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22

第22章 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1)

中国哲学卷

★儒家

●“仁”到底指什么?

翻开《论语》,经常跳到我们眼睛里的一个字,就是“仁”。可是,“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写论文,提出一个所谓的新概念,就必须先解释一通,否则就是不符合套路。可是,《论语》中出现的“仁”字多达66处,孔子却没有在一处给出定义!孔子有时候说“仁者爱人”,有时候说“孝悌,仁之本也”,有时候说“克己复礼以为仁”,有时候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这些看似相近,实在没有一个准确意思的“仁”字,肯定会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一个权威的和概念上专一的定义,以至于我们无法厘定“仁”的内涵和外延,更无法去区分什么是“仁”,什么才是“不仁!”

“仁”之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因为在孔子看来,“仁”归根到底不是一个说的问题,而是一个做的问题。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的时机中,会因为对象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意义。一件同样的事情,可能此时是“仁”,彼时就不是“仁”了。一个同样的准则,可能对子贡是“仁”,对子路就不是“仁”了。“仁”看似简单,其实在实践中是很难把握的。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抓住它,然后照本宣科地去实践。其实,当你抓住它的时候,它恰恰没有了。正因为此,当司马牛向孔子讨教什么是“仁”的时候,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讱同刃,刀刃也。要想说出什么是“仁”,无异于去刀刃上行走,太艰难了。

●何谓“义”?

义是儒家道德的“五常”之一。孟子思想非常重视义,把义提升到与仁对等的地位,认为义是人心固有的善端,它和“仁、礼、智”一道构成了人区别于动物的道德性,是人们提高德性、成就道德理想人格的逻辑起点。

在儒家看来,在人生的历程中,义始终是人们的价值向导,义要求人们不贪利,不畏势,不媚俗,做一个有道德自觉心、有尊严、有主体独立精神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被欲望所左右、被权势所奴役的人。孟子还要求人们集义而养成浩然之气。做一个项天立地的大丈夫。完成道德人格的塑造。当生命与道义发生冲突,要进行生义抉择的时候,孟子反对苟且偷生,主张慷慨就义,以生命最终完成自己的高尚道德人格。这是义的最高境界。所以说,义在孟子思想中,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行之有道。

●“礼”的内涵是什么?

礼,即周礼,是周代的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又是周人各种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礼的内核是血缘的亲属关系,表现出来则是礼器和名分。

比如,殷人群饮,酒醴是不会专用的。到了周代,“器”才“求新”。“新”的意义是指什么呢?即彝器表现一种政权的形式。这种“尊”、“彝”、“鼎”、“爵”在原来仅表示所获物如黍稷与酒食的盛器,后来由于超社会成员的权力逐渐集中在个人身上,它们便象征着神圣的政权,因而尊爵之称,转化为贵者的尊称,所谓“天之尊爵”。“尊”“彝”只有贵族专享,故尊彝成了政权的代数符号。如果周人群饮,即是乱制,下诰杀无赦!周公时代就把这种制度合法化。所谓周公作礼就是由宗庙的礼器固定化做氏族专政的宗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之所加便谓之“非彝”。这样看来,礼器就是所获物与支配权二者的合一体,由人格的物化转变而为物化了的人格,换言之,尊爵就是富贵不分的公室子孙的专政形式。

礼器是周代氏族贵族专政的成文法。后来争夺礼器与争夺政权同等看待,所谓“问鼎”即抢政权之谓。“道”就是这样藏于“器”中,什么形而上和形而下者,都是玄谈。古代文明的实质,乃是“器惟求新”的专政。

●“慎独”是一种什么样的儒家功夫?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强调的“道”是“慎独”得以成立的理论根据。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心要诚实,就是不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臭气和喜欢美丽的颜色一样,这样才能说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要谨慎对待离群独居的生活。

更明确地说,“慎独”就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慎独”是一种道德自律,不完全依赖于外界条件的约束,也不自欺欺人地借修为的幌子而专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

●“中庸”是儒家推崇的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中庸”是儒家推崇的一种人生境界。在孔子眼里,“中庸”为天下之大道,既可修身,也能治国,更能处世。所谓“中”,就是不偏激,不走极端。猛烈的“质变”虽然也能达到平衡,但却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用中”,则是通过一种温和的“量变”将不利因素化解,将各种矛盾因素潜伏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特别注意的是,中庸之中绝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骑墙和中间地带。“中”不是僵死的,更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真正的“中”应该是“时中”,因“时”而“中”,因“地”而“中”。正如《中庸》中所说的:“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朱熹在注释“时中”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中庸章句集注》)即是说,“中庸”并非简单、僵化的“中间地带”。也正因为此,“中庸”才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正如《尚书》中所说的:“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何谓“天命”?

人喜欢问“为什么”,而在众多“为什么”中,又以个人在这个尘世的生死、祸福、贵贱、穷达等所衍生出来的“为什么”最让人萦绕于心。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古老的格言告诉我们,最大的决定因素在于“自己”。但人生的实际阅历却也一再提醒我们,它们往往和个人的才智、努力、德性、作为不成比例,而似乎有超乎这些的其它决定因素。

这些超乎个人的其它决定因素,即被我们的老祖宗笼统地称之为“命”。所谓“君子不以在我者为命,而以不在我者为命”,“命”指的是并非自己能决定、但却能决定自己生死祸福、贵贱穷达的各种因素。所谓“人受命乎天”,古人认为这个“命”是由“天”决定的(故亦称为“天命”),而所谓“天”有两个含义:一是人格化的“天”,它指的是“神的意旨”;一是非人格化的“天”,它指的是“自然奥秘”。因此,在广泛的定义里,凡是超乎个人的决定因素,不管是出于“神的意旨”或来自“自然奥秘”,都属于“命”的范畴。

所有的天机或命运物语都是对“命”的揭露。而在这种揭露过程中,中国古典命定论的各种内涵──包括它的理论基础、判读方法、说服策略、文化特色、心理及社会功能等也都跟着一一显现。

●《礼记》中的大同描绘了什么社会?

“大同”是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中的这段话,描绘了一个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和谐社会。这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是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他们称之为“大同之世”。

●“君子”的内涵是什么?

君子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是“君主”的意思。在宗法制度下,正妻的第一个孩子叫嫡长子,第二个孩子叫次子;妾的孩子叫庶子。由长子形成的家庭体系叫大宗,大宗的长子方可叫君,诸候之君叫国君,大夫之君叫家君,如果是天之子就叫天子,公之子就是公子,君之子就是君子。大宗里的男性就简称君子。其余由诸如次子和庶子组成的家庭体系就叫小宗,小宗里的这些男性就简称小人。

古人认为修养高的人必定地位高,比如大宗里的人从小就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是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相对高的素质和修养,听音乐也要听高雅音乐;而地位低的人一般没条件接受好的教育,自然只能听街头的流行音乐。这种素质和修养的差别自然影响到人的道德水准。

于是,自从孔子之后,这个词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此后,儒家学派对“君子”一词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道德上的典范。

●何谓“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经常与“诚意正心”并提。这四个方面和我们下面将要谈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合在一起,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甚深。原文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所谓格物,就是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为什么说“格物致知”后才能“诚意正心”?

“格物致知”然后才能“诚意正心”,二者在学习上有着先后的逻辑关系。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人持续修身的过程。只有先修身,才能有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作为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

如果说“格物致知”是一个外求物理的过程,那么,“诚意正心”则是一个提高人生境界的心性修炼过程。由物到心,由心到己,最终的归宿是要达到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在这里,不是刻意地压抑自己,而是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发乎自然,而又合乎天然之道,正所谓“与道同体”。孟轲生怕败坏了自己的名誉,竟休掉了他的妻子,这可算作自强了,但不能说思考得周致。孔子的学生,担心看书睡着了,就用火柴烧手掌,这可算得上自我克制了,但还没有达到喜好思考的程度。没有得道的人,如火光一样,只有光明,转瞬即逝;而真正得道的人,如火一样,本身发光发热,因此整个身体也透彻明亮。

●什么是“修、齐、治、平”?各有什么含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原文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一个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由个人到社会的渐进过程,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抱负。用孔子的话来说,这个过程的立足点就是“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对一个人而言,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修身,只有自身的素质过硬,才能去做社会中的事情。修身以后,就要齐家。一个人如果连家庭关系都搞不好,就谈不上去治理国家。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修身、齐家之后,就应该去建功立业,投身政治,这就是治国。把一个国家治理好了,还应该有更高的理想,那就是平天下,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所以说,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入世情节。孔子不就说过吗,“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不像今天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学好了知识,就应该去当官老爷。孔子的意思是说:学好了知识,就应该投身于社会,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和整个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而不应该把学问当成关起门来自己把玩的游戏。

●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样的神秘主义历史观?

“三统”是汉儒董仲舒提出的黑、白、赤三统循环的神秘主义历史观。董仲舒认为,每个相继的朝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就起居饮食和制度的具体形式作一些改变,自成一统,以应天命。1年12个月之中,有3个月可以作为岁首(正月),即子月(现时农历十一月)、丑月(农历十二月)和寅月(农历正月)。一个朝代以某月为岁首(正朔),就要确定相应的朝服、车马仪仗等的颜色。夏代以寅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萌达,其色黑”。于是夏朝的朝服、车马仪仗等都尚黑,是黑统。商朝以丑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色白”。因而商朝尚白,是白统。周朝以子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于是周朝一切尚赤,是赤统。这就是“三统”。董仲舒认为三统循环是天意的显示,每个朝代的新统治者受天命为王,都必须按照在三统中循环的位置,相应地确定和改变正朔、服色等等,否则就是“不显不明”,违背天志。董仲舒强调,“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认为正朔、服色随朝代的改变可作必要的改变,但作为社会的根本大“道”,诸如三纲五常,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三纲五常”出自哪?有什么含义?

我们经常说的“三纲五常”其实是由“三纲”和“五常”两个词合成而来。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也要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所谓“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质,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历史上,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认为,世界万物皆合于阴阳之道。具体到父子、君臣和夫妻而言,君臣为一合,君为阳,而臣为阴;父子为一合,父为阳,子为阴;夫妻为一合,夫为阳,妻为阴。

阴阳和合的思想自古有之,本来没有什么褒义和贬义,可是,董仲舒为了迎合当时官方统治的政治需要,硬要在阴阳之间分出贵贱高低来。他的立场是:阳贵而阴贱,天数右(佑)阳而不右(佑)阴。意思是说,“阳”天经地义就应该凌驾于“阴”之上,而“阴”就应该理所当然地作为“阳”的附庸而存在。就这样,中国古代宝贵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到了董仲舒这里,最终蜕变成了“三纲五常”的僵化道德规范。

●“谶纬”指什么?

谶纬是神学和经学的混合物。谶,是一种预卜吉凶的隐语,它往往有图有文,所以又叫“图谶”。汉代许多方士化的儒生用神学的观点对儒家经典加以解释,从而产生了许多解经的著作,当时称作“纬书”。他们宣称:《易纬》、《春秋纬》、《乐纬》等纬书都是孔子所作。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能成大事的9种女人

    能成大事的9种女人

    很多人一直在想:究竟哪种人能成大事呢?为什么成大事的人只有少数,而我又不能在能大事的人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 2013年诗歌排行榜

    2013年诗歌排行榜

    编选了2013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及诗人博客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3年中国诗歌创作成绩和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良知。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汇编成册。
  • 新娘逃婚
  • 凝聚人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凝聚人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君临天下为红颜

    君临天下为红颜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本以为自己还在睡梦之中,忽然一个肥婆将自己‘叫’醒。妈妈呀,不会吧?这样也能穿?!穿就穿嘛,竟然自己要被卖身?!天啊,这到底是哪啊?!想让姐姐屈服,没门!一场歌舞,一段邂逅,一个玩笑,一次意外,两个人就这样牵缠在了一起。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面对爱情,面对权利的纷争,她与他能否再次重逢?历经挫折后,她与他的爱情是否依旧?
  • 影行天下

    影行天下

    本书已经半价,订阅全本只要两百多潇湘币。亲们不要错过哦~~!孤单魂,异世随风荡谁去想,她的狂妄望江山,辽阔苍茫看美人,胭脂染红尘天下变,谁知道她的骄傲如影者,竟是倾世的狂傲她说:“我从来不会让命运来左右我,只有我去掌握它。”她说:“天下算什么?只不过是我手中的一个玩物罢了!”她说:“我只将人生当作一场游戏,而胜者永远都只会属于我。”她说:“谁敢惹我就要有付出所有的觉悟!”她说:“威胁我的人早就已经灭绝了!你还敢威胁我吗?”。。。。。。她是一世的天才,她又是另一世的奇葩她聪明绝顶,她狂妄如风她的风华绝代让众多男子倾倒她的所向披靡让她纵横天下看骄傲的她如何影行天下凤如影:本文强大女主,狂妄无比,神通广大,本是风云财团的继承人,却穿越成了一个不受宠爱的公主。在嗜血的深宫看她如何一鸣惊人;在残酷的战场看她如何横扫千军,在险恶的江湖看她如何横行霸道;也看潇洒的她如何选择对她情根深种不凡男子们......推荐好友的文文《流光华年》很温馨的文文,写的很好《入戏》梦玘《妖帝》诸葛云清《凤翔》诸葛云清《绝色江湖》追风的秋辰推荐自己的新坑《纨绔少爷魔女妻》多多支持呀!个人空间:http://m.pgsk.com/1569530潇湘会员可以直接登陆,没事就去我的个人空间踩两脚吧!
  • 邪魅皇后征服圣君

    邪魅皇后征服圣君

    现代高材生,带着妖孽般的智慧,穿越到架空的古代世界,跟三千后宫佳丽,斗智斗勇斗床戏,征服圣君的精彩步伐。(穿越方式纯属臆想,请勿模仿,所有产生的后果请自行承担。)
  • 穿越之杀手皇后

    穿越之杀手皇后

    欧清一个冷漠无情的杀手,冷风耀——她不该爱的人,所以她注定了死在了他的枪下,一切都结束了。可为何她却穿越来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古代,那张和盟主一模一样的脸庞,让她深深的愧疚,是她毁了盟主的一切,包括他的妻子和爱女,所以穿越后,她注定了是来赎罪的,她成了他的暗卫,用生命来守护着他的安全,可什么时候,一切都变了。她不能爱,也不敢爱,因为她的爱注定了是场悲剧,如同她曾经刻骨铭心的爱上冷风耀一般。~~~~~~~~~~~~~~~~~~~~~~~~~~~~~~~~~~~~~~~~~~~!!!!!!!!!!!!!!!!!!!!!推荐旧文完结小说:《替身老婆》终结系列之一(杨雪落和安熙照)《替身床伴》终结系列之二(雨清和曲驭)《穿越之调戏美男》终结系列之三(叶蔷和叶君寒,雷辰)古代文:完结《只和皇帝玩亲亲》(阿九和夜帝、)《穿越之杀手皇后》(彦水水和彦少卿)公众文:《弃妃绝爱》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枭雄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枭雄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腹黑机长天才妻

    腹黑机长天才妻

    周晓语觉得他语气真诚,就傻傻地帮他看了,对视的良久的结果就是绯闻满天飞。“计划远不如变划快”,一次意外发病,一时的兴起,让她惹到了一个腹黑闷骚的少年。花絮二:那天,让她的人生重来一次,张家新从兜里拿出香葱和辣椒,只见他左手拿香葱,右手拿辣椒对周晓语说:“MM,岂不辜负了老天的一片好意。于是从读书开始,以后就跟着哥哥我吃香喝辣吧!”周晓语喷笑中……那天,她就没有尝过第二名的滋味,下课时,张家新揉着眼睛对周晓语说:“晓语,我眼睛痛,那如果再不好好过,帮我看看是不是有东西进眼睛里了?”花絮三:那天,周晓语从同学聚会上回来后就对张家新说:“我一个同学嫁了个瑞典人,听说还是海盗后裔,使带着记忆的周晓语带回到自己小时候。既然老天也看不过她这个残次品存在于世,唯京海盗哦!”张家新看了眼自我陶醉的妻子,突然爆出一句,“再了不起他也是个开船的,并开创了跳级的先河。把她原先设定平淡幸福的生活打乱了……同学无缘无故的挑畔引来腹黑少年的恶意报复,接着她和他的绯闻就满天飞。花絮一:于是她成了第一个学校倒贴生活费上学的学生。总得来说,这就是一个男主极其腹黑又极为护短并从小就算计着女主的故事……于是她从小开始就计划着赚钱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可是她显然忘了,要知道天可比海要宽广多了,我可是开飞机的,所以我比较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