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有需求没服务,现在是有服务没需求。他发现,在墨西哥网络服务业务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网络用户不足,也就是网络在这里还不够普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短期内,以最快的速度培训大量的网络用户,让更多人知道运用网络的好处。而这时CompUSA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业务就被他利用起来了,并且得到了微软的技术支持。这时的微软也很重视墨西哥市场这块大蛋糕,于是一拍即合,卡洛斯和盖茨在这时候就开始了合作。正因为这个缘故,使得卡洛斯从盖茨那里了解到了未来信息世界的前景,这又促进他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的投入。他表示:“我们会不断地在与科技有关联的领域当中进行大量的小规模投资,这样我们就可以始终保持在时代的前沿。长途电话已经成了一项商品,但它的寿命不会太长。短途通话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尽早地转移到新的领域。”
卡洛斯不仅能在一些被人们忽视的基本民生行业牢牢地坚守,而且能在好多人还都不太熟悉的新兴潜在民生行业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开拓。这正是他的财富能源源不断地进入的原因,也就是因为这些他即使在经济危机中也能毫发无损。
§§§第四节在绝路中发现捷径——收购Prodigy、CompUSA,搭上信息快车
不可否认,正是这两次收购,使得卡洛斯在墨西哥这样一个科技不怎么发达的国家,很快走向了电子及互联网行业的世界领先位置。,不仅把墨西哥很快地带进了信息时代,也使他自己的财富获得了更大的增值空间。
在完成了对Prodigy和Comp USA的收购之后,卡洛斯不但涉足了最大的市场,获得了先进的技术,而且使自己的商业帝国完成了转型,在绝路中又找到了重生的机会。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卡洛斯不仅重视传统的民生基本行业,而且很重视参与新兴产业。在正在为赶不上信息时代的末班车而焦急的时候,美国的电信危机给卡洛斯提供了契机。而在这次危急中收购的Prodigy和CompUSA使卡洛斯在绝路中发现了捷径,顺利地搭上了信息快车。
1995年,是一个网络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美国完成了互联网的铺设工作,完工后举国欢庆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
但如今已是世界网络用户第一大国的中国,对网络的接触还是在一年之后的1996年。1996年上半年,Internet连接网络7万个以上,上网机超过1000万台,用户约有2400万,而E-mail用户达到3800万,基本上覆盖了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1996年春,北京一个名叫“瀛海威”的公司在中关村竖起了一个硕大的广告牌,上面清楚地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个广告牌成为当年国内最受关注的商业事件之一,同时也令瀛海威和它的创始人张树新成为当年的焦点。
作为墨西哥的互联网先驱,卡洛斯也在1996年接触到了互联网,并达到痴迷的程度。凭着以往的嗅觉,他知道这将会是下一个时代的主导产业,这将会给他带来无尽的财富。可是互联网产业是基于高科技的一个新兴行业,而且这个行业的兴起和主导都在美国。作为在墨西哥经营传统产业的卡洛斯,对于这个新的领域既没有雄厚的技术也没有相关的商业经验。一方面看着一个未来的新兴行业在美国乃至世界蓬勃发展;另一方面,面对墨西哥的落后现状和自己对技术的一无所知,卡洛斯一时不知所措,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搜寻,耐心地等待。他精心研读了比尔·盖茨写的《未来之路》,之后又不断地阅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网络科技杂志。他甚至告诉自己的儿子,自己希望能够尽早进入互联网这个新的行业,并把它作为自己60岁之前要完成的最后一件工作。
在探清了行业现状之后,他认识到了要想很快地进入这个新兴行业,就必须到它的发源地和领跑者——美国那里去取经。卡洛斯历来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想好了马上就去做,是他一贯的作风。在对国内做了一系列安排之后,卡洛斯开始了他长达二年往返不断的美国考察之旅。
1996年之后的美国,因为刚刚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网络线路铺设,宣布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和地上高速公路一样,信息高速公路不仅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而且也缩小了地区间的差距。使得一些新兴行业在自由度较高,充满新鲜空气的美国西海岸快速落地生根。
美国仿佛在一夜之间进入了互联网产业的高潮,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而且大量聚集在旧金山郊区的一个峡谷地带,因为互联网产业的核心物质载体是半导体硅片,所以这个以互联网产业为主的峡谷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硅谷”。这个词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快传遍了世界,几乎成了高新科技的代名词。以至于后来其他国家的高新技术集中区,即使坐落在宽敞的平原,为了体现对“硅谷”的仰慕,也要把自己称为某某谷。
1996年之后,卡洛斯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距离墨西哥只有几百英里的硅谷,希望用最快的方式加入到这场新革命当中。这片创造过众多英雄人物的高科技圣地,也迎来了卡洛斯这个未来的世界首富,如此重量级的朝圣者。在朝圣的旅途中,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到达某个特定的目的地,而是寻找到自己的同伴,并和他们一路同行。卡洛斯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自己在硅谷的朝圣之旅的,他注重的是结识这里的精英人物。
说到硅谷的精英人物,就不得不提及被称为“硅谷狂人”的史蒂夫·乔布斯。他和朋友创立了一家叫苹果公司的个人计算机生产公司,他们致力于把新兴科技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先后研发出了能控制并且可以显示黑白图像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的“苹果一号”,还有后来的能够显示彩色图像的计算机“苹果二号”。这一系列开拓性的技术应用,开启了信息产业的大门。正是有了个人电脑的普及,才会有后来的互联网的兴盛。因此,乔布斯又被称为“计算机科技时代的开拓者”,他的公司也很快上市,而且吸引力惊人,市值暴涨。就在上市当天,因购买他的股票而成为亿万富翁的就有4人,成为百万富翁的多达40多人。
可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以往特立独行的性格,乔布斯和苹果的其他创始人分歧渐增。以至于在1984年,他不得不宣布辞职,而且抛售了手中所有的苹果股票。1996年,苹果在其他几人的经营下,连年亏损。为了挽回颓势,其他苹果创始人又准备把乔布斯请回苹果。
多次来往于墨西哥和硅谷之间的卡洛斯,对发生在这里的事情也略有耳闻。在乔布斯重新人主苹果后,他最迫切的想法就是加大自己在苹果的持股量。卡洛斯不惜投巨资炒作苹果的股票,并把最终受益转给乔布斯。他的诚心不光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受益,而且赢得了乔布斯的信任。卡洛斯因此也更进一步地获得了全面深刻了解IT行业最新前沿动向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