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营销学的人应该听过这样一则理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的一条营销策略,即凡勃伦效应。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尤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所以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的购买,“凡勃伦效应”就会出现。就连乔布斯也是如此,他曾购买过一台德国生产的洗衣机,尽管价格很贵,但他却认为这是他购买的最令他满意的产品。此外,他对例如像宝马、奔驰以及德国博朗公司的电子产品这些近乎奢侈的产品也是赞不绝口。
所以一些企业就利用消费者的这种购买心理探索出了一些新的经营策略。比如凭借媒体的宣传,将自己的形象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上的声誉,使商品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的印象,从而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或者以高品质、高价格出现,以“高人一等”的品牌位置取胜。
作为全世界最成功和效益最好的汽车及摩托车生产商,宝马集团就走出了一条“优质高价”的道路。
宝马集团是德国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1916年成立,从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商发展成为今天以高级轿车为主导的跨国企业。宝马集团始终坚持高档品牌的经营理念,成功立足于高端汽车市场。宝马集团拥有BMW、MINI和Rolls-Royce(劳斯莱斯)三个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从小型车到顶级豪华轿车各个细分市场的高端,使宝马成为世界高性能和豪华轿车市场上的主角之一。
就像用中文结合汉语拼音的方式解读宝马(BMW),就是“别摸我”的简写,象征的就是此车尊贵无比的地位。对于汽车爱好者,几乎每个人的梦想中都曾出现过宝马车型的影子,无论是它尊贵又不失运动的气质,还是它精湛高超的技术和生产工艺,都代表了轿车生产的最高水平。宝马汽车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车品牌数一数二,因而多国警用车首选的就是宝马汽车。
和奔驰汽车公司一样,宝马汽车公司以汽车的高质量、高性能和高技术为追求目标,汽车产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车界和用户中享有和奔驰汽车几乎同等的声誉。宝马公司的主打品牌之一——劳斯莱斯,以其绝对豪华、绝对舒适、绝对安全、绝对高品位著称于世。劳斯莱斯自1906年问世到2004年,在全球的总销量不超过10万台,平均每年仅1 000台的销量。这个品牌深受好莱坞众明星的喜爱,就连美国汽车大亨福特也禁不住这种诱惑,私藏了一辆劳斯莱斯,劳斯莱斯也因此成为了奢侈和财富的代名词。有着惊人价格的劳斯莱斯,其中的利润也是惊人。
宝马的摩托车在国际市场上最为昂贵,甚至超过了豪华汽车,售价高达3万美元左右。尽管昂贵的价格让人有些高不可攀,但也正是如此才吸引了众多消费者。2008年,宝马集团销售大约140万台汽车,实现40%的增长,年销售额突破500亿欧元。
巨大的效益再一次证明了宝马经营战略的正确,高档意味着高附加值,宝马集团的品牌各自拥有清晰的品牌形象,其产品在设计美学、动感和动力性能、技术含量和整体品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产品内涵,而且可以给用户提供切实的附加值。“坚持高端”就意味着与其他大众车显著不同,从而显示出宝马品牌的地位和声望,同时也拥有了其他竞争品牌所不具备的专用性、独特性和完善的服务特性。
正是这种高档品牌经营策略,才确保了宝马持续赢利性增长,并确保了公司在未来的独立地位。
全面控制,拥有和控制最核心的技术
乔布斯除了是个独裁者,他还是一个十足的控制狂!正如乔布斯自己所说:“一直以来,在每一件事情上,我都要拥有和控制最主要的技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公司的软件、硬件设计到市场营销和网上服务,甚至包括员工的饮食和他们能向家人透露多少工作方面的事情,他都紧紧控制在手中。
有人说乔布斯之所以严格控制苹果公司,是因为从小被人收养的经历造成的,被亲生父母抛弃的无助感让他形成了强烈的控制欲。也有人认为乔布斯是为了防止自己再度被赶出公司的情况出现,之前他曾将权力交与约翰·斯卡利,结果却被斯卡利逐出了苹果公司。无论是什么原因,乔布斯的这种控制欲都极具传奇色彩。
在苹果公司的早期,乔布斯就希望制造完全封闭、无法改装的计算机,并对硬件、软件和服务进行严密的控制。从Mac到iPhone,乔布斯的产品系列始终保持着封闭性,而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顾客对产品进行拆卸和修改。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保持产品的封闭性会令公司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不过,我们要知道现在的消费者更看重的是IT产品的做工考究,方便使用,可用于数字音乐、摄像和视频处理。而乔布斯对“整个设备”的全面控制已成为技术行业的新法宝,甚至连比尔·盖茨都开始仿效乔布斯的做法。
在过去的30年里,全面控制可能是一种错误的模式,但是在接下来的30年里,这将是一个正确的模式。因为全面控制更有益于设计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对硬件和软件的严格控制则确保了产品的易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1984年,乔布斯指导工程师制造了第一代Mac计算机,这款计算机使用了特别的螺丝将机箱紧紧地锁住,普通螺丝刀是无法拧开这些螺丝的。这种设计虽然使Mac计算机无法扩充,但同样也使Mac计算机更加稳定,减少缺陷,并使各种程序可以彼此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微软公司的Intellimouse系列鼠标可以直接接入Mac计算机,立刻就能够使用,而且其运作状况非常好。
乔布斯为了使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之类的复杂设备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产品,同样对设备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控制,例如iPod。iPod在设计上也延续了乔布斯的封闭模式,拒绝向合作商开放iPod/iTunes的生态系统。但也正因为如此,利用iTunes软件和iTunes网上音乐商店对顾客体验的管理,消费者就不会感到管理MP3很复杂了。iPod将硬件和软件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加便于管理和可预测的系统。虽然只能提供有限的选择,但这样意味着更加稳定和可靠。
除此之外,乔布斯对苹果公司软件研发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控制最核心的技术才能让苹果公司成为一家能“全盘掌控”的公司。如果苹果公司可以研发自己的软件系统,那么至少它不会像戴尔、惠普或索尼那样,因为等待微软最新操作系统的发布而延迟推出硬件产品。这不但有利于产品的创新,同时也体现了乔布斯强烈的控制欲望。
乔布斯深知人才是企业的最大竞争力,所以他总是不计代价地抓住核心人员,从而拥有和控制他们所有的核心技术。一名刚进入苹果公司的设计师年薪在20万美元左右,比行业平均水平高50%。正是这种对人才的重视,才使得苹果有能力给iPod、Apple TV和iPhone赋予创新的灵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乔布斯的全面控制既具有哲理性又具有实用性,绝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而控制。就像ZDNet网站的一位主编所说的:“乔布斯是一个意志坚强、主张精英主义的艺术家,它不想看到自己创作的产品被低水平的程序员任意修改破坏。在乔布斯看来,这种行为就如同一个普通人往毕加索的画上添上几笔,或者改变鲍勃·迪伦歌曲的歌词一样。”
其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角色范围内,对企业的大局、战略、目标、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从而用简捷、高效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和解决复杂的事,而这就是控制管理的目标和意义。这样的管理者总是让人感到充满霸气,但不可否认这种“独裁式”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娃哈哈集团的董事长宗庆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像宗庆后所说的:“你去看看中国现在成功的大企业,都是一个强势的领导,都是大权独揽,而且是专制的。我认为在中国现阶段要搞好企业,你必须专制而且开明。”宗庆后在企业管理中,为了保证政策的落实和战略的实施,他也始终坚持全面控制的管理方式。
作为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庆后在企业中的威信非常高。他控制着销售策略、政策乃至公司的方方面面,在他看来,下属的唯一职责就是百分之百地执行。有人曾见过他下属经理的一份报告,其开头第一句话是:“根据您的指示……”。宗庆后不习惯使用电脑,至今他仍喜欢用“朱批”的文件来下达命令,除了重要的决定之外,公司大大小小的事他也几乎是事必躬亲。甚至在几年前,部门50元钱以上的报销都要宗庆后亲自签字。据娃哈哈的一位工人说:“一个年产值上亿的分厂,买个电瓶车都要宗老板同意。” 业内甚至流传着“买一把扫把都要宗庆后签字”的话。由此可见宗庆后在企业内部的控制力。
目前,娃哈哈集团拥有46个分厂及几十家销售分公司,但如此庞大的企业,至今都没有一个分厂或者销售分公司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也就是既无经营权,也不具备资金控制权。娃哈哈的分厂就相当于生产车间,对于原材料调配,生产什么、数量多少等全部由总公司安排。除此之外,宗庆后为了进行全面控制,在公司内还实行扁平式管理,将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分派给各个部长,然后由部长对自己负责,从而将企业的所有的权力都紧紧控制在手中。
被称为“营销大师”的宗庆后在营销方面也毫不松懈,为了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他每年有近200天的时间要在全国各地巡视,查看当地最大的商场和路边小店,然后立刻把销售方案写成销售通报让下属执行。娃哈哈对外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单启宁回忆道:“宗总来到北京市场就开始布置工作,比如需要补货,或者把生产线改为新产品‘激活’,我的任务就是负责给他打电话。”正是由于宗庆后对每个市场及时作出指挥,娃哈哈在市场上的反应才变得更为敏捷。
此外,宗庆后用15年的时间在娃哈哈集团建立了一个“联销体”的营销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娃哈哈的一级经销商交纳保证金后从娃哈哈提货,之后负责仓储、收取资金和送货到终端等,同时管理每个地区的二级批发商。而娃哈哈的各省分公司则派人帮助经销商管理铺货、理货以及广告促销等业务。与市场上的直营体系相比,“联销体”这一销售方式更为直接和高效。宗庆后还掌握着娃哈哈在各地的特约二级批发商,而最大的好处就是“如果一级批发商不合适的话,可以撤换”。在宗庆后的亲力亲为和不断攻势下,娃哈哈终于确立了在中国饮料行业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娃哈哈集团在与法国达能合作的过程中,宗庆后也一直坚持着对企业的全面控制,至今达能没有一人进入管理层。正如达能的亚太区总裁杜海德所说,娃哈哈“仍然在宗庆后先生勤劳能干的双手的照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