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700000006

第6章 娶亲(2)

媒人又把先个说的话重新说了一遍。贺世龙和李春英听完,都像呆了似的,一时说不出话来。原来,那时结婚,乡下的彩礼还不是很高。不管是前几年流行的“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还是现在才开始流行的“新三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都只限于城里,或城郊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至于偏远的农村,男方付给女方的彩礼,给还是要给,但多是以物质为主,如稻谷、猪肉、鸡鸭等。乡下人有句俗话,叫作“养女不赔本,烧起锅儿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千百年来,庄稼人娶儿媳妇,过的彩礼也多是谷米粮食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庄稼人本来不缺,即使是女方狮子大开口,所有东西的价格再加上现金,少的几百元,多的也不过千把两千元钱,并不会给男方的家庭造成太大的负担。但现在贺世龙和李春英听了媒人的话,都被吓住了。过了半天,李春英才愤愤地说:“哼,他们硬是在卖女呀!即使是卖女,也要不到这样多钱嘛!”说完又对表嫂不满地说:“表嫂,你都没有在中间说点圆场的话呀?周围团转这么多娶亲的,哪有像这样要彩礼的!”

表嫂觉得委屈,说:“我怎么没有说他们?我说,‘俗话说,上得媒人脸,过得亲家门嘛,你们要这样高的彩礼,让我怎么去说?’但你们那亲家听了却说:‘这高啥子?我们虽然没吃过油,却听到过榨油响声的嘛!人家外面结婚的,大方的要给姑娘买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啥的!

我们李红,莫得穿金戴银的命,可买一个带金的,总还消受得起吧?再说,亲家拿了这钱,就不用再置办啥子了,该办啥子,我们晓得办,反正都是用在李红身上!’”

李春英听了,说:“这是把我们的屁股都拿给他们做脸了!”

表嫂说:“我也只是过来跟你们过一个话,成与不成,你们也可以去和李家当面说。反正生米都要煮成熟饭了,有啥子不好开得口的?”

贺世龙觉得表嫂这话说得有些道理,于是说:“要得,明天就让你表妹到李红家里去一趟,当面锣、对面鼓地说好!”

第二天,李春英便提了礼物亲自登亲家门去了。李红父母见亲家母上门,自是十分欢喜,忙去捉了鸡来杀,招待得很周到,但一说到彩礼却是寸步不让。李红的母亲说:“亲家母也不是外人,我就直话直说了。我是嫁第一个女儿,你们家里呢,也是娶第一个儿媳妇,总不能让人笑话吧?

再说,这彩礼钱从哪里来,最终也会到哪里去,都是用到女儿身上,我们也不贪一分一厘。”

李春英听了,说:“亲家呀,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亲家和亲家母,你们都是为女儿好,只是我们家里头,你们也是晓得的,今年又烧砖,又修房子,手里有两个现钱,都花到房子上了。眼下,实在莫得那么多钱。要是手头有钱,哪个都想争个面子。所以,还求亲家、亲家母体谅一些!”

李红的父亲说:“亲家母呀,你说的这些我们也晓得。我们都是种庄稼的,哪个手里有几七几八,放到屋里搁起的?该挪借的,三亲六戚间,就挪借一点吧!”

李春英又皱起了眉头,说:“哎呀,亲家呀,要是借得到,我也不得来向你们叫苦了,丢人现眼的!现在是借都借不到!”

李红的母亲听后有些不太高兴了,说:“亲家母呀,你再莫这样说了,好像是我们逼你们似的。俗话说,生得起儿子,就娶得起媳妇。我们晓得你们今年修了房子,有困难,要么就不忙结婚,等你们啥时候日子好起来了,再结也不迟!”

李春英见亲家母把话说死了,便不再说啥子,回到家里把李红父母的话跟贺世龙说了。贺世龙又一连抽了几袋叶子烟,然后把贺兴成找过来,说:“明天你再去你岳父家里,跟他们说,钱能不能少些?只要能少,我把圈里的过年猪儿过给他们都行!”

贺兴成本不想去,可听了父亲的话,不去又不行,第二天就去了。但他刚把父亲的话说完,那李红的母亲,便有些恨铁不成钢地对他说:“我的傻儿,说你老实,你硬是老实!你也不想想,我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了啥子?你未必会跟父母一辈子?结婚以后,你们必定得分家过日子。这一分家,和父母就是各家门,各家户了。这结婚是一辈子的事,你都不从父母身上挤点出来,以后还有啥子机会呢?你以为他们二天还会帮你几七几八哟?那才不会了。他们只会去顾幺儿幺女了!”接着又说:“你以为这钱是我们要的?老实跟你说,这钱到红儿出门那天,我会一分不少地给她,让你们过小日子时也少受些苦!你要觉得今后有那个能力能让我红儿跟着你不受苦、不受累,我现在就答应,不要你爹娘一分钱彩礼!”

贺兴成听完岳母一番话,立即明白了,原来岳父岳母是在为他们争取“转移支付”。想一想,岳母说的话句句在理,便虚心接受了岳母的批评教育,啥话也没有说就回去了。回到家里,闭口不提岳母那些话,只对贺世龙和李春英说:“不得行,他们不要你们的过年猪,钱是一个子儿也不答应少!”

李春英一听,真的生气了,说:“又不是皇帝说话,硬是死鱼的眼睛——定了呀?就是皇帝说话,还要变呢!他们要这样弯酸人,算了,这婚不忙结了!她女娃儿都不怕拖,你怕啥子?看他们拖到哪年哪月,我们都奉陪!”李春英晓得李红已经跟贺兴成睡过了。她的意思是说,你现在不答应结婚,等李红的肚子大了,看哪个来求哪个?

但她的话刚完,贺兴成不干了,一下子跳了起来,脸红筋胀地对母亲说:“你说的啥子话?我就要结,就要结,你们快去找彩礼钱!哪个娶媳妇不花彩礼钱?你们既然连彩礼钱都花不起,当初把我生下来做啥子?怎么不把我按在尿桶里闷死?你们不答应冬月二十结婚,我就去死!”说完这话,就跑去困了。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也不起来吃饭,闹起了绝食抗议。

李春英见儿子两顿没吃饭,急了,问贺世龙怎么办。贺世龙想了半天,说:“生儿生女是冤孽,我们前辈子欠他的,现在要账来了,借吧,明天你就回娘屋跟你几个兄弟说说,看他们每家能不能借个几百块出来?

我到城里找一下贺世普,他是公家人,估计从他那儿借个一两千块钱莫得问题,回来我们自己再凑一点。如果还不够,再跟世海和凤山下个话,把这场祸事了了吧!”

第二天,夫妻俩就四处出去借钱,终于把五千元彩礼钱凑齐了,交给了李红父母。

说话间就到了冬月二十,因贺世龙是娶头一个儿媳妇,自然是要大办。半晌午时,贺兴成把李红迎娶回来了。可贺世龙和李春英一看,自己过了五千元彩礼,李红的父母却啥子也没给李红置办。一过门,还得自己给小两口置办过日子的东西,心里气鼓鼓的,却又不好发作。贺世龙不晓得,此时他们四处借的五千元彩礼钱,正在他们儿媳妇的箱子底下。李红父母确实说话算话,没用一分女儿的钱。并再三嘱咐女儿,一定要把这钱保管好,啥人也不能给!这便是为人父母的一番苦心。

贺世龙和李春英心里有气归有气,想着是儿子的喜事,又当着这么多宾客,还得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脸四处应酬。中午开席不久,李春英娘家几个老表和表嫂,和贺家湾与贺世龙、李春英平辈的中年男女,趁贺世龙和李春英来给他们敬酒的机会,突然把他们按在两把事先准备好的竹椅上,要他们正襟危坐。一些人忙提了两只烘笼跑到灶屋里,去灶膛中夹了木炭放在烘笼里。贺世龙夫妇晓得,这些老表和平辈兄嫂,是要逗他们这对老新郎官和老新媳妇取乐了。这时正是冬天,烤烘笼火他们不怕,怕的是他们用烟锅灰往脸上打“摩登儿粉”。于是,两人站起来想跑,却早已被人团团围住。说时迟,那时快,早有几个老表、兄弟,把那椅子抬了起来,在空中直晃荡。吓得贺世龙和李春英急忙抓住了椅子两边,叫道:

“背时的些,快放我们下来!”但抬椅子的人不但没放他们下来,反而晃得更凶,一边晃,一边叫:“落不落轿?”贺世龙夫妇在上面一边惊叫一边回答:“落轿、落轿!”众人这才把椅子放了下来。

原来在那时代,因为男女不平等,以及当时土地制度安排的特点,在代际关系里,父母占据绝对优势。婆婆比较狠,对儿媳妇总是挑三拣四,这儿不生肌,那儿不告口,似乎只有自己儿子好,做任何事情都偏袒儿子,而将儿媳妇当作外人。那儿媳妇百般受气,只得忍受。这抬椅轿的风俗,和鲊寒(咸)公婆,腌寒(闲)婆婆一样,都是劝导做公婆的要善待儿媳妇。那“落轿”二字,取的是“落教”的谐音。意思是要做公婆的须心胸宽大,通情达理,要将儿媳妇当作女儿一样看待。此为旧时风俗的寓意,渗透着很多善良人的愿望。今日时代风气已变,父母手上已无了旧时的财产,即使稍有一点积蓄,为年轻人盖房和操办婚事,已被消耗殆尽。而有些年轻人因为经济上的独立,把父母榨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只顾小两口过日子,也不管父母生活,哪还有婆婆欺负儿媳妇的事?更有那没孝心的年轻人,嫌父母年老体衰,不能劳动拖累了自己,百般虐待老年人,恨不得老年人早死。故此,那“落轿”的风俗实该倒过来才是。此为闲话。

却说那椅子落地之后,贺世龙和李春英站起来又想跑,却又是被众人抓住。这时,早有人手里准备了锅灰和食盐跑过去,将手里的锅底灰和盐巴,直往贺世龙脸上和李春英头上抹。顿时,那贺世龙脸上就被抹得像是关公一般了。贺世龙伸手去脸上擦,众人就对着他吼:“这老家伙不落教,想当爬灰佬儿了(当地人将与儿媳妇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公公,称为爬灰佬儿)!”贺世龙一听,无论脸上再不舒服,也不敢动了。那边李春英,一边忍受着头上被众人抹着食盐之苦,一边还在回答着众人:“不(寒)咸!不(寒)咸!”众人只一味拿贺世龙两夫妇取乐,却一点也不晓得两人心里的苦楚。

——选自长篇小说《〈乡村志〉卷一:〈土地之痒〉》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

同类推荐
  • 火墙

    火墙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怨气撞铃

    怨气撞铃

    许景媛、孟阿塞、李乃文、李宗翰等主演悬疑网络剧原著小说,讲述盛家的小女儿盛夏为查明母亲死因的真相,化身为路铃掌铃人季棠棠开启的一段神秘惊险的边疆公路旅途。怨气撞铃,一串只能被死人怨气撞响的风铃,一段永远看不到终点的漂泊旅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假面(下)

    假面(下)

    在段佑斯与优异成绩的保驾护航之下,雅子逐渐接近裙带关系复杂的学生会,但随着学生会核心成员接连“落马”,她的行为越来越超乎段佑斯的掌控。
  • 告别香巴拉

    告别香巴拉

    上世纪70年代,下放在青海的经济学家方以民被迫害,九死一生逃到了西藏无人区,误入香巴拉,一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在这里,有一个电气学家、一个地质学家、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喇嘛兼医师、一个猎手和他的女儿,连同大量的宝藏,形成了一个超然于世的独立世界。方以民扎根下来,并生下了儿子方明觉,所有人都把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他。方明觉长大后,人们决定让他回归正常的社会。曾经迫害方以民的人依靠90年代的资本狂飙,雄霸一方。方明觉担负着报仇和惩恶扬善的重任。他是一个人单独和一个权势群体在作战,能帮助他的,是香巴拉那群逐渐老去的人们的智慧,以及那巨大的财富……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热门推荐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沟通技能的训练(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沟通技能的训练(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为宗旨,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学校教育质量很高。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其后清华大学虽历经几个发展阶段,但一直倡导一贯的校训、宗旨和学风,并以高质量、严要求闻名中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兮归来:男香

    魂兮归来:男香

    在她为他取名“玉君”的时候起,他便明白自己陷于前世来生的记忆之中的原因——为了在今生还她一份爱。【本书暂时锁结局哦,待实体书上市以后,网络版本会重开,请大家放心哦!另外小异已经出版的作品们欢迎大家去看看~《企鹅王妃》、《清楼女帝》(上下册)、《清楼天下》(上下册)、《彼岸轻魂》(上下册)、《玻璃人偶首部曲》、《死神医院首部曲》(1~5卷)。】
  • 权国

    权国

    “风起云涌的大陆,战乱四起的王国,铁蹄是的我的脚步,箭镞是我的眼睛,战场猎鹰的旗帜迎风飘扬,从偏远的南部到繁华的京都,以独特的视角,波澜壮阔的战争,再现一个帝国的崛起之路(骑马与砍杀题材小说)
  • 古代帅哥

    古代帅哥

    她,端木灵。与几个好姐妹一起去东方明珠游玩,没想到竟穿了?在古代她举目无亲,没想到其她的三个姐妹竟然跟着她一起穿到了古代,悲哀的是,她们几个人并不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穿越时空都会有一段美好的爱恋,那些个古代帅哥们咋比二十一世纪的帅哥还要拽呢?看她们怎么反击,嘿嘿嘿~      
  • 独孤剑说

    独孤剑说

    一条天地唯二的龙,一个离家出走的人,一把转世重生的剑,三千迷离世界三世变幻轮回,铸就一段三界六道的传说。
  •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是马登励志教育系列图书之一,在马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从自身体会出发,由细节入手,从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生活观念等方面探讨了一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资本。这本书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灯塔,指引着这些年轻人向着成功的方向远航。
  • 异界祸害

    异界祸害

    好吃懒做的齐川,在一次机遇中获得了一百零八套武技。这每一套武技都是撼天之作,可是只有当他的修为达到某种程度时,才能他学到属于该境界中的撼天武技。所以尽管齐川这个懒货有一百零八套绝世武技,可是为了学习这绝世武技,却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苦练修为。正所谓脚踏实地,步步封神。
  • 小熊维尼

    小熊维尼

    他经常自嘲“没脑子”,却总是主意新奇;他最喜欢贪吃蜂蜜,却也时刻关注朋友所需;他时不时犯点小傻,可伙伴们还是喜欢他;他已经86岁“高龄”,却依然活跃在全世界小朋友的心里。他是谁?他就是小熊维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