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很多大事都是在创新中完成的,很多奇迹都是在创新中产生的。可以说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新发现、新成就。所以要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有了创新精神想不成大事都难!
1、有策划才有创新
做什么事都离不开策划,善于策划,做事成功的概率就很高;反之,不善于策划,就可能远离成功。也许,你缺少的不是决心和目标,而是超人一等的策划能力。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出了许多成大事的策划大师。这些人我们总是用“博学多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上晓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等等来形容他们。实际上,他们也是普通人,但为何他们能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呢?很简单,说穿了,只不过是他们善于根据时势、人事去分析成败与发展趋势而已。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一定是一个策划能力很强的人。
从下面这些故事中,你就可以看出这种能力对一个成大事者是多么重要。
(1)诸葛亮的预言和策划
《三国志》中有一篇文章叫《隆中对》,是写诸葛亮回答刘备有关天下大势的咨询,在这次冠绝千古的谈话中,未出隆中即知三分天下事,而其后形势的发展也正是他所预测的那样,可见诸葛亮是一位“形势预言家”了。细看这篇《隆中对》,并无什么特异之术,绝非靠能掐会算预测天下事,而是依赖对当时形势、人事的了解和分析而作出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一旦出山,就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靠了他的努力,刘备才得以与曹操、孙权抗衡而三分天下。看来,要想做一个政治预测家,不能以隔岸观火的悠闲态度来对待世事,有时还需要积极地参预和投入,才能实现自己的预测。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仅是政治预言家,还是政治活动家了。
中国是一个历史极其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改朝换代是经常发生的事,高瞻远瞩是统治者不可缺少的素质,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张良的定国之策
楚汉纷争之际,刘邦曾被困于荥阳,他为了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让郦食其为他出谋划策,郦食其主张实行分封诸侯国拥有土地与人口。计谋一出,立刻遭到张良的反对。当时郦食其还未走,张良从外边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对他说:“门客中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以削弱楚国力量。子房,你看如何·”张良说:“是谁给陛下出这样的计策?如此大势已去,陛下的事业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说:“我想借您面前的筷子,为您指画形势。过去武王讨伐殷纣王、封他们的后代,是有把握置纣王于死命,但陛下您现在有把握置项羽于死命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进入殷朝,到箕子门前抚车致意,重修比干的坟墓,现在陛下您能做到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二个原因。把殷纣王积粟之仓库里的粮食都发散出去,把殷纣王的储财都分发出去,用以接济贫穷的人,现今陛下能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三个原因。军用的车辆在殷朝战事结束以后就被改作乘人之用了。把刀枪剑戟都倒着装载,表示不再用了,现今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四个原因。把军马散放在华山的南边,表示没有什么用处了,如今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五个原因。把运输军需用的牛马都放在桃林塞的原野上,表示天下不再有运输和积聚,现在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六个原因。而且天下的游说之士,离开父母,抛弃祖坟边的热土,离开有交谊的老朋友,跟从陛下打天下,只是日夜盼望能得到很小一块土地。今天您拥有六国的后代,用土地去封有功之臣,那么游说之士各自回去,跟家人团聚,与老朋友会面,还能跟陛下您去夺取天下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七个原因。如果楚国不强大,那还好说,如果楚国强大,其他六国肯定会屈服于楚的,陛下您去哪里寻找向您称臣的六国后代呢?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八个原因。如果用此计谋,陛下的事业就付诸东流了。”汉王停止吃饭,把嘴里的饭吐了出来,骂道:“郦食其这小子,差点坏了我的大事。”于是下令销毁六国的王印。
张良这番话实在太厉害,让刘邦能及时醒悟,如果不听张良之言或是晚听张良之言,别说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恐怕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
张良的政治预测可谓是极其正确的,就在他说了这番话不久,占据齐地的韩信就派使者来见刘邦,要求封他为齐地的假王,刘邦一听,勃然大怒,觉得韩信不赶快来救援自己,还趁火打劫,要挟封王。但后来听了张良的劝说,竟封他为真齐王,从而稳住了韩信,打败了项羽。如按郦食其的计策封了齐国的后代,那韩信早就背叛刘邦了。由此可见,汉朝的兴亡成败,有一大部分是捏在张良这位政治预测家手里的。
(3)皇太极的远见
并不是所有的政治预测家,都像张良一样仅仅为某一具体事物考虑,他们的预测可能是为未来做准备,于是这种高瞻远瞩的预测有时不仅一时看不出效果,甚至还有负面反映,但这种预测对将来而言意义非凡。试看雄才大略的清世宗皇太极是怎样收拢汉族人才的。
清皇太极打算留下明将洪承畴为己效力,便派范文程去劝洪承畴投降。房梁上的尘土偶然落下,沾到洪承畴的衣服上,他用手掸去灰尘。范文程回去将情况告诉皇太极,他说:“洪承畴肯定不会求死,连衣服尚且那么珍惜,更何况他的性命?”皇太极亲自去看望洪承畴,解下身穿的貂皮大衣给洪承畴穿上说:“先生是否觉得暖和些了?”洪承畴瞠目而视许久,叹息道:“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于是叩头请求接受他投降。对此,皇太极异常高兴,不仅当天的赏赐不计其数,还设置了酒宴,摆上了戏台。将领们有的对此很不高兴,说:“皇上待洪承畴太好了!”皇太极劝他们说:“我们这些人栉风沐雨几十年,是为了什么?”将领们答道:“那谁不知,是为了入主中原!”皇太极听后笑道:“这就譬如行路,我们都是盲人,如今好容易得到一个向导,我怎能不高兴?”
此论足见皇太极是如何高明,范文程是汉族的大学者,是一位极有见识之人,洪承畴更是明朝的大官,学识过人。这两人为清军入关,尤其在制订统治方略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满清政府若无像范文程这样的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帮助制订策略,用皇太极的话说,就是“领路人”,想长期立足中原,是很难想象的。
由于政治预测的复杂性(包括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事等诸种社会因素)和内容的包容性(包容了诸多因素和社会内容),使得政治预测不仅仅是门大学问,也是种大智慧,故而能够做出成功的政治预测的人,已不是一般的政治家了,而是预言家、先知先觉者!
做人做事一点通政治预测虽难,在中国历史上,却多有成功的政治预测,多有大智之人能透析世事,洞烛幽微,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政治预测的成功经验。因此,有大志者,必定要知往昔、察现实、测未来,历史经验,是不可轻视的。
2、大事是在创新中完成的
做大事就要善于创新,没有创新难成大事。有米谁都能做饭,没有米能做饭才是真本事,这就是创新的结果。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举国欢庆,成了北京、中国,乃全世界华人的一大盛事可是在上个世纪后半期,举办奥运会却是让人害怕的事。为什么呢?
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在联邦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最后欠下了三十六亿美元的债务,很久都没有还清;192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最后亏损了十多亿美元,成了当地政府的一个大包袱。直到今天,蒙特利尔人还在缴纳“奥运特别税”;1980年第二十二届奥运会在莫斯科举行,比上两届举办城市耗费的资金更多,一共花掉了九十多亿美元,造成了空前的亏损。面对这种情况,1984年的奥运会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还是美国的洛杉矶看到没有人敢拿这个烫手的“山芋”,就以唯一申办城市“获此殊荣”,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其泱泱大国的实力。可是等“夺取”到了举办奥运会的权利之后不久,美国政府就公开宣布对本届奥运会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接着洛杉矶市政府也说,不反对举办奥运会,但是举办奥运会不能花市政府的一分一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谁能出来挽救这场危机呢?
洛杉矶奥运会筹备小组不得不向一家企业咨询公司求救,希望这家公司寻找一位高手,办好这届奥运会。
这家公司动用了他们收集的各种资料,根据奥运会筹备小组提出的要求,开动计算机进行广泛搜寻,计算机不时反复出现一个名字:彼得·尤伯罗斯。
彼得·尤伯罗斯是何许人呢?计算机对他如此青睐?
彼得·尤伯罗斯的基本情况如下:
1937年,他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文斯顿的一个房地产主家庭。大学毕业后在奥克兰机场工作,后来又到夏威夷联合航空公司任职,半年后担任洛杉矶航空服务公司副总经理。
1972年,他收购了福梅斯特旅游服务公司,改行经营旅游服务行业。1974年,他创办了第一旅游服务公司,经过短短四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就在全世界拥有了二百多个办事处,手下员工一千五百多人,一跃成为北美的第三大旅游公司,每年的收入达两亿美元。
他的这些业绩不能说是惊天动地的,但是他非凡的管理才能由此可见一斑。彼得·尤伯罗斯因此担起了这个重担。
举办奥运会的难处是他始料不及的。一个堂堂的奥运会组委会,居然连一个银行账户都没有,他只好自己拿出一百美元,设立了一个银行账户。他拿着别人给他的钥匙去开组委会办公室的门,可是手里的钥匙居然打不开门上的锁。原来房地产商在最后签约的时候把房子卖给了其他人。事已至此,尤伯罗斯只好临时租用房子——在一个由厂房改建的建筑物里开始办公。
尤伯罗斯在无人无钱的情况下采取了三种方式筹备这场奥运会:
(1)拍卖电视转播权
彼得·尤伯罗斯是这样分析的: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对体育没有兴趣的人恐怕找不到几个。很多人不惜花掉多年积蓄,不远万里去异国他乡观看体育比赛。
但是更多的人是通过电视来观看体育比赛的。因此,事实证明,在奥运会期间,电视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很显然,电视收视率的大大提高,广告公司也因此大发其财。彼得·尤伯罗斯看准了,这就是举办奥运会的第一桶金。他决定拍卖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可是破天荒的。
要拍卖就要有一个价格,于是有人就向他提出最高拍卖价格一点五二亿美元。
尤伯罗斯抿嘴一笑:“这个数字太保守了!”
手下的人都用一双惊奇的眼睛望着他。这些人都一致认为,一点五二亿美元已经是天文数字了,那些嗜钱如命的生意人能够拿出这样一大笔钱就已经不错了。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觉得他的胃口也太大了。
精明的尤伯罗斯早就看出了这一点,不过只是抿嘴笑了一下,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知道,这一仗关系重大。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马,来到了美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进行游说,一家是美国广播公司(ABC),一家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同时。他又策划了几家公司参与竞争。一时间报价不断上升,出乎人们的意料,就这一笔电视转播权的拍卖就获得资金二点八亿美元。真可以说是旗开得胜!
(2)拉赞助单位
在奥运会上,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还是各个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很多大企业都企图通过奥运会宣传自己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竞争常常会超出运动场上的竞争。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尤伯罗斯想方设法加剧这种竞争,于是奥运会组委会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本届奥运会只接受三十家赞助商,每一个行业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四百万美元,赞助者可以取得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某项产品的专卖权。鱼饵放出去之后,各家大企业都纷纷抬高自己的赞助金,希望在奥运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在饮料行业中,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两家竞争十分激烈的对头,两家的竞争异常激烈。在1980年的冬季奥运会上,百事可乐获得了赞助权,出尽了风头,此后百事可乐销量不断上升,尝到了甜头。可口可乐对此耿耿于怀,一定要夺取洛杉矶奥运会的饮料专卖权。他们采取的战术是先发制人,一开口就喊出了一千二百五十万美元的赞助标码。百事可乐根本没有这个心理准备,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拿走了奥运会的专卖权。
照片胶卷行业比较具有戏剧性。
在美国,乃至在全世界,柯达公司都认为自己是“老大”,摆出来“大哥”的架子,与组委会讨价还价,不愿意出四百万美元的高价,拖了半年的时间也没有达成协议。日本的富士公司乘虚而入,拿出了七百万美元的赞助费买下了奥运会的胶卷专卖权。消息传出之后,柯达公司十分后悔,把广告部主任给撤了。
不用细细叙述。经过多家公司的激烈竞争,尤伯罗斯获得了三点八五亿美元的赞助费。他的这一招的确比较凶狠:1980年的冬季奥运会的赞助商是三百八十一家,总共才筹集到了九百万美元。
(3)“卖东西”
尤伯罗斯的手中拿着奥运会的大旗,在各个环节都“逼”着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及有钱的人掏腰包。
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一个传统项目,每次奥运会都要把火炬从希腊的奥林匹克村传递到主办国和主办城市。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传递路线是:用飞机把奥运火种从希腊运到美国的纽约,然后再进行地面传递,蜿蜒绕行美国的三十二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沿途要经过四十一个城市和将近一千个城镇,全程高达一万五千公里,最后传到主办城市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
尤伯罗斯为首的奥运会组委会规定:凡是参加火炬接力的人,每个人要交三千美元。很多人都认为,参加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是一件人生难逢的事情,拿三千美元参加火炬接力——“值”。就是这一项,他就又筹集了三千万美元。
奥运会组委会规定:凡是愿意赞助两万五千美元的人,可以保证在奥运会期间每天获得两人最佳看台的座位,这就是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赞助人票”。
奥运会组委会规定:每个厂家必须赞助五十万美元才能到奥运会做生意,结果有五十家杂货店或废品公司也出了五十万美元的赞助费,获得了在奥运会上做生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