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5200000022

第22章 人物纪实:内地学生在香港上大学的故事(3)

宿舍经常组织联欢,或是开展唱歌、体育比赛;走读生舍堂还有联机游戏比赛。王昊的同学有时去走读生舍堂参加活动,他们通常打实况足球,王昊不会所以还没去参加过。“有时他们比赛完回来,还会讨论哪失误了,我听不太明白,不过很羡慕”。

王昊身边的同学几乎人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多数时间同学们都在各自宿舍里玩。想坐在一起玩得更有气氛时,就把电脑搬到一个房间里。

说起玩,王昊还特意提到了免费健身房。上学期上体育课时,老师给他们办好健身卡,带着他们去健身房体验了一下。王昊说:“健身房的面积和郑州一般健身房差不多。器材种类挺多,最特别的一种是模拟划艇,因为中大有划艇队。”

语言障碍限制了交际范围

说起在香港最难的事儿,莫过于“粤语”了。还好王昊的室友学的是新闻专业,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因此和室友交流用普通话没问题。

但粤语对生活的影响还真不小,王昊在学校还没参加什么社团活动,经常相处的朋友也以内地生为主,主要原因就是和香港的同学交流起来不顺畅。尽管中文大学为内地生开设了粤语课,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生活氛围,并把这门课记入学分。可惜的是,“在粤语课上还能听得懂,不过和当地人交流时感觉还是在听天书,自己也张不开嘴了”。也不是所有内地生都学不好粤语,王昊说:“如果真的想学,除了粤语课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语言课程。有好几个内地生现在广东话已讲得很好了,我就是太懒,对语言又不感兴趣。”

想念家乡的烩面和涮肉

“想死烩面和涮肉了,我已经在梦里回了好多次郑州,每次都是狂吃的场面。”王昊说这话时似乎又流下了口水。中大每个书院都有食堂,供应的既有中式套餐也有西式套餐,但是饭菜味道比较清淡。

在香港上大学每个月生活费在2500—3000元,饭钱占了一半,每天需要50元左右。一般情况下,早餐吃汉堡包、三明治、牛奶或广式早茶,10元钱就可以了;中午和晚上都在食堂吃米饭、炒菜,一顿在20元左右。

第一次和香港的同学吃饭,王昊的饭量把他们吓了一跳。王昊说:“当时我还没发挥真正的实力呢,后来他们习惯了也就是笑笑。依我的饭量,一份饭是不可能吃饱的。在中大锅饭可随意加饭,但为了减肥也为了省钱,我一直忍着。”

回想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王昊说:“一个好的平台能给一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与心理支持,中文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六、2006年香港高校毕业的内地学生就业状况——6名大学生自述

“高考状元”、“高额奖学金”、“香港”、“高薪”这些充满诱惑的字眼,是近日不时见诸媒体的关键词。“读港大还是读北大,留上海还是去香港?”让一批出类拔萃的内地学生有些举棋不定。在香港学成之后又将何去何从?想这事现在太早吗?

据上海《新民晚报》2006年8月7日(乐梦融/文),由在港内地毕业生联谊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毕业生发展年会暨东方论坛”在香港科技园开幕,基于187位内地学生抽样调查而发布的《2006年在港内地毕业生发展年报》格外引人注目。

统计数据表明,近3年来,90%内地学生更愿意在香港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做和自己专业无关的行当,回答“是”及“可能”的将近4/5,他们对工作签证的关注程度非常高。但是要留港工作,并不如宣传的那么轻松。

很多领奖学金的内地学生侥幸地认为,学校花了几十万港币引入一个内地人才,肯定在就业上会有倾斜政策出台,或者有什么企业定向培养。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毕业以后,他们完全要依赖自身能力加入残酷的市场竞争。

学士VS硕士

汪同学:南京大学会计系学士,香港某高校社会科学硕士,现在港就业于一家会计事务所

杨同学:香港某高校金融系学士,现在港就业于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

“没想到,和我来港之前想得很不一样!如果本科学的不是会计,我估计自己也只能和很多学冷门专业的同学一样,看着签证到期,背上行囊回家了。在香港,光有实力还真不够。”采访小汪的时候,他一边感叹自己的运气,一边为“高学历”在港不能受到“重用”鸣不平。

两年前汪同学拿着奖学金来香港攻读社会科学硕士。他回想,当时想得太简单了:自己综合素质不算差,能言善辩,修学了文理两种专业,名牌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在内地职场,理所当然是被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到了毕业关头,看到很多内地同伴在求职过程中落马,小汪这才意识到香港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分析自己的优劣后,他决定还是做当初的“本行”——会计,原因很简单,这能更方便快捷地拿到工作签证。

“香港的雇主更看重你的实力和经历,面试的时候更多的是问我做过什么而不是学过什么。为你办理工作签证,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所以他们必须确定雇员物有所值。但我的社会学硕士学位证书像摆设一样被他们抛在一边甚至没有正眼看一下,让我有点心寒。想想后怕,还好没有读博士。”

谈到一些来自内地顶尖学府、在港读硕士、博士的人未能得偿所愿留港工作,据小汪观察,“要么是期望值过高,要么是死扣着本门专业不放松”。小汪说自己早晚是要回内地发展的,并不是为了定居香港而留港工作。在此获得的可贵的工作经验,将来肯定能派用场。

去四大会计事务所工作,是很多想从事金融业的同学初涉职场时的理想。从香港某高校金融系本科毕业的杨同学向5个会计事务所投出简历,居然来了4份录取通知,成了很多硕士、博士羡慕的对象。“在很多硕士还在为自己的工作签证担心时,我却在考虑暑假去哪里度假。留港工作对港校毕业的金融系本科生来说,小菜一碟。”小杨同学说得很有底气。

他坦言自己丝毫没有因为只有本科学历而在求职中碰壁。他感受最深的是,自己4年来在社会活动中培养的社交及组织能力被雇主青睐。

和香港高校毕业的硕士比较,本科生有更多时间来磨练自身,可以在假期参加工作实践,洞悉社会,4年积累下来(加上预科,香港本地学生是3年学制),广东话和英语的优势很明显。而很多研究生带来了当初在内地读本科时候的“经验”,抓紧相对短暂的修学时间一头扎在书堆中,毕业时“甚至连中环这样的著名商业圈都不知道在哪里”,对社会缺乏基本认知,忽略了人际交往,这在香港这个商业氛围很浓的社会是犯了大忌。

小杨觉得,4年的本科学习很值得,要想留港工作,价值观念得和当地人合拍,而这种对香港文化的认同感不是一朝一夕能被熏陶出来的。

说到自己的工作薪酬,小杨没有过多回避,3年后拿到2.5万港币以上的月薪不成问题。他表示,将来会否回内地发展,等积累了工作经验,3年后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以后再讨论。

专业VS学校

冯同学: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学士,香港某高校金融学硕士,现在港就业于一家中型投资银行

陈同学:浙江大学法律学学士,香港某高校法律学硕士,现回沪就业于某大型法律事务所

冯同学到香港攻读金融学硕士,是因为从香港回归开始就有交大的学长陆续赴港读书就业的先例。当初有若干个留学方向供选择,但想到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又有丰厚的奖学金支持,就毅然在硕士课程录取通知书上签下了大名。

原来以为,香港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从业者最向往的地方,学金融的去香港,明摆着就是去淘金的,来了才知道,“期望值有些高了”。最终的毕业走向也证实了小冯原先的料想,同班20个内地同学只留下了6个,其余同学大多回大陆寻求发展。

“因为我们不如本地学生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很多本事要从头学起。人脉、资源、实习经历,要什么没什么,就业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不过万幸的是我学的是金融学。如果要我列举三个拿到工作签证的关键要素,我会说,专业、专业还是专业。在香港,雇主不问英雄出处,哪所高校毕业不是特别强调,但对于雇员的专业擅长和综合素质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据小冯介绍,比如北大清华毕业过来的计算机学生,个个天赋过人,也很刻苦,而他们居然留不下来!因为IT行当在香港距离快速发展还需要时间,从业人员被看作“灰领”,人才缺口不大。“只能说他们来此学到了东西,可对于就业,却不是那么合乎时宜。但回到内地,马上都成了猎头公司的目标,个个都是行业精英。”

学法律的陈同学赞同这个观点。年少气盛的他立志投身香港的法律事务所当律师,但他在内地大学本科修习的是大陆法律,而港地事务所的规矩是非本地毕业的本科生不要。这个致命伤让他不得不和原来的期望绝缘。

于是小陈带着些许沮丧告别香港,回到内地工作。出乎意料,他被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录用,且因为有香港的求学背景和语言上的优势,立马受到重用,做公司融资顾问,策划在港上市之类大型业务。回想起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谈起这段稍显曲折的经历,小陈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心理落差,他打趣道:“现在我有很大的学历背景优势,至少翻起香港的法律文书会更快吧。在港两年的硕士学习绝对值得。”

香港本地事务所的大宗业务七成以上都是来自内地,小陈经常被派往香港出差,求学经历让原先单一的舞台成为两点互动,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而同读法律后留港就业的几位同学,只是在小型律师事务所里当助理,做零碎的民事业务。看到小陈的机遇,他们现在也在考虑回内地寻觅机会。

留下VS回内地

林同学:香港某高校动画本科,现去向待定,暂时就职于香港某小型建筑公司

郭同学: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本科,香港某高校电影电视编导专业硕士,现回沪,经营文化产业公司

“我就不信凭我的素质,在香港找个对口工作就这么困难。”临近毕业前两个月,看到同专业的大陆同学纷纷在整理行囊准备回家,小林有些郁闷,虽然知道自己学的专业相对冷门,却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信这个邪。

3个月过后的她,在经历了几十次失败后,明显憔悴了不少,“能留下我已经满足了,我根本不考虑薪水和专业对口问题。”目前一家有大陆资产背景的建筑公司愿意为她申请办理工作签证,为了给雇主留下深刻印象,她现在没日没夜地在干活,一个月只能收入6000元港币,开销都不够。“有时要挪用点积攒下来的奖学金,在工作签证没出来前,我的心总是悬着。”

从来到香港那天开始,小林同学就对这里成熟的文化产业非常感兴趣。在媒体学院选学动漫专业后,成绩斐然。但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和本地人才“争饭碗”并不是件轻松事。

年轻人在举目无亲的他乡能熬下来,肯定有出头之日,会成为日后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持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不占少数。

“比我优秀地找到了工作,条件不如我的也找到了,所以我也要找到,因为有一个‘香港梦’。”现在在沪经营文化产业公司的郭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香港梦”不过是给自己戴上的紧箍咒,其实完全不必这么“锲而不舍”,好男儿志在四方。他坚定地表示,自己就是那10%不愿留港工作的。“尤其对研究生来说不值得,持有香港身份证可换取永久居留资格的7年年限对本科生来说已经过半,对研究生却还是开头,为了一张纸再耗上5年青春不值得。5个月之内都要斗转星移了,何况5年?这会错过多少机会啊!”如今小郭已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事电视剧制作。用在香港所学到的知识加上自己的实践经验,公司已步入正轨,蒸蒸日上。

想到香港的“电视电影媒体”开始走下坡路,发展空间日趋拥挤,回大陆干这一行,实在很明智。

七、港校并非人人适合,内地学生眼中的香港高校——魏一帆、仇檀、姜惠雨

据新华网北京7月26日报道(记者牛晓民、左娅)。今年有3万多名内地学生竞争香港高校的1000余个招生名额,有关“港校热”的话题今夏以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泛起层层涟漪。究竟香港高校好在哪里?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到港校读书?几位正在香港高校就读的内地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他们的独特感受。

“香港最吸引我的是师资。我们学校很多老师是国际上的知名学者,有的还是某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所以在香港学到的知识,常常是世界前沿的学术成果。”已在香港读完本科、正在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北京小伙子魏一帆告诉记者。

“最让我惊喜的是图书馆,7层中有6层都是英文原版书籍,版本也比内地的新。”曾在香港浸会大学做交流生的仇檀说,“即使是中文书,种类也更多。特别是文史方面的书有不少是在内地看不到的。这是在香港学习的独特感受。”所谓见多识广,多元化的视野对学生的思维力、判断力和包容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内地高校确实与港校存在差距。

高度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特色,是香港高校的优势和魅力所在。除了教学资源的国际化,香港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走出国门的机会。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研究生姜惠雨说:“我们专业今年就有去加拿大实习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申请。这边的国际学术会议信息也比内地多,而且暑假一般都有海外交流项目,学校提供津贴。”

姜惠雨本科时就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因为清华没有她所喜欢的社会工作专业,所以她决定赴港读书。“香港既有来自西方的理论、优秀的教授、前沿的学术研究方法,也有对华人圈中东方文化的研究,比如老庄、禅宗等,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文化。”

香港高校的专业设置相比内地高校更贴近就业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面向市场、注重实用的教育理念。魏一帆说:“香港的商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内地学校可能更重视专业知识,而香港高校则非常注重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上课时会做大量小组作业,比如模拟一个商业项目,然后面向全班做报告。老师会要求我们穿正装,手势、表情、眼神都要训练有素。”

香港女孩麦嘉露学的是中国商贸专业,曾在浙江大学做过一年交流生。她笑着说:“我好羡慕内地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系统的基础知识。一般我们做小组作业,理论部分都是交给内地学生,我们负责表达。内地学生专业知识很扎实,但是一上讲台就紧张。”麦嘉露告诉记者,这可能和两地的教学重点和风格不同有关。

同类推荐
  • 35岁之前成功的十六条黄金法则

    35岁之前成功的十六条黄金法则

    由于所处环境和生活背景的不同,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然而殊途同归,目标都是一样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书收集了大量中外成功人士的例子,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了确保你在35岁之前取得成功的十六条黄金法则。遵照这些法则,一步一步完善自我,你就会逐渐实现你的成功之梦。希望这本书能够伴随您走向成功的殿堂。
  •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美丽与丑陋,光荣与梦想,光辉与嘲弄,快乐与哀伤幻化成多彩的颜色,融入我们的内心和生活,伴我们走过人生每一个驿站。本书介绍了十二种颜色,用颜色来讲述文化,用颜色描述生活,用颜色表述心情。就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融化在颜色里,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吧!
  • 修养含义

    修养含义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失落过;曾经笑过,也曾经哭过;曾经怦然心动过,也曾经黯然神伤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书,只是你的这本正在书写的书,至于能否写得精彩,这全由这部书的主角来决定!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么?!成功、快乐、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拥有了它们,你就是最富有的人最成功的人!
  •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热门推荐
  • 良田千顷养包子

    良田千顷养包子

    苏黎再次睁眼,已然异世。娘,彪悍强势,是个势利眼。爹是闷气包,在家没有说话权。哥哥姐姐自私自利,把她当做眼中钉。不受宠的她,要被卖给地主做小妾,给她大哥娶媳妇和给姐姐存嫁妆。幸好她有个竹马哥哥,能够给她依靠!为了生活,她披荆斩棘,勇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小剧场一“阿黎,嫁给我,你可后悔?”某男怜爱地看着一身红衣的女子。苏黎抬头看到站在身前,那身体伟岸的男人,摇摇头道:“不嫁给你,我会后悔!”某男轻楼着此生的宝贝,许下诺言:“今生今世,绝不负卿,生生世世,必将追随!”“相公,洞房花烛夜,你这么啰嗦,是闹哪样?”小剧场二“娘,你来做什么?你说过我可是泼出去的水,以后于苏家无任何关系。不知道你今天来,有何贵干?”苏黎看着三天两头,找到名义上门的亲娘,有些无语。“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话呢?我可是你娘!”“哦,这会儿记得你是我娘了?想当初把我卖给狗熊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起,我是你的女儿?”“你,你……”小剧场三“娘,我爹说以后不准我缠着你,否则就要给我颜色看。”某个小包子在被老爹威胁后,第一反应,跑去和娘告状。某女午后悠然地躺在院子里,看看身旁磨蹭自己,那两岁半的小奶包道:“哦,那你以后不要缠着娘好了,娘只给你爹缠。小肉包,你要记住,不是娘不疼你,等你长大点就能明白了。”“那娘你生个弟弟,给我好不好?”小奶包退而其次的要求。“为什么?”她有些疑惑,这小肉包,还懂得讨价还价了,再说他要弟弟做什么。“我也要给些颜色,让他瞧瞧!”小肉包,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声宣布道!Ps:小离简介无能,坑品保证!本文1v1,求点击,求收藏,求评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也许,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因为我感到。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
  • 韩娱之勋

    韩娱之勋

    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懒惰,就是当我们明知自己拥有作出选择的能力,却不去主动改变,而是放任它的生活态度。一个多才多艺却又性情懒散,喜欢随遇而安的艺人,在一朝醒悟后,展露锋芒,向山顶迈进的奋斗史。多年后,他的名字已经成为韩国娱乐圈一个时代的标识,被誉为韩国娱乐圈的勋章!新书上传,请多多支持,求收藏、推荐、点击~~~
  • 萌妻来袭:欢喜竹马俏冤家

    萌妻来袭:欢喜竹马俏冤家

    他是她的妖孽哥哥,她是他的呆萌妹妹他一点一点的把她收入禳中拐带成妻,却不知他早已入了她的圈,他是她的克星,她亦是他的克星他说她是他的童养妻,她说他是她的童养夫他妖孽且爱耍流氓,她呆萌却心里腹黑,当妖孽碰上呆萌,当腹黑撞上腹黑,两人对碰到底谁胜谁负。。。。说他爱耍流氓?唔,他只是喜欢对他媳妇耍流氓,有一句话说的好,对媳妇耍流氓的流氓才是好流氓
  • 归纳观察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观察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美人鱼不乖

    美人鱼不乖

    她八岁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离婚,法院把她判给了妈妈。妈妈却在第二天把她带到大海边,把她抛弃。她被陌生的一个奶奶所救,奶奶有两个孙子,大的叫舒家亿,小的叫舒家柯。那一年,小小的她,便记住那双像是一潭春水的眼睛。“哥,我喜欢你。”十四岁告白失败,伤心的把自己泡在浴池里,不小心睡着,醒来却意外发现自己是一条美人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信仰

    信仰

    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都建立过信仰,哪怕最普通的人,也曾经追寻过信仰!你的人生可能不完整,唯一的理由是信息太多,信仰太少!生活中,损友讥讽,质疑四起,如何我行我道?管理企业时,利益捆绑、制度捆绑,不如“信仰加身”。前途渺茫、生活乐趣少……此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份坚定的信仰。本书适用于在生活中迷失,在工作中挣扎的普通人。它从规则、控制、引导、忍耐、意志、梦想、意义、行动、宽容等角度教你在识人用人、升职加薪、高端谈判、企业管理、情感对话中掌握主动……相信本书会成为照亮你内心黑洞的生活指南,成为改变你工作态度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