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300000043

第43章 外篇(下)(8)

而像“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这样的问题,在内篇《逍遥游》、《大宗师》中都已经出现过,庄子当然不是在提倡特异功能,而是主张精神上的超越。至人之所以能够潜水不窒息、踩火不灼热,是因为专注心性,守住了纯正之气。

追求“达生”不是为了活得长久,也不是为了苟活于世,更不是相术意义上的认命,而是根本上顺其自然,对生命采取一种旷达的态度。

高尚的道德是无价之宝

有一天,西域来了一个经商的人,他将珠宝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些珠宝琳琅满目,全都价值不菲。特别是其中有一颗名叫“珊”的宝珠更是引人注目。它的颜色纯正赤红,就像是朱红色的樱桃一般,直径有一寸,价值高达数十万,引来了许多人围观,大家都啧啧称奇,赞叹道:“这可真是宝贝啊!”

恰好龙门子这天也来逛集市,见了好多人围着什么议论纷纷,便也带着弟子挤进了人群。龙门子仔仔细细地瞧了瞧宝珠,开口问道:“珊可以拿来填饱肚子吗?”

商人回答说:“不行。”

龙门子又问:“那它可以治病吗?”

商人又回答说:“不行。”

龙门子接着问:“那能够驱除灾祸吗?”

商人还是回答:“不能。”

“那能使人孝悌吗?”

回答仍是“不能”。

龙门子说道:“真奇怪,这颗珠子什么用都没有,价钱却超过了数十万,这是为什么呢?”

商人告诉他:“这是因为它产在很远很远没有人烟的地方,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历经不少艰险,吃不少苦头,好不容易才能得到它,它是非常稀罕的宝贝啊!”

龙门子听了,只是笑了一笑,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

龙门子的弟子郑渊对老师的问话很不解,不禁向他请教。龙门子便教导他说:“古人曾经说过,黄金虽然是重宝,但是人生吞了它就会死,就是它的粉末掉进人的眼睛里也会致瞎。我已经很久不去追求这些宝贝了,但是我身上也有贵重的宝贝,它的价值绝不只值数十万,而且水不能淹没它,火也烧毁不了它,风吹日晒全都丝毫无法损坏它。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定;不用它则可以使我自身舒适安然。人们对这样的至宝不知道朝夕去追求,却把寻求珠宝当作唯一要紧的事,这岂不是舍近求远吗?看来人心己死了很久了”。龙门子所说的“至宝”,就是指人们自身的美德。

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完美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去追求的无价之宝。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①,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那?”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②;吾执臂也,若稿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③。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④,以鉤注者惮⑤,以黄金注者湣⑥。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注释】

①承蜩:用杆子捕蝉。②厥:站直。拘:通“枸”,树根部位。③忘水:忘记水的危险性。④注:赌注。巧:精神迷惑。⑤惮:忌惮,害怕。⑥湣(mǐn):通“闵”,忧虑,昏昧。

【注释】

孔子到楚国去,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杆子捕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真是有技巧啊!捕蝉有什么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是有技巧的。在竹竿头上叠放起两个丸子,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不会掉下来,那么捕蝉时失手的情况就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会掉下来,那么失手的次数,十次里面最多只有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会掉下来,能练到这种程度,就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简单。我立定身子,就像一根断树桩,我用手臂举着竹竿,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就是说这位驼背的老人吗!”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经在觞深渊渡河,摆渡人驾船的技艺灵巧娴熟。我问他:‘可以学会驾船吗?’摆渡人说:‘可以啊。善于游泳的人经过多次练习很快就能驾船。如果是善于潜水的人,即使他不曾见过船也会熟练地驾驶。’我进一步问他怎样学习驾船,他却不再回答我。请问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回答说:“善于游泳的人多练习几次就能学会驾船,是因为他们已经熟悉和适应水性。至于那些善于潜水的人,为什么说没见过船也会驾驭呢?是因为他们眼里的深渊就像是陆地上的小丘,对待翻船就像车子倒退一样。船的倾覆和车的倒退以及各种景象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的内心都不会被扰乱,到哪里都一副从容自得的样子!用瓦片作为睹注,往往碰巧取胜,用衣带环作为赌注,就会害怕心虚,用黄金作为赌注,就会心智昏乱。他们碰巧得胜的机率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所顾忌,重视身外之物。凡是重视身外之物的,他们的内心必然会笨拙。”

【品读庄子】

心理对成败得失的影响

本章节中,驼背人在捕蝉时什么都不管,只注意到蝉翼本身。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种地步,“何为而不得”!关于心理对事情成败得失的影响,文中孔子感叹其“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可见,无论做任何事情,“凝神”都非常重要。只有心无旁鹜,才有可能到达出神入化的境界。

而本章节中所说的道理就如每年面对考试时都有人会失常,担心考不上或考不好,因此考试时不能从容面对导致考不出好成绩;求职面试时太迫切想要得到某一职位,而导致自己神经紧张或发挥失常,这即是心中有所顾惜,过于重视外物,而使内心变得笨拙,由此表现的结果不如往常。

平时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及表现都足以印证庄子阐述人的心理对事情成败得失的影响,做任何事之前,除了必先对事情的技能达到熟能生巧之外,并且能做到“心无所往”,以平常心面对它,消除心中的杂念,不受外在成败得失的心理影响,所表现的技艺自然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能将自己投身其中,从中得到事物本身的乐趣和成就。我们要常以“平常心”来自处,面对困境若能如平时,顺乎自然,不必以成功为必然,心不受羁绊,则能泯除“我执”,达到“坐忘”,亦能实现学习老庄思想的目标:自在、快乐的人生。

一般人心中常有所顾忌,往往因过于重视外物或世俗成败的看法,而使心笨拙、生活充满压力而不快乐,如何使心不受牵绊,就应了解老庄所谓“相反相成”、“超越相对”的道理,懂得欣赏“缺陷”也是一种美。

飞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原文】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①,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②,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③,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塗者④,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⑤,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注释】

①祝肾:人名。②拔篲:扫帚。③高门:大户人家。④畏塗:塗,通“途”。危险的道路。⑤袵(rěn)席:指那女寻欢作乐之事。袵,当“枕”。

【译文】

田开之见到周威公。周威公说:“我听别人说祝肾在学习养生之道,你跟祝肾同游共处,有没有听到过什么?”田开之说:“我只不过是在那里拿着扫帚打扫院子,又如何从先生那里听到些什么呢?”周威公说:“希望先生不要太谦虚,我只是希望听听关于养生这方面的道理。”田开之说:“听先生说:‘善于养生的人,就像放羊似的,哪只羊落在后面,便用鞭子往前赶一赶。’”周威公问:“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田开之说:“鲁国有个人叫单豹,居住在山洞里,天天喝泉水,不跟任何人争利,人已经七十岁了,可是模样还像个婴儿一样,但不幸的是,他遇上了一只饿虎,结果饿虎扑倒他,并吃掉了他。还有一个叫张毅的,出身在高门甲第、朱户垂帘的富贵人家,无论大户小户,没有不去拜见的,不曾想活到四十岁时,得了内热病而不治身亡。单豹注重内心世界的修养可是老虎却吞食了他的身体,张毅注重身体的调养可是疾病侵扰了他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人,都不是能够鞭策落后而取其适宜的人。”

孔子说:“不要把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也不要过分地处处显露自己,要像稿木一样站立在两者中间。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具备了,那么他的名声必然会很高。凶险的道路,十个行人就有一个人被杀害,于是父子兄弟相互提醒和戒备,必定要多人结伙并做好防范措施才敢外出,不也是很聪明的方法吗!人害怕的是枕席上的恣意,在饮食间的放纵;却不知道彼此相互提醒和戒备实在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啊。”

【品读庄子】

视其后者而鞭之

本章节中,单豹、张毅一个养其内、一个养其外,都没有好的结局。如此,养神得“养其内”与“养其外”并重,即处处顺应适宜而不过,取其折中,身心两方面都兼顾。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善于养生的人,就像是牧放羊群似的,瞅到落后的便用鞭子赶一赶。鞭打落后者,不能只追求某一方面的修养,而忽视另一方面。要时常注意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的短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完美,贪享安逸的本性容易让人懈怠,这时候就应当“视其后者而鞭之”,用以鞭策自己。

强迫自己

美国作家吉米·盖茨在回忆自己的成功时,曾说起这样的一个经历。

他说: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必须写点什么。我时常感到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老憋在胸中,胀得难受。可每次坐下来,又不知如何下手,有时连标题也想不出。就这样过了许多年。终于有一天,这种令我困惑苦恼的局面发生了变化。那是我在巴塞罗那遇到一个朋友之后,我的这个朋友原来是个小商人,可现在成了一位大饭店的老板。“伙计,”那天晚宴时他对我说,“我失败了许多次,但每次都强迫自己干下去。”他举起酒杯,感慨地环视了一下华丽的餐厅,“这一切都是强迫自己的结果。”

强迫自己!我明白了,以往我有的只是自信,缺乏强迫自己干下去的劲头。从此我强迫自己坐下来,强迫自己写下去,强迫自己接受和解脱痛苦的失败……谢谢那位朋友,我强迫了自己,也有了今天。

我相信,懒惰是普遍的人性,即使是最自觉自律的人也不例外。但是,不能让懒惰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成为我们失败的借口。除了懒惰,还有很多阻碍我们成功的不良习惯,比如拖延,比如厌倦等等,这时,就需要我们强迫自己鼓起勇气,朝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

想想吧,你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是不是很多时候迁就了自己的结果?记住,有时候,为了成功,我们必须强迫自己。

【原文】

祝宗人玄端以临荚①,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②,十曰戒,三日齐,籍白茅,加汝肩尻乎彫俎之上③,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荚之中,自为谋,则苛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④,聚偻之中则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桓公田于泽,管仲御⑤,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对曰:“臣无所见。”公反,诶诒为病⑥,数日不出。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滀之气⑦,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沉有覆⑧,灶有髻。户内之烦壤⑨,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龑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⑩。水有罔象⑾,丘有峷⑿,山有夔⒀,野有彷徨⒁,泽有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

桓公辴然而笑曰⒃:“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注释】

①牢荚(cè):猪圈。②豢(huàn):喂养。③肩:动物前腿的根部。尻:臀部。④腞楯(zhuàn shǔn):带有花纹雄饰的灵车。⑤御:驾车。⑥诶诒(xī yí):神魂不宁,说梦话。⑦忿滀(xù):怒气郁结。滀为水停聚的样子,引申为蓄愤,郁结。⑧沉:污水聚积之处。履:污水聚集处之鬼名。⑨烦壤,打扫房间积下之灰尘垃圾等。⑩泆(yì)阳:神名,豹头马尾。⑾罔象:又作无伤,水神名,状知小儿,黑色、赤衣,大耳、长嘴。⑿峷(shēn):怪兽,状如狗,有角,身上有五采花纹。⒀夔(kuī):一足兽,见《秋水》注。⒁彷徨:又作方皇,状如蛇,两头,身有五采花纹。⒂毂(gǔ):车轮中心套轴的圆木,又代表车轮。⒃冁(chǎn)然:欢笑之态。

【译文】

主持宗庙祭祀的官吏穿好礼服戴上礼帽来到猪圈边,对着栅栏里的猪说:“你为什么要讨厌死呢?我将喂养你三个月,用十天为你上戒,用三天为你作斋,铺垫上白茅,然后把你的肩胛和臀部放在雕有花纹的祭器上,你愿意这样吗?”为猪打算,说是仍不如吃糠咽糟而关在猪圈里,为自己打算,就希望活在世上有高贵荣华的地位,死后则能装在绘有纹彩的柩车上和棺椁中。为猪打算就会舍弃白茅、雕俎之类的东西,为自己打算却想求取这些东西,所不同于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齐桓公在草泽中打猎,管仲替他驾车,突然桓公见到了鬼。桓公拉住管仲的手说:“仲父,你见到了什么?”管仲回答:“我没有见到什么。”桓公打猎回来,疲惫困怠而生了病,好几天不出门。

同类推荐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热门推荐
  •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丝绸之路(下册)

    丝绸之路(下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
  • 网游之大道无形

    网游之大道无形

    只身入海岛,拜师苦练丙火真经;单剑渡天劫,力抗雷火笑伏金蟹;联袂闯洞府,夺宝破阵暗藏玄机;隐匿观虎斗,正邪夹缝巧取宝鼎。且看网游之大道无形,水老三的游戏生涯,不一样的剑仙世界!“水三爷我只需偶而淫荡,一切就立刻搞定!”若水同学语。
  • 心灵茶坊

    心灵茶坊

    很多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改变也许不难,也许一条故事,就能点亮你心灵的人生感悟。本书汇集古今中外最贴近青少年的心理励志故事,一起重温心灵鸡汤带来的感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唐僧秘史

    唐僧秘史

    李世民?大唐天子?连年征战沙场,杀兄逼父,不过换来一朝太平!俺唐僧呢?武艺无半点、智慧无一分,只消徒弟三个,荡平世间不平事!——碰善欺善,遇凶杀凶,逢恶斗恶!兵不血刃,传下千古佳话!这是什么?这就是命!武则天?大唐女皇?空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女皇!以为自是天定吗?只因你运气好!情人号称齐天大圣孙悟空!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