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25

第25章 述而篇第七(3)

张居正注:“此虽孔子自谦之辞,其实学问之功,虽圣人亦不能废。故尧舜舍己从人,大禹不自满假,成汤之得师,武王之访道,皆不敢自恃其聪明,而必从事于学问也。”

解读

孔子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他所拥有的知识是靠着自己的勤奋聪慧从古代典籍中得来的。这一方面是圣人的自谦;另一方面也是圣人为了勉励大家勤奋学习,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生而知之”的人是不存在的,要想获得渊博的知识除了后天勤奋刻苦别无他法。人的智慧来自好古敏求,而不是依赖别人;敏而好学,废寝忘食,才能成就大学问。在求学方面,任何人都不能自恃聪明而松懈懒惰,学习离不开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崭露头角。

7.21子不语怪、力①、乱②、神。

注释

①力:暴力,勇力。②乱:变乱,叛乱。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叛乱、鬼神。

名家注解

朱熹注:“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

张居正注:“夫怪者诡异无据,虚诞不经,最能骇人之听闻,惑人之心志者也。力者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专用血气而不顾义理者也。乱者臣子叛君父,妻妾弃其夫,乃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者也。鬼神者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其感应之理幽远而难测者也。前三件非理之正,后一件非理之常。言之,则有以启人好奇不道之心,渺昧荒唐之想,故夫子绝不以为言。其所雅言者不过《诗》、《书》、执礼,其所立教者不过文、行、忠、信而已。”

解读

孔子极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却很少谈论怪异、暴力、叛乱、鬼神这些事情。这表现出了儒家文化的多元化特点,如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天人合一的信仰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精神等。

人的所有言行都受思想的控制,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如果没有坚定的思想信仰,为人处世就会没有原则;而缺乏思想指导的人,必定会内心空虚。所以,只有树立正确而坚定的思想信仰,才能不被封建迷信思想控制,才能找到做人处事的准则。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理应崇尚科学,远离迷信。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①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①师:指值得我作为老师去学习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为师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张居正注:“人君之学,尤须广求博采,凡臣下之忠言嘉谟,古今之治乱得失,盖无非身心治理之助者,诚能以圣哲为芳规而思与之齐,狂愚为覆辙而深用为戒,是谓能自得师,而德修于罔觉矣。”

解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以善者为师,而且也以不善者为师。圣人无常师,即使与少数几个人一同行走,也能在其中找到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对照别人的缺点自我反省,促使自己改掉错误。只要抱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好学态度,就能够时时处处地学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与缺点的人,往往就是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有些人喜欢以年长自居,以位高自居,骄傲自大,不愿向别人学习,这样的人很少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缺点,所以我们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对别人的长处抱着欣赏的态度,不能嫉妒,而应主动效仿。看到别人的短处,就拿来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注释

①桓魋:担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

译文

孔子说:“天给予了我这样的品德,宋国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名家注解

朱熹注:“魑欲害孔子,孔子言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则桓魑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

张居正注:“孔子虽知天意之有在,而犹必微服过宋以避之,则可见天命固不可以不安,而人事亦不可以不尽。故知祸而避,则为保身之哲,以义安命,则为乐天之仁。”

解读

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宋国的司马桓魅听说以后,就带兵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魅带人砍倒大树,想要杀孔子。孔子在学生保护下,匆忙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魅对他是无可奈何的。这充分体现了孔子临难不惧、处之泰然的态度。在灾祸面前,能够做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从容凛然的恐怕只有一身兼具仁、智、勇三德的孔子了吧!

一个人具备了仁义、智慧和勇敢就会充满自信,临危不惧。圣人说上天赐予他仁德,就算是司马也不能对他怎样,表现了他自信的一面。自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德;但是自信不能过了头,否则那就变成了自大。

7.24子曰:“二三子①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译文

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认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没有任何隐瞒。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圣人之道犹天然,门弟子亲炙而冀及之,然后知其高且远也。使诚以为不可及,则趋向之心不几于怠乎?故圣人之教,常俯而就之如此,非独使资质庸下者勉思企及,而才气高迈者亦不敢躐易而进也。”

朱熹注:“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晓之。与,犹示也。”

解读

从孔子讲给弟子们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胸怀坦荡,不仅重视言教还重视身教。孔子为人坦诚,在教学过程中毫无私心,即便对待自己的儿子伯鱼也绝不格外教诲,而是与其他弟子一样同等对待。

由于孔子实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方法,可能他的学生们就认为老师对他们有所隐瞒。被人猜忌是痛苦的,尤其是被自己亲近的人不信任,所以,孔子特意对学生们的疑问做了解释。他在弟子们面前毫无掩饰,为的也是让学生们能从他的言行举止当中,获得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像圣人这样胸怀坦荡而又懂得身教的老师实在难得,如果我们能有幸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就一定要勤奋求知,努力完善自己。

7.25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③、信④。

注释

①文:文献、古籍等。②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③忠:尽己之谓忠,是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④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

孔子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知识、德行、忠诚、信誉。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孔子教育学生,其内容包括知识、德行、忠诚、信誉四个方面。文是历史文献教育;行是道德践履和政治实践;忠和信是道德实践者具体的道德人格修养。孔子教育学生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文”教解决的是学术文化和学术思想问题,“行”教解决的是道德践履和政治实践问题,忠信解决的是培养良好的人格和道德的问题。

孔子十分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只有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他经常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懂得了实践活动的意义,还要养成忠、信的美好德行。

书本知识、社会实践、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同样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我们应该按照孔门四教的内容要求自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来开阔视野;同时不能放松道德方面的修养,努力做一个待人诚挚、讲究诚信的君子。

张居正注:“盖天下之义理无穷,皆载于《诗》、《书》六艺之文,使不有以讲明之,则无以为闻见之资,而广聪明之益,故夫子每教人以学文也。然道本于身,使徒讲明,而不一一见之于躬行,则所学者不过口耳之虚,而非践履之实,故夫子每教人以修行也。然道原于心,使发乎己者有不忠,应乎物者有不信,则所知所行皆为虚伪,而卒无所得矣。故夫子每教人以忠,使其发于心者肫肫恳至,而无一念之欺;教人以信,使其应乎物者,糙糙笃实,而无一事之诈。苟能此四者,则知行并尽,表里如一,而德无不成矣。为学之道,岂有加于此哉?此夫子所以为善教也。”

解读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呵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②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⑧而为泰④,难乎有恒矣。”

注释

①斯:就。②恒:指恒心。③约:穷困。④泰:这里是奢侈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不可能看见了;能看见君子,就可以了。”又说:“完美的人,我不能看见了;能看见有操行的人,也就可以了。本来没有的说成是有,虚空的说成盈实,简约的说成豪华的,这样的人是很难有美好品德的。”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先儒说:‘诚者圣人之本’。孔子此言,岂徒以引进学者哉。tl要其极则参赞位育之化,亦不过自有恒之实心以充之耳。欲学二帝三王者,宜体验于此。”

解读

儒家从人格角度将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三种。圣人是地位很高并且品德最好的人,君子是地位和德行都比圣人低一个等级的人。面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

的状况,孔子似乎感到一种绝望,因为他认为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难以找到他观念中的圣人和善人了,而那些“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小人却比比皆是,所以,他不免感叹说能看到君子和有恒者就心满意足了。

’圣人和善人都是完美而高尚的人,我们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大部分人都很难成为全智全能的圣人或者尽善尽美的善人。然而德行贵在修持,也许我们达不到极致,但是我们可以从细微处努力,日积月累,达到我们所能达到的地步。道德境界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目标越高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长久学习。

7.子钓而不纲①,弋不射宿。

注释

①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指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

译文

孔子钓鱼但不拉大网,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古之圣王网罟之目,必以四寸,田猎之法,止于三驱,皆以养其不忍之心,而使万物各得其所也。人君能举斯心以加诸民,则人人各遂其生而天下治矣。”

解读

钓鱼用钓竿而不拉大网捕捞,射鸟的时候不射归巢栖息的鸟,说明孔子具有仁爱之心;也表现了他合理保护物种的生态观。不竭泽而渔,是人和大自然能保持和谐平衡的做法,这在现在仍然很有进步意义。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人的生存资料取自大自然,但又不是从自然界现成获得的,而是通过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来获得。由于受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面对这种情况,人类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调节自身行为,积极寻找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途径。

如今社会,科技愈来愈发达,对大自然的生态破坏也愈加严重。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社会仍然只是处在一个更高发展阶段的开端,面对人与自然的冲突,我们不应该再我行我素了。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办法。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德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注重道德的修养,以自己的精神实践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自然界能够长久地、充分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7.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懂却喜欢凭空创作,我不是这样的人。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吸取;多见而且记住,这样,就仅次于生下来就知道的人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孔子自言未尝妄作,盖亦谦辞,然亦可见其无所不知也。”

张居正注:“圣人本生知安行,而其自谦之词如此。则知学为圣人者,必先造其理,而后可以履其事。此讲学穷理之功。不可一日而不勉也,、”

解读

孔子对待学习和创作的态度很谨慎,他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选择精华的部分加以吸收,抛弃那些糟粕的部分。他很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个“闻”字,包括了多读书、多听、多问。所谓学问,一边学还要一边问,多向别人请教,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呢,听来的不一定对,还要有所选择。对好的见解,要采纳,要学习。而仅仅听还不够,要加上经验,所以要多见,而且是要亲眼看见。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知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否则书读得再多,最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

在现代浮躁的社会风气下,有一部分人自己不懂而又硬撑,处处冒充内行。这种人做事,小则贻笑大方,大则害己害人,甚至祸害人民,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面对那些不了解的领域,需要虚心对待,‘多读多看多了解,选取好的消化吸收,让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世界无穷大,浩瀚的宇宙有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多看多想多出去走走,扩大自己的眼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7.29互乡①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②其进也,不与其退③也,唯何甚?人洁己④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⑤。”

注释

①互乡:地名,具体所在已无可考。②与:赞许。③进、退:一说进步、退步;一说进见请教,退出以后的作为。④洁己:洁身自好,努力修养,成为有德之人。⑤不保其往:保,一说担保,一说保守。往,一说过去,一说将来。

译文

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以交流,一个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都很疑惑。孔子说:“我们应该鼓励他的进步,不赞成他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把自己的污点洗干净要求进步,我们应该鼓励他自洁,不追究他已往的行动如何。”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圣人待物之洪如此。”

朱熹注:“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疑又有阙文,大抵亦不为已甚之意。”

张居正注:“当时,教化陵夷,风俗颓败,孔子欲化导天下之人,以挽回天下之风俗,故其不轻绝人,不为已甚如此!惜乎有志未遂,非惟时君莫能用,而门入亦莫能尽知也。”

解读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青鸟

    青鸟

    故事从平安夜开始……棣棣和咪棣受蓓丽吕仙女所托,在猫、狗和各种精灵(水、火、面包、糖)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寻找青鸟,来救她的女儿。在光神的指引下,他们经过回忆国、夜神殿、森林、坟地,幸福家园,并到达未来王国……期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却终究没有得到青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江湖真实往事:苍狼黑道

    江湖真实往事:苍狼黑道

    ,只会打打杀杀,早已和哪些贪官公检法系统手握重权的大人物们称兄道弟,重演了一遍现代黑社会流氓团伙形式。在官场,商场,将年轻美貌的姐姐北大才女嫁给整合后的狱中第一霸主,利用各方面的黑社会势力,在出狱后,组建了名为天堂百货现代公司组织,如鱼得水,发展,发达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刚纠集在一起的地痞流氓,为了占地盘敛财,在社会上更是呼风唤雨,已经有了固定地盘,收入可观的黑社会团伙,开始收买三教九流迅速扩充自己的实力而羽翼丰满,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黑社会,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打成一遍,他们瞒天过海,胆大妄为,本书讲叙一个因过失杀人的当代大学生作为各方黑社会势力的“特使”,就是他们的天堂
  • 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国民阅读文库”之“国学启蒙书系列”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山海经(双色注音版)》为该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 重生之做个聪明人

    重生之做个聪明人

    她是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傻子,没有识人之才,错信他人之言,疏离至亲,骄纵枉为,缺心眼到人神共愤,除了狐假虎威外本身也没有什么真本事。但是,她能够拍着心口保证,自己对待感情一心一意,对待爱人不弃不离,可最后,还是被初恋情人当做商品买卖,被想要相伴一生的丈夫送到监狱。现在,人生重头来过,她不想再做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傻子!
  •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为系列丛书的第二册,详细介绍了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 穿越之芦花美

    穿越之芦花美

    从爷爷辈开始就生活在城市里的芦米穿越了,这一世芦米生活在从祖宗辈开始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家庭。远离城市污染,芦花觉得生活的还挺惬意的。不过人往高处走,总是要有所奋斗的。酒楼当厨子,入股当股东,发家致富不是梦啊!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