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700000043

第43章 吃分家饭

民谣云:“树大要发丫,人大要分家。”分家是农民家庭中的一件大事。新时代的分家和旧时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灶头是分家中至关重要的?它又体现了什么新的人伦关系?……你想了解这些,就看一看这家农户是怎样分家的吧……贺兴成一听父亲说分家,嘴上说不行,心里却早想分了。虚情假意地反对一番后,终于答应了下来。于是第二日,贺世龙就叫李春英去把娘屋里三个兄弟都请了来。为啥乡下人分家要把娘家舅舅请来呢?因为庄稼人常常说,娘亲有舅,爷亲有叔,舅舅对外甥,是最公允的。贺世龙又去把贺世凤、贺世海请了来。分家还要有干部在场的,贺世海虽然是村里干部,却又是贺兴成的叔父,不能一身两任,贺世龙便又去请贺世忠。

但贺世忠不愿参与贺世龙的分家琐事,借口不空,没来。贺世龙便去把贺凤山叫了来,让他做中人。分家议事定在晚上,因晚上时间充裕,也少耽误参与人的一些活儿。一桌子人高高兴兴地吃过晚饭,便开始议了。分家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房屋是已经建好了的,新房就归了贺兴成。但贺世龙提出了一个条件,以后贺兴成的弟弟贺兴仁建房时,贺兴成要给予帮助。

三个舅舅和两个叔叔就看着贺兴成,贺兴成当场表态:“那没问题,我该帮的,肯定要帮!”但怎么帮,却没有说出一二。接着是家具和现有的粮食,按人口平分。这些贺兴成都无话可说。但一涉及土地,这家就差点分不下去。贺世龙说:“这有啥子说的?队里只给贺兴成分了一个人的地,他带走他那份就是了哟!”

话音刚落,李红就像事先演练好了似的,突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只给他一个人的地,那我们娘儿母子吃啥子?你们也太狠心了,早晓得我一嫁过来就要饿饭,还不如嫁给讨口子!”接着又说:“我饿死了就算了,可是娃儿是你们贺家的种,看你们怎么办?”

她这一说,贺兴成的舅舅和贺世凤、贺世海都作难了,看着贺世龙。

贺世龙说:“全家大小几口人,把他们的地给了你们,我们又吃啥子?”

李红说:“我不管那么多,你们娶得起就养得起。全家的土地,要按人平分!不然,我和贺兴成离婚!”

听了这话,贺兴成的大舅说:“莫吵莫闹,一家人,有啥子不能商量的!”

二舅和小舅听了,也说:“就是,慢慢商量,慢慢商量!”然后二舅看着贺世海,“他叔你是村领导,又是长辈,你定个规矩,看怎么办好?”

贺世海想了一会儿,说:“那我就来说一下,要得就要,要不得沙坝里写字,抹掉就是!李红是没分到土地,可大哥你们后来把大屋窖那块林地收回来了,不是也有一亩多吗?我看就把那块地分给李红,你看要不要得?”

贺世龙说:“那块地不是你和贺世凤都有一份吗?如果是我一个人的,我拿给他也就是了,可你们那股,也舍得拿给他?”

贺世海说:“一家人就不说那些话了!既然我们答应给你种,就不会再要回来了!”说完又问贺世凤:“二哥你说是不是这样?”

贺世凤听了,说:“当然是这样,大哥,你就把这块地给他们!”

贺世龙听了贺世凤、贺世海的话,便说:“给他们也行,不过,我每年还要给你们一家两百斤粮食。这两百斤粮食,也就由他们给了!”

李红一听这话又哭了起来,说:“我地还没有种,就负起债来了!我不要那地了,那地还是你们种去!家里还有那样多的地,我要其他的地!”

事情到这儿又僵了下来,最后贺兴成的大舅又对贺世龙和李春英说:

“姐姐、姐夫,我看就让年轻人一步算了!他们才兴家过日子,也不容易!就让他们种那块地,该给两位叔爷的粮,你们也不向他们要了!”又对李红和贺兴成说:“你们也不要争了!你爹把那块地给了你们,也就当李红分了一份地,至于孩子没地,以后慢慢说。”

舅爷一锤定音,双方不再表示异议。当下让贺凤山写了分家协议,贺兴成和贺世龙都在上面按了手印。又让三个舅爷、两个叔父以及贺凤山也在上面按了手印,分家一事便这样定了下来。贺世龙本想把儿子结婚借的账提出来,让贺兴成分担一部分。但见李红为给贺世凤、贺世海两百斤粮食的事都哭兮兮的,要是再给她分两三千元债务,那还不马上拿刀抹了喉咙?于是便忍住了,没说。

财产和土地一分好,接下来的事便是看日子给贺兴成和李红打分家灶,在贺家湾也叫“立灶头”。立灶头是庄稼人的大事,只有立了灶头,各自烧锅煮饭,才算真正分了家。官方的户头是以派出所登记的为准,可庄稼人心中的户头却是以灶头为准的。新湾的贺万陆和他的老伴邓秀玲,年轻时恩恩爱爱,走一步都是手牵着手。可老了却合不来,于是就分开了过。那贺万陆在西边屋子里打了一个灶,邓秀玲在东边屋子里也打了一个灶。官方的户口只有一个,法律上算是一家人,可因为他们各有一个灶头,因而在贺家湾人眼里还是两家人。湾里有了啥红白喜事,贺万陆要去送一份礼,邓秀玲也要去送一份礼,不然怎么叫两家人?同样,中湾的贺家全,结了婚就把户口和父母分开了,派出所的册子上是两家人,但分家没有分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吃饭,因而湾里的人还是把他们当作是一家人,湾里的红白喜事只送一份礼就行了。在贺家湾人的心目中,灶才是家,家就是灶,有灶才叫家,没灶叫啥子家?

只有立了灶头,各自烧锅煮饭,才算真正分了家。灶头同时还是管家的,一家人都靠它吃饭过日子。在乡下人眼里,灶头还是时来运转的重要因素。贺家湾人不轻易打灶,除了像贺兴成这样结婚分家,不得不另立灶头外,如果重新打灶,一般都是因为家里运气太差,希望通过重新打灶后,为今后赢得一个好运气。或者是过去几年运气虽好,但现在运气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于是便挖了老灶重打一个新灶,再图好运。由此可见,乡下人把起灶看得何等神圣!

当下,贺世龙便要贺凤山给贺兴成起灶看一个黄道吉日。贺凤山说皇历本本在家里,要贺兴成明天一早到他家里去听消息。第二天一早,贺兴成果然去了。贺凤山对贺兴成说:“昨晚上回来我就看了,今天就适合动土,不犯凶,也不犯煞,是个好日子,怎样打都莫得问题!”

贺兴成听了,却还是有些不放心,急忙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来,塞到贺凤山手里,说:“凤山叔,你也晓得的,这灶关系到我们年轻人今后的运气,就麻烦老叔走一趟,还是给侄儿看一下方位、安个灶神啥的!”

贺凤山听了,说:“那好,我就去给你看一下嘛!”说着,进屋拿了罗盘随贺兴成去了。

贺凤山一到,就摆开罗盘,为贺兴成择了灶的方位。所谓灶的方位,实际上就是灶膛朝哪个方向开的位置。吃过早饭,贺兴成的三个舅舅要回去,贺世龙听了,便用责怪的口气说:“这才怪了!看倒都要给你们外甥、外甥媳妇打灶了,你们还要走,别个还说专门要请呢,你们来都来了就不要走了嘛!”

李春英听了,也说:“就是!屋里的活路再忙,也要吃了你外甥、外甥媳妇的分家饭才走嘛!”

这儿贺兴成、李红也出来挽留,三个舅舅才不说走的话了。贺世龙和李春英为啥要苦苦挽留贺兴成的三个舅爷?原来这又是一个风俗:起灶不但要选良辰吉日,还得请至亲做客,这叫作“旺灶头”。不但有热闹灶神菩萨的意思,还意味着今后家庭的“旺”与不“旺”。贺世龙见贺兴成的三个舅爷不走了,又叫李红去叫了贺世凤、贺世海,让他们中午也过来一起“旺灶头”。说完,急忙去找了工具,到屋后竹林里取土。那打灶不能用好泥巴,乡下有句俗谚,叫作“好心得不到好报,好泥巴打不到好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用好泥巴打的灶,灶一烧,就开牙裂缝,到处跑气,不好烧。打灶最好就是竹林盘里的泥土,因为那泥土里有很多竹根,就像上了钢筋一样,再怎么烧都不容易裂。李春英见丈夫挑着箢篼和贺兴成一道到屋后取土去了,也急忙找出一块红布挂在厨房门口,这叫“启利市”,乞求平安的意思。在贺兴成把土挑回来准备倒第一筐土之前,贺凤山叫李春英舀了一碗米出来,一边在屋子里撒,一边念起了安神咒安神。那安神咒是这样的:

原始安尊,普告万灵。玉手贞观,土地祈灵。社稷左右,不得安惊。

四向正道,内外澄清。各安方位,闭守家庭。太上有令,普扫邪精。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念完,贺凤山把米碗交给李春英,提起贺兴成挑来的土倒在筑灶的位置上。安神完毕,筑灶就正式开始了。贺兴成的三个舅舅见不能走了,也不能白吃外甥和外甥媳妇的“黄锅巴饭”,便也一齐过去帮忙。没多久,贺世凤和贺世海也来了,见筑灶的人已经够了,便去小卖部买了几挂鞭炮,等一会儿新灶起火时燃放。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晌午,灶台便筑成了。贺世龙这大半辈子已不晓得打了多少次灶,对挖灶膛、开烟筒已经是非常有经验了。便去拿来年前就给贺兴成和李红买回的新锅新鼎罐,比了大小,自己动手挖起灶膛来。

见丈夫挖灶膛了,李春英便把那些锅儿鼎罐拿去反复洗刷,准备等灶膛一挖好,就用这新锅鼎罐做“黄锅巴饭”。在一家人忙上忙下时,李红只是抱了儿子在一旁观看,好似父母所做这些都与自己无关一样。好在贺兴成干得十分起劲,头上冒着毛毛汗。贺世龙挖灶膛时,贺兴成自己又去买了几串鞭炮回来。

灶膛挖好,李春英把洗干净的新锅儿鼎罐拿来扣在灶眼上,就要准备试灶了。这时,贺凤山又去写了一道符拿来贴在新灶的背后,请了灶王菩萨。贺世凤和贺兴成的三个舅舅就在门外点燃了鞭炮。一时,那鞭炮“啪啪啪”炸了个满地红。在鞭炮声中,李春英在锅底点了火。那火也像是呼应外面的鞭炮似的,在灶膛里“轰轰隆隆”地笑起来。众人便晓得这灶是极其地好烧,便都乐了。李春英早已把准备做“黄锅巴饭”

的东西拿了过来,正式开始做起饭来。把米从锅里漉进鼎罐里后,李春英把柴草稍微递进灶膛一些,让那文火慢慢去烧那鼎罐的锅底,好焖出一鼎罐“黄锅巴饭”。果然,没多久,从那鼎罐里便飘出一股米饭被煨出锅巴的特别香味。为啥非得要把米煨成“黄锅巴饭”?原来这又是乡下人的一个风俗,说新人分家,头顿煮出了带黄色的锅巴饭,便寓示着以后鼎罐里顿顿都有煮的,永远不会缺少饭食。吃了黄锅巴饭后,贺世龙当着贺兴成三个舅爷和两个叔爷的面,把家里的谷米粮食都过了秤。

又把家里的家具也搬了出来,按昨天晚上分家协议上写的,给贺兴成和李红称了粮食,点了家具,让贺兴成把这些东西搬到新房子里去了。晚上,贺兴成和李红便在自己房里单独开了火。从此,贺兴成和贺世龙虽仍是父子,却是两家人了。李春英做好了晚饭,舀到桌上,贺世龙像是忘记儿子已经分家,又像往常一样对女儿说:“还不去叫你哥哥嫂嫂来吃饭!”

李春英听了,急忙说:“你老昏了吗怎么的?各家门、各家户了,还叫他吃啥子饭?”

贺世龙一听,喉头一哽,心里就像被人掏走了啥一样,有种酸溜溜、苦涩涩的感觉,连这屋子也一下冷清了许多。鼻头抽了一下,就想落泪了。想那儿女小时,就像那些鸦鹊儿一样,有丁点事情就往父母的翅膀下跑,生怕父母把他们庇护不到。现在孩子长大成家了,父母想庇护,却是庇护不成了。

——选自长篇小说《〈村庄志〉卷一:〈土地之痒〉》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当中,得到了两年前遇险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为了搭救落难的格兰特船长,格里那凡爵士自行组织旅行队,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起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旅程。他们穿过南美洲的草原,横贯澳洲内地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敢,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 锋刃

    锋刃

    一个大户人家的庄园在乱世中风雨飘摇,庄主董笑天年岁已高,狂傲,有势力,杀人不见血,但在乱世中也显得苍白无力;大少爷藿玉山做事稳重,却也胆小怕事,与弟弟董玉虎见弟情深;二少爷黄玉虎年轻莽撞,有青春活力,敢打敢拼不怕死,是一只猛虎。控制秦川的土霸王朱昌与董笑天有私人恩怨,在日本人来袭时主动投降,并且充当走狗,欺凌老百姓,将董笑天置于风口浪尖上;潜伏在秦川的徐绍贵,阴差阳错走进董家序园,因身负重任而无法跟?人厮守一生。
  • 杀八方

    杀八方

    《八方传奇》的原著小说,伪满时期,辽西。频频出现的针对日本人和汉奸的暗杀事件,引起了“特高科”的高度警觉。“杀此人者,杀八方”的字条成为了唯一的线索。谁是“杀八方”?是在鬼子的围剿中已经被“击毙”的传奇大土匪“杀八方”复活?是温文儒雅的“满洲国”“参议”,日本亲王的“救命恩人”张涛?是南满支部的地下抗日组织,还是复兴计潜入东北的特工!在繁华都市,在深山老林,处处都有“杀八方”的身影。军火库被炸,是杀八方;投靠日本的绺子被倒旗,是杀八方;共产党叛徒被暗杀,还是杀八方!当真正的大胡子“杀八方”身中数枪屹立不倒;当南满支部滨海市负责人张来财慷既就义;当地下抗日队伍“辽西抗日救国军”为了掩护炸毁军火轮的志士全军覆没;当张涛等人和特别军列同归于尽之后,“杀八方”马上暗杀了警察局长。日本人终于明白,杀八方是一种捍卫尊严的信仰,是这块黑土地的图腾。是扑不灭的抗日烈火!让我们一起,走进尘封的关东传奇,回到那个血火交织的抗战时代!
  • 老板农场

    老板农场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农场主熊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董事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有的人能说,却不能做;有的人能做,却不能说:有的人虽然能写,却不能做,不能说;而人才就是能做能说能写!你行吗?来老板农场看看吧。
  • 光影之歌

    光影之歌

    本书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何云的光辉革命事业。上战场,杀敌寇,洒热血,学电影……历尽艰险、磨难、挫折、生死,收获爱情、亲情、友情……在这光与火、血与泪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何云为新中国的解放、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他的行动给我们展现出一颗璀璨明亮的赤子之心,表露出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敦厚大度的思想品格以及崇高光辉的革命精神。
热门推荐
  •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职业化最佳培训读本,卓越员工自我修炼必不可少的思维与行动准则。培育不找借口的员工,打造高执行力的团队。放弃借口,赢在方法。绞尽脑汁找理由,不如千方百计想方法。
  • 落日时分

    落日时分

    作品的时代从几十年前的前尘旧事。阅读的感动如酥油茶的清香沁人心脾,著名作家达真最新的小说集,由四篇小说构成,久久不散。,到鲜活的当下,内容既有藏族少女美好的恋爱,也有凡世成人的忏悔与心路吟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作者都用慈悲的心体察着,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娓娓道出,分别是《落日时分》、《小红帽》、《放电影的张丹增》及《逃跑》
  • 穿越之醉红颜

    穿越之醉红颜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历史的车轮始终是不会因为一个意外而有所改变两个不同时空的人,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一曲流传千古的爱情悲歌
  • 萌宝闹娘

    萌宝闹娘

    某女穿越时,时光隧道互转,竟然她扔到了一个奶着孩子的,并且独守空房的女人身上。某娘:娃儿,娘给你取个好听的名字吧。萌宝:啥?某娘:听说你爹叫初一,那你就叫十五吧。萌宝:十五太难听,我要叫十六。某娘:六字你会写吗?会写吗?萌宝呆傻着一张脸摇头:可是五字我也不会写啊?某娘:不怕,娘教你。某女拉一男的,边打边大哭:哇呜呜,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为你生儿育女,我为你操持家务,我为你费心尽力,你竟然五年未归啊,五年呐……某男:娘子,你认错人了,我才是你相公。某女:哇,帅哥……。某男:娘子,淡定,淡定……某女:相公,这俩字怎么写……萌宝站在屋内的角落,指着爹娘大吼。萌宝:娘娘,窝里风太大,好冷。某娘:家太小,你将就一下怎么了?萌宝:家小爹爹睡外面。某男:娃,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啊?某娘大怒:不是你亲生的,难道是树上掉下来的吗?
  • 藏花II

    藏花II

    对花生来说,十七是她年少时的梦,是永远不凋零的花,而那些为爱付出的代价,那些真心的痴心的话,也会永远记在她心里;至于王动,啊!那个下流胚子癞蛤蟆,提起他来就生气万分,不提不提!
  • 仙骄

    仙骄

    既有正,当有邪;大道无力,我定邪度众生!众仙不仁,我必血伐诸仙!以杀戮功德,成就我……一世仙骄!
  • 你是我的软肋

    你是我的软肋

    一场意外,让柳元枫邂逅了,夏映秋和她相依为命的母亲。与江依白比起来,映秋显得平凡而带着淡淡的哀愁,但在柳元枫眼中,映秋的确隐含着动人的韵致。而身为富豪之子的元枫,他该如何让家人接受清寒家庭出身的映秋,并让大家坦然面对精神障碍的夏妈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爱情下一秒

    爱情下一秒

    本书延续了沈星妤情爱小说一贯华丽而不失纯净的语言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沉睡”与“苏醒”的寓言,一份闯入都市人内心深处的暖爱。产品设计师李洛是一名遗传性“猝睡症”患者,自从成为睡眠治疗中心的义工后,偶然结识了另一位嗜睡症患者韩珍智。李洛每周定期负责陪伴她,尝试用各种方法将她唤醒。一本偶然被发现的私人记事本,让李洛有机会进入了韩珍智内心的私人世界。就在李洛目睹一个女人沉睡的同时,他也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内心沉睡的爱情。终于,韩珍智在一个星期四的中午提前醒来……“他(她)不会就此消失,你不曾遇见,只因爱在沉睡……”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