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经济论》
〔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
华文导读
《经济论》约写于公元前387至公元前371年。这部著作最先使用“经济”这个词。在古希腊文中,“经济”一词的原意是“家庭管理”,因此《经济论》又译为《家政学》,是现今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最早的经济专著,是人类经济思维的重要起点,集中反映了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和对经济活动的主张。
《经济论》是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克利托布勒斯、伊斯霍玛霍斯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有人据此把它作为《苏格拉底言行录》的续篇。其实这本书是色诺芬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独著。这本书至今仍受高度重视的一个原因是它对“经济”这个词的解释。现代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的原意是“家什管理”(《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是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特别是指家庭收入的供应和管理(《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Ⅰ),是“管理家庭的智慧”(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Ⅰ)。这些解释都源于《经济论》这本书。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色诺芬首先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来看,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趣味延展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比当时的任何一个史学家都要重视人们的经济生活及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经济学专著中最早使用了“经济”这个词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奴隶主经济理论,详细地记述了古希腊城邦的经济事务,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古希腊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方便。
古罗马大部分的史学著作中都提到过色诺芬,自文艺复兴始,在任何一部划时代著作的索引中,都不会没有色诺芬的名字。在经济主张上,色诺芬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拥护者,但并不反对简单商品交换的存在,因为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十分重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职业,对手工业则抱有鄙视的态度。他把组织和监督奴隶从事生产和家务劳动看做奴隶主的一项主要任务,他肯定了分工的必要性,也意识到由供求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他了解到货币有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所写的经济学方面的重要著作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前者是古希腊流传下来专门论述经济的第一部著作,以文学形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奴隶主的经济思想与制度。
色诺芬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第一次提出了“经济”的概念,还在于界定了经济思想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人类的物质幸福及其实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关注人类物质幸福的内涵、实现人类物质幸福的手段及增加物质财富的手段和途径;而且,作为一门学问或一种物质生活的技术,色诺芬将经济学的使命理解为通过家庭财产管理以增进人类物质福利。色诺芬的认识契合了2000多年后马歇尔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色诺芬的经济学是生活经济学,是人类经济思维的重要起点。
早在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色诺芬就获得了无可争议的古希腊经典作家、思想权威的名位,其著作因内容涉猎广泛、文笔质朴清新,从古至今一直是古典语文学的基础性范本。
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年)出生于雅典一个富有的奴隶主家庭,曾受教于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制,反对雅典民主制,因而长期流亡国外。流亡期间,他参加过军事远征,因战功而获得田庄。色诺芬在结束军旅生活以后,便在自己的领地上经营奴隶主占有制的田庄,这对于他的经济学说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色诺芬时代,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奴隶们分属于各个奴隶主家庭,因此,家庭管理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搞好各个奴隶主庄园的组织和管理。《经济论》正是色诺芬根据自己从事奴隶制庄园的组织管理经验写成的。
理论精读
1.什么是财富
关于财富的含义,色诺芬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拥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产权,因为不拥有的东西是无法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二是要对自己有用,即有今天所说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能给自己直接或间接带来满足。一个人拥有的东西,如果无用(如敌人)或不会用(如不会骑马的人拥有马,或不会吹笛子的人拥有笛子),都算不上财富,但如果能卖掉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则它们也就变成财富了。色诺芬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财富——带来效用与交换。色诺芬强调,一种对自己无用的东西,“除非他卖掉它”,否则就不是财富。这就是说,可以使用或交易的东西都是财富。这种观点与现代经济学中关于商品(财富的形式之一)的定义已经没有本质差别了。
色诺芬从奴隶制自然经济出发,认为财富就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对于奴隶主来说,财富具体表现为奴隶所生产的剩余产品。
2.财富增加的途径
在如何增加财富的问题上,色诺芬谈到了三种影响财富增加的因素:分工、人才与技术。色诺芬认为,分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很难找到精通一切技艺的工人,而且任何人也不可能变成一个精通一切技艺的专家。”在《居鲁士的教育》中,色诺芬进一步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强调一个人只要从事一种手工业,甚至只做一种最简单的工作,当然会把工作做好。色诺芬还分析了分工与市场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他已经知道分工的程度依存于市场范围。”
色诺芬认识到人才在财富增加中的重要性。人才在于培养,因此,色诺芬认为人才问题就是如何训练妻子、管家和奴隶。妻子的工作是“待在家里,打发那些应该在外面工作的仆人出去工作,监督那些在家里工作的人,收受我们得到的东西,分配其中必须花费出去的部分,照管其中应该储存起来的部分;要注意不要在一个月之中花掉准备一年使用的东西。”管家应该“是那些在吃东西、喝酒和睡觉方面最有节制的人。”管家除了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主人交给的任务外,“还应该懂得该做什么事情,以及在什么时候和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看来管家是管理具体事务的人员。奴隶是主要的劳动力,《经济论》中专门有一章说明怎样对待奴隶。色诺芬作为奴隶主当然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因此他认为“适用于训练野兽的方法,也同样是训练奴隶使之驯顺的有效的方法”。
技术是指农艺。色诺芬把农艺的方法和秘诀作为管理财产的一部分,用大量篇幅来论述农业生产过程。色诺芬认识到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尽管他谈的是农业,但实际上把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已在现代经济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3.重农主义思想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鄙视商业和手工业。他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人们从中取得生活必需品的农业”。他还把经济学的任务规定为只研究家庭管理和农业,认为手工业和商业都不应该包括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内。他认为手工也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会毁坏人的身体和精神,因此希腊自由民不应该从事这种职业。但是他也明白,要满足奴隶主的多种需要,手工业又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他就主张让外邦人和奴隶来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同样地,商业也是只应由外邦人来从事的职业。
4.对商品经济现象的研究
色诺芬虽然十分注意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但他对于当时已经出现的商品经济现象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他指出物品有两种用途:直接使用和用于交换。但他强调的是物品的第一种用途,即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方面。他说:“一支笛子对于不会使用它的人来说,只有卖掉它才是财富,但是对于不会使用货币的人来说,卖掉对于自己无用的东西取得了货币仍然不是财富。”他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商品交换,指出商品供求的变动造成价格上下波动,这种波动又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
5.货币问题
色诺芬还研究了货币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说:“希腊银矿的增加,使开采它们的奴隶主得到大量的收入,有些人的大部分财产就是白银,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如果他们拥有的白银太多,他们可以把白银储藏起来。”由此可见,色诺芬事实上已经知道,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但是色诺芬对货币作用的理解是立足于自然经济的,因此他认为货币主要是为奴隶主消费需要服务的手段。
TreatiseonTaxesandContributions
《赋税论》
〔英〕威廉·配第(WilliamPetty)
华文导读
威廉·配第的《赋税论》篇幅不大,且内容有点杂乱,但虽然300多年过去了,在经济学的历史上,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掩盖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所放射出来的夺目光彩。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曾经给予它极高的评价,称这部书的作者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最具天才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者”。
《赋税论》是威廉·配第的第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他在西方财政学史和政治经济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经典之作,于1662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它主要讲述了赋税改革和一些重要的经济理论。配第在分析英国当时的税制和财政问题时,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并把它作为观察其他经济现象的出发点,这是配第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在这部著作中,配第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等问题进行了说明。马克思在谈到《赋税论》时曾经说:“配第在这部著作中,实际上用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比较量来确定商品的价格”,因为“剩余价值的规定取决于价值的规定”。马克思的这些评论,非常精辟地揭示了这位英国思想家科学的成就的实质。配第的《赋税论》可以看成17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著作,类似于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趣味延展
17世纪,当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革命后,新兴资产阶级取代封建领主的政治地位,由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系统研究税收,如法国重农学派学者魁奈撰写了《赋税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学者威廉·配第也在17世纪60年代写了《赋税论》,提出了著名的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反对封建国王的财税政策和税制,论证了各种课税方法,奠定了英国古典学派财税理论的基础。
配第是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他是医生、数学家、理论工程师、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商人——他是那种精力充沛,做几乎任何事都能成功,甚至能转败为胜的人。他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务实的配第还将经济学研究扩展到众多领域,其研究涉及价值、价格、货币、工资、利息、地租及经济增长等方面,确定了经济学初步的研究领域;而且,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还成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最初来源之一。对配第的卓越贡献,马克思给予了慷慨的赞美,称配第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最有天才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日趋兴盛,产业资本逐渐代替商业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配第代表新兴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积极著书立说,为英国统治殖民地夺取世界霸权寻找理论根据。他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研究经济学问题的。
理论精读
1.地租
配第认为,工资加上种子就是农产品的生产费用;如果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了这种生产费用,剩余部分就是地租。在配第的心目中,地租就是产品价值减去生产资料的价值(种子)和劳动力的价值(工资)之后的余额;生产资料的价值是既定的,地租多少就取决于工资多少。因此,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就是全部剩余价值。当农产品需求增加时,其价格上涨,地租也会跟着上涨。
配第最早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他不仅提出同等面积的土地因土地丰度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而且还提出由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因此马克思认为配第比亚当·斯密更好地阐明了级差地租。
2.利息
配第指出,利息只是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货币租金。因为每一个货币所有者可以用他的货币购买土地并获得地租,所以货币所有者出借货币也应当取得租金,犹如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可以取得租金一样。通过出借货币所取得的利息,至少应当等于出借的货币所能购得的土地而产生的地租。利息的征收不能用法律的手段强制调整。利息的高低由自然规律决定,即由流通中货币量的减少或增加来自动地调节。
3.货币流通的规律
配第指出了货币流通的规律,以及货币流通量与生产和失业的关系。经营一国产业所需货币要有一定的比例,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健康的。流通领域的货币太多,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商品的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厂商会降低生产量,这样就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同时,由于市场萧条,所以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配第同时论述了流通中货币量的减少也会带来危害。他指出,最好用白银来充当货币,而不是用黄金。但是白银也有其缺点,如重量的衡量和成色的评定比较困难,而且它的价格也经常上涨或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