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200000027

第27章 心灵之约——阅读之乐

因为宁静,所以致远;因为博大,所以容纳。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一个人,随着时光的渐渐远去,慢慢变得充实、醇厚,像千仞之高山,雍容之海洋,那么,这个人,不是智者,也是贤者,最起码,也是一个旷达者。不幸或者忧伤,都像时光里渐行渐远的河流,波澜与奔腾,终将归于沉寂;人生的林林总总,都会在生命的内在升华里,慢慢射出光芒。面对人生的沧桑或者无奈、社会的残酷或者野蛮,常常用自我特有的方式,悄然消解。然后,把一个博大坚韧或者饱经风霜的背影,碑石一样立在苍天大地之中。

这类人,在一般情况下,都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点:善良、悲悯、宽容、正直、纯粹。对苦难,充满了深深的感悟;对黑暗,充满了深深的悲悯。

当我在阅读契诃夫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这个面对世界微笑,背对世界流泪的大师,悲悯心已在他的血液里,像俄罗斯大地奔涌的伏尔加河。当社会的畸形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的变态总是不自觉地展现出来。而这时,作为在苦难中绝望的人,总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了结与这个世界的恩怨。而作为内在坚韧、旷达雍容之人,可能就会采取另外的方式。我知道人有许多种,心灵也有许多种。实质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关键是,这个世界的天空究竟有多大?

特别是作为一个内在相对完整的人,悲悯心究竟有多少?当年的耶稣,就是从悲悯的世界中走出来,想独自一人承担人类所有的邪恶与罪过。实质上,耶稣一个人是无法承担这份过于庞大、又过于沉重的罪过的。人类自身的邪恶,不是耶稣一个人所能承担和所能拯救的。人类所谓的忏悔实质上只是一个借口,一个为了获得瞬间安慰的借口。人类实质上就是在暴力、谎言和借口中繁衍下来的。正是如此,契诃夫面临社会的这种苍凉,或者说这种邪恶,开始在黑暗中流出苍茫的泪水,然后转过身去,背对人类,用悲悯的心,写出了《变色龙》《套中人》,揭示出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人性的扭曲与自我的堕落;写出了《小公务员之死》《苦恼》《带阁楼的房子》

《农民》《第六病室》《万卡》以及其他许许多多让我们泪如泉涌的作品。在我的理解中,生命的存在是时光深深的悲悯,是上帝给我们的残酷与慈祥。生命无论怎样坚韧,也无论怎样忧伤,都会在不断的远去之中,获得自我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过程的完成,常常通过一种迫不得已的方式:死亡。

当我必须在阳光下行走的时候,我总是尽量保持沉默,像尘土那样沉默。我知道沉默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呐喊的代价或许更大。自我作为一种基本的生物存在,是不需要智慧的,我只要求每天像我一样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这就是我,生命的幸福全部——生存,一种沉默的生存。维特根斯坦说:

“凡是不可言说的,对它就必须沉默。”我不否认沉默是好东西。让人能够在沉默中死去,则当然更好。沉默的大多数之所以只能沉默,他们对有些事物的确不可言说,或者无法言说。虽然沉默有时是万分可怕的。他们只知道生命艰难的奔走,只知道生命沉默的苦难,只知道上帝不是很看顾他们。换句话说,只知道单一地生存。有了这种认知前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那块特有的土地上,用他一方面充满了嘲笑的眼神,一方面又充满了悲悯的内心,撕开了俄罗斯大地上的黑暗伪善,用特有的典型形象,展现了生命,特别是卑贱的生命无可奈何的悲剧存在、无可奈何的悲剧沉默。我在阅读他的《被凌辱与被损害的》的时候,在阅读他的《卡拉玛佐夫兄弟》的时候,在阅读他的《白痴》的时候,在阅读他的《罪与罚》的时候,我总是被迫沉默。耶稣在被本·丢·彼拉多的军队押上骷髅地的时候,他知道,这个时间迟早总要到来。耶稣抬头看了看远方,黄沙飞扬的远方,那里,阳光正在迷乱。五月或者六月的风,正像发情或者绝望的狼群,狂野奔跑。耶稣心想,能在这里被迫“圆寂”,也不算枉度此生。当他与另外三个不明不白的玩意儿挂在一起的时候,我却无法理解耶稣此时的内心,史书上也没有这个方面的记载,即使有,我也没有看见。

沉默,就成为了我在阳光世界与黑暗世界的唯一希望。拉斯科利尼科夫,《罪与罚》里那个沉默的男主角,生命的唯一存在目的就是为了扼杀一个沉默的老太婆。沉默的老太婆实际上只是拉斯科利尼科夫沉默存在的道具。老太婆的沉默被斧头砸破,也就不存在了。同样,拉斯科利尼科夫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在社会上东游西荡了。实际上,这是陀氏的残酷,也是他的悲悯,生命以这种方式打破平衡,谁能说这是一种苦难,或者不是一种苦难呢?社会生存本身的残酷性,导致社会不可避免的悲剧走向。虽然,拉斯科利尼科夫总是喋喋不休,并在心里演绎了无数次的这种沉默话剧,直到那个老太婆的出现,才打破拉斯科利尼科夫内心的平衡。虽然那个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一直在沉默之中。在沉默中死去,这是生命的一种归宿,更是生存完结的一种幸运。老太婆一生的幸运等待,就是为了遇上了拉斯科利尼科夫,就是为了遇上拉斯科利尼科夫坚决而又猥琐地举起那把漂亮迷人的小斧头。而拉斯科利尼科夫,却在作家的笔下变得神秘虚幻。故意让主人公处于混乱的临界,这是陀氏的招数。在这里,沉默变得流畅而又生涩,悲悯变得冷漠而又温柔。当我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想让人说点什么,却又让人必须沉默的小说的时候,主人公内心的温暖照耀着黑暗的最后游走,主人公偈语般的沉默,在幽默与荒诞的外衣下,打破了沉默的内外观照,打破了唯一的法律枷锁。在陀氏笔下,拉斯科利尼科夫竟然成为了黑暗中一道迷人风景。实际上,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沉默与残酷总是孪生的,悲悯与冷漠也是孪生的。这种情结在海明威和博尔赫斯那里存在,在托尔斯泰那里存在,在凡·高和莱辛那里存在,在巴赫、贝多芬、柴可夫斯基那里也同样存在。

生命总在移动,也总在消失。面对这个沉默的社会,我无话可说时,我总是这样想。无论怎样的生存,总是充满了苦难。不是物质上,就是精神上的苦难。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苦难,才有了它没有退路的另一面:博大,或者坚韧。在《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里,这种苦难与博大体现得淋漓尽致。

库切,这朵好望角上开出的灿烂花朵,以他最深沉的色彩,涂抹了那个表面繁荣,实质上苦难的时代。在库切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值得悲悯的,一切都是可以撕裂的。库切以他最伟大的悲悯,展现了人性苦难的沉默与博大的坚韧。迈克尔,南非土地上一个蝼蚁一般的生命,一生中唯一的追求,就是要到远方去,到没有战争的远方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迈克尔作出了种种艰辛异常的努力。库切也在流着眼泪中,满足了迈克尔的临界要求,或者说,满足了人类内在精神的基本悲悯。迈克尔带着母亲,从战乱的城市出发,从一个园丁向最后的流浪汉出发。在一个闷热的中午或者下午,总之是个白天,迈克尔开始了肉体与灵魂的远征。这个有着兔唇的男人,怀着最后的深情看了看这个城市: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明亮逼人的光斑,枪支在天光下跳动着处女一般燃烧的幽光,全副武装的军队在各个路口,温文尔雅,又气势汹汹,架起路障,搜查行人。还有各种来来往往,随时可以剿灭生命尊严的机器。亮亮的白光里、湛湛的青天下,随时跳动着死亡那美丽迷人的阴影。迈克尔一边用独轮车推着母亲,一边在心里做出了最沉默的打算。向远方,向着遥远的远方,迈克尔开始了他生命里最黑暗,又最满怀希望的第一步。小说在这里,切入了库切的基本思想:战争,特别是种族与内战之争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与此同时,库切的残酷性也体现了出来,无论如何,也要让迈克尔一无所有,要让迈克尔的愿望成为齑粉。库切先是让迈克尔的母亲死去,然后是迈克尔自身,全面被洗劫。最后,迈克尔捧着母亲的骨灰,开始在逃亡路上,四处逃窜,像一只被砍掉了尾巴的老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在经历了无数的残酷和磨难之后,迈克尔终于到了一个不毛之地,在那里,战争好像已经冬眠了,迈克尔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最基本生存打算。

这个长着兔唇的男人,从食品结构开始,不自觉地,就进入了物种退化的基本过程,先以南瓜花为食,然后是蚂蚁,最后是甲虫。迈克尔一边嚼着生涩的节支类昆虫,一边望着湛蓝悠远的天空,内心深处在风起云涌之后,归于寂静的沉默。库切看到迈克尔流落到了这里,忍不住停顿了一下。想让另外的事物——悲悯出场,却始终没有成功,残酷与沉默在此时变成了唯一。迈克尔在这里,把生命的坚守退到了人类以外。在这个故事中,库切要告诉我们的是,人是可以退化到昆虫的,人实际上就是昆虫的变体。

在《耻》中,库切转换了叙述视觉,把触须伸到了人性灵魂与社会构架的层面。卢里作为大学教授,知识只是一件外衣,本能导致卢里教授从思想层面走到了生物层面。与一个女生发生了肉体纠缠之后,卢里教授开始了意想不到的自我纠缠:身败名裂与灵魂的无可奈何的退守。当卢里教授退守到女儿庄园的时候,却遭受到来自灵魂永远也无法解脱的困扰。女儿被当地黑人强奸,却又拒绝报警。最后父女关系破裂,卢里教授又从庄园退守到城市。当卢里教授回到城市之后,等待他的将是一无所有,不仅失去了事业,还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

而卢里教授的女儿,最后居然嫁给了强奸者之一,成为他的第二或者第三任妻子。生存是残酷的,库切在这里沉默地说。灵魂上的距离是不可能接近的,库切望着茫茫的天空,在南非那块土地上,像一颗燃烧之后,又冷却下来的沉默陨石。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看待这种生存意志,或者是生命状态。人类的苦难无时不在,而苦难的前提却常常是沉默。沉默就是尘土,就是尘埃。尘土的沉默有谁会在意?当然,与沉默相对的,还有另外一种,这就是爱。沉默的爱比张扬的爱,更有魅力。爱让我们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悲悯。在《复活》中,随着玛丝洛娃在审判所的出场,涅赫留朵夫的内心开始煎熬。

这种煎熬实质上就是悲悯的出场,也是爱的再一次被唤醒。最后的涅赫留朵夫无论如何要随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复活,是爱的复活,是深深的悲悯在上帝天光照耀下的复活。当玛丝洛娃面对涅赫留朵夫,一直叫骂,“我讨厌你,我讨厌你的胖脸,我讨厌你胖脸上的眼镜”,到最后却噙着泪水,看着这茫茫的人生道路,看着涅赫留朵夫来自灵魂深处的忏悔。那颗受伤的心,在悲悯和爱中,渐渐温暖起来。在此,托尔斯泰用他最基本的人文主义情怀,用基督深深的悲悯观照,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生命的另一面:生命的行走无论多么艰难,只要有爱的支撑,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托尔斯泰如此,哈代也是如此。在《苔丝》中,哈代给我们展示的却是生命的遭遇。苔丝没有玛丝洛娃这种幸运。苔丝面临的只有自我,只有家庭的无穷无尽的苦难,这种苦难使尊严低下头来。

为了改变这种苦难,苔丝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人生的更大屈辱。苔丝为了缓解这种屈辱,不得不退守到自己最后的港湾——家。表面看似平静的苔丝,人的内在尊严却并没有半点屈服。她要让那个毁坏她青春的家伙付出代价。当然,这是在她碰上真正的爱情之后。哈代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遭遇。这种遭遇实际上是人类的遭遇,带有原罪的成分。哈代还有一种暗示: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的遭遇更让生命感动的了。

在此,哈代开始设置陷阱。他想通过这个形象,把人类的理念推入这个陷阱之中:苦难源自生命,生命源自爱。因爱而苦难,这是耶稣的一部分;因爱而毁灭,完全是摩西出埃及的手法。把心爱的生命亲手毁灭,这不仅仅是一种残酷,更是一种大悲悯。苔丝被所谓的堂兄或者表兄强暴,完成了性格和生命意义上的全面转轨;克莱尔的出现,导致了苔丝的内在煎熬,因爱而受伤害,因爱而必须躲避。两者的斗争让苔丝彻夜不宁。哈代让克莱尔出走,来加重苔丝的精神灾难,苔丝为了结束这魔鬼附身一样的精神交战,不得不走上充满杀机的道路。

最后,克莱尔再次出场时,苔丝已经完成了杀人的使命,终于因爱而走上了最后的毁灭。因爱而毁灭,在战争中是可以理解的。战争就是对人性的毁灭。而在和平时期,哈代以这种方式结束苔丝的命运,不得不让人感到疼痛。好在哈代最后安排了一个宗教献礼般的结局。这种结局,对于苔丝,对于我们,都是一种安慰。只是有一点,这种心理的疼痛,还会持续。这就是哈代。生命的坚守意味着另一种放弃,生命的沉默意味着另一种风暴。苔丝,在自我的挣扎中,结束了自我生命的苦难。

哈代在这里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常常想,基督的悲悯,其内在动机究竟在哪里?大师们看待这个社会,其内在动机又在哪里?人世的沧桑在大师们的笔下,总是变得扑朔迷离。社会太多的苍凉,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悲悯,而人生的苦难又使他们流出了过多的泪水。

当这些形诸文字,就成为了人类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了我们血液流动的一部分。在今天纷攘的尘世中,再阅读他们,或许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因为,我们仍然需要善良、悲悯、宽容、正直、纯粹;我们仍然需要爱,不论这爱是喧嚣,还是沉默……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读出了新鲜的内容。独辟蹊径,作为著名的小说家,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进行深刻的剖析,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热门推荐
  • 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管教孩子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欺骗、利诱、威胁,这些都是管教方法,但它们将在孩子十二岁之后统统失灵。只有赞扬,可以对孩子终身有效,而且会越来越有效!本书正是让家长学会赞扬、懂得赞扬、适时赞扬、理性赞扬!于是,你便真的在孩子眼中看到自信的光芒,孩子,你真棒!
  • 极品逍瑶:云家四小姐

    极品逍瑶:云家四小姐

    云家四小姐?如假包换!痴傻儿?应该没错!丑八怪?千真万确!但是,废物?尼玛别以为没灵力就是废物,尼玛别以为自己灵力有多强大!!!宫主是她仆人,门主当她厨子,战神成她打手,冥王与她契约,一个比一个牛逼的人缠着让她收为己用时:云家四小姐?您说的是那个云家?抱歉,心情不太好,给玩没了!痴傻儿?男女不分啊你,白痴!丑八怪?看看姐身边的这些,再自个去照照镜子,姐实在是不想打击你……废物?没灵力?关门,放……算了,一起上吧!且看曾经的一代天之娇女碰上了二十一世纪最狗血的‘穿越’在同一片大陆重生之后如何扮猪吃老虎把坑蒙拐骗狠懒邪发挥到极致,与股掌间玩转天下逍遥一世!【正剧浓缩版】:她,萧小柒,苍云大陆第一世家萧家的天才,一场阴谋,被至亲之人舍弃,被至爱之人背叛,含恨而终。她,云轻瑶,苍云大陆最末世家云家的小姐,一场重病,灵力全无,丑颜残容,被至亲遗弃,自生自灭。一场倾天赌局,一次精心设计,她成为了她,至此,天下局势因她的重生而波涛暗涌,而王朝,则等着她颠覆。......当一切自以为尘埃落定,却没想到只不过是开始,她,又该何去何从!【萧瑶语录】:她说:从今以后,世上再无萧家小柒,有的,只是一个与天争命的云轻瑶!她说:天既弃我,我便逆天,世若不容,我便灭世。她说:光明的背面一定是黑暗么?正义的背面一定是邪恶么?如果这一切都不过是场未醒的梦,那么为了我的梦境我愿意毁灭三界,因为我爱的背面,是绝望和惨烈。她说:......PS:女强文,玄幻+言情,美男多多,炮灰不少,结局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谁将与她,携手同行,仗剑天涯,醉看十里桃花,共赏千江明月?------------------------------【我是如风华丽的分割线】---------------------------------【片段一:“大家都洗洗睡吧,那地上的人,随便找人给我治治,别死在我这。要是死了,就当花肥吧,定能培育出极品草药。”略显慵懒的打了打哈欠,这看了一晚上的戏,还真是有点累了。而在其身后那一群黑衣人就这样眼神错愕的看着那一抹白色肆无忌惮的消失在众人的面前,隐藏在面具下的嘴角微微抽搐着,这女人到底是何方神圣?……【片段二:“嗯,黑蛋,虽然这天气挺冷的,容易感冒着凉,但是我还是觉得你不穿衣服比穿上衣服好看。”
  • 妈咪快跑

    妈咪快跑

    这是一篇宠文,宠无下限,前期小虐,喜欢身心干净的抱走~四年前,男友挽着别的女人进入教堂,她转身决绝离开。四年后,他契约婚姻已满,回来时,却见她周围桃花朵朵~青梅竹马?面瘫冰山表哥?妖孽男?小叔?腹黑毒舌受?还有……?!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四福晋之死

    四福晋之死

    作为一个80岁的老太太,赵云表示穿越什么的最无趣了,只是她不得不穿越在不同世界里,对付各路渣人。第一次穿成四福晋,赵云果断地坑了四阿哥一把……穿成顺治,康熙,乾隆娘,八爷……现在进入帝王版图,穿成秦始皇,汉武帝,刘秀,曹操,孙权……混乱了啊!
  • 爆笑穿越:王爷大人我没空

    爆笑穿越:王爷大人我没空

    性格胆小、懦弱又怕事的草包三小姐,摇身一变,逆天外挂多多。大婚之日,抛下某爷,赚钱防老!此女没心没肺,腹黑女PK腹黑妖夫。别人遛鸟她遛神兽,为了她的威风坐骑,努力挣钱喂神兽!王爷老公,人前闷骚人后混蛋,家有妖夫如此,某女表示压力山大!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西夏死书(全集)

    西夏死书(全集)

    死书里的活人坟究竟在哪里?“遗失的1964”到底隐藏了什么?西夏皇后的头骨与尸身的年龄为何相差十几年?中蒙边界无人区里,克格勃和中情局特工何以双双败给了一千年前的死人元昊?在经历了沙漠和荒原冒险后,唐风终于找到了瀚海宓城的正确位置。在城中,唐风发现了一些汉文和西夏文字的对照石碑,终于将西夏文这种已经“死去”的文字完全破解。通过破解了的西夏死书,找到了西夏最后的宝藏——活人坟。而一切的谜团,都将终结于死亡大结局!
  • 恶毒女配身后的极品男人

    恶毒女配身后的极品男人

    每一个恶毒女配身后一定都有一个极品男人,他纵容你为恶,和你一起折腾男主女主,他并不是真的脑残,他只是太爱你,他叫秦挚。楼尧尧跟人抢了一辈子男人,结果最后才发现抢到的是一个人渣中的人渣,为了这个渣男,她误杀了情敌,还把自家恶毒男配葬送了。重生回到二十岁,一切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