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25

第25章 述而篇第七(3)

张居正注:“此虽孔子自谦之辞,其实学问之功,虽圣人亦不能废。故尧舜舍己从人,大禹不自满假,成汤之得师,武王之访道,皆不敢自恃其聪明,而必从事于学问也。”

解读

孔子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他所拥有的知识是靠着自己的勤奋聪慧从古代典籍中得来的。这一方面是圣人的自谦;另一方面也是圣人为了勉励大家勤奋学习,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生而知之”的人是不存在的,要想获得渊博的知识除了后天勤奋刻苦别无他法。人的智慧来自好古敏求,而不是依赖别人;敏而好学,废寝忘食,才能成就大学问。在求学方面,任何人都不能自恃聪明而松懈懒惰,学习离不开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崭露头角。

7.21子不语怪、力①、乱②、神。

注释

①力:暴力,勇力。②乱:变乱,叛乱。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叛乱、鬼神。

名家注解

朱熹注:“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

张居正注:“夫怪者诡异无据,虚诞不经,最能骇人之听闻,惑人之心志者也。力者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专用血气而不顾义理者也。乱者臣子叛君父,妻妾弃其夫,乃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者也。鬼神者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其感应之理幽远而难测者也。前三件非理之正,后一件非理之常。言之,则有以启人好奇不道之心,渺昧荒唐之想,故夫子绝不以为言。其所雅言者不过《诗》、《书》、执礼,其所立教者不过文、行、忠、信而已。”

解读

孔子极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却很少谈论怪异、暴力、叛乱、鬼神这些事情。这表现出了儒家文化的多元化特点,如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天人合一的信仰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精神等。

人的所有言行都受思想的控制,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如果没有坚定的思想信仰,为人处世就会没有原则;而缺乏思想指导的人,必定会内心空虚。所以,只有树立正确而坚定的思想信仰,才能不被封建迷信思想控制,才能找到做人处事的准则。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理应崇尚科学,远离迷信。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①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①师:指值得我作为老师去学习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为师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张居正注:“人君之学,尤须广求博采,凡臣下之忠言嘉谟,古今之治乱得失,盖无非身心治理之助者,诚能以圣哲为芳规而思与之齐,狂愚为覆辙而深用为戒,是谓能自得师,而德修于罔觉矣。”

解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以善者为师,而且也以不善者为师。圣人无常师,即使与少数几个人一同行走,也能在其中找到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对照别人的缺点自我反省,促使自己改掉错误。只要抱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好学态度,就能够时时处处地学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与缺点的人,往往就是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有些人喜欢以年长自居,以位高自居,骄傲自大,不愿向别人学习,这样的人很少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缺点,所以我们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对别人的长处抱着欣赏的态度,不能嫉妒,而应主动效仿。看到别人的短处,就拿来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注释

①桓魋:担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

译文

孔子说:“天给予了我这样的品德,宋国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名家注解

朱熹注:“魑欲害孔子,孔子言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则桓魑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

张居正注:“孔子虽知天意之有在,而犹必微服过宋以避之,则可见天命固不可以不安,而人事亦不可以不尽。故知祸而避,则为保身之哲,以义安命,则为乐天之仁。”

解读

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宋国的司马桓魅听说以后,就带兵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魅带人砍倒大树,想要杀孔子。孔子在学生保护下,匆忙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魅对他是无可奈何的。这充分体现了孔子临难不惧、处之泰然的态度。在灾祸面前,能够做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从容凛然的恐怕只有一身兼具仁、智、勇三德的孔子了吧!

一个人具备了仁义、智慧和勇敢就会充满自信,临危不惧。圣人说上天赐予他仁德,就算是司马也不能对他怎样,表现了他自信的一面。自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德;但是自信不能过了头,否则那就变成了自大。

7.24子曰:“二三子①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译文

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认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没有任何隐瞒。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圣人之道犹天然,门弟子亲炙而冀及之,然后知其高且远也。使诚以为不可及,则趋向之心不几于怠乎?故圣人之教,常俯而就之如此,非独使资质庸下者勉思企及,而才气高迈者亦不敢躐易而进也。”

朱熹注:“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晓之。与,犹示也。”

解读

从孔子讲给弟子们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胸怀坦荡,不仅重视言教还重视身教。孔子为人坦诚,在教学过程中毫无私心,即便对待自己的儿子伯鱼也绝不格外教诲,而是与其他弟子一样同等对待。

由于孔子实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方法,可能他的学生们就认为老师对他们有所隐瞒。被人猜忌是痛苦的,尤其是被自己亲近的人不信任,所以,孔子特意对学生们的疑问做了解释。他在弟子们面前毫无掩饰,为的也是让学生们能从他的言行举止当中,获得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像圣人这样胸怀坦荡而又懂得身教的老师实在难得,如果我们能有幸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就一定要勤奋求知,努力完善自己。

7.25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③、信④。

注释

①文:文献、古籍等。②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③忠:尽己之谓忠,是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④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

孔子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知识、德行、忠诚、信誉。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孔子教育学生,其内容包括知识、德行、忠诚、信誉四个方面。文是历史文献教育;行是道德践履和政治实践;忠和信是道德实践者具体的道德人格修养。孔子教育学生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文”教解决的是学术文化和学术思想问题,“行”教解决的是道德践履和政治实践问题,忠信解决的是培养良好的人格和道德的问题。

孔子十分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只有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他经常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懂得了实践活动的意义,还要养成忠、信的美好德行。

书本知识、社会实践、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同样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我们应该按照孔门四教的内容要求自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来开阔视野;同时不能放松道德方面的修养,努力做一个待人诚挚、讲究诚信的君子。

张居正注:“盖天下之义理无穷,皆载于《诗》、《书》六艺之文,使不有以讲明之,则无以为闻见之资,而广聪明之益,故夫子每教人以学文也。然道本于身,使徒讲明,而不一一见之于躬行,则所学者不过口耳之虚,而非践履之实,故夫子每教人以修行也。然道原于心,使发乎己者有不忠,应乎物者有不信,则所知所行皆为虚伪,而卒无所得矣。故夫子每教人以忠,使其发于心者肫肫恳至,而无一念之欺;教人以信,使其应乎物者,糙糙笃实,而无一事之诈。苟能此四者,则知行并尽,表里如一,而德无不成矣。为学之道,岂有加于此哉?此夫子所以为善教也。”

解读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呵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②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⑧而为泰④,难乎有恒矣。”

注释

①斯:就。②恒:指恒心。③约:穷困。④泰:这里是奢侈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不可能看见了;能看见君子,就可以了。”又说:“完美的人,我不能看见了;能看见有操行的人,也就可以了。本来没有的说成是有,虚空的说成盈实,简约的说成豪华的,这样的人是很难有美好品德的。”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先儒说:‘诚者圣人之本’。孔子此言,岂徒以引进学者哉。tl要其极则参赞位育之化,亦不过自有恒之实心以充之耳。欲学二帝三王者,宜体验于此。”

解读

儒家从人格角度将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三种。圣人是地位很高并且品德最好的人,君子是地位和德行都比圣人低一个等级的人。面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

的状况,孔子似乎感到一种绝望,因为他认为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难以找到他观念中的圣人和善人了,而那些“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小人却比比皆是,所以,他不免感叹说能看到君子和有恒者就心满意足了。

’圣人和善人都是完美而高尚的人,我们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大部分人都很难成为全智全能的圣人或者尽善尽美的善人。然而德行贵在修持,也许我们达不到极致,但是我们可以从细微处努力,日积月累,达到我们所能达到的地步。道德境界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目标越高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长久学习。

7.子钓而不纲①,弋不射宿。

注释

①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指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

译文

孔子钓鱼但不拉大网,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古之圣王网罟之目,必以四寸,田猎之法,止于三驱,皆以养其不忍之心,而使万物各得其所也。人君能举斯心以加诸民,则人人各遂其生而天下治矣。”

解读

钓鱼用钓竿而不拉大网捕捞,射鸟的时候不射归巢栖息的鸟,说明孔子具有仁爱之心;也表现了他合理保护物种的生态观。不竭泽而渔,是人和大自然能保持和谐平衡的做法,这在现在仍然很有进步意义。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人的生存资料取自大自然,但又不是从自然界现成获得的,而是通过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来获得。由于受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面对这种情况,人类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调节自身行为,积极寻找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途径。

如今社会,科技愈来愈发达,对大自然的生态破坏也愈加严重。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社会仍然只是处在一个更高发展阶段的开端,面对人与自然的冲突,我们不应该再我行我素了。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办法。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德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注重道德的修养,以自己的精神实践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自然界能够长久地、充分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7.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懂却喜欢凭空创作,我不是这样的人。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吸取;多见而且记住,这样,就仅次于生下来就知道的人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孔子自言未尝妄作,盖亦谦辞,然亦可见其无所不知也。”

张居正注:“圣人本生知安行,而其自谦之词如此。则知学为圣人者,必先造其理,而后可以履其事。此讲学穷理之功。不可一日而不勉也,、”

解读

孔子对待学习和创作的态度很谨慎,他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选择精华的部分加以吸收,抛弃那些糟粕的部分。他很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个“闻”字,包括了多读书、多听、多问。所谓学问,一边学还要一边问,多向别人请教,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呢,听来的不一定对,还要有所选择。对好的见解,要采纳,要学习。而仅仅听还不够,要加上经验,所以要多见,而且是要亲眼看见。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知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否则书读得再多,最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

在现代浮躁的社会风气下,有一部分人自己不懂而又硬撑,处处冒充内行。这种人做事,小则贻笑大方,大则害己害人,甚至祸害人民,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面对那些不了解的领域,需要虚心对待,‘多读多看多了解,选取好的消化吸收,让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世界无穷大,浩瀚的宇宙有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多看多想多出去走走,扩大自己的眼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7.29互乡①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②其进也,不与其退③也,唯何甚?人洁己④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⑤。”

注释

①互乡:地名,具体所在已无可考。②与:赞许。③进、退:一说进步、退步;一说进见请教,退出以后的作为。④洁己:洁身自好,努力修养,成为有德之人。⑤不保其往:保,一说担保,一说保守。往,一说过去,一说将来。

译文

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以交流,一个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都很疑惑。孔子说:“我们应该鼓励他的进步,不赞成他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把自己的污点洗干净要求进步,我们应该鼓励他自洁,不追究他已往的行动如何。”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圣人待物之洪如此。”

朱熹注:“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疑又有阙文,大抵亦不为已甚之意。”

张居正注:“当时,教化陵夷,风俗颓败,孔子欲化导天下之人,以挽回天下之风俗,故其不轻绝人,不为已甚如此!惜乎有志未遂,非惟时君莫能用,而门入亦莫能尽知也。”

解读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罗刹天下之妖后横行

    罗刹天下之妖后横行

    本文爽文、女强、宫斗、悬念,章章情节曲折,卷卷内容精彩。一对一,美男多多,男女主都身心洁净。她是叱咤九州的罗刹女,他是掌控四海的夜叉鬼,两者拥有显赫的皇家血脉,同是名震寰宇让人闻其名便吓破胆的弑神社的高手。五年前,拥有不伤之身和幻灭之瞳的罗刹女惊艳入了那人的眼,与他谱写一段悲壮恋曲后,从此杳如黄鹤,不见踪影。五年后,名不经传的慕容玉叶逃离做杂役的苦海,踏上一段未知又阴谋重重的道路,等待她的会是一段奇缘,还是一场劫难?说她太蠢,她步步为营痛挫敌人,搅得九州人畜不宁,寝食难安。说她太穷,盗墓劫财是用来塞牙缝的,朝哪一站,谁都点头哈腰送金送银。说她太弱,且看手中武器可是久负盛名的银丝茧,吐丝幻变,胜负定局由她操控。说她气质太寒酸,凤冠霞帔上了身,贵为墨国的太子妃娘娘,还有谁该丫的说她气质寒酸?太子妃娘娘太憋屈了,她跳槽总可以吧?不等她主动提出跳槽,新婚之夜弃她而去的太子殿下丢下一纸休书,靠!反了,她打马扬鞭拿着休书直接上战场找他评理。他冷眼相对,绝情地将她送往黎国和亲?!行,和亲,贵为黎国皇后嘛,一下由太子妃直接升级皇后,这美事降临到她头上,是她人品太好嘛。和亲就和亲嘛,然后待她领着黎兵打回来,叫他丫的后悔一辈子!呃,到了黎国才发现根本不是成亲,而成了……献给黎河龙神的祭品!骗我?大家可以糟践我的智商,可不能骗我,此生最恨骗子!慕容玉叶的小宇宙之光在喷薄而发,看到没?在万人目光之下,先宰了黎河的“龙神”,再杀了黎王这个“痿男”,此次踏上强者骁勇无敌,名扬四海之路,只让钟情的的他刮目相看,后悔不迭!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俏皮女郎

    俏皮女郎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犹如百花绽放的如云美男子,让她口水直流三尺,直想独霸他们,在现在只能是一夫一妻世,是不是在古代就可以多勾引几个美男子了啊?想想都可以让她遐想非非了。【女强!俏皮!穿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极品老婆

    极品老婆

    春天我娶了一个老婆,秋天就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感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心中的别离笙箫

    我心中的别离笙箫

    “各种化验结果均显示你已经怀孕了!怎么可能会错!!!”校医冷冰冰的开口,“这件事情,我一定会上报学校,严肃处理。”可是我还是处女怎么可能会怀孕呢??难道我基因突变?空中授粉了?她不想要这个孩子,不想被这个莫名其妙的小恶魔毁了前途。好吧,就算,我心狠了,宝宝,妈妈宁可对不起你,也要对的起自己。但是,有个男人忽然出现了,千方百计的阻止她打掉孩子……她不得不怀疑,难道孩子的父亲是他?
  • 完美世界之魔域

    完美世界之魔域

    平凡出身的人该如何面对这惊天的玄境?让人恐惧又不得不被深深吸引的奇幻之境。究竟是什么让他变得强大,步步为坚,难以控制的欲望改如何克服?修仙?练级?还是重生?看完美世界之魔域!
  • 锄天.A

    锄天.A

    一柄锄头、一把菜刀,一头毛驴、还有一位不是皇子却被立为太子的少年,组成了这个有哭、有笑、有感情的故事。QQ群:18255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