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39

第39章 先进篇第十一(2)

张居正注:“门人,是孔门弟子,二三子即指门人说。昔颜渊既殁,其家甚贫,不能具葬事,于是孔门弟子以朋友之义,欲相与厚葬之。”

解读

儒家认为,葬礼的操办要依据亡者生前的地位和财力的不同而不同对待。颜回家境贫穷并且社会地位低下,不具备厚葬的条件。颜渊的同门师兄弟们却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孔子的拒绝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厚葬颜渊有违周礼关于葬礼的规定;二是,颜渊视自己像父亲一样,自己应该像对儿子一般对待颜渊。孔子亲生儿子孔鲤去世的时候,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棺材,现在埋葬颜渊要跟孔鲤一样的待遇,才能表现出自己视颜渊如孔鲤一样。但是最后学生们没有听从老师意思,仍然厚葬了颜渊,所以,孔子发出了如此慨叹。

为死者操办葬礼,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葬礼一定要举行,但是却不一定要丰厚奢华。家境贫寒不能厚葬,因为厚葬会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以至拖累生者。当然,并不是说家境殷实就可以隆重奢华地为死者举行葬礼了。因为葬礼只是表现生者对死者哀思的形式,只要内心诚敬,将感情表达到位了就可以,没必要铺张浪费。

11.12季路①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季路:即子路,姓仲,名由,鲁国卞人。孔子的弟子。

译文

子路问侍奉鬼神的问题。孔子说:“不能很好地侍奉活人,怎能去侍奉鬼神?”

子踣又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还没有弄明白生的问题,怎么能了解死的事呢?”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来熹注:“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张居正注:“然事人之道,即是事鬼之道,不过一诚之感通而已。生之理,即是死之理,不过一气之聚散而已。果能明所以事人之道,则事神者可以兼举。果能尽所以有生之理,则全归者可以无愧。是夫子虽不明言以告子退修诗书路,实所以深告之也。”

解读

子路问鬼神,孔子却王顾左右而言他。孔子认为如果不能好好地侍奉活着的人,就无从谈及侍奉鬼神;如果连生的问题都没弄清楚,就无法了解死的问题。可见,孔子的人生哲学倾向于现实主义。

在春秋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科学技术相当不发达,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神秘难测的鬼神问题。孔子却提出“事神先事人”、“知死先知生”的观点,强调“事人”、“知生”的首要地位。从中不难看出,儒家教育人重视今生今世,强调如何做一个君子。显示了孔子对鬼神问题持有理性而宽容的态度。

11.13闵子侍侧,阁阁①如也:

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释

子路,行行哟妇也;冉有、子贡,侃侃③如①阁阁:音yn,和颜悦色的样子。②行行:刚强的样子。③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译文

闵子骞站在孔子身边’,态度和悦的样子;子路刚强威武的样子;冉有和子贡从容不迫的样子。孔子高兴了。接着说:“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不能善终吧!”

名家注解

朱熹注:“闰、侃,音义见前篇。行,胡浪反。乐,音洛。行行,刚强之貌。

子乐者,乐得英材而教育之。”

张居正注:“侍侧,是侍立于旁。闰阁,是和悦而又正直的模祥。行行,是强勇的模样。侃侃,是刚直的模样。不得其死,是不得正命而死。”又注:“昔闵子骞侍立于夫子之旁,其气象则外和内刚,德器深厚,但见其k阁如也。子路的气象,则多强勇而少含蓄,但见其行行如也。冉有、子贡的气象,则和顺不足,而刚直有余,但见其侃侃如也。四子气象虽不同,然皆禀刚明正直之资,而绝无阴邪柔暗之病。这等的人,熏陶造就,将来皆可以副传道之寄,而入于圣贤之域者。故夫子见之欣然而乐,盖喜其得英才而教育之也。然四子之中,惟子路过于刚强,有取祸之理。”

解读

闵子骞、子路、冉有和子贡,都是深受孔子喜爱的弟子。他们四个侍立在孔子身边时,闵子骞温和正直;子路刚强英武;冉有和子贡从容大方。孔子看着他的爱徒们各有风采,便特别高兴,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十分担心刚强勇敢的子路不得善终。子路是一个有勇无谋却十分刚强的人,孔子对他的担心在后来也得到了印证。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在卫国大夫孔俚的家里做家臣,后来卫国发生内乱,子路本在城外,但他抱着“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信念,回到危城与暴徒血战而死。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着他的行动。子路的刚强注定了他不会委曲求全,宁为玉碎而不为瓦全。

11.14鲁人①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

“夫人(环言,言必有中。”

注释

①鲁人:这里指鲁国的当权者。②为长府:为,这里是改建的意思。藏财货、基器等的仓库叫“府”,长府是鲁国的国库名。③夫人:这个人。

译文

鲁国的人要修建府库。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修,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改建呢?”孔子说:“这人平时不大说话,说话就一定符合情理。”

名家注解

朱熹注:“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张居正注:“盖治国以节用爱人为要,而土木之工,乃劳民伤财之大者,苟非甚不得已,不可兴也。长府之作,本事之可已者,使鲁之君臣因其言而止之,一可以省费,二可以恤民,三可以昭恭俭之德,其为益也不亦大乎?所以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夫子之称闵子者,所以警鲁人也。夫府库,乃国家规制之当备者,在圣贤犹以为可省,况为寝宫、瑶台、芳林、别苑而纵游佚之欲者乎?有国家者,可以深长思矣。”

解读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中德行很高的一位,他平时沉默寡言,温和善良。但是在改建长府国库这件事上,他却很擅长言辞,一语申的。闵子骞认为大力改建长府国库势必会劳民伤财,就建议按老样子修,用不着改建。所以,孔子对其崇尚节约、爱惜民力的思想给予了肯定,也对他一语切中要害的语言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闵子骞这样的人。他们平时往往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但是遇到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则会一鸣惊人,一语中的,一开口便能切中问题的要害。这些人说话往往很有分量,-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信任。不言则已,言必有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敏于事而慎于言,平时不要夸夸其谈,做一个说话有分量的人。

7.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①?”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

注释

①奚为于丘之门:奚,为什么。为,弹。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②升堂入室: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深浅。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弹到我这里来了?”

学生们就不敬重子路,孔子说:“仲由学问已经入门伯萼了,只是还没达到精通。”轰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会朱熹注:“门人以夫子之言,遂不敬子路,故夫子释之。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奥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张居正注:“瑟,是乐器,古之为士者,无故不去琴瑟,所以养性情也。奚字,解作何字。堂,是厅堂。

室,是房室。昔子路好勇,故其鼓瑟常有北鄙杀伐之声。”又注:“然观孔门入室之徒,自颜、曾之外,盖亦无几,以是知圣学精微之奥,诚未易窥,而人既知所趋向,又不可不勉其所未至也。”

解读

子路是孔门弟子中属于年长者的一位,他的性格刚强威猛。他弹奏的琴声中可能透出征伐杀戮的感觉,不像孔子提倡的《韶》乐那般中正平和,所以孔子批评他。这一批评可能仅限于子路的鼓瑟之音,并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但是,同门师弟们听到老师对子路的批评以后,就不尊敬他了。孔子怕影响子路的威信,就向学生们解释说子路的技艺和学问已经入门了,只要再努力些就能达到精通的程度。这一解稃既恰到好处地解除了学生们对子路的偏见,又从侧面给子路以鼓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十分客观,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并时时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1.76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②亏?”子曰:“过犹不及。”

注释

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爹愈:胜过,强些。

译文

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相比较谁更贤呢?”孔子说:“颛孙师太过,卜商还不够。”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和不够是一样的。”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又注:“道以中庸为至。贤知之过,虽若胜于愚不肖之不及,然其失中则一也。”

张居正注:“师,是颛孙师。商,是卜商,都是孔子弟子。愈字,解作胜字。”

解读

子张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荣居七十二贤人之列。子贡问老师他这两位同门师兄弟谁更贤德一些,孔子说子张在追求仁德方面总是过头,而子夏却还不足。子贡便理解为子张要比子夏贤德,没想到孔子却说他们两个一样,因为“过犹不及”。这充分体现了孔子所主张的中庸之道。

生活中我们也像子贡那样,常常认为做过头比没做到要好一些,其实这种想法的错误的。做过了与没做到同样都有违中庸之道,其结果同样都很糟糕。所以,我们说话做事最好都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头也无不及。

1.11季氏富于周公①,而求也为之聚敛铞百附益③之。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①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参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③益:增加。

译文

季氏比周公富裕,而冉求还为他搜刮积聚更多的财富。孔子说:“这不是我的学生。学生们,你们大张旗鼓地攻击他好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周公以王室至亲,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小子鸣鼓而攻之,使门人声其霏以责之也。圣人之恶党恶而害民也如此。然师严而友亲,故己绝之,而犹使门人正之,又见其爱人之无已也。”

张居正注:“聚敛,是多方征敛,以取民财0附益,是增加的意思。非吾徒,是说不是我的门人,绝之之词也。小子,指门人说。鸣鼓而攻之,是齐声攻击其过失。古之圣人有周公者,亲则成王之叔父,尊则天子之冢宰,又有安定社稷之功,食禄最多,赏赉最厚,其富乃分所当然也。季氏以鲁国之卿,而其富乃过于周公,则必有攘夺公家、刻剥小民之事。为家臣者,从而匡救其恶可也。冉求为季氏家臣,不惟不能匡救,又为之设法征求,多方聚敛,以增益其富,其党恶害民甚矣。”

又注:“夫人之为恶,若党与不众,则其为害犹小,惟夫身据权要,而人又从而附丽之,则其虐焰滋甚,不可扑灭。故圣人于党恶之人,拒绝之严如此。”

解读

公元前562年,鲁国的三家将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了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二分之一。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冉求当时正担任季氏的家臣,他替季氏征收田赋,搜刮百姓,以积聚更多的财富。所以,孔子特别生气,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共同声讨冉求。

做人要正直仁爱,不可以助纣为虐。帮助道德败坏的人获取不义之财,是为人唾弃的小人行径。当今社会,面对屡次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不义小人,我们要予以反对,积极回击,共同创建一个正义公平的社会环境,杜绝一切危害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

11.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瞻。

注释

高柴愚昧,曾参笨拙,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译文

程颐、程颢注:“参也竞以鲁得之。”又注:“曾子之学,诚笃而已。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尔。故学以诚实为贵也。”

张居正注:“柴,是高柴。参,是曾参。师,是颛孙师。由,是仲由,都是孔子弟子。愚,是明智不足。鲁,是迟钝。辟,是务外少诚。谚,是粗俗。”又注:

“愚与鲁者,必须充之似学问。辟者,必须本之以忠信。谚者,必须文之以礼乐,然后可进于圣人之道。不然,亦卒偏而不得其中矣,可不知所自励哉。”

解读

柴是高柴,也称子高,比孔子小30岁,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愚直而不知通变。参是曾参,比孔子小46步,他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显得有些迟钝。师是颛孙师,即子张,比孔子48岁,他性格活泼,但处事偏激。由是仲由,即子路,比孔子小9岁,他性格耿直,威猛刚强,鲁莽豪爽。孔子在本章中指出了这四位弟子的缺点,认为他们各有不足,应该加以改正。可见孔子对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十分了解,这也是他能够因材施教的基础前提。

11.19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曙,亿④0屡中。”

注释

①庶:庶几,相近。这里指颜渊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②空:贫困、匮乏。

③货殖:做买卖。④亿:同“臆”,猜测,估计。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但常常是家里困顿。端木赐不安天命,去投机经商,猜测行情常常中的。”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子贡之货殖,非若后人之丰财,但此心未忘耳。然此亦子贡少时事,至闻性与天道,则不为此矣。”

朱熹注:“不以贫窭动心而求富,故屡至于空匮也。言其近道,又能安贫也。

言子贡不如颜子之安贫乐道,然其才识之明,亦能料事而多中也。”

张居正注:“夫颜渊亚圣而孔子特称其屡空,子贡高才,而孔子犹讥其货殖,则洁廉自守之士,与嗜利无耻之人,岂可同日而语哉!用人者当知所辨矣。”

解读

颜回在学问和道德方面接近于完善,但是生活上十分困顿;而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专心向道,投身生意场却常常能猜中行情而发大财。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赞扬备至,而对子贡表现出的重利思想有点轻视。

像子贡这样既在学问上取得成就,又在商贸中获取家财万贯,是千千万万读书人最理想的生活目标。可文人清贫淡泊,家境不佳,却是自古如此。对于这件事情,就要从两个角度来思考了。家贫不等于志穷,颜回安于贫困,仍然被后世尊称为圣贤。;而富贵也不是什么耻辱,富人有为富不仁者,也有兼济天下者。无论贫富,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生活在贫穷中,能够拥有坦然的心态,安贫乐道;生活在富足中,能够有仁者之爱,兼济天下。所以,只要修养美好的品德,无论身处贫穷还是富贵之中,都可以从容淡定,做出伟大的成就。

71.20子张问善人①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注释

①善人:指本质善良但没有经过学习的人。②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荞达到了精深地步。

译文

子张问善人之道是什么。孔子说:“如果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学问修养也很难达到高深的境界。”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践迹,如言循途守辙。善人虽不必践旧迹而自不为恶,然亦不能入圣人之室也。”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热门推荐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和书中的小主人公尼尔斯?霍尔哥松一样,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也出生在瑞典的一个农庄里。那是1858年,她还小的时候,祖母给她讲了一只公鹅酌故事。故事说:四月的一天,那只公鹅跟着野鹅去了北方,六家都说再也不会见到它了,因而,当十月的一天,它突然带着一家老小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每当听到这儿,塞尔玛就会问:一路上这只公鹅的日子是怎么挨过来酌呢?许多年以后,她写出了尼尔斯?霍尔哥松的故事:他骑在公鹅马丁的背上,从瑞典一直飞到拉普兰特……这部极其有趣的作品,自1906年作为学生的阅读推荐书出版以后,至今一直受到广大读者酌热捧。
  • 挽救落魄少爷

    挽救落魄少爷

    重生一回,我只想要做个米虫,却不料世事难预好吧,照顾少爷我会,但人际相处咱不怎么懂被陷害流离后,我决定了好好赚钱好好活,至于落魄少爷,等我想通了有本事了再来救你努力奋斗中,某人询问:“覆巢之下无完卵,你可愿我为你筑巢温暖?”我看着他笑得云淡风轻:“无卵,何来‘完’之说?”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

    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退休后,被贺家湾丰寸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村民心中,让村民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纠纷。可在自己小姨妹因家暴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却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然后,他又遇到了一桩涉及自己的建房纠纷。贺世国在建房时,将二层楼房建成三层,并且还要在上面盖人字形的屋顶。这样严重影响了贺世普房屋的采光。贺世普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将贺世国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打赢了,贺世普却被村人普遍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村庄……
  • 无心插柳柳成荫

    无心插柳柳成荫

    情对她来说,本就奢侈。为情所伤后,她莫名其妙地来到了一个她不知道的异世。平凡如她,却遇到了他、他、他、他。他,夏韩洛,生得一张祸国殃民的脸皮,拥有无数家产,但他的眼里,只有她;他,上官翌,俊逸儒雅,却凉薄自持,只有对着她,才会展现真实的自己;他,上官冷渊,以冷酷狠戾闻名的他,只愿对她展现出自己仅有的温柔;他,雷潇,在朝廷与权术之间总是游刃有余的他,偏偏只有对着她,便会屡屡感受到无可奈何。而她,单诗诗,不知情为何物,不知自己心系何人,只会逃、逃、逃……
  • 妻贤抵良田

    妻贤抵良田

    其实就是一知识女青碰上一半吊子伪文艺的吃货,好吃好喝候着吧,还得顺便充当一下家庭教师,日子过得平平淡淡,顺便扯扯家长里短什么的,关键字吧,就一个,吃!
  • 滴血的刺刀(上卷)

    滴血的刺刀(上卷)

    驻守赣北会埠地区的国民党六十军某团一连在连长陆蕴轩、副连长扬尚武等人的率领下,奉命全连驻守某个无名高地,伏击负责日军供给会埠主战场上主力部队的一支运输车队。怎料情报出错,护送车队的日本士兵足足有一个步兵大队,人数近千人,而且配备有中型坦克和步兵炮等重型武器,并且指挥官是拥有日本贵族血统的藤原日次郎大佐。骑虎难下的陆蕴轩等人为了完成军令,不得不硬着头皮向日军发动攻击。
  • 玄清天道

    玄清天道

    天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的一。是以天道无情,视众生为蝼蚁;然则天道亦有情,为众生留下一线生机。现代人李文无意穿越时空来到洪荒成为盘古玄清,且看他如何成为那遁去的一,为洪荒众生找寻那一线生机。
  • 妖爱不要爱

    妖爱不要爱

    二人一妖,到底怎么谈恋爱啊!星宓偶然在荒岛认识的蛇妖靖月长的不要太好看,但星宓却心有所属,对那体弱多病的贝勒爷懿祯情有独钟。得啦,这辈子看来是当不了成功的小三了,下辈子再说吧!下辈子,星宓,答应和我这只蛇妖相守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探索世界:神秘的星空

    探索世界:神秘的星空

    每一个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总是挂满点点繁星,让抬头仰望的人无限神往。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_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对自己头顶的这片星空浮想联翩。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十二星座的故事风靡全球……还有许多神秘精彩的故事,尽在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