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把电话普及到墨西哥一样,在新的历史阶段,卡洛斯也在谋划着把电脑普及到墨西哥。这样就可以和众多的墨西哥人一起分享自己对于未来科技的美好憧憬了。
§§§第三节把墨西哥搬到网上
“你不得不承认,是比尔·盖茨向整个人类敞开了信息社会的大门,而真正把拉丁美洲拉进这座大门的,还是我卡洛斯。”
在看到网络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之后,卡洛斯不顾墨西哥的落后状况,当时墨西哥的好多人连电脑都没见过,他却要把墨西哥搬到网上去。在他的公司,产生了拉美地区的第一个西班牙语网页,墨西哥人从此跨人了互联网时代,他毫无疑问成为了墨西哥的互联网先驱。
信息时代的到来,把美国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人们坐在家里就能购物,坐在家里就可以学习,乃至有的人坐在家里就可以上班。自从互联网被广泛接受以来,各行各业的美国人就试图把自己的业务从现实搬到网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整个美国就被搬到了网上。这时,在美国体会到了信息社会的美妙的其他国家的人才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个模式推广到自己的国家,如何把自己的国家搬到网上。在这个网络化现实社会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企业,创造了很多财富传奇。
1996年,中国的电子网络科技大本营中关村诞生了一个名叫“瀛海威”的公司,他们在中关村竖起了一个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o而这家企业在面对网络的时候多少显得有些冲动过头,他们找不到自己能在这个过程中做些什么。起初这家公司做网络接入服务,但随着电信网络系统更加发达、资金更加雄厚的中国电信的介入。这家公司的网络接入服务就走到了尽头,因为相比之下,他们的费用要比电信高许多。
后来又有一家名为8848的网络公司,他们知道要想让中国人快速进入网络时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又要获得好处,那么必须开网站。
但他们开了网站以后又不知道该经营什么,有的要走B2C模式,学习美国的亚马逊公司,通过网络向消费者提供订单,主要涉及图书销售。
但当时中国国内的销售网络很单薄,没有哪家公司需要在网上销售东西,也没有什么商品可以拿来在网上销售。这时候又有人要走C2C模式,为网络销售提供市场平台,但这在当时中国的网民数量有限的环境下仍然没有多大市场。最终这家公司和“瀛海威”一样,只红火了一阵子就破产了。从中国的网络先驱成为了中国的网络先烈,以至于现在好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初期还有这样的插曲。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困境最终因为一个叫马云的杭州英语教师而改变了,马云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的创业明星,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财富偶像。但在早期,他和卡洛斯一样,都是弃教从商比较有远见的那种人。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云在教书之余和朋友合开了一家博雅翻译社,有一次有一个浙江商人请他去美国做翻译,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回来之后就一头扎进去,南来北往,经历两三次被骗及失败之后。他决定开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B2B模式网站,而且得到了日本软银财团和美国高盛集团的风险投资。但是面对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好多人不理解马云的做法。而马云呢,也理解他们的困惑,在被称作“骗子”、“疯子”之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目标。
因为他看到了互联网的潜力,在未来,肯定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都会离不开互联网。看着美国那边如火如荼的发展,而中国这边却是死气沉沉。和面对美国互联网时代的墨西哥互联网先驱卡洛斯一样,马云是又冲动又无奈。为了尽快地介入互联网,他绞尽了脑汁,终于发现了一个美国和中国的切入点,那就是商人,商人无国界。美国的商人需要中国的产品信息,中国的商人需要美国的市场信息。在刚开放不久的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外贸经济的形势下,这方面的来往很频繁。马云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开始做中国出口企业和美国采购商的媒婆,不过这个媒婆可是在网上进行撮合的。就这样,他抓住了中国中小企业众多而大多都以出口为主的特点。在中国开创了B2B的企业间网上交易平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为中国的互联网事业走出中国影响世界做了很大贡献。现在的阿里巴巴网站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B2B模式商业网站,为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服务。就像马云说的,他们使人们觉得“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可以说马云模式不仅是个中国特例,也是一个行业特例,他的成功在于把一个行业搬上了互联网,他把商业搬上了互联网。其实每个时代、每个领域的最大突破口都在于对最先进的技术的利用。互联网时代也是如此,谁抢先占领一个高地谁就可能获得长远的利益。
在和中国国情基本相似的墨西哥,卡洛斯的处境无疑和马云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卡洛斯已经是个垄断大亨了。他现在不需要通过帮助别人把相关的业务搬上互联网来获得中间费用,他需要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搬上互联网。
虽然他在美国初试牛刀就有不小的收获,但毕竟他是墨西哥人,他是墨西哥的财主,他是墨西哥的商业帝国的国王,他的利益在墨西哥。这时候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卡洛斯必须想办法培养他的国民——这些墨西哥普通消费者,这样他才可能完成把他的商业帝国搬上网络的这个目标。在墨西哥,卡洛斯自己的事就是整个墨西哥的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艰巨性,使得卡洛斯的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使命感,这使得他不敢随意贸动。和每个高明的国王一样,卡洛斯为了发展他的商业帝国从来都是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往前跑三步再往后退两步,虽然都是前进了一步,但这种方式比大摇大摆地前进一步或两步更安全。
马云起初就把主要力量放在了美国,以至于在阿里巴巴成立初期,它在国外的知名度要大于在国内。后来在2000年的美国电信寒流影响下的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之际,他果断选择了B2C(BacktoChina),他选择了回到中国,在中国发展了几年,获得了众多的企业会员之后,他又一次回到美国市场。这和卡洛斯在美国电信寒流中大捞一把后马上调头返回墨西哥如出一辙。
在收购Prodigy公司的时候,当时Prodigy公司在美国市场的表现1安排。他要利用Prodigy的网络技术和自己掌控下的墨西哥电信公司的电话网络,将网络业务引进墨西哥,然后辐射到整个拉丁美洲。那时候,被他搬上互联网的拉丁美洲就要成为卡洛斯的盘中餐了。因为信息的垄断和其他的垄断不一样。其他的垄断你可以选择不要,可以不打电话,不抽烟,但是不能不了解信息。缺少了和外界的沟通,一个人就会发疯,对现代工业文明下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卡洛斯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在为自己的商业帝国的未来铺路。等他掌控了拉美的互联网,那时他的影响就渗到拉美至少是墨西哥人的骨髓里了。
有了IT核心技术的保证,卡洛斯开始施展拳脚整顿旗下其他业务。经过一番改造,卡洛斯将Prodigy公司的通讯部、墨西哥电信公司以及美国国际无线集团(卡洛斯拥有该公司20%的股票)整合起来,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电信航母,并命名为卡尔索环球电信公司。这是继美洲移动通讯后,卡洛斯为自己的财富走向国际化的又一个杰作。
很快,卡洛斯利用Prodigy公司的网络技术统治了整个墨西哥市场,墨西哥电信公司也很快成为拉丁美洲第一家能够提供ADSL宽带网络的服务商。随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内容被添加进来,更多的拉美消费者被拉进了卡洛斯的网上商业帝国,他们的生活多了一些方便,卡洛斯的影响力也慢慢增长。
和中国的网络先驱们比起来,在对如何把网络介绍给自己的国家这个问题,卡洛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他旗下的墨西哥电信公司和美洲移动电话公司所拥有的遍布全墨西哥的网络足以解决线路的问题,但即便如此,要想真正把墨西哥搬上网络,摆在卡洛斯面前的问题仍有一大堆。
首先是计算机的普及。如果说线路是网络社会的神经,计算机就是网络社会的神经元,如果没有神经元,再强大普及的神经网络都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而在当时的墨西哥,计算机就像是刚开始流行的电话机一样,是一件非常奢侈的物品。而且在墨西哥,电子科技不够发达,一切技术都要从美国引进,这无疑使电脑成本更高。另外电脑及互联网的消费模式,都是一种消遣性的东西,对于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的墨西哥一般民众,就更显得遥不可及了。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年的时候,墨西哥人的人均收入不到2000美元,而当时一台计算机的价格也是2000美元。也就是说,即便是不吃不喝,墨西哥人也要攒上一年的钱才能买得起一台计算机。再加上当时墨西哥网络并不发达,计算机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还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还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普及计算机自然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
按照当时墨西哥《国民报》的说法:“卡洛斯显然不了解墨西哥人民眼前的处境,当30%的墨西哥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两美元的时候,我们实在想象不出,计算机对他们到底有什么意义?更何况,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这个奢侈品……”
但是在卡洛斯看来,守旧的观念会让人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在工业时代已经矮了半截,在信息社会如果不赶紧追上,那么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而墨西哥的经济也就不会因为对新技术的利用而获得长足的发展。所以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卡洛斯决定想办法推行他的计算机普及计划。
在卡洛斯的提议下,卡尔索集团推出了一项庞大的“计算机普及行动”。根据负责执行这项计划的卡尔索集团计算机部门负责人冈萨雷斯·福克斯的回忆:“在那段时间里,我们的工作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计算机到底是什么……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连每一次跟朋友的聚会都变成了计算机知识普及课。”
在2000年左右,卡尔索集团宣布,所有在卡尔索与计算机相关的部门工作的员工都可以获得一台计算机,仅需缴纳不到1000美元就可以了,而且也不用一次付清。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分期付清这1000美元。另一种是通过提供计算机技术培训的方式来陆续缴纳。
宣布这项措施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卡尔索集团便以极低的价格向自己的员工出售了2.8万台计算机,不仅让这些员工,还顺便让他们的家人和亲戚接触了计算机。
与此同时,卡洛斯的计算机普及计划还在另外地令人难以意想到的地方展开着。2002年,在得到墨西哥政府的支持之后,卡洛斯联合墨西哥的其他工业巨头向墨西哥的那些偏远地区先后捐赠了超过10万台计算机,从而达到了让墨西哥“每一个村子都用上计算机”
的目标,他终于把自己的计算机普及计划做到了最底层。
在实现计算机普及以后,就要解决联网问题,如何使这些计算机用户互动起来。当时的互联网只限于英语世界,对于流行西班牙语的墨西哥和流行葡萄牙语的拉丁美洲其他地区,网络内容的完善成了一个最迫切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卡洛斯旗下庞大的企业体系再次发挥了巨大的合作优势。在他的坚持下,Prodigy开设了西班牙语版本,从而使得那些只能读懂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人也能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内容。
就这样,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2004年,墨西哥就成了全世界网络用户增加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用户从2000年的几万人增加到接近三千万。而这个数字对于总人口不到一亿的墨西哥来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几乎达到了饱和状态。
但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不遗余力普及计算机的人自己却不会使用计算机。2001年,卡洛斯生日的时候,儿子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卡洛斯很高兴。后来他在和别人提起这部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说:“之前我也接触过计算机,但很少会有机会亲自操作。”
在2002年的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时,卡洛斯饶有兴趣地跟采访他的记者盖里·史密斯分享了自己刚接触电脑时的经历:“拿到那台笔记本计算机之后,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我都只会按‘开始’键,可这没关系,我坚持学下去,很快就学会了。我相信,无论是计算机还是网络,就像打高尔夫球或者是下象棋一样,只要你认真去学,很快就可以掌握。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墨西哥,我们都不应该让计算机挡住了未来的道路。”
在把电脑普及到墨西哥,又让充满西班牙语内容的网络把墨西哥人都牵到了一起之后,卡洛斯开始着手把墨西哥搬到网上,他要在各个领域的网站都产生影响力。
但卡洛斯毕竟是做实业起家的,而且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变更周期又很短,他在其他的专攻电子网络的竞争对手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这使得墨西哥的互联网领域异彩纷呈而不是像电信业一样,被他一家垄断。
或许卡洛斯看得很清楚,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是任何垄断者都无法逃脱的,因此也难以在互联网领域做到一家独大,只能各有专攻。
他虽然焦急地搭上信息高速公路,但却没有因为没达到预期的垄断目的而失望。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先驱比较起来,卡洛斯是幸运且幸福的,他笑到了最后,而没有半路夭折。
§§§第四节别提巴菲特
“很多人相信我是通过股市发财的,事实并非如此。能够被称作巴菲特当然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可我并不十分了解股市,巴菲特是我十分尊重的一个人,但显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跟他并不属于同一个行业。从本质上来说,他是一位投资家,而我更像是一位经营者,当我选择收购一家公司的股票,我会从经营这家公司的角度做长远考虑,这点巴菲特跟我显然不同。”
“财富的力量不在于捐赠,而在于使用,只有正确地利用你的财富,它才会发挥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我不会像巴菲特那样拿出大笔的钱用于捐赠,道理非常简单,像个圣诞老人似的四处散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你可以跟人们分享你的红薯,但没有把你的红薯地也送给别人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