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4000000020

第20章 批评作为一种艺术(6)

因此,先锋文艺的存在(被容忍,有人买)已经违背先锋原则。而先锋主义的成功(被捧成明星)即先锋的最大失败,它自我取消了对抗文化主流立场。

先锋艺术以成功自杀的冲动,尚有其内在的原因。

如果不靠外在判断(例如大多数人说“看不懂”),我们如何判别一部作品是否“先锋”?

格林伯格给了一个定义:先锋作品,必最大限度地、竭其可能地退向艺术工具本身,尽可能排除与工具之外的任何联系。例如绘画,就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平面性,不去表现任何“立体感”,拒绝让观画者“挖出一个洞”。所谓“立体派”(Cubism)的绘画,也正是有意把立体延展成平面。

先锋艺术最激动人心处,正在于他们纯然只关心空间、平面、形状、颜色的发现与安排,而排除这些因素不必然所指的任何东西。

先锋绘画必须排除平面色彩之外“不必然”的东西,即意义、主题、题材、经验、场面等等,用格林伯格的特殊术语,要摆脱“文学性”。

其实现代先锋小说也在摆脱主题或意义。显然,不同艺术工具,这需要勇气。”先锋艺术家如果不想饿死,对主题或意义的携带量各不相同,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组成一个阻力序列,这也就是“先锋化”的历史序列:“先锋绘画的历史,就是向其工具的阻力节节投降的历史。”

不少理论家讨论的先锋主义的否定性(negativity),在格林伯格看来却是肯定性:工具本来就是被迫表现,只消让它取消表现任务,退回自身。

容忍是因为标榜多元,先锋主义者早就看出多元是假的,就意味着“对社会罢工”,这个社会实际上只有一元文化,即商业化低俗。

“现在已可确定,绘画艺术极度简化(irreducibility)只剩下两个因素,即平面与平面的边界。换句话说,只要遵行这两个法则,就能创造出一件可以被当作画的东西。它只能用金钱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的唯一等价物来衡量。因此,框紧或钉紧一幅画布,就可以作为一幅画存在——尽管不一定是成功的画。”

上面的说法,理论上能自圆,实际操作中却困难太大。退回工具,无须表现。于是艺术进入了“马尔萨斯噩梦”——观众以算术级数增长,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几何级数增长。任何一门行业,要保持“家”的水准,就必须有个判别标准。当工具不再表现,也就是说不再需要控制驯服工具的技巧之后,用什么来判别艺术与非艺术?

的确,买主依然是资产阶级。

马拉美曾说,在先锋派艺术圈子里,成天能听到怒气冲冲的互相指责:“江湖骗子!”在别的艺术圈子里,至少销售量是排行的一个标准,不服气也不行,可是在先锋艺术圈里,却不能公然把销售量作为自吹的资本。

格林伯格说,标准是有的。当有人指责格林伯格揄扬备至的画家纽曼(Barnett Newman),说他的画小孩子也能画。格林伯格辩护说:“这话不错,但纽曼必须站在那里告诉那小孩如何做。”同样,当波洛克的作品被人讥为只是在乱洒颜料,挂出来极像墙纸,格林伯格则为之辩解说:“波洛克的艺术魅力正在于它似乎如墙纸般重复,但实际上却并不重复,它是在重复中击退重复,在均衡中抛开均衡。墙纸画匠能在技巧上画出波洛克式的图幅,但条件是需要一个波洛克站在旁边教他。”

这样,格林伯格否定了自己。因为艺术必须在工具的简单组成上加添某种东西。艺术的真谛超越于平面形式之上,那么,这个真谛必是某种理念、概念、气韵,总之就是本该被格林伯格排除的“不必有”的东西。

十一

当艺术判断成为一个不可言宣的神秘之后,则有何工可罢?先锋艺术首先得向社会显示自己的价值,先锋艺术家只剩下一条路可走:赢得批评家欢心,尤其是那些控制着画廊展出、博物馆收藏、学院美术系舆论,以及执笔报刊艺评栏的批评权威(格林伯格就是最后这一类)。这些人之间的派别关系、师承关系、亲疏关系,形成不同的势力(所谓“格林伯格家族”即一例)。先锋艺术原是为反体制而产生的,这样一来却变成了体制。

像格林伯格这样的权威,他们不知决定了多少人的艺术生命。于是弑父不可避免。容忍允许先锋文艺以反社会的挑战姿态存在,对先锋艺术家而言,这种容忍就等于不屑一顾的冷漠,比挨骂还要难受得多。

再否定的起点可能是“黑山派”(Black Mountain School)。50年代初,一群年轻艺术家聚集于南卡罗莱纳州的黑山学院,决定向既成势力“纽约派”开火。他们用掷《易经》卦爻作任意性的指南,作了当代首次“随机”(chance)艺术实验,从中产生的是凯吉(John Cage)的音乐,肯宁甘(Merce Cunnin gham)的舞蹈,奥尔森(Charles olson)的诗歌(虽然真正的“随机”诗歌,要等“语言诗”出现后才正式诞生),以及饶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绘画。

其中直接打击格林伯格的,是画家饶申伯格,他标榜“绝对平面”,有意把格林伯格的“满面”(allover)绘画原则推到极端。

“满面”原则,是格林伯格对波洛克、克莱因(Franz Kline)、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纽曼等人作品的美学总结。据他说,这些人的作品已经“非中心化”(decentralized),画面没有重点,绘画的平面性以纯然方式呈现,金钱成为万能的尊神。先锋艺术家只是“靠金脐带与社会联系的逆子”。“先锋派从资产阶级社会移入自由艺术家的生活方式,表面质地均以致“溢出画框”。

而饶申伯格和约翰斯(Jasper Johns)等人经常整幅刷一种颜色,毫无图形,几乎空无一物的画面使格林伯格哭笑不得。他指责这些人有意“取消抽象表现派的视野”,但他无法说清为什么“视野”(vision)不能取消。

当代先锋主义的“什么都来得”(N"importe quoi),终于把格林伯格推到一个他本来不愿站的位置上,即从先锋辩护士变成先锋的反对者。

1968年,他开始正式宣战。他发表一系列演说与文章,指斥一部分当代先锋艺术为“俗先锋”,批评他们逃避“质量”(quality)这个关键问题,实为假充先锋的反先锋。因为他们“打着求新的幌子,把艺术缩减到非艺术”。

于是我们又回到老问题:艺术与非艺术,先锋与假先锋,这条分界线究竟如何划?德国先锋理论家毕尔格(Peter Burger)的解释比较清楚,他指出杜尚(Marcel Duchamp)把小便池签上名,或是安迪·沃荷(Andy Warhol)连画一百个汤罐,用意是挑战。先锋艺术的定义之一就是向体制化的艺术挑战,所以它们是先锋艺术。但当它们被送到美术馆展出,这挑战就进了一步,它们按“体制”的规则打进体制,胜利的挑战使原本的非艺术成为先锋艺术,挑战的胜利又使这先锋艺术成为非艺术,做个艺术家,因为它们一旦被美术馆收藏,有了市价,也就成为体制的一部分,失去了挑战性,从而也失去了作为先锋艺术的资格,结果也不再是艺术。

这个论辩很可以为格林伯格出一口气。不妙的是,格林伯格正是这个“体制化”的重要部分。在杜尚或安迪·沃荷作为挑战者出现时,格林伯格正是他们挑战的对象。

十二

50年代初,波洛克在他艺术生涯的巅峰,开始酗酒无度,精神崩溃,他绚丽的画幅上只剩下黑白二色。

资本主义社会为先锋文艺提供的另一个生存条件兼破坏因素,是所谓自由容忍。1956年他暴死于汽车失事。此事对格林伯格的打击极大。固然他还在热情地为先锋艺术辩护,还在热心地发现人才吸收进他的“格林伯格家族”,直至60年代末,他依然是画坛上一语定评的人物,但他的雅典之辉煌,连同苏格拉底式的睿智一齐渐渐下沉。

可以说,先锋主义的本质是反多元的。它只承认先锋文艺这一元价值,实际上它以不容忍对待容忍。

1962年,抽象表现派在纽约美术品市场上价格突然崩溃,在收藏家中名声扫地,取而代之的是波普艺术与装配艺术。格林伯格怪罪饶申伯格与约翰斯等人故意歪曲“满面”原理,就是退出市场,对此应负重大责任。

一派艺术会过时,一种理论也会过时,这并不奇怪。人类求新冲动本是很无情的。但艺术过时的标准是市价大跌,理论过时的标准是它所赞扬的作品不再卖钱,这就令人深思了。当代先锋艺术不断遇到周期性危机,到底是艺术危机还是艺术的商业体制危机?

十三

先锋主义把整个社会划成了两个部分:“懂”先锋艺术的雅人,与不懂先锋艺术的俗众。不懂者永远不会懂。有论者甚至提出,先锋作品无法用常规学术方式——考据、注释、讲解等——加以讨论,因为一方面先锋作品无从诠解,另一方面妨碍交流的并不纯是难懂,而是观众读者的敌对态度。因此,先锋批评的目的不是解释,而应当培养大众的同情态度。

俗人不懂无妨,只要有心。而另一部分人,雅人,因为已是有心人,就必然是懂先锋艺术者。

可惜这些有心人真懂与否难说得很。至少在最近半个世纪,自从先锋艺术具有收藏价值后,不懂装懂者就大增,雅人包括了许多有钱的资产阶级和机构,他们取代了18世纪前的贵族,化解能力首先来自金钱。全面商业化后,而艺术经纪人与批评家们则扮演昔日的豪门清客的角色。

苦恼的是,先锋艺术并无明确的优劣判断,每一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家。因此,先锋艺术品的市场实际上是投机商折腾的市场,在理论家指导下类似股票市场地痉挛。

先锋主义的“危机”,是先锋文艺放弃其原设的文化角色,甘受世俗名利诱惑,自愿进入社会主流体制的必然后果。先锋主义本是用反社会态度来激活被金钱扼杀的艺术感,至此,先锋成了真正的媚俗。要能抓取食饵又要躲开捕兽夹子,实在没几个人能做到。

十四

而先锋理论家之掮客化,破坏了其文化哲学,他们开始解释那些一向被认为不能解释的东西,为市场价值找出一种为社会常识(即为新增的“雅人们”)所能接受的解释。当格林伯格从一个左翼小杂志的撰稿者变成一个先锋鉴赏权威后,他离开了《党派评论》,并与《民族》(The Nation)杂志打了场“苏俄宣传”的诽谤官司,甚至加入了麦卡锡主义色彩甚浓的“文化自由委员会”。他从马克思主义退回经验主义。他开始说:“现代主义艺术并不展示理论……只展示经验。”他甚至推翻他本人的历史:

当我描述作为艺术的艺术时,马克思主义不起作用……我的批评是实证主义的,它不谈别的,就谈这东西,谈物。

无怪乎格林伯格不写书,只写散评。先锋艺术世界要求于他的,如果没被雇佣,已经不是理论,而只是推销。

当然先锋理论还是有人在做,而且做得比格林伯格半途而废的理论深刻得多。但毕尔格、阿多诺、埃柯、巴特、克莉斯苔娃等人精心构筑的,对先锋主义文化或历史的阐述,从悲观的预言走向悲观的总结。

在西方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先锋艺术,以推翻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为己任,它不断创新的基本动力是资本主义不断的危机。随着冷战时代结束,先锋主义的精神价值成了问题。

我们不能预言西方的先锋主义是否真会死亡,抑或能摆脱媚俗的压力卷土重来。或许先锋主义的边缘确需要取得新的边缘性,才能再生历史功能。

西方的先锋主义未能保住它的文化边缘性,非西方的先锋主义现在用地理的边缘性来加强自身的文化边缘地位。

我个人却认为,“第三世界”先锋主义急于将自我确立为中心,急于“提供唯一真正价值”,其结果只会重蹈西方的覆辙。在这全球生产方式、交换方式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的时代,在本民族范围内有主流陷阱,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主流陷阱。

边缘地位是痛苦的,但却是先锋主义唯一的立足地。

阿多诺曾有妙言:“如今,唯一真正的作品是非作品之作品。”

正是在这个似非而是的问题上,格林伯格及西方先锋主义失败了,而我们将在此确立我们的理论出发点

同类推荐
  •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优美的散文,文字优美,清丽婉转,读来如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让你在饮茶多时之后,仍然回味无穷。这些优美散文从生活的各种姿态、不同人的不同感想、或写实或遐想的剖面作为切入点,将文学的优美和文字的奇特展现无遗,一个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引您进入奇异的殿堂,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以精简准确的慢调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优美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如花瓣飘落一身,芳香久久不散。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水若无清流,纯洁将化为无忧,心若不奔腾,精气将如烟云”;”遥远的过往历历在目,反倒是近日种种,模糊如前尘韶光”;”斑驳的老城墙,只要不倒,便是世间美景”……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美言,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一部散文集。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洛克菲勒家书

    洛克菲勒家书

    本书是约翰·D·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的汇编,这些信札是洛克菲勒不愿意公开的,以遗嘱形式珍藏的贵重物品。信札“透露了太多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业秘密与经营智慧,绝对是一本培养伟大企业家的无可比拟的教材……”洛克菲勒这些信札的价值正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热门推荐
  •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了拒绝,在无意之中拒绝很多东西,而选择拒绝就意味着堵死了人生的条条大路,不去尝试,不去改变,只固守旧有的生活。《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强调一种“不拒绝”的理念,旨在告诉读者只有面对失败、付出、改变、尝试、责任、宽容、理解、倾听等的时候,应以一种不拒绝的积极心态去应对,才能迎接希望的曙光。
  • 凶案背后

    凶案背后

    世事无论好坏,总是先有因,而后才有果。每一起凶案的背后,都曾有罪恶的种子在发芽。作恶的是否十恶不赦?被害的是否白璧无瑕?究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是有些人生来就携带着罪恶的基因?种种疑问,不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无人可以解答。小莫的V群:200144356欢迎任意书中主配角名+读者ID+粉丝值来敲门
  • 政治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政治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秦始皇如何霸气一统六国,刘邦如何成为布衣天子,武则天如何成为千古第一女皇?答案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谋略机智成就了他们。《政治家成长故事》为读者朋友们呈现了著名政治家们的辉煌一生,主要内容有:第一良相魏征、乱世中的雄杰曹操、北宋改革政治家范仲淹、千古一帝康熙等故事。
  • 穿越汉朝后宫:昭君不出塞

    穿越汉朝后宫:昭君不出塞

    一次倒霉的穿越,她糊里糊涂的变成了昭君。什么?四大美人很爽?我P类,一直罩着她的皇帝没多久就挂了,要是去塞外那个蛮夷的底盘,又是跟自己在现代的负心汉一样,都是有妇之夫….哦,天哪,地哪...见到明星脸了,古代也不错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卿狂,傻王妃来罩

    卿狂,傻王妃来罩

    本文1v1,互宠,女强男萌,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男主也是很强的。她是天辰国丞相府里最最不受关注的庶二小姐,临水照镜,却不慎失足落水、芳魂逝去的伊梦影;她是奋斗十年,踌躇满志,准备回国大干一场的商界‘老油条’,飞机坠毁,魂入异世的林竹。再睁眼,林竹成了伊梦影。迎接她的,是一个待嫁之身。什么?快要嫁人了?什么?要嫁的是个煞星,煞星不算,还是个傻子?丫环哭哭啼啼,林竹却甚是满意——至少身份是个王爷,吃喝不用愁。至于煞星,煞星好啊!煞星就没人敢觊觎了。她不期待什么爱情,却也见不惯满屋子‘好姐妹’。至于傻子,傻子好啊!傻子好控制,这日子不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吗?这真是…想得太美!前往康庄大道上总有些烂虫来挡路。这道理,她明白!没事,咱迎风破浪,总会见到彩虹。婆婆态度晦暗不明?没关系,我会让你看到我是绝佳媳妇代言人;极品叔婶偶来闹?没关系,婆婆做前锋,我摇旗呐喊。到忍无可忍,那就别怪我自个做前锋了;想欺负我老公?那对不起啦,先做好去死的准备吧。王爷傻,想夺权?诶诶,别忘了还有本王妃。咱们王府,女主内,女主外,男主卖萌。看不起她?那就拿出点业绩瞧瞧。贪污腐败的,见了我也不用绕道而行,不好意思,哪条道都是我的人;闹分裂的,落的无家可归也别怨咱,谁叫你思想跟不上时代,世界需要和谐…这回不给小片段,给一些语录:一:女主语录:“傻瓜也是你能叫的?全天下能叫他傻瓜只有本王妃。记住了没?记不住那脑子就不用要了!”“我是你的王妃,你要事事依着我,知道吗?同时,我会事事罩着你的。”“我叫你傻瓜,那是昵称,你得笑;别人叫你傻瓜,那是侮辱,你要把别人打得承认他自个是傻瓜才行。”“虽然你真的是个傻瓜,但我一辈子认定的就是你了。你就偷着乐吧。那什么皱眉、忧愁的,实在是不适合你这个傻瓜。”二:萌主语录:“娘子是天下最最好的娘子,不准说她坏话。她骂你,肯定是你错了;她打你,肯定是你活该。”“娘子的话要乖乖的听着。娘子说的就是对的。”“欺负娘子的人都是坏人,恒恒要打死他们。”简言之,此文就是一个很强的乖乖傻瓜,经由咱们的女主调教,成了一个以娘子为天的定时炸弹的故事——不要欺负女主哦,小心男主会爆炸的…O(∩_∩)O
  • 魔武极仙

    魔武极仙

    受屈辱,逆修仙,修得无上妙法,俘获绝代佳人!凡间卑微的小人物机缘之下获得魔道圣物,从而踏上逆天修真之路!夺宝库、翻云覆雨、踏六界、唯我独尊。
  • 战神的逃妻

    战神的逃妻

    战神大婚,小舅子扮姐出嫁不说,老婆还被拐了!天帝不帮忙追人,还在旁边看笑话。战神追妻,小娘子打神将,绑王子,舍肉身,穷其一生,只为逃脱命运……
  • 虹之绽

    虹之绽

    明晓溪小说“旋风少女”系列,已被改编成周播剧,即将登陆2015湖南卫视每周一周二22点档“青春进行时”!《旋风少女3:虹之绽》:故事以一场紧张刺激的对战精彩开篇。百草战胜韩国金敏珠,并且以双飞踢的第三踢,把金敏珠踢落到台下,一举成名。与此同时,关于爱情的三条线索也在悄然拉开,俊朗的廷浩从美国归来,温润如玉的初原在韩国突如其来地向百草表白,冷峻的若白身体虚弱、似患上了未知的疾病,把对百草的爱一直埋在心底……百草最终会选择和谁在一起?
  •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相传两千多年前,一个贫苦青年海菲在神的指引下,本书收录了常见《羊皮卷》范本的经典,得到秘密流传下来的经商致富秘籍,最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这些秘籍书写在羊皮卷上,因此被称为“羊皮卷”。17部世界级成功宝典以各自的主题让《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处处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并照耀着生命的前程。但令人惋惜的是,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励志好书,自海菲之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这些神秘的羊皮卷。虽然那些神秘的羊皮卷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但是富有羊皮卷意义的书籍却从未消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