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主上:指唐玄宗。见征:被征召。
○17歘(xū)然:像火光一现,形容非常快速。
○18“青冥”句:空中的飞鸟折翅。
○19蹭蹬(cènɡdènɡ):行走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义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指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这里指的是天宝六年(747),唐玄宗下诏征有一技之长的人,当时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妒贤能,应试者皆落选。杜甫施展抱负的愿望也因此落空。
○20猥:多。
○21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听王吉显达,非常高兴,知道自己也该出人头地了。这里指杜甫曾自比贡禹,希望韦济能提拔自己。
○22原宪:孔子弟子,因贫穷出名。
○23踆踆:谦退样子。
○24东入海: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为归隐。去秦:离开长安。
○25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
○26大臣:指韦济。
○27驯:这里是拘束的意思。
杜甫
天宝七年(748),杜甫曾赠时任尚书左丞的韦济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援引提拔。韦济虽然赏识杜甫的才能,但没能给出实际帮助,于是,杜甫又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写了杜甫想要退隐江海的想法和抒发了他对朝廷轻视人才的激愤心情。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诗人开首这两句就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的心情,感情激烈,势不可挡。不学无术的纨袴子弟本是社会的败类,但是他们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满腹经纶、心怀大志的儒学之士,却被贫困困扰,以至于因此耽误前程。诗人开头就陈述了一个不合理的现实情况,对比鲜明深刻。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接着诗人紧承“儒冠”句,写自己的坎坷经历,这句是过渡句,接下来就是对“丈人”即韦济的倾诉。
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这部分主要诗人年轻时因才华出众,蒙受的荣誉和自己曾经远大的抱负。少年时的杜甫很早就有名气了,他学识广博,妙笔生花,如有神助。作赋可以和扬雄相敌,写诗就要和曹植接近了。因此,他也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欣赏。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认求取功名,进身仕途很容易。他年轻时还设想自己要辅佐皇帝,教化百姓。这一部分写得快意流畅,气势雄健,表现了诗人当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精神面貌。也为后边诗人写到自己后来的境况作铺垫。
接着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这部分写的是诗人空有抱负,却到处碰壁,报国无门的残酷现实。诗人感叹到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现在都已经“萧条”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居长达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诗人骑着一条瘦驴,奔波在大街小巷。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富豪子弟的白眼,晚上都是尾随着权贵人的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而归。常年在富豪权贵们的残羹冷炙中维持生计。就在不久,诗人还参加朝廷的一次应试,哪曾想奸相李林甫竟然让应试的儒生们全部落选。这起事件使诗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诗人用“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形象地比喻了当时诗人的心情。诗人种种悲惨的遭遇,让他心中的越发激愤不平。这与诗人年轻时的境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自己的处境一落千丈,心理的辛酸和悲凉,溢于言表。
从“甚愧丈人厚”到最后,主要写看诗人对韦济的感激之情和自己希望落空,决定离去却又不舍的复杂心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弟子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尚书左丞而高兴,就像当年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官而弹冠相庆。诗人期盼着韦济能帮助自己,但韦济没能给他实际帮助。诗人内心愤懑不平,却也只能强忍着,想离去却仍有些犹豫。他不舍得自己寄予希望的京都,舍不得好友韦济。但是,希望已经破灭,再待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最后决然隐退,像白鸥那样漂泊于江湖之间。这部分中,诗人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情,真是思深意曲。“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诗人直抒胸臆,控诉世道的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高洁的情操和刚强的性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这首五言古诗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这一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朴实凝练,内容宏阔,意蕴深远。
后人点评
《杜臆》云:“此诗全篇陈情,……直书胸臆,如写尺牍,而纵横转折,感愤悲壮,缱绻踌躇,曲尽其妙。……末段愤激语,迂回婉转,无限深情。”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②。
五更鼓角声悲壮③,三峡星河影动摇④。
野哭千家闻战伐⑤,夷歌数处起渔樵⑥。
卧龙跃马终黄土⑦,人事音书漫寂寥⑧。
【注】
①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②霁(jì):雨过天晴称为霁。
③鼓角:古代军中用于报时、发令的鼓和号角。
④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星辰。古人认为天上星辰摇动就预兆要有战事发生。
⑤战伐:这里指的是当时蜀地崔旰和郭英乂、杨子琳、李昌夔之间的混战。
⑥夷歌:指蜀地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的少数民族。
⑦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和公孙述。
⑧人事音书:仕途生涯和亲朋的信息。漫:徒然、白白地。
阁夜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居夔州西阁。当时蜀中战乱频繁,李白、严武、高適等诗人的好友都相继去世。诗人孤苦困顿,心情沉痛,于是写下来了这首诗,抒发情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人在开首点明了季节。时值冬日,昼长夜短,诗人有时光飞逝之感,诗人用一个“催”字,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感觉。“天涯”既指夔州,也含有诗人沦落天涯的意味。霜雪初停,雪色惨白发出寒光,使天气更加寒冷。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承接“寒宵”写出了诗人在夜晚的见闻。在这个清朗的夜里,战鼓和号角声音分外响亮,那声音如此的悲壮。这反映了夔州附近也处在战乱中,五更时,军队就已经行动了。烘托了一种紧张军事氛围。诗人仰望长空银河明亮,闪闪发光,星影随着江水摇摆不定。同时,银河动也呼应前一句,暗示着战乱没有平息。语言清丽,语调铿锵有力,语气沉郁苍凉。其中饱含诗人悲壮的情怀。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天将亮时,诗人的见闻。人们闻听战事,千家痛哭流涕,夷歌不断传来。这是一个多么凄惨悲哀的场景啊。“野哭”、“夷歌”,这两处景色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非常典型。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远望夔州西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不禁感慨历史人物,贤恶不同,但最终都化作了一抔黄土,所以,我这样一个孤苦的人又能怎么办呢?所以,现在的战乱动荡,自己无边的寂寞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两句表面是派遣之词,但其中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忧愤之情又是那样的沉郁。
这首七律,以时间为顺序,精选了夜宿西阁时的见闻,并结合自己的联想,诗人纵横天地、俯仰古今,感情悲怆,笔力苍劲。
后人点评
清人冯舒:无首无尾,自成首尾;无转无接,自成转接,但见悲壮动人。诗至此而《律髓》之选法于是乎穷。(《瀛奎律髓汇评》卷一)
佳人①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②。
关中昔丧乱③,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④。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⑤。
合昏尚知时⑥,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⑦。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⑧。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⑨。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
①佳人:貌美女子。
②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③丧乱:指遇到安史之乱。
④转烛:指烛火随风转动,喻世事变化无常。
⑤新人:丈夫新娶的妻子。
⑥合昏:合欢树,它的叶子朝开夜合。
⑦旧人:佳人自称。
⑧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表明佳人的清贫。
⑨动:往往。盈掬:满捧。掬,两手合捧。
佳人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辞官取道秦州入蜀途中所作,这时安史之乱发生已经有五年,诗人主要描写了“佳人”在战乱后的凄惨遭遇,和她的高洁情操。
这首诗按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前八句,主要写了佳人的家庭在战乱中支离破散。第一句用“绝代”形容了佳人的绝美容貌,接着居于“空谷”体现了她情趣的高洁,而“幽”字暗示了佳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三四句说明了佳人本是富贵人家的女子,落难到此。绝代的美丽女子竟然沦落到乡野空谷中,表现了佳人命运的悲苦,境况的悲惨。这里我们不禁对佳人的身世产生了好奇,那么,她的家人在哪里呢?他们怎么不来接女子呢?接着佳人说到“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原来,安史之乱中,她的兄弟们惨遭杀戮,所以,她的娘家已经家破人亡了。女子不禁感叹“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语言率直坦诚。
第二部分(从“世情恶衰歇”到“哪闻旧人哭”),这部分主要写了佳人丈夫薄情抛弃了她。“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这两句写了女子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世事变化无常的感叹。诗人用“转烛”比喻世事变化之快,非常恰当、贴切。这两句为下面对丈夫的变心做了铺垫。接着妇女言其丈夫“轻薄”抛弃了她,令娶了“新人”,诗人用合欢树和鸳鸯做比喻,表现了佳人丈夫的绝情,和佳人内心的痛苦,合欢树尚且开合有时,鸳鸯还知道不独宿,而佳人丈夫竟然比植物动物还要绝情,佳人对丈夫的愤怒溢于言表。“新人笑”“旧人哭”这对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佳人的激愤心情。娘家人已经破败了,而丈夫又无情地抛弃了她,可见佳人遭遇的坎坷悲惨。
第三部分是最后八句。主要描写了佳人的清贫生活,赞美了佳人的高洁情操。“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句中的清澈的山泉水就象征了佳人清净高洁的品格,语言慷慨庄重、纯洁端丽。佳人生活清苦,派婢女卖珠,用松萝植物修补茅草屋,佳人生活清贫,却没有愁苦,却忙着修整这个小家,有安贫乐道的意味。佳人头不插花,常常手中柏“盈掬”,虽然,天气寒冷衣服单薄,佳人在日暮中静静地倚修竹。此时仿佛一个不卑不亢,傲然独立在竹林中的美女形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描写表现了佳人不被坎坷遭遇打倒,像柏和竹那样有着高洁的情操。描写细腻形象,清幽意境自生,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这首五言古体诗,诗人通过描写佳人这个形象,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也从中寄托诗人高洁的志向和情操。佳人的悲惨遭遇和她美丽高洁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顿生同情和敬佩之情,引起很多人思想上的共鸣。语言朴素诚恳,含蓄蕴藉,感人肺腑。
后人点评
清人黄生: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杜诗说》卷二)
江汉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②。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
①江汉: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秋,杜甫漂泊到湖北公安时写的诗,因为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②苏:康复之意。
③老马: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江汉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从夔州出峡,漂泊于湖北公安,在此作下了这首诗,这时他已五十六岁,诗人到老仍如浮云一样漂泊不定,饱尝艰辛,心中自当颇多感慨,但是,诗人并不因此而悲观消极,而是表现出了暮年壮心不已的顽强精神。
“江汉思归客”写诗人写自己是滞留在江汉的思归客,其中饱含了漂泊在外,思归不能归的辛酸,滞留江中表现了诗人的窘况。“乾坤一腐儒”句,诗人称自己是天地间的一个腐儒。“乾坤”二字体现了诗人心怀远大,而“腐儒”二字透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潦倒一生。写出了一个独特的诗人形象。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诗人紧扣前面的“思归客”,在这两句中寄情于景,将深沉的思乡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诗人看着天上漂浮远方的浮云和孤独高挂天空的明月想到自己和它们一样孤独。诗人内心的情和他眼前的景交融在了一起,那云、月的孤单就象征了诗人的孤独。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这两句用“落日”和“秋风”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壮心不已的顽强精神。注意这里的“落日”和“秋风”非实景。落日代表暮年,但诗人仍壮心不已,秋风萧瑟,吹在诗人身上,诗人没有感到一丝寒意,反倒感觉自己“病欲苏”。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有这样乐观顽强的精神,让人敬佩。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两句再次体现了诗人壮心不已的精神。诗人在这里拿“老马”自比,表明自己虽然人入暮年,但像老马那样还有用途。其中隐含了诗人愤怒不平的心情和心思报国的积极豪迈的情怀。
这首五律用字凝练,比喻恰到好处,情景相融,具有强烈感染力。
后人点评
《灜奎律随》曰:“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江南逢李龟年①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②,崔九堂前几度闻③。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
①江南:这里指长江、湘水一带。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开元、天宝年间负盛名,受唐玄宗赏识。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②岐王宅:在今洛阳尚善坊。岐王,即李范。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寻常:经常。
③崔九:即崔涤,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故有此称。受玄宗宠信,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
李龟年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春,杜甫漂泊到湖南潭州(今长沙市)时,遇到了流落湘江的著名乐工李龟年,今非昔比,诗人感怀世事沧桑写下了这首怀旧诗,这首七绝,包含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前后的追忆,韵味深厚,内涵丰富。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两句主要写了杜甫早年间和李龟年交往的情景。“寻常”、“几度”都表明了李龟年长长出入于富豪权贵之间。当年,王亲贵族都爱好文艺,李龟年善唱歌,成为当时极富盛名,容显一时,而杜甫因才华卓著,受到岐王和崔涤的赏识,他们常常邀请杜甫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当时两人都是青春年少,充满抱负、踌躇满志。这也暗示着盛唐时繁荣和兴盛,表现了诗人对盛世和平年代的无限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两句点出了两人再次相逢的季节和地点。看似轻松的两句,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情感。在风光秀丽的江南,看到的是花朵凋零,遇到了潦倒的朋友,不禁感伤满怀。两人世事沧桑,人生巨变,八年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势已衰,两人也因为战乱而各自漂泊在异地,居无定所,落魄潦倒。两位老人艰辛的经历和潦倒的晚年,也是国家由盛转衰这一历史的反映。诗人回想过去荣显时光,简直是遥不可及梦境,让人无限悲哀和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