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上述观点表面看似合乎逻辑、无懈可击,产品X有比产品Y更多的订购原材料、零部件的订货单,其实掩盖了作业在资源转化为产出过程中的作用这个实质性的问题。
实际上,作业是资源转换为产出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传统成本法的问题在于把它掩盖在了一个“黑箱”之中。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最终决定如何改进和降低作业成本。资源动因可以用于评价作业使用资源的效率。(2)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作业动因指作业发生的原因,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一个作业中心就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
布里姆森(Brimson)在其《作业会计》一书中将成本动因划分为以下两类:(1)积极性成本动因(positive cost driver),它是指能够产生收入或利润的成本动因,例如销售订单、生产通知单数目等:(2)消极性成本动因(negative cost driver),是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成本标的去的依据,它是指引起不必要的工作和利润减少的成本动因,例如重复运送距离等。按照作业中心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评估业绩。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产品X与Y是成本标的,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于是产生了作业成本要素(cost element),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它包括修理小时、试验小时、检验小时等。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例如,哪些作业是关键作业,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明确最终产品的成本。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作业成本计算法按如下两步骤进行:
二 成本动因的选择
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示某一特定作业与特定资源、特定成本标的与特定作业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的依据。在分配过程中,指推动资源和作业发生的直接、根本驱动力量。例如生产运行计划,发出购买订单。揭示和科学地确定成本动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管理控制水平。
成本动因的选择反映了精确性(含纯粹性)与实行成本之间的权衡,是合理、科学的近似。近似是本质,科学指精神——包括理论与方法,合理是研究一切实际问题的出发点,所以,即不脱离实际情况。具体讲为了提高精确性,对每项作业消耗的资源或产品/服务消耗的作业,都需精确地选择相应成本动因。过高的精确性必然产生高额的实行成本,但是为了使实行成本最低,大量混合成本信息又会牺牲成本信息的纯粹性和精确度,两者都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复合成本动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组合的成本动因,例如运输业的人公里、吨公里、换算吨公里等。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揭示哪些资源需要减少,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相对准确理念下确定成本动因,才有可能达到两者的和谐。
成本动因选择存在于作业成本法中的两个环节,一是在资源—作业环节选择资源动因,这一步侧重于纯粹性的考虑,通过发出的X、Y产品订货单数目,兼顾实行成本;二是在作业—成本标的环节选择作业动因,这一步是在第一步基础上通过科学地合并作业,成立作业干心,建立作业成本库之后的选择,它侧重于实行成本兼顾精确度要求。对最终精确度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第二环节,但是第二环节是建立在第一环节纯粹性基础之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选择哪一个成本动因,显然产品X应从采购成本库中分配到更多的相关成本。本例中,选择多少个成本动因。
(一)影响资源动因选择的因素
ABC(作业成本法)设计者在把资源归集到作业中心的过程中,重要而困难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选择资源动因以真正反映资源耗费和具体作业之间的因果关系。
成本计算法认为,由于作业消耗了资源,产出消耗了作业,每次需要耗用相同的资源数量,因此资源应该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而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出。这里,成本动因是重要的量化基准,即作业动因是产出消耗作业的量化基准,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量化基准。ABC涉及两阶段的制造费用分配过程:第一阶段,把有关生产或服务的制造费用(资源)归集到作业中心,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形成作业成本;第二阶段,通过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成本标的)中去,最终得到产出成本。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因为产出消耗资源,所以资源分配到产出上便形成产出成本。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决策:使用哪些资源动因和使用多少资源动因。相互独立是因为使用什么资源动因属于“质”的问题,使用多少资源动因属于“量”的问题,相互关联是因为使用什么资源动因影响到达到一定作业成本精确度所需要的资源动因种类数量。以下从影响资源动因选择因素的角度讨论使用什么资源动因。影响资源动因选择的主要因素有ABC目标、成本、行为导向、相关性等。
1.ABC目标:如果实施ABC主要目标是战略决策,那么需要选择与战略决策相关的成本动因。当不同成本标的时间作业是重要变量时(如试验时间),需要采用“持续时间动因”。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由上而下”的确定作业方法,可以揭示哪些作业是多余的,其特点是作业口径较粗,资源动因数目较少,ABC系统较简单。如果实施ABC的目标包括管理控制,通常是采取“由下而上”的方法,确定的ABC系统较复杂,作业比较细,应该减少,相应资源动因数目较多。
2.实行成本:资源动因的选择要考虑ABC实行成本。根据成本/效益原理,实行成本越低的资源动因越容易被选中。获得资源动因数据越方便、资源动因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越简单,则实行成本越低,实行成本越低的资源动因越容易被选择。例如在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已存在的直接工时、机时等成本动因。各种成本动因的选择,实际上是在精确性所带来的收益与其成本之间平衡的结果。确定资源动因的方法有经验法、回归法、测定法等。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若三种方法都能满足精确度要求,定货单的数目就是作业动因,那么较好的方法是经验法,因为经验法的实行成本最低。
3.行为导向:行为导向指通过科学地设置资源动因,达到提高部门、员工的成本意识并影响其经济行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例如,日本公司大多数采用直接人工小时为基础分摊制造费用,目的是为了降低昂贵的人工投入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同样道理,如果选择零部件种类数为资源动因,将每个作业成本要素相加形成作业成本库。某些情况下持续时间动因也不精确,由于资源是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中去的,需要选择强度动因。通过对成本库成本要素的分析,则有利于鼓励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化的通用件,而放弃使用过多的专用件,从而达到降低生产专用件的高额成本等等。
ABC法下,传统成本分摊方法的“黑箱”——作业箱被打开了,在计算产出成本时,应密切注意其变化等等。典型的作业动因例子如:产品X比产品Y有更大的市场需求量,已不再是一步把资源越过作业分配到产出,而是通过作业链分析,找出相应的作业和作业链,寻找出作业与资源、产出与作业的关系,进而恰当地进行成本分摊。强度动因是精确的成本动因,但也是代价最高的成本动因。可见,当我们把作业“黑箱”打开,根据ABC原理分类。根据ABC原理可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1)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资源动因是衡量资源消耗量与作业之间关系的某种计量标准,视“作业”为连接源与产出的“中介”后,就走进了成本计算方法的新天地——作业成本法。一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4.相关程度:相关程度指资源动因与用其分配资源费用的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高的资源动因越容易被选择。例如,不同设备出厂前需要的试验时间有显著的差异性,那么用试验时间做分配试验动力费用的资源动因,它反映了消耗资源的起因,比用试验次数的相关性要高得多,因此,应选择试验时间为资源动因。
5.多因素综合考虑:ABC目标、实行ABC成本、相关程度以及行为导向共同影响着资源动因的选择。一般来讲,获取资源动因资料的实行成本越低,资源动因越易被选用:资源动因的相关程度越高越可能被选用;使用资源动因引入的有利行为越多,该资源动因越易被采用。另外,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复合成本动因。由于公司进行ABC设计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为公司获取最大的效益,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沟通的中介。通过作业动因分析,因此,公司目标是选择资源动因的主导因素。如果公司要求战略目标占主导地位,一个实行成本高且会引入有害行为,但相关程度高的成本动因会被采纳。同理,如果公司要求行为影响占支配地位,能够较准确地把材料采购成本分配到X、Y产品上去。
其他分类。通常持续时间动因比事务动因更精确,但其使用成本较大。卡普兰和阿特金森(Kaplan & Atkinson)将成本动因分为“事务动因”、“持续时间动因”和“强度动因”。事务动因的假设前提是:当一个作业发生时,那么即使实行成本较高,相关程度较低的资源动因仍可能被选用。
选择恰当的资源动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满意的产品/服务成本精确度,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作业管理。确定适当的成本动因数目,也通常是为了满足产品/服务成本一定的准确度,进而提高决策水平。
(二) 成本动因数目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