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手段,是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质量再怎么好,也总不会绝对地满足客户的需要。防盗门最重要功能就是保障安全,给“盼盼”上保险会彻底消除消费者的顾虑,盼盼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协议,给每个防盗门交纳有关保险费,在保险期内,因产品质量原因被撬,或者有明显盗窃痕迹,致使用户遭受家财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三千元限额内按实际损失负责赔偿。投保后的“盼盼”胸戴PICC标志,身携“产品质量保险卡”,销量大增。
正是由于韩召善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盼盼形象已深入人心。
“盼盼”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韩召善不拘于一点的散射式思维帮了大忙。假如当初只固守铁皮柜市场,不迅速转入防盗门市场,也许今日的“盼盼”还是乡镇小厂,或许早就跨掉了。
青年人既要认识到这一点,也要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同时更要从成功者的身上学习他们的优良之处为我所用。
成功创业者,一定要有从全局观察,从大处着眼的气度与能力,绝不能拘于小范围或局部。
三星集团是韩国十大财团之一,该企业创建之勋李秉哲,经过近五十年奋斗,使企业闻名遐迩,称雄世界,他发展企业的原则和经营策略,更为人们所信服。他的生平业绩和经营思想,1986年被日本著名的“讲谈出版社”编辑成书,极为畅销。他的成就不仅是整个韩国的骄傲,在世界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979年美国巴比森大学授予他最高经营奖,1982年四月三日美国波士顿学院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他逝世后,韩国当局还追授他一枚一级国民勋章。
李秉哲的前半生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这期间他虽然也创办了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发展。1954年韩国光复后,他在苦难生涯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确立了“实业报国”的办企方向,但动荡的国内局势,战争的爆发又使他的事业惨遭失败,但李秉哲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从失败中总结创建事业的四大原则:第一,必须敏锐地把握市场的动向;第二,必须抑制贪心,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去经营企业;第三,必须绝对避免投机心理;第四,办企业要有上、中、下策多种准备,当上策受挫或失败时,就要果断放弃上策,依次采取中策和下策,做到有备无患。这一准则在他的整个事业建立发展过程中是始终都被遵循的,使三星集团逐步发展壮大,为韩国经济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秉哲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始终本着不断进取,无终点创业的精神。他说过这样话:“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满足于既得之功,安于现状,就是衰退,就是走自我毁灭之路。”李秉哲通过经营实践观察到:特定商品在事业达到顶点时,就应该开辟其他商品和领域,他把这种经营策略叫“企业变身”,他曾经这样教导过他的部下们:“必须具有事先了解企业寿命的智慧,以便在其寿命结束之前做好转向其他商品或事业。”遵照这一原则,他不断开拓自己的经营领域,三星集团首先是从制糖业开始的,以后又延伸到轻工业、重工业、电子工业、尖端技术,甚至文化艺术业等,这些举措都鲜明地体现出他“无终点创业”的观念。
李秉哲认为,随着时代发展,企业经营者在抓住可变经营手段的同时,还应注意抓住经营哲学中的不变规则,这就是技术革新的经营合理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李秉哲把这一经营思想高度概括为“尖端技术、尖端经营”。他认为在国际竞争中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地使企业经营合理化,只有不断采用高新技术,降低成本,才能得到客户的青睐。因此,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
此外,他还十分注重提高员工们的素质,提倡发扬创新的精神。他认为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钥匙,他时时搜集新信息,不断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技术加以引进,并确定明确的引进原则,为此他组建了“三星综合技术院”,云集一批科技人才,专门负责新技术信息的搜集、引进、消化、开发和利用,并亲自负责组织和管理,该院主要承担着这样几份任务:第一,在全财团范围开发所有有前途的尖端产品;第二,开发高技术或或在若干会社共同利用的核心技术;第三,开发周期长且波及效果大的材料和产品;第四,属于会社之间重点开发或属大型项目是全财团共同开发的任务。他多凭自己着眼于未来的眼光来制定中长期目标。这项工作的落实为其它几项基础产业如半导体、电子计算机、汽车等尖端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1982年至1986年,三星集团用于技术开发和人才培训投资总额达四百六十亿韩元,占全社当年销售额百分之四。三星不仅注意开发本企业应用技术,还瞄准宇航、情报通信、新材料等尖端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因此三星技术不仅在韩国而且在世界上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起到很大作用。
做人做事一点通扩展思维空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活力,对于个人来说,是转败为胜,化不利为有利,走向成功的动力与方向。
7、出名有术,成事有方
一个人的名声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因此,出名是许多人的梦想,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好方法能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半功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们不能否认这是一首好诗,但古时候,传媒业极不发达,好诗如何出名也是一大难事,在这方面不妨学一学陈子昂。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是四川射洪县人,当时一直默默无闻。为了能出人头地,他爬山涉水来到京都长安,可一住十年依然没人赏识。
一次长安东市来了一个卖胡琴的,胡琴通体晶莹玉润,琴音优美,可称绕梁三日。此琴开价一百万钱,每天都有不少富商显贵前来观看,但却无人购买。长安城把此事嚷嚷得沸沸扬扬。
有一天,陈子昂从人群中出来,对卖琴人说:“此琴我买了。”
围观的人都非常惊讶。“这是谁呀?好大的口气!”“你买它干什么呀?”
陈子昂冲众人施礼一笑:“在下四川陈子昂,擅长拉胡琴。”
“好啊,那你就当众给我们拉一曲吧。”众人说。
“明天吧。我住在宣阳里,明天备好酒菜,恭候长安的各界名流前来指教!”
第二天,陈子昂住处门庭若市,熙熙攘攘,一百多位长安名流贤士聚集一堂。待大家酒足饭饱之后,陈子昂抄起桌上的胡琴,猛地扔出很远,摔了个粉碎。众人大惊忙问何故。陈子昂起身对大家说:“我陈子昂著文赋诗已有累年,积有作品一百多件。远道来京,没料到一直未被人赏识,非常郁闷,怎么会热衷拉胡琴呢?”然后拿出自己的作品分送大家。一天之内,陈子昂在长安城名声大噪。
由此看来,陈子昂买琴的真实用意可见一斑,这种制造假象,巧达个人目的的做法,非常令人钦佩。
当然,陈子昂这种挖空心思提高自己知名度的思想未必值得肯定,但他用别出心裁的迂回策略,达到了目的的做法,却值得人们借鉴。
做人做事一点通一马平川的坦途是人们所希望和企求的。然而世上哪有那么多省时省力的阳关大道任人驰骋?这就如同负重登山,“一”字形走不通就走“之”字型,这就是聪明人之路!
8、创新要有悟性
悟,感悟、顿悟、联想、分析的意思,人有灵犀,豁然开朗,就是“悟”的结果。悟是特异功能还是第六感官?显然两者都不是。其实悟还是一定条件下的创新,只不过有些人善于此道,有些人不善于此道罢了。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故事:一次,苏军与德军相持不下。一天,在两军阵地交界处不远的地方,一位正在值勤的苏联红军突然发现德军阵地上有一只猫,他马上想到了这个地方有可能是德军司令部,于是,把这一情况很快报告给了上级。经过继续观察,一连两三天都发现那只猫经常出现,苏军方面迅速调集炮兵,向那个地方猛然轰击,战役结束后证实那个被摧毁的地方果然是德军的一个司令部。
一个普通士兵看到一只猫而断定这是德军的司令部,这就是一种悟性。自然这种悟性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在那种残酷的战争下,养猫肯定不是一般的士兵,必定是一位高级军官,而家养的猫不会走远的,一连几天都出现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很有可能是高级军官的驻地,也就是说那个地方极有可能就是德军的作战指挥部或司令部。事实证明了这个士兵的推理,这自然是一个完美的推断。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对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很可惜的。
战争信息如此,商业信息何尝不是:哈默是一位有名的魔术师,平常的时候,他只是使用障眼法从大礼帽中变出一只只兔子或一束束鲜花。可是,有一次他突然变换了一个花样,从一只实实在在的“大酒桶”里跳了出来……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是有原因的。
当时,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在竞选总统,正在逐渐走近白宫总统宝座,哈默的眼睛虽然盯着罗曼诺夫艺术品的销售生意,可是他的耳朵却在打听着总统竞选的事情,他听到了一个清晰的信息:新政。哈默的精明就在于他能利用捕捉到的信息迅速领悟,作出惊人的判断。他认为,有朝一日,只要罗斯福的新政得势,那么,禁酒法令就会被废除。
果然不出他的预料,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宣誓就职,接着就签署了一道法令:废除禁酒令。十四年来,全美国都实行禁酒令,但事实上,人们一直暗中走私酒,可以说是有令不止。罗斯福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很直接,就是彻底废除禁酒令,谁想喝酒就喝个够。
威尔·罗杰斯对罗斯福这种态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罗斯福只说了三个字:‘让人喝’。”
头两个星期,美国政府就收到一千万美元的酒税。如果有优质啤酒,现在已经能付清国债了。废除禁酒令之后,脱销的商品不是啤酒,而是装啤酒的酒桶,特别是经过处理的白橡木制成的酒桶(可用来装啤酒和威士忌的那一种),在市场上没有销售。
自从1919年十月二十七日,“可恶的安德鱼·沃尔斯台德灾祸”降临到美国以来,没有人需要啤酒桶了。可是装啤酒的酒桶现在却身价百倍,特别是用经过晾干的白橡木制成的酒桶,需要量更大。这种桶板必须是白橡木板,要一寸厚,至少要经过两年的风干。自然,全美国也无法找到这样的木板。
哈默清楚地知道在哪里可以弄到桶板,那就是苏联。
他在苏联住了很久,苏维埃政府有哪些东西可以出口,他是一清二楚的。在两个月之前,也就是他认为罗斯福很可能当选总统的那个时候,他就发电报给苏联外贸部,以每只酒桶五美元的价格订购了几船桶板,同时,哈默立刻到安豪泽·布什酒厂,表示愿意供给他们酒桶,他们立刻给他一张十万美元的支票,订购了一万只酒桶,平均每只酒桶十美元,当其他酒厂得知他从苏联进口桶板的消息时,也纷纷争着向哈默订购。
哈默洋洋自得,但他并没有预料到,运来的不是成型的桶板,而是一块块晾干了的白橡木板,还要经过加工才能制成桶板。
当哈默订购的几船桶板抵达纽约时,他才发现这个问题。在全美国无法找到一家这样的加工厂,哈默感到意外,自然也很沮丧。他付给苏联人的是美国酒厂老板的订金,这些订金是向他买加工成型的酒桶的。眼下只有一条出路:立刻创办自己的桶板加工厂。
在停泊苏联货船的布鲁克林,哈默利用纽约船坞公司的一个码头修建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当时到处都可以找到在禁酒时期被解雇的桶板加工工人,他们都很乐意重操旧业。就是这样一家工厂,一日三班,每班八小时,每班可生产一千只酒桶。
因为供不应求,哈默又在新泽西州的米尔敦建立了一个现代化酒桶工厂。
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好是他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的时刻。安休斯、布希、库尔斯、申利和其他各家制酒厂用高价把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抢购一空。
不少人看到哈默将大把的美元装进了腰包,眼都气红了,但也只能骂句:“这小子鬼头精,真他妈的有运气。”
这些商人看到的只是哈默挣钱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背后所花费的脑筋和精力,哈默的运气全表现在“悟”上。
无独有偶,在中国西部农村,有一位叫张永旺的青年农民,他的“悟”性比哈默还高,当时中国西部很穷还未开通火车。有一天,当他看到有人勘测,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要通火车,而且这个县城还是一个大车站。于是他承包了三百亩荒山全部种上了梨树,因为梨树在那个地方极易成活,而且结出的梨口感好、个大、水分足。好多人对他的举动不以为然,认为他在自讨苦吃,因为几乎家家都有梨树,没有人会买他的梨的。没过几年的时间,这里果然通火车了,张永旺种的梨树也随之有了反应,他把那些梨都发往外地赚了一大笔钱。这时那些人才反应过来,也赶忙栽种梨树,但梨树并不是种上就结果的,等到别人的梨树结果时,张永旺的梨树正是产果的最佳树龄。
这时的张永旺却做了一个让人吃惊不小的举动,他把自家三百亩梨树砍掉了近一半,种上了一种丛生性的荆条。原来,张永旺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来批发梨的人不愁买不到梨,犯愁的是没有装梨的筐。于是,他马上种植了当年就见效益的荆条,又招了一批人日夜编织装梨的筐,其结果我们就不再赘述了,张永旺也因此在当地一举成名,成了传奇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