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对我来说还仅是一系列可能性的那个年纪,每次学校办讲座,我从台下望去,总能看到各路精英如金甲天神般祥云环绕,坚不可摧。那时候,我想,“卓越”应是从天而降的质地,由非凡之材质打造,世所罕有,惹人向往。
走到今天,当仰望的角度,渐渐被成长拉平,我对“卓越”便渐生出不同感悟:“卓越”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一种恒定的质地,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无差别地蕴含于每个微小个体中、最脆弱亦最坚韧的力量。
“卓越者”拥有着与每个普通人同样的体质。他们不是坚不可摧,只是在一次次颓然倒下时,比普通人多那么一次咬牙重新站起来的倔强。
他们不是英明神武,不会犯错,只是在一次次猝不及防的错误面前,有比普通人快那么一点点拥抱和接受自己的错误,并继续前行的释怀。
他们不是神勇护体不知恐惧,他们和所有人一样会害怕和犹豫,只是在普通人恐惧而止步的那一刻,“卓越者”比普通人多了那么一点点勇气,敢于说:“不,我要面对。”
于是我渐次理解:“卓越”不是什么超凡入圣、不可企及的质地,它是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临界点,比大部分人多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坚持。
是的,卓越与平凡之间只差一点,差一点向着极限自我挑战的胆识。
20世纪60年代末,诗人食指在诗歌里告诉我们,要相信未来。在和马云的对话之后,他也留下了同样一句话,相信未来。
“未来”这个词是有魔力的。
马蔚华说:“不知未来,无以理解当下。”所以,“未来”与其说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设想,倒不如说是梳理当下的一把梳子。“未来”的力量与其说是给了我们向前的希望与憧憬,不如说是给了我们改变今天的动力和方向。
今日中国,站在时代巨变的当下。当互联网革命催生出的生产力变革,在酝酿着整个世界的变化时,那些商业领袖、行业里的卓越者,也正以其特有的敏感与躁动,积极地反映并参与着最终必将触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变迁。在我们探索未来时,这股力量无法缺席。
于是在飞速变幻的时代,我们寻找中国商业领域闪光的头脑,希望在与他们的对话中,用商业的力量为我们这个纷乱而又生机勃勃的时代画下坐标,通过他们的视野,为我们洞见未来的方向。
六场对话,不是结语,而是开篇,为中国人预想的经济生活开篇,为未来开篇。
我庆幸能和这个时代卓越的头脑一同前行,通过他们今天的判断,找到明天的线索。
就像里尔克说的那样:“未来走在我们中间,是为了在它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
吴小莉
2013年8月1日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