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600000026

第26章 辩论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技巧(9)

反诘是辩论的语言技巧之一,其实质就是修辞学中的反问在辩论中的具体运用。在辩论的语言表达中,反问总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但答案已包含在疑问句里面,无须再作解答。在辩论中,反问这种方式应用得十分广泛。因为在辩论的反驳和辩护中,双方在对峙的基础上已进入兵刃相见的白热化阶段,都在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观点和寻找对方的弱点。而这时如果使用反问句式则可以加强语气,强调观点,增加火力。很多的时候,在己方处于被动的状态下,使用反诘可以转守为攻,形成心理上的优势和逼人的气势,使对方陷入被动。

当年,京汉铁路总局警务处长魏学清的父亲,为看风骚女伶“夜明珠”的戏,不顾铁路规章,强令工人黄得发、江有才开压道车冒进,造成工人一死一伤的惨剧。真正的杀人凶手正是魏处长那位已经死去了的父亲,但反动当局却要工人负法律责任。对此,律师施洋在法庭上揭露了真正的杀人凶手,并对造成工人家破人亡惨剧的魏处长提出了血和泪的控诉:

工人弟兄们,哪个父亲不爱孩子?哪个儿子不爱父亲?父亲被谋杀了,做儿子的能俯首帖耳不表示抗议吗?不能!但江有才的儿子还未满周岁,他不会说活,他生在穷苦的工人家里,吃不饱,穿不暖,他现在病在母亲的怀抱里,除了干嚎之外,做不出任何表示。工人弟兄们,哪位妻子没有丈夫?哪一个丈夫没有妻子?她没有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的父亲谋杀了,她难道甘心俯首帖耳地不表示反抗吗?不能!但是,她毕竟不敢有所表示,她从小受尽了有钱有势人的压迫,她从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她体弱,她胆怯,她现在除了悲痛啼哭之外,作不出任何的表示。这难道是公道的吗?我们难道不应为死者伸冤吗?我们难道不应该要求魏处长父亲的孩子魏处长负责赔偿死难家属的一切损失吗?

施洋在这里使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震撼人心的鼓动力量。

反问的态度要坚决,口气强硬,这样攻击才有力量。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雄辩家,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当代儒学大师”,晚年退居鲁国,授徒讲学,著书立说。

当时,楚国有一儒学弟子叫陈相,突然抛弃所学的儒家学说,改换门庭,拜倒在农家大宗师许行的门下,当上了一名“农家弟子”。几年后,他自认为掌握了许行的农家理论“君民并耕说”,便北上鲁国,扬言向孟子的儒学挑战。

陈相来到鲁国,见着孟子后,先将许行的农家学说宣扬了一番,然后问孟子:“鲁国的国君称得上贤能吗?”孟子说:“称得上。他尊王道,行仁政。”陈相又问:“但是真正的贤君,要亲自同农民一起耕种才吃饭。可现在鲁国有谷仓,国君从不下地干活,这是虐害农民来奉养自己,怎么称得上贤能呢?”

孟子反问道:“许行必定种了粮食才吃饭吗?”

“是的。”陈相答道。

“许行必定织了布才穿衣服吗?”

“不。我老师穿粗麻。”

“许行戴帽子吗?”

“戴!”

“帽子是他自己做的吗?”

“不,粮食换来的。”

“许行为什么不自己做帽子?”

“自己做帽子影响他耕种。”

“许行用铁锅煮饭,用铁犁耕地吗?”

“用。”

“铁锅和铁犁是许行自己打造的吗?”

“不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旋风般地追问,陈相机械地跟着回答。接着,孟子抓住要害说:“用粮食换器械,不是虐害工匠;那么工匠用器械换粮食,难道是虐害农夫吗?况且,许行为什么不自己制陶炼铁呢?干吗还要与各种工匠麻麻烦烦地交换东西呢?”

陈相回答:“各种手工制品,本来不是在耕作的同时都可以干得了的。”

孟子趁势追击:“既然如此,那么只有治理天下就是在耕作的同时能干得了的吗?世上事情很多,有重有轻。一个人的需求,要各种工匠制作产品才能满足;如果日用品非得出自自己之手,那么,人人就是累死累活也忙不过来。所以说,社会上必然有人从事脑力劳动,有人从事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起指导作用,体力劳动者创造具体的物质财富,二者职责不同。国君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你怎么能苛求他下地种田呢?”

孟子一口气问下来,丝丝入扣,步步紧逼,最后亮出“杀手锏”,归结为社会分工问题,立论坚实。陈相被驳得无言以对,垂头丧气地离开了鲁国。他既不好意思重归儒学,又不愿再信奉许行的农家学说,就南逃楚国,躲进一座荒山,过起了永无口舌之争的隐居生活。

◎使用诘难法的两种形式

在论辩中,有时会发现对方的论题或论据有问题,但自己讲道理也很难说得清楚,以使对方心服口服。这时就可以用诘难的方法,即摆出与对方所讲的道理或事例恰恰相反的道理或事例,让对方做解释,而这又恰是对方的道理所解释不了的,从而使对方陷入窘境。

使用这种方法有两种形式:

一、反诘疑问

在论辩中,当遇到突发性的有意诘难、直言相逼时,在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如果以搪塞、解说不能摆脱窘境的话,这时以“顺贬”为特征的“反诘疑问”,便是一种反击的有效方式。它通过尖锐的反问,往往能使对方无言以对,从而反败为胜。

谁也没有料到,1945年3月19日对德国**尚活着的头目中的首犯戈林的审讯,竟以法官的尴尬、检察官的哭丧、戈林的微笑作为结果。戈林是希特勒政权的第三号人物,德军元帅,德国空军司令。在审讯戈林时,首先由盟国检察当局的美方起诉人罗伯特·杰克逊盘诘。审问不到十分钟,杰克逊就陷入了困境,因为戈林看出了杰克逊每一个笨拙的问题背后的意图,取得了反盘诘的成功。后来不得不改由世界著名的盘诘专家诺曼·伯斯特出庭,才取得盘诘的成功,压下了戈林的气焰,确定戈林死刑判决的基础。

反诘疑问经常用到,如果运用巧妙,能起到很好的反诘效果。

运用反诘疑问,关键在于:当论辩对象提出了一个难以回答或是你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却反向对方抛出一个令其难以回答的问题,让对方为难。由于这一问题的诘难性很强,对方一时无法回答,立陷被动,主动权为自己所掌握。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采访记者40多岁,是个老练机智的英国人。采访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记者让摄像停下来。记者走到梁晓声跟前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

梁晓声点头同意。

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记者的录音话筒立刻伸到梁晓声嘴边。记者问道:“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梁晓声略为一怔,未料到对方的提问竟如此之“刁”,分明有“诓”人上当之意。他灵机一动立即采用“反诘疑问术”反问道:“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他的回答,把球又踢给了对方。英国记者不由一怔,无言以对。

英国记者向梁晓声提出了一个诘难性很强的问题。若梁勉强做答,必然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处于下风。睿智的梁晓声避开对方的锋芒,不直接做答,反以提问的方式对其反诘,令对方措手不及,使自己摆脱了困境,得以后发制人。

快语反诘靠的是“急智”,处境难堪时如果“自我泄气”,会熄灭“语智”的火花。但反诘回敬又往往易产生“冲撞效应”,故在运用“反诘疑问”的诘难术时,应根据不同的对象、语境,将答对的反射力度做合理有效的调控,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二、直言相逼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小阿姆斯特朗做的无罪辩护,就很好地使用了这一方法。

被告小阿姆斯特朗被人指控图财害命后,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在10月18日深夜亲眼看到了被告枪杀了死者。林肯就是抓住证人证词中的细节部分进行一系列诘难发问,在林肯的直言相逼下,证人在证词中露出了破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林肯的发问:

问:你发誓说认清了小阿姆斯特朗吗?

答:是的。

问:你在草堆后,他在大树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你能认清吗?

答: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

问: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认清的吗?

答:不是的。我肯定认清了他的脸蛋,因为月亮正照在他的脸上。

问:你首先肯定时间是在11点吗?

答:充分肯定。因为我回屋看过时钟,那时正是11点1刻。

林肯问到这里,即刻转身向大家断言:“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这个证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林肯接着发表了一篇令人折服的辩护词:“证人发誓说他于10月18日晚11时在月光下认清了被告小阿姆斯特朗的脸。但那天晚上是弱月,11点钟月亮已经下山了,哪来的月亮呢?退一步说,就算证人记不准时间,假定稍前稍后,月亮还在西天,那天月亮是从西边照过来。但草堆在东,大树在西,被告脸上是不可能照到月光的。证人怎么能从二三十米外的草堆后面看清被告的脸呢?”

林肯抓住证人的把柄,从戳穿证人所证实的细节的虚假入手,一针见血,终于迫使证人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被原告收买,来诬陷被告的。

直言相逼是一种正面出击的方法。它是用一组包含直言判断的问语连连发问,迫使对方对问语中涉及的事实情况一一做出回答,然后指出对方回答中所承认的事实、事理与对方论点之间的矛盾。这样,对方的退路已被堵死,也就难以再狡辩,只得束手就范了。

使用这一方法,可以达到下面两种目的:

(1)迫使对方在仓促应答中露出破绽。

(2)抓住对方言辞的漏洞,用问语将对方可能的退路一一堵死。

因此,使用直言逼问时,要善于相机迫使对方露出“马脚”,及时发现对方的破绽,紧紧抓住“把柄”,不给对方以辩解的余地。

问句制敌是一场短兵相接的舌战。它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冷静分析,善于提问

发问前要有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预见,以此制定提问策略和方法;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是客观分析、深思熟虑的结果。要做到语气坚定,足能扛鼎;弹无虚发,发则中的。

2.巧用连环,敏于反馈

发问是一种诱导,因而前后的问题要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每一步都要把对方诱向预定的目标迈进;在发问过程中,要迅速准确地从对方的答语中掌握其心态、动向,以利于调整策略,取得最后成功。

3.立于端庄,乖于圆适

发问的态度应庄重严肃,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威慑力和感召力。语气运用不可生硬,否则会使对方产生一种抗拒感,从而影响诱导。应该圆适遒劲,平和雅正,尽管一些特殊场合需要锋芒毕露,但仍不可高声呵斥,厉语骂人。

★复杂问句,辨别真伪

问句有很多种,有的复杂问句能不知不觉把你引入圈套。会使用并且能够识破这些复杂的设问是辩论者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

◎设问引诱

在辩论中,往往在阐明己方观点前,故意先提出一些问句,其目的就在于逐步引导出对己方观点的阐发或对他方观点的批驳,这便是设问引诱的方法。

某渔人不幸葬身于大海中,他的儿子仍然继续干着海上捕鱼的营生。一位好心的友人来劝阻渔人的儿子:

“你父亲是死在大海里的吧?”

“是的”。

“为什么你还冒险去打鱼呢?”

“那么,你父亲是在哪儿死的呢?”

“在家里的床上。”

“那么,你为什么还冒险在床上睡觉呢?”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设问并不是发生疑问而提问,它只是故意地提出疑问,以引出答案。这样做,可以有力地突出所要阐明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己方的观点。

复杂设问,可以用来有效地鉴别观点的真伪,因此,在需要辨别真伪的场合,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复杂问句是指运用一种隐含着某种虚假的事实或命题,要求对方回答的问话,而不论对方如何回答都将会进入进退不能的圈套。

由于复杂问句包含着一个或多个假设命题,这些问题可以用来有效地鉴别观点的真伪,因此,在需要辨别真伪的场合时,可以用它来达到目的。

清朝时,有一天,两个差役传告庞振坤:“你家养着的小偷,偷了这一带财主的东西,现在在县衙候审。请你速速赶往县衙。”

庞振坤知道,这是当地的财主想要陷害他,小偷可能是冒充的,他估计小偷不认识他,就跟着差役走。在街上他向熟人要了一个纸盒,戴在头上,把脸遮住,只留出双眼。来到县衙,他对县官说:“因为家里养了贼,没脸见人,所以才用纸盒盖住。”县官问那小偷:“这就是你的主人?”小偷说:“是的,我在他家已经三年了。”这时,庞振坤问那小偷:

“我庞振坤不出名,我这个庞大麻子可是远近闻名的。你在我家三年了,你说我是大麻子还是小麻子?是黑麻子还是白麻子?”

那小偷愣了一会儿,说道:“你这个麻子嘛,不大不小,不黑不白。”

这时,庞振坤取下纸盒来:“县太爷,你看我脸上哪有麻子?”

原来,小偷真是被财主买通的二流子,因此财主与小偷均被判诬陷罪。

庞振坤在此设定一个复杂问语,隐含一个虚假预设,无论小偷怎样回答,都会走入胡同,露出破绽。果然不出所料,对方的谎言一触即破。

◎暗含假设的复式问句

论辩中提出的隐含着对方并未接受的假设,而要求对方回答的问题,通常称为复式问语。

这种手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例一:父亲:“你什么时候把你爷爷的寿糕偷吃了?”假如寿糕不是被孩子偷吃的,而是被耗子偷吃的,那么父亲的问题就是虚假的。

例二:母亲:“你是否愿意做一个好孩子而去上床睡觉呢?”

假如孩子愿意上床睡觉(或者不愿意),但不是因为“想做一个好孩子”,而是因为困了(或者不困),那么母亲的问题也是虚假的。

例三:“那家伙是个没有头脑的劳动模范吗?”

诸如此类,都属于复式问语,如果是故意,就有诡辩之嫌。

这种方法许多时候是在积极意义上被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不把它称作诡辩,而称作巧辩(从中可以看见,诡辩和巧辩之分,就是其中的感情色彩)。例如,警察问一个盗窃嫌疑犯:

“你把赃物藏在何处?”

假如警察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该人是参与了盗窃活动的,只是嫌疑,那么,这个问句就使用了复式法。利用这种方法,盗贼有可能中计而坦白。

由于复式法隐含着令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应当寻找第三种可能。下面的例子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古希腊的一个诡辩学者向一名叫梅内德谟的哲学家提出一个问题:

“你是否已经停止打您的父亲了?”

梅内德谟不论回答“是”还是“否”,当然都会陷入圈套。他作为一个哲学家是很敏感的,决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他回答道:

“我不存在是否已经停止打我父亲的问题,因为无论过去和现在,我都没有打过我的父亲。”

梅内德谟的回答非常巧妙。回答这种问题时,要注意巧妙回答。

在特定的交际场合,有时碍于面子,有时把握不准,这时可以用假设句去表达。

甲有两个朋友乙和丙,不料这二人反目成仇,一天乙对甲说,丙在众人面前说甲的坏话并揭其隐私。甲听后半信半疑,骂丙吧,怕冤枉好人;不骂吧,一来怒气难消,二来怕乙尴尬,他琢磨了一会儿,说了一句两全其美的话:“如果那样,丙这人可不咋样!”

同类推荐
  • 应怎样选择 该如何放弃

    应怎样选择 该如何放弃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觉得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处世技巧不够圆熟,成功离你太遥远?请不要在忧心、彷徨,本书系所提供的全方位的方法与技巧将在您的事业之旅中成为您成功的得力助手。成功是每一个人终身追求的目标,在这段追求的过程中,本书将扮演一个站在您身后的智囊团的角色,尽其之力,提供所知,着力于把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和最新的成功资讯奉献给您……在伴您创造成功的历程中,使您获得精神上的指引、激励和扶持,最终让你品尝到不断成长中的成功喜悦。
  • 二十几岁要懂的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的人生经验

    针对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和容易犯的错误,以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说理阐明年轻人需要懂得和掌握的人生道理。这上百条行之有效的人生经验,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生目标的设定、说话办事的学问、朋友圈子的经营、工作生活的平衡等,为处世不深的年轻人提供有效的参考,从而掌握好生存的法则,在成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
  • 如何掌控职场关系

    如何掌控职场关系

    当你抱怨怀才不遇的时候,你必须确认自己是否已熟悉自己的行业,了解到自己有什么样的储备,当一些大公司热情地输入新鲜血液的时候,你是否有把握进入那些候选人名单如何获得一个人的快速认可并接受你,如何让一个对你横眉冷目的家伙放下偏见,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足够的信任体系,最为有效、简单、成本低的方法就是营造共同经历。
  •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其二,为了使走出国门的人员获得必要的国际礼仪知识。分国别地介绍了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不同礼仪与习俗。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走出国门的指南,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礼待人”,金正昆教授特此编写了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现代国际交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既注重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大众出国交往活动的具体性、事务性特点。本书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其一,介绍出国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出国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礼仪知识
  •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是门大学问,是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说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一个人能否把事情办成,很多时候不在于作了多少,而在于说了多少和怎么去说,台湾著名的成功学家林道安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它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
热门推荐
  • 代号刀锋

    代号刀锋

    一个杀手之王的徒弟,组织中的神秘太子,为寻身世之谜,从而踏入红尘。一个奇异的梦境,让他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凭着神奇的功法,纵横天地之间。
  • 名门嫡妃

    名门嫡妃

    “宁纳青楼妾,不娶跛足妃!”现代医学博士穿越异世,醒来便面对东晟国五皇子毫不留情的退婚,一夕间,她沦为天下笑柄,更成为府里人人能打骂的出气筒!笑话——这天下间谁敢取笑她!痴傻?跛足?貎丑?那又如何!那是过去的东方语,不是现在的她!凤凰浴火,涅槃重生,昔日痴儿惊艳变身!一声嗤笑,纤手一挥,“宁嫁乞儿郎,不入殿下房!”下毒?设局?陷害?暗杀?让她变疯子?谁想让她变疯子,她让谁全家变成疯子!下毒害她?谁下的毒,她让谁把毒药吞下去!放火烧她?她变身归来,让人生不如死!抢她男人?抢得走的男人不要也罢,但……她不要别人也休想得到!收拾完豺狼虎豹,自然该操心婚姻大事了;回头草?她抬脚,狠狠踩下去!皇子?哪凉快哪待去!太子?了不起?靠边站吧!她的男人自己挑,论不到别人指手画脚。片段一:她剔着指甲,漫不经心道:“我对未来相公的要求不高,只要是个三从四得的男人就行。”他勾起邪魅笑容,欢喜满怀,问:“哪三从?”她抬头望天,半晌,懒懒答:“我说的话要听从;我提意见要顺从;我的命令要服从!”他嘴角狠狠一抽,笑容僵化:“那四得呢?”她笑意晏晏,眸光流丽:“我的心思,要懂得;我发脾气,要忍得;我花他钱,要舍得;我人老珠黄,要耐得!”他沉默良久,一字一顿道:“还有一得;你一天不点头嫁给我,无论一月一年还是一辈子,我都等得!”片段二:他皱眉,轻轻敲着桌子:“太子子嗣单薄,恐有被废嫡之危!”她凑近他面前,笑嘻嘻道:“子嗣单薄?说明太子的种子有问题!”他咬牙,无奈低吼:“东方语,你用词能不能别那么粗俗?”她挑眉,振振有词:“粗俗!我说种子怎么了?它色情吗?它下流吗?人人听得懂听得明白,那叫通俗,通俗懂不懂?切!思想龌龊的男人!”他语塞,脸色直接黑如锅底!
  • 灵明石猴

    灵明石猴

    白晶晶和紫霞仙子将会花落谁家?女儿国中。犯桃花运的又仅仅是唐僧一人吗?,猪八戒原本是嫦娥的私人杀手?小白龙是太上老君的卧底?因为蟠桃不够用,所以才杀了金蝉子给神仙们增寿?同样的西天取经,不一样的爱恨情仇。这是《西游记》的野史,这也是《西游记》的另类解读
  • 种田纪事

    种田纪事

    什么?穿成官家小姐?NONONO,这不是本姑娘要的。要什么?嗯,修修仙,种种田吧。这个时空不能修仙?那只好勉为其难种种田喽什么?不能走?那就跑喽~也不能跑?那就偷跑喽~也不能偷跑?那就偷偷偷偷偷偷偷偷的跑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华无双:废材少女治疗师

    风华无双:废材少女治疗师

    景浩轩佯装爱上了慕止水,骗取无敌血液的秘密,只差炼情之后便可回到仙族继承帝位,便将慕止水绑架起来做了活体实验。一次偶然的机会。慕止水临死时将景浩轩杀死,恰逢七星连珠,成为三界霸主。双双穿越到一个神秘的大陆。慕止水终于发现了自己身上血液秘密——原来自己竟然是珑族的圣女轩辕释锦是选择继承帝位,甚至可以起死回生,未果,还是随着心爱的女人浪迹天涯……,后来被人带去中东成了基地组织的一名医师。清华潋滟的国师轩辕释锦,现代少女慕止水从小就是煞星投胎,流落街头成为孤儿,辗转人世间几万年,她发现自己的血液竟然就是传说中的“无敌血液”可以去腐生肌,经过种种试炼,她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同实验室的景浩轩。
  • 用轻功

    用轻功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推开日常生活这扇门,充满的是平庸、烦忧、单调、重复等状态……而这些庸俗、无聊的琐事纠缠在一起,扰乱了惯常的秩序,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时光。《疑前科》各章节围绕一个“疑”字,通过塑造北城纪检书记马庆新夫妇,北城电视台台长许立扬、“周末文艺”制片杜美、主持人王晓玲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场景,拷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夫与妻,妻与夫,上级与下级,下级对上级,闹腾了半天,底片洗出来,只有四个字———“庸人自扰”。
  •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爱你生命的每一天》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
  • 心药空间育萌宝

    心药空间育萌宝

    新书《蚩情天下:女王爷的腹黑夫侍》已上传http://m.pgsk.com/bk/gdyq/14878369欢迎点击阅读她本是玄一族至尊的守印者,一朝穿越,成了无法修炼的纨绔女王爷。要修炼?没关系,她可是带着村庄穿越的,人多力量大嘛!可是空间表示先要付费才能消费,望着那长长的需求清单,云情悦对着对面那男人挤出笑容。男子心领神会地说:“王爷,您常去的馆子说不给您赊账了,王府最近手头紧,您节制一下吧!”“我管你要钱就只有寻乐子吗?”男子淡然道:“但凡需要王爷用钱的,无一不跟美色有关,难道不是王爷您的乐子吗?”云情悦有苦难言,偏偏男子还挨近了说:“王爷,我这绝色不用钱,您随意!”云情悦,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