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04

第4章 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家(3)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亦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金圣叹批六才子书,第一个就是《南华经》庄子,这样的一个人,嬉笑怒骂,可以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

在哲学上,庄子对老子的“道”进行了发挥和引申,将道家思想引向了个人的安身立命和境界提升。他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齐是非,齐贵贱,甚至是齐生死,最终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游”的境界。这种发挥虽然是片面的,却成了后世道家哲学的主流,而庄子本人,也成了道家的代言人。

●除老庄之外的道家代表人物是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应该实有其人。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吕氏春秋》中说:“子列子贵虚。”《战国策》中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

●“春秋第一相”是谁?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在哲学思想上,管仲是稷下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心术》上下、《白心》、《内业》四篇中系统地阐述了稷下道家的“精气说”。他把老子的“道”改造成了“精气”。在他看来,道是“虚而无形”,不能被感官直接感知,口不能言,目不能见,耳不能听。但我们又不能说“道”不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精细的气。万物、人都产生于精气:“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管子还用“精气”解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有意识的人,也是由精气生成的。他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管子没有否定鬼神,但它认为鬼神也是由精气生成的。说精气“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把鬼神视为普通一物,否认它是超自然的存在。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它说:“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它称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

●战国时期,谁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

尹文,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尹文的学说,《庄子·天下篇》中说:“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长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他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达到温饱的小康世界,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还可以供养一下别人,就足够了。人应该适可而止,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奢望,从而达到于心无愧,“见侮不辱”,既能对得住别人,也能对得住自己。这就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理。

尹文提倡宽容即所谓“恕道”,教导人们勿要争斗,主张对别人的态度甚至侮辱也要能够容忍,不要因小失大而为此发火暴怒;要反对战争,主张化干戈为玉帛,提倡以忍为上。他认为,“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对百姓、对臣民,只要讲究宽恕忍让的道德,并奉为最高尚的东西,事情就好办了。事情越少越好办,办事情的手续越简便越能找出前因后果,掌握重点。一个做国君的人,必须做到“无为而治”,这样才能够“容天下”;“容天下”就可得民心。而“容天下”的最好办法就是“深见侮而不斗”,在这个原则下,做到有功则赏,无功则罚,这样才能审时度势,名实相副,这就是“道用则无为而自治”的道理,即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思想。

●稷下道家学派的中坚人物是谁?

田骈是齐国临淄稷下道家学派的中坚人物。史称他好高议,“设不为官”。他是当时的“稷下先生”之一。庄周在《天下篇》中把他与墨翟、禽滑厘、慎到、关尹并列。田骈善于谈辩,尤好争论,因此,人们才称他为“天口骈”。

田骈学说的主要表现为一个“齐”字。他认为,以道观之,万物都是齐一的,即一致的。对待事物最好的办法是任其自然变化,强调“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他反对“好得恶予”,认为“好得恶予,国虽不大为王,祸灾日至”。因此,人要摆脱各自的是非利害,回到“明分”“立公”的自然之理,从“不齐”中实现“齐”。

对于田骈的著作,在他以后的诸子如《荀子》中有所论述。《汉书·艺文志》道家著录《田子》25篇,今均已亡佚。但他作为先秦的思想家,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思想资料。

●谁创始了“贵无论”?

何晏,魏晋玄学贵无论创始人之一,与王弼并称于世,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何晏是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为司空时纳其母,并收养晏。晏少时聪慧过人,得宠于曹操,被视若诸公子。何晏后来娶金乡公主为妻,赐爵为列候。魏文帝时,晏无所事任,明帝时亦不见用,至齐王芳正始初,他依附曹爽,遂进为散骑待郎,迁侍中,不久又任吏部尚书。正始十年(249)曹爽事败,何晏等同时为司马懿所杀。

在哲学上,何晏主张儒道合同,引老以释儒。何晏在《道论》中曾明确表述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无”是何晏对《老子》《论语》中“道”的理解。他认为,天地万物是“有所有”,而“道”则是“无所有”,是“不可体”的,所以无语、无名、无形、无声是“道之全”。

何晏与王弼在论证“以无为本”这一点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圣人体无”的理解上则有显著差别。何晏认为“圣人体无”,故无喜怒哀乐之情。王弼则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

●“贵无论”的集大成者是谁?

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据说,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虽然他像流星一样匆匆闪过,只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

王弼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以无为本”,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带有思辨玄学的色彩。他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有无何以为本”的本体论玄学。他认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这样,中国式的形而上学在王弼手中已具雏形。王弼的贵无论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他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其“得意忘象”的思考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理论也有一定影响。

●“贵有论”的代表是何人?

裴顾,中国西晋哲学家,字逸民,西晋裴秀之子,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他曾任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尚书左仆射等职,后死于“八王之乱”。在政治上,他主张举贤任能,选拔优秀的寒门知识分子做官,反对只重门弟,不问才德的社会风习。《世说新语》也记述了有关他豁达善辩的一些故事。例如晋武帝在登基后,曾卜卦预测西晋的命运,得了个“一’字。晋武帝很不高兴,以为只有一世,大臣们也个个相顾失色。裴顾却依照何宴的《老子注》解释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以为天下员”,使得大家顿时转忧为喜。

在哲学思想上,裴顾反对王弼、何晏的贵无论,提出崇有论。认为万有的整体是最根本的“道”,万有不是由“无”产生的,而是“自生”的,“自生而必体有”。他还认为万物生化有其规律。从“崇有论”出发,他重视现实存在的事物,不满轻视事功的放达风气,力图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合理性。裴顾的思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崇有派领袖,著有《崇有论》。

●“竹林七贤”指哪七位?因何得名?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喝酒、纵歌,批评时政,揭露司马氏政权的虚伪。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崇尚老庄,书称“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但是,他们的思想倾向也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追奉老庄之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在政治态度上,他们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结果,嵇康被杀。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竹林七贤就这样最后各散西东,分崩离析。

●被誉为“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的人是谁?

郭象,中国西晋时期玄学家,字子玄,河南人。据《晋书·郭象传》记载,他“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世说新语、文学篇》说他“才甚丰赡”,曾与善辩名士裴遐辩论。在社会上很有声望,“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当时一些清谈名士都很推崇他,如太尉王衍常说:“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郭象早年不受州郡召,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应召任司徒椽,迁黄门侍郎。又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招揽,任命为太傅主簿,深得赏识和重用,“任职当权,熏灼内外”,遭到了一些清谈名士的鄙视和非议。

郭象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据,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他以此论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认为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事,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有哪样能力的人就做哪一种事业,这样的安排既是出乎自然,也合乎人的本性。著有《庄子注》。

●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是谁?

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道教领袖,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葛洪针对当时不相信神仙的说法,论证人的认识有局限,强调神仙的实有。他指出了求仙之道。

一、要有诚心,还能得到名师指点;

二、要善于内养形神,守一存真;

三、外服金丹大药;

四、要能修德行,积善立功。

只要能做到这四点,神仙绝不是遥不可及。葛洪的神仙说,确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论体系,为世俗世界的人们架起了一座从世俗通向神圣的桥梁,也为人们皈依道教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被唐太宗加号“西华法师”的是谁?

成玄英,字子实,唐初道士,杰出的道教学者,道教理论家,陕州(今河南陕县)人,曾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召其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唐高宗永徽(公元650-655年)中期,被流放到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

成玄英精研《老子》《庄子》之学,著有《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和《南华真经疏》。他在注疏中着重阐发“重玄”思想,是重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使“重玄之学”成为唐朝初年道教哲学的一大主流。近代学者蒙文通先生称,道家之学,“唐代前期,首推成、李”。

在思想上,成玄英阐明、发挥“重玄之道”,深化、扩大了道教的哲理性,自成玄英等为代表的重玄学派以后,道家的思想上了一个台阶,更加升华了道教的思辨性、哲理性,整体素质毫不逊色于佛学。而且,“重玄之学”对儒家的心性学说之形成亦有不小的启迪。

★诸子百家

●何谓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诸子,大部分都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又称为先秦诸子,指的是那些在当时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包括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人物。“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所以这些思想家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几乎都是“子”。其实,这本不是他们的真实姓名。比如,孔子名丘,也就是说叫孔丘,孔子只是尊称;孟子名轲,也就是叫孟轲。老子名聃,所以叫老聃……

同类推荐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热门推荐
  • 异世流云

    异世流云

    我在刚成年之际就能成功炼制出魔法武器。不好意思,那是我三岁初学炼器时捣鼓出来的失败货色,本小姐用来切烤肉。我老师是药剂师公会的会长,会配制宗师级别的药剂。药剂?不是我打击你,太落后了,本小姐两岁就开始用灵液来泡澡,仙丹,听过吗?没有?哎,算了,这种新时代产物哪是你们这些土包子所能见识的。我的魔宠是高贵强大的巨龙。龙?那叫龙?高贵?强大?你个爬虫,丑八怪,四脚蛇,再敢在本小姐面前自称龙族,我一把火烧了你的翅膀。我们家族的天才少主拥有八个神分身。神分身?八个?本小姐的仙术撒豆成兵一施展成千上万的分身,淹都淹得死你。紫夕云,修炼天才,全能奇才,妖孽的让天也为之嫉妒,她到底有着什么特殊的身份?恐怖的天资,异样的身体,神秘诡异的紫色血液,血脉传承的功法,一次又一次的穿越…是巧合?意外?命运?抑或责任?
  • 投资小窍门

    投资小窍门

    期货商品的买卖,主要是借助于保证金的交付而取得未来某一时间可实现交易的商品买卖合约,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投资者可以选择是否要实现这笔买卖,如果当时这项商品的价格高于签约时的价格,则投资人可以按合约签订的价格,将余款缴清之后,取得商品,如果当时这项商品的价格低于签约时的价格,则在权衡利益之后,投资者也可以选择放弃保证金,取消契约,而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现货。所以。期货的交易就如同预付订金的买卖商品方式一样,购买入在交付订金时只取得商品未来预先购买的权利,等到合约到期日并缴清余款之后才能取得商品的所有权。
  • 云国毒后

    云国毒后

    意外穿越,竟成为王后?不料危机四伏,皇上去世,她就这么成为太后了?为新皇册立嫔妃,入庙上香,却还是敌不过后宫激烈的争斗!太后寿辰,皇嗣差点中毒,土氏国大力进攻,云国陷入严重危机!她,作为一代传奇太后,守护自己的子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毕业式

    毕业式

    ,展现了新的历史环境下。社会生活在部队的折射,以及新一代的军人他们的生活情感,影响到她的作品呈现出两类主要的主题:一类是反映部队生活的题材,还有一类题材是写农村少女,《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毕业式》作者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经历,这类题材在作者笔下都有着淡淡的但又挥之不去的酸涩滋味
  • 恶少的小小新娘

    恶少的小小新娘

    什么情况?什么年代?居然到时下还会有娃娃亲?西门莉雪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的同时已经成为了某人的准未婚妻。不不不,这一切都不是西门莉雪的意愿,所以,离家出走就显得如此理所应当。如果对方是跟自己青梅竹马的常磊,西门莉雪又有什么好反对?偏不巧,对方是大自己十几岁的大叔。Ohmygod。
  • 家庭清洁小窍门

    家庭清洁小窍门

    需要注意的是,用电动剃须刀修整衣服,还会粘上小毛。最好是在刚起小球时,有些衣服没穿多久,尤其是洗后,就会起很多小球,且越来越多,若是跟其他衣物一起洗,球大了就不太好修了。,很不美观。用电动剃须刀像剃胡须一样,将衣服剃过一遍后,衣物上粘的小毛、尘土就能被吸去,衣服可平整如新
  • 红楼之为你钟情

    红楼之为你钟情

    弱水之畔,三生石旁。灌溉之恩,恩义难忘。弱水之畔,悠悠情伤。救命之恩,情深不忘。悠悠竹林,潇湘之中。照顾之恩,恩情不忘。隐隐风雨,萧然亭中。两世之情,一生相报。虽然是妹妹和水溶之间的故事,但是却是另一种深情相望。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书中内容介绍了作者多年精心收集的最齐全的腰酸背痛老偏方,经过医学证明是最安全、最有效、最实用的。
  • 美的传奇

    美的传奇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从艰苦创业、经营管理、企业内涵三个层面对美的进行解读,其间穿插有何老总的人生经历、商道智慧和经营理念。通过我对美的的回忆再现,加上多年的管理实践,用深刻睿智的理论剖析,幽默风趣的故事说理,为大家奉献精彩的经管和励志盛宴。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