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情况,凡是认为自己有了真知的人恰恰是最无知的,那些认为自己无知的人,或许倒是对道有所体悟。

其实,不只是“道”这种高深的食物,任何优秀的品质都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装饰和渲染的。

好酒品无言

曾经有一个了不起的品酒师。一个朋友邀请他去家里,看看自己的收藏。朋友想得到这个人的赞赏,就拿出一种最名贵的酒。那人品尝了一下,却保持沉默。他没有说任何话,甚至不说它是好的。那个朋友觉得受了伤害,然后又拿出一种非常粗糙的普通的酒。

那人品尝了一下说:“非常非常好,很好!”

收藏家糊涂了,他说:“我被搞糊涂了,我给你最稀有、最名贵的酒,你保持沉默;但对这种普通的,一点都不名贵、粗糙的酒你却说非常非常好!”

品酒师说:“对第一种酒,没有人需要说什么,它本身已经说明;但对第二种,必须有人赞扬它,不然它会受挫!”

其实品人亦如品酒,真正的好酒永远都不再需要额外的夸赞,它自身散发出来的香气已经说明了一切,正像诗里写的那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原文】

啮缺问道乎被衣①,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②,而无求其故。”

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③,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④,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注释】

①被衣:虚拟之人名。②瞳(tóng)焉:无知直视的样子。③真其实知:真正纯实之知。④媒嫌晦晦:懵懂无知的样子。媒:作昧。

【译文】

啮缺向被衣请教有关道的学问,被衣说:“你端正你的形体,专注你的视觉,自然的和气便会到来;收敛你的心智,专一你的思虑,神明就会停留。德将会使你显出美好来,道将留在你的身上。你无知而直视的样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犊,你不要去追究事物的原由。”

话未说完,啮缺已经睡着了。被衣见了十分高兴,唱着歌儿离去,说:“身形犹如枯骸,内心犹如死灰,朴实的心思返归本真,而且并不因为这个缘故而有所矜持。浑浑噩噩,既然如此无心,我就不必再对他讲什么了。那将是什么样的人啊!”

舜向丞请教说:“道可以得到并占有吗?”丞说:“你的身体尚且不是非你所有,你怎么能占有大道呢?”舜说:“我的身体不是由我所有,那谁会拥有我的身体呢?”丞说:“这是天地造化赋予你的形体,降生人世并非你所据有;这是天地给予的和顺之气凝积而成,性命也不是你所据有,是天地真气的运行;即使是你的子孙也不是你所据有,这是天地所给予你的蜕变之形。所以,出行不知去哪里,居处不知道身在何处,饮食不知什么滋味。都是天地之间气的运动,怎么能得到并占有呢?”

【品读庄子】

心不在焉岂能得道

本章节中通过被衣向啮缺传授“道”,啮缺反而睡着了的故事,说明虚静无为、无心、无知就可以得“道”。宣扬“道”法自然,无为就能得道。

不过,结合现实生活,无论是听别人假话,还是自己做事情也好,“心不在焉”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样三心二意地做事情也是很难成功的。

心诚则灵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室宗亲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既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辅佐他成就大业。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机的诚意。

过了几天,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不请也罢。张飞则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带着他俩三访诸葛亮。

这一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皇朝,成为一代名相。

这就是三国时有名的“三顾茅庐”的典故,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本是隐居卧龙岗的散淡之人,然而在刘备诚恳的请求下,终于盛情难却,最终辅佐他建立了蜀国,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类推荐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教你学作文描写(上)

    教你学作文描写(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恶魔一别碰我

    恶魔一别碰我

    十五岁,她被母亲当成救赎父亲的礼物,送到他的床上,成了恶魔的玩物。从此,她是没有心的傀儡娃娃,任他摆弄,无心无情。当他终于厌倦,她最后的价值是交换他心爱的女人……他亲手将她推入地狱……他狠,她比他更狠,当晚,她一把火烧成灰烬,消失在世界的尽头……他以为救赎了自己,没想到最后掉下了更深的悬崖,他错过了她,失去今生至爱......五年后,意外相遇,他突然发现那个在火中丧生的小女人,变成了他高不可攀的星辰——林氏集团的总裁,世界第一女富豪。据说,这只是她神秘金主哄她开心的小礼物之一。而她,更有着一流的身手,精准的枪法,不再是他能靠近的女人。与她命运纠缠至深的三个男人,谁会是那个陪着她一起到老的那个人?◇◆◇◆◇◆◇◆◇◆【三大美男抢先看】【安沐:炎盟盟主】“思恋,你竟敢勾引我的弟弟,妄想逃离我!我该称赞你胆大,还是愚蠢?”空气中扬起沉稳讥讽的声音,如同寒冰雕刻的英俊脸颊是恶魔般的笑意!“我要离开你!”她绝望的看着前方,那是她不能到达的梦想家园。“休想!”冷漠的声音透着像冰一般的寒冷,“打断她的腿!”断了腿,她就再也离不开了。【姜然:身份暂且保密】“好久不见!”他的眸子里盈满激动。“好久不见!”她平静的微笑,风轻云淡。“你恨我吗?”俊美的男人激动慢慢地变成了一丝苦涩。“不,我不恨你!”看着男人惊讶的黑眸,她依旧风轻云淡。转身,离开,这一次是真正的放下了。对他,不恨,亦不爱!她很幸福,在没有他的世界里过的很幸福。他看着她倚在另一个男人的怀里,过的很好,心,越加的疼痛。原来那似水流年已经在她清澈的双眸沉淀,放不下的,一直是他。【何奈:世界最大雇佣兵集团的首领】“你让我的孩子叫别人爸爸!”他狂怒质问。“先生,你哪位?”她优雅反问。“既然如此,那就一直纠缠吧,直到我也‘忘记你’为止。”薄唇勾起诡异的笑弧,这一次,他岂能让她再次逃脱……只是,他忘了,她早已不再是他能左右的女人。本文美男多多,丫丫无限,结局待定,自娱自乐,不接受任何板砖,要打要骂,要砸鸡蛋,请君自便,不要给狐狸知道就好啦!所有影响狐狸心情的评论一律删除,谢谢亲们合作,理解万岁!◇◆◇◆◇◆◇◆◇◆推荐咱家大神舒歌新作《十七妾》杨月欣新作《老公——拜托温柔点》师傅不可以:师兄不可以:嫡女无忧:
  • 九战幽冥

    九战幽冥

    凤尾镇,在几百年前曾是一个极度繁华的小镇,在凤尾镇曾出现了不少英雄人物,凤尾镇是一个出英雄的地方。
  • 你陪谁玩

    你陪谁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青少年培养语文兴趣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培养语文兴趣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七剑修神

    七剑修神

    练七剑,塑金身,令他踏上全新的修真世界。目睹强者斗争,获得神秘宝物,让他成为绝世天才!闯密林,斗魔兽,重拾前世霸气,完虐欺辱母亲的小人!得高师亲睐,获黑马之名,让他成为大陆上的一颗新星!逆天的灵魂力,让他的名号响彻整个异世大陆,新的机遇,重重危机,也挡不住他化身强者之路,且看他如何踏上世界之巅……
  • 废柴也要逆袭

    废柴也要逆袭

    现代古武少女陈怜月被害身亡后,却意外重生于未知世界鸿蒙大陆,成为了元力世家天启陈家的三小姐。原陈怜月因为废柴体制而被人瞧不起,但由于拥有一个指腹为婚的好婚姻,而被族中姐妹嫉妒,设计欲害其身败名裂,被退婚。原主因为伤心害怕而死亡,现代少女陈怜月灵魂注入,从此带着小包子开启了强大自身和复仇之旅。
  • 俞敏洪内部讲话

    俞敏洪内部讲话

    本书深刻剖析了新东方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精神领袖俞敏洪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创业,指引企业的成长,如何以一人引领创业团队,因理想而实用,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如资金不足,人才亟缺,没有市场等,纵观商海风云,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愈挫愈勇,只有秉承“永不言败,不畏艰难”精神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俞敏洪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创业不仅需要一颗有远见的头脑来规划蓝图,更需要秉持一颗激情的心将梦想落实于行动。
  • 无邪-

    无邪-

    不小心将某仙家赢得连最后的一条内裤都要失去,某仙恼羞成怒之下一巴掌将她拍得穿越了时空,成为了浮翰大陆三大帝国之一的扶月国军事巨擘东方家的七少爷。六岁前,天下人都知东方家有一位天才七少爷。六岁后,因亲眼见到娘亲血染眼前而受刺激过度,从此世人都道东方家有一位白痴七少爷。从天才变成白痴,从天堂跌入地狱,昔日的风华已经不在,剩下的只是一身的痴傻,无尽的嘲讽和欺辱。一直到,那照顾了她十几年的婆婆倒在她面前,她的眼中再无丝毫朦胧,从此锋芒万丈,谁敢抵挡?而那再一次的绝世风华,又迷了多少人的眼?夺了多少人的心?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她还是灵族史上最美丽的女子?她笑容烂漫,天真无邪,却说着让闻着忍不住心惊胆寒的话:我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太多在乎的人,所以如果谁竟敢伤害了我在乎的人,那么伤了手我就断他双手,伤了脚我就断其双腿,伤了身我就将他剥皮抽筋,伤了心我就将他开膛破肚,掏肝挖心!#宝贝简介无能,亲们将就着看一下哈,最精彩的当然应该是正文了,嘿嘿~宝贝开新文了哦~《错点王妃》:亲们继续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