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出生一年后,父母就离婚了,他跟着母亲过日子。母亲每次演出都把儿子带在身边。
卓别林的母亲也是一位喜剧演员,美丽而勤劳能干,靠在杂剧团做演员养活卓别林及其哥哥。
卓别林幼年时,家境还算宽裕。母亲善于调剂生活,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使卓别林总能享受到温馨的家庭欢乐。
母亲还常常领卓别林去剧场看演出,那轻松诙谐的喜剧表演,给卓别林的童年生活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观看演出的同时,他时常模仿台上的演唱,居然也像模像样的。
卓别林五岁那年,母亲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时,嗓子突然失声,发不出任何声音。台下观众嘘声一片,母亲极为尴尬,难过地走下舞台。舞台监督这时想起平日爱唱爱跳的卓别林,便拉他上合救场。卓别林平生首次登台,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他毫不怯场,模仿着母亲的表演,又唱又跳,轻松自如。观众对小卓别林的即兴演出大为赞赏,钱币像雨点儿般抛到台上。
这是卓别林表演生涯的开始。
母亲因经常失声,终于告别了舞台,终止了演艺生涯。母子三人生活无着,贫困交加。但是,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也从未忽略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她用深深的母爱哺育、感召着卓别林。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卓别林由衷地感激母亲这博大深沉的爱。他也由此领悟到:爱、怜悯与人性的主题,才是一切艺术所应具有的最伟大、最永恒的主题。
不幸接踵而至,卓别林的母亲患了精神病,被送进疯人院。根据法院的判决,卓别林由他父亲抚养。幸好母亲不久病愈,卓别林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母亲含辛茹苦地积攒下一些钱,把卓别林送进了学校。但是不到两年,母亲无法继续负担他的学习费用,他只得辍学。靠父亲的推荐,不满十岁的卓别林进入一个儿童舞蹈班,靠演出赚些钱贴补家用。此后一年间,卓别林先后当过杂货店的跑腿、诊所里的佣人、书店的伙计、印刷厂的徒工等。1901年底,卓别林被一个戏班子的老板看中,让他跟着戏班子到外地巡回演出。
1907年,卓别林终于被伦敦专演滑稽哑剧的卡尔诺剧团录用。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几年过去,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获准到法国和美国等地演出。
1913年底,好莱坞的一家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别林,和他订了一年的合同,从此,卓别林那有名的化妆——圆顶帽、小胡子、灯笼裤、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了。卓别林对此曾经解释说,小胡于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呢,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
卓别林不但擅长表演,而且胜任导演、编剧,还能作曲配乐,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挥的。卓别林在艺术领域内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在世界影坛上被称为是集作家、导演、演员、作曲家和舞蹈家于一身的伟大天才。
●想当国王的孩子戴高乐
戴高乐,著名政治家,1890年生,法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领导法国流亡政府开展抵抗运动,为挽救国家危亡、恢复国家荣誉做出了贡献。二战胜利以后,戴高乐曾任法国总理和总统。
戴高乐的祖父是一位历史学家,对法国的历史十分熟悉。父亲原是一位教员,后来为了保卫祖国,在普法战争期间志愿参军,与来犯的敌人英勇作战,光荣地获得了军功章。祖母和母亲也都是很有文化见地的人,她们经常给小戴高乐讲历史故事,教育他要热爱法兰西民族,要敢于为法国的荣誉而献身。
一天,母亲给小戴高乐讲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讲了普鲁士军队侵入法国,他祖父听说有个不争气的法国元帅向敌军投降时,伤心地大哭起来;他父亲听说前线吃紧,法兰西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毅然投笔从戎,志愿参军上了前线。小戴高乐当即向妈妈表示:“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个军人,为国家荣誉而战!”
戴高乐在童年时代,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看书,二是喜欢玩儿打仗游戏。
戴高乐小小年纪就博览群书。他读诗人罗斯丹的作品,读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作品,他还读历史小说和名人传记。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作品,尤其对战斗英雄故事十分感兴趣。
戴高乐喜欢玩儿打仗游戏,而且总是玩儿得特别认真。有一次,小弟弟皮埃尔哭着回家来,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哥哥打他了。妈妈追问原因,弟弟皮埃尔说:“我们玩儿打仗游戏,我扮情报员,哥哥扮司令官。司令官命令我送一份情报到前线去,我被敌人发现了。被俘后,我没有听从司令官先前的嘱咐,不但没有把写着情报的纸条吞进肚里,反而把纸条交给了敌人。哥哥恼火极了,大骂我是叛徒,把我狠狠教训了一顿!”
还有一次,戴高乐气急败坏地从外面冲进家门,大喊大叫:“法兰西是我的,法国是我的,谁也别想从我手里抢走它!”
在楼上的母亲闻声走下楼来,惊讶地问:“我的孩子,你在这里大喊大叫什么呀?发生了什么事?”
“哥哥要跟我抢法国,我决不会让步的!”
原来,在玩儿打仗游戏时,哥哥格扎维埃一向扮演德国皇帝,而小戴高乐扮成法国国王。日子长了,哥哥当厌了德国皇帝,想和小戴高乐交换角色。没想到,格扎维埃刚开口,瘦小的小戴高乐就暴跳如雷,和哥哥打了一架,鼻青脸肿地跑回家,希望得到母亲的支持。
妈妈会心地一笑,轻轻抚摸着小戴高乐的头,让他安静下来,然后说:“法国是大家的,为什么这样寸步不让呢?这可不像知书达礼的小绅士。”
“不行,不行!法国是我的,我一个人的。我才是法国国王。我决不会放弃,我要为我的法国奋战到底!”说完,没有得到支持的小戴高乐满脸委屈又十分坚定地冲出去,准备为“他的法国”继续孤军奋战。
●学会忍耐的童工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著名企业家,1894年生,日本人,世界著名大企业松下电器公司总经理,被称为“日本电器之父”。
松下幸之助四岁那年,家庭经济状况彻底恶化,一家人万般无奈,离开世代耕种、赖以生存的土地,搬到了城里居住。父亲尝试着经营一家木展店,但不久便告倒闭。全家人生活没有着落,衣食不足。
父亲把他送进一家卖火盆的店辅里做伙计。童工生涯,从来都是充满着血泪的。小松下从此早起晚睡,一天忙到晚,干的都是脏活、累活,还要时时提防主人的呵斥与打骂。
老板根本不把伙计当人看,为了招呼方便,甚至把松下名字都改了。松下失去了自己的原名,而被改称为“幸吉”。
一个九岁的孩子,远离家乡和亲人,在一个陌生而冷酷的环境中挣扎着生活,还要承受种种非人的劳务和责骂,这其中的辛酸与痛苦,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小松下白天硬撑着干活,夜里常常哭湿了枕头。
在火盆店干了三个月后,小松下实在无法再忍受这种非人的日子,终于离开了那里。不久后,他又到了一家叫“五代”的自行车铺里当伙计。在这里,他一干就是五年。
在“五代”的遭遇比在火盆店里强不了多少。这段时间,父亲总是想方设法给小松下打气。他说:“孩子,你长大后会有出息的。从前的很多伟人,小时候都在别人家里做工,下苦功夫,后来才成为优秀的人才。你不要觉得辛酸委屈,一定要学会忍耐……”
听了父亲的话,小松下咬紧牙关,把眼泪默默吞下肚去。眼看着同他一般大小的孩子们,每天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学校上学,他却只能眼泪汪汪地回到那地狱般的店中去。
在“五代”自行车店整整捱过了五年痛苦的时光,松下又到水泥公司做搬运工。
这是桩极其辛苦的差事。水泥场上灰尘弥漫,只需在那里站上几分钟,一个人就会从头到脚变成“灰人”。刺鼻的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令人常常咳嗽不止。
但是,坚强的小松下在困难面前并未打退堂鼓。他已树立了这样一种人生信念:生活是严酷的,要活下去,就必须努力干,就像用力推车一样,在人生道路的坎途上一步步朝前挪。
童年的苦难生活,虽然使松下幸之助饱尝苦辣辛酸,但却磨炼了他的意志,塑造了他的品格,为他日后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快乐的娱乐大王迪斯尼
沃尔特·迪斯尼,美国动画片导演、制片人、著名企业家,1901年生。他不仅创作了米老鼠和唐老鸭等一系列卡通艺术形象,而且创建了迪斯尼乐园,被称为“娱乐大王”。
迪斯尼是父母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就很招人喜爱。乖巧的迪斯尼每天跟在母亲身边干力所能及的活儿,喂猪、喂鸡、给奶牛添饲料等等。这个瘦高的幼童,长着一头蓬乱的黄发,总是不停地跑动。迪斯尼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听到树上有鸟叫声,他就捡起土块儿投到树上,去干扰它们;父亲让他把猪赶到野草较多的地方,以便让猪学着吃野草,他不是友好地把猪赶到该让它去的地方,而是骑到猪背上,让猪驮着他走。猪是不容易驯服的。没有几个孩子能够稳稳当当地骑在猪背上,让猪驮着走。可是,迪斯尼办到了。他还以此为自豪,表演给小朋友们看。当然,他对小猪是训练加收买。为了讨好小猪,他把自己和小妹妹用过的奶瓶偷出来,灌满牛奶给猪喝,猪是很认吃的。迪斯尼经常喂牛奶的那只猪,跟定了他。他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活像一条狗那样驯服。
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没有泯灭迪斯尼欢乐的天性和绘画的爱好。父亲不在场时,他一张口就开玩笑。在繁重的劳动和紧张的学习之余,只要一有功夫,他就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迪斯尼很喜欢自己的小妹妹。在堪萨斯居住时,妹妹得了麻疹,发着高烧。为了帮助妹妹减轻痛苦,他一有空就陪着妹妹玩儿,不是给妹妹讲笑话,就是给妹妹画漫画。他花了一番功夫,动了许多脑筋,为妹妹绘制了一套能够翻动的组画。这无疑是他后来制作卡通画的思想萌芽。
迪斯尼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常与动物们一起玩耍、交谈,大脑里装满了它们生动有趣的故事。他说:“我熟悉鸡、鸭、鸽子的样子和习性。我觉得他们听得懂我的话。有一只叫玛莎的小母鸡,我一叫它的名字,它就过来,在我手里下个蛋。”
与动物们的相处与交流,激发了迪斯尼的创作欲望。他非常想把他所喜爱的动物们画出来,家里没有绘画用的纸,他就在粗糙的手纸上画。幸好一位阿姨送给他一大本图画薄和一盒蜡笔,迪斯尼这才如虎添翼。
迪斯尼便整日临摹,越画越好。有一次,一位叫舍伍德的医生看中了他的画,出五角钱把他的画买去。十五岁那一年,迪斯尼认为,自己将来有可能当一名画家。
后来的沃尔特·迪斯尼,先后当过救护车的驾驶员,在电影广告公司工作过,自己创办过动画片制作公司。直到1923年,迪斯尼在好莱坞和哥哥罗伊一起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这是今天迪斯尼娱乐帝国的真正开始。
1928年,迪斯尼先后创作出三部以米老鼠为主人公的卡通片。迪斯尼对影片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影片中细致的动作需要人工手绘两万个画面,迪斯尼却做到了;资金用光了,迪斯尼卖掉了他心爱的跑车,他要把影片作得尽善尽美。到1930年,米老鼠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角色。
迪斯尼一生曾多次由于其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而获奖。1939年,迪斯尼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学院奖”。他亲自参与制作的六百部电影和动画短片共获得了二十九个奥斯卡奖和数百个其它奖项。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授予迪斯尼“总统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对世界艺术的特殊贡献。
●美国火箭之父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著名科学家,1912年生,德国人,后加入美国籍,毕生从事火箭和宇航技术研究。布劳恩是美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关键人物,曾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职务,被称为“现代火箭之父”。
1969年7月20日,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宇宙航空中心,第一次发射了载人登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这只重四十多吨的飞船,是由“土星5号”火箭发射的。它全长110米,直径10米,起飞重量达2900多吨,就像一幢巍峨的大楼。发射非常成功。“土星5号”带着“阿波罗11号”飞船,拖着长长的火焰腾空而起,冲向指定的轨道。
载人登月成功了!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实验基地的人们,更是为此而感到骄傲。他们把一个身材魁梧的人高高举起,以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原来,这个身材魁梧的老人,就是这次实验的主持人、被人们称为“现代火箭之父”的布劳恩。
布劳恩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他忽然问母亲:“月亮上有什么东西?”
母亲虽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天文爱好者,但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鼓励她的儿子说:“这需要人去探索。”
不久,到了布劳恩的生日。按当时家族祖传的习惯,父母应送给儿子一只金表,但是母亲却例外地送给了他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满足儿子对观察星空的好奇心。
在母亲的影响下,布劳恩从孩童时代起就萌发了到其他星球旅行的幻想。当时,已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用火箭发射登月工具的设想,有不少科学家都在设计自己的火箭。
年仅十岁的布劳恩竟然也投身于这个行列,开始模仿大人的试验,设计起自己的火箭来。
布劳恩把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都积攒起来,用这些钱到商店里买了六支特大的焰火,把它们全部扎在一辆滑坡车后面,然后推到闹市去试验。点火以后,这辆车像离弦的箭,直向前方冲去。行人被吓得目瞪口呆,而布劳恩却高喊:“成功啦!成功啦!”
布劳恩因有破坏公共秩序之嫌当场被警察抓住,幸好没有造成伤人事故,才由父亲出面把他领回了家。
由于布劳恩废寝忘食地试验火箭,差一点儿把学业都荒废了。他年终考试几门功课不及格,险些要被学校勒令退学。有一次布劳恩买了一本名叫《通向星际空间之路》的书,书中的数学公式很多,可是他大都看不懂。老师告诉他要弄懂这些公式,必须认真学好数理化各门基础课。
这件事对布劳恩触动很大。他认识到要实现自己到其他星球旅行的理想,不学好功课是没有希望的。布劳恩暗下决心,要学好各门功课。从此,他的学习成绩很快就提高了。这为他的飞行奠定了基础。
●在祖父怀里听审的女孩甘地夫人
甘地夫人,著名政治家,1917年生,印度人,任印度总理四届,长达十六年,当时被称为国际“风云人物”。
甘地夫人诞生在印度阿拉哈巴德的阿南德宫。她出生于名门望族,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儿。她的降生给家中带来了吉祥如意的喜气。家人给她命名为“英迪拉·普里雅达希妮”。这在印度语中是“好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