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全国上下都极其担心日趋恶化的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的紧张局势会成为另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因此,要求制订中立法的呼声越来越大。全国各类和平运动组织和反战组织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要求制订严守中立法案的运动。这种情势已迫使国会领导人发现,国会再也不能对这些要求置若罔闻了。
罗斯福当然希望能够自由行使外交权限,以表示美国将同其他民主国家一道反对任何地区的侵略。但他明白,国会和美国人民无意在国外采取大胆行动。如果他坚持推行自己的观点并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话,就会影响1935年夏“第二次百日新政”期间他正在设法使国会通过的部分立法计划。情势的发展是罗斯福越来越担忧。后来,国会通过了一项妥协法案,该法案通过了一系列规定:对一切交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强制性禁运,同时授权总统确定哪些属于军需品和什么时候实施禁运;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送军火;授权总统不保护乘坐交战国轮船旅行的美国人;规定建立一个军火管理委员会来监督从美国运出的武器。8月31日,罗斯福“勉强”签署了这个纯属追溯性的法律。孤立主义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异常兴奋。1936年2月,国会将1935年的中立法延长1年。
1936年大选前几个月的罗斯福只能顺应潮流,不能逆势而为,但是他个人对国际状况比对当前国内前景更为关注,而且更不乐观。他表示自己把每天24小时的相当一部分用于研究外交关系。罗斯福当时曾说:“我们避免承担可能使我们卷入国外战争的政治义务;我们回避同国际联盟的政治活动发生联系。……为了思考和筹划如何使我国不至卷入战争,我已经用了不知多少时间,而且还要继续使用不知多少时间。我但愿能使所有的国家都不受战争之苦;然而那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但我至少可以确保:美国的任何行动都不至于引起或促成战争。”
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内战。德、意***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以帮助佛朗哥击败共和国军和建立***政权。罗斯福政府于8月7日发表了不干涉西班牙的声明。罗斯福这时的表现一度比某些鼓吹中立法的人更带有孤立主义色彩。他接受了英、法的观点,认为只有严格的不干涉,才有希望使西班牙战争局部化,从而避免一场可怕的世界大战。他对帮助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摆脱***统治兴趣不大,甚至根本没有兴趣了。他只希望避免使西班牙战争发展成全面的欧洲战争。他主动向国会提议修改中立法,把武器禁运扩大到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1937年1月国会正式通过了补充中立法,对西班牙内战双方实行武器禁运。此时正值1936年大选的最后紧要关头,罗斯福更加急于赢得和平主义者、孤立主义者、天主教徒的支持。他甚至写信给美国驻欧洲各国的外交官员,要求他们回国为这次大选出力。
罗斯福在1936年与孤立主义者的“握手言欢”主要基于多方面的考虑。表面上看来,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竞选策略,是一种违背罗斯福真实意愿的实用易行的权宜之策。实际上,它是罗斯福一贯政治风格的再次体现,他从来不肯公然将自己安排到易受攻击的阵营分明的地带。不到万不得已从不肯暴露自己,这是他“如狐狸般狡猾的一面”。此外,1936年的罗斯福还希望通过接受甚至主动要求修订中立法这些举动,来消除全国对总统拥有过大的控制权而日益增长的忧虑。总统的权力随着新政纲领的实施而不断扩大,人们认为只有严格限制总统的决定权,才能避免再次发生上次世界大战的悲剧事件。现在他主张对西班牙实施禁运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制止一场欧洲战争。由于为和平而作的这一点努力不需要美国承担任何国际义务,所以在国内也几乎完全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1936年的大选的成功似乎证实罗斯福的策略是有效的。
罗斯福在竞选连任获胜后,直到1937年10月为止,他基本上奉行孤立主义的原则,表现得同1936年没有什么两样,或者说起色不大。德意日***侵略行动步步加紧,但是孤立主义者似乎并没有什么觉悟,反而更加畏首畏尾了。
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孤立主义的大本营芝加哥发表了著名的“防疫演说”。他以自己的观感开头,随即便转入主题——和平。希望最近已被一种对灾难的习惯性恐惧所替代,无辜的人民和国家正在因为贪婪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被残忍地当做牺牲品。“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作出一致的努力去反对违反条约和无视人性的行为,这种行为今天正在产生一种国际间的无政府主义和不稳定状态,仅仅依靠孤立主义或中立主义,是逃避不掉的。”随后罗斯福强调,目前严重的情势所涉及的问题是战争与和平、国际法,尤其是人道的原则,而不再是个别条约的特定条款遭到了违背。“世界上无法无天的流行症看来确实在蔓延之中。当生理上的流行症开始蔓延时,社会就会认可并参与把病人隔离起来,以保障社会健康和防止疾病传染。”演说的最后罗斯福强调,美国政府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然而当局并不能保证美国不受战争灾难的影响和避免卷入战争的危险。美国痛恨战争并希望和平。因此,美国正积极从事于寻求和平。
罗斯福的“防疫演说”被称为用于测试舆情的气球。这次演说之后,马上就引起孤立主义者的强烈反对。面对这种阵势,甚至连总统自己手下的人也劝他不要在反对***侵略问题上正面前进。因此,罗斯福很快退缩了,没有采取任何“隔离”措施。
1937年12月12日,日军向南京发动了进攻,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吃水不深的美国炮舰“帕奈”号停泊在长江位于南京西南大约27英里的地方,一些美国商人、外交官和新闻记者正在舰上避难。一群日本轰炸机对“帕奈”号进行了轮番轰炸。当乘客和船员们坐木筏和小船上岸的时候,日本飞机又进行了扫射。两名美国水兵和一名意大利记者中弹身亡,还有40人受伤。三艘油轮也受到轰炸和扫射,在下沉之前冲到了浅滩,油轮上的中国船员逃到岸上。同一天在长江上的几艘英国船也受到了袭击。罗斯福和国务卿赫尔对日本***军队肆意击沉“帕奈”号的行为义愤填膺。他们向东京发了一个愤怒的电报,要求对击沉这艘炮舰并造成美国人伤亡的事件进行道歉和赔偿。然而,这一事件没有惊醒反而助长了孤立主义情绪,他们深恐此事将导致美日对抗。
1938年1月,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一份要求增加国防开支的特别咨文。“作为陆军和海军的总司令,”罗斯福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责任,我应该向国会报告,鉴于其他国家的武装力量日益强大,我们的国防力量不足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因此需要加强。”总统要求国会拨款104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加强海军力量,因为海军被视为美国的第一道防线,提出美国必须准备两洋作战,要建立两洋标准的海军,即建立等于德、意、日三国海军力量总和的两洋舰队。当时日本海军已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68200吨的“大和”号和“武藏”号,它们配备的火炮口径是181英寸,而美国海军按照条约规定的限制配备的火炮口径是16英寸。孤立派一开始对这一提案强烈反对,国会要求总统表明,不使用美国海军来保护在作战区域做生意的美国人,也不用来“巡弋世界各地”和“强迫实施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反对与英国取得任何谅解和协议,并要求美国从远东撤出军队和商务代表、承认“满洲国”,主张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经过长期激烈的辩论,罗斯福扩大海军装备的法案才得以通过。
193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罗斯福对局势的发展感到震惊。展现在他面前的是这样的一幅世界图景:奥地利被希特勒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希特勒肢解了,柏林—罗马轴心更加肆无忌惮,中欧和东欧实际上已经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日本正进行着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并在太平洋上蠢蠢欲动,同西方的德国、意大利遥相呼应。美国在东西方的利益都受到严重挑战。于是,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取消中立法案的禁运条款。他认为中立法不利于受害者,实际上是帮助了侵略者。在此后的300天中,罗斯福为修改中立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参议员们在会见时对罗斯福施加压力说,全体共和党议员和25%的民主党议员都反对废除武器禁运条款。在这次不愉快的会晤后不到两个月,欧洲战争爆发了。可是孤立派不服输,组织了一次广播运动,大造舆论反对修改中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