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反映清代官场上和珅与纪晓岚“斗法”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和珅为了躲开纪晓岚的监督,在赴江南考场监考之前,给江南考场的几位主考官写了这样一封信,信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按理说,这些话都是古人的圣言,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用在特定的场合下,就另有深意了。当然,江南考场的主考官们是深知其意的。
这个例子虽然举得有些不太地道,但我想我们应该明白,在“说”的过程当中,“言外之意”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要能听得懂“言外之意”,你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能够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言外之意”的人。
例如,如果我们是一个上司,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我们的一个下属说起他工作量大、任务重,平时加班也干不完,等等。下属的这些话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有的人认为下属在叫苦,由此可能要说一大通要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客套话,还有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如何艰苦奋斗的“故事”。
结果可想而知,那位部下气得七窍生烟,有可能愤然离去。
其实这位部下只是顺便反映一下情况,让领导知道他工作得辛苦,希望肯定和承认他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我们能体察其意,说些得体的安慰话,表示一下作为领导者对部下辛苦工作的关心和肯定,那位下属肯定非常高兴,而且有可能更加卖力地工作。
由此可见,了解说话者的意图是何等重要。
“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是一种尴尬,“说得巧妙,听得聪明”是一种艺术,其间的界限判若云泥,看你怎么理解,怎么把握。当然了,首要的一点,是你千万不能小看了它。
因此,听话者要能听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也就是说,听话者要对说话者的感觉产生反应,而不是对其话语。
有一天,一个妇女开着车到城里去,突然,有一只轮胎漏气了。她停下车来,虽然她可以自己换轮胎,可是她希望有人停下来帮助她,因为她穿得漂漂亮亮的要赶赴一场宴会。不久,一个年轻人停下车,并走过来问:“车胎漏气了吗?”假如这个妇女听到的仅仅是这“语言文字”的内容,她可能会生气起来,说出类似下面的话:“笨蛋!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车胎漏气了!”
如果她这样回答的话,势必会激怒那个热心帮忙的年轻人,而必须自己动手换车胎了。然而,她很聪明地体会到年轻人话里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有麻烦,我能帮助你吗?”于是,她得到了年轻人的帮助,避免了自己换车胎的苦恼。
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这个“声”指的就是言外之意。同样的话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我们要尽力揣摩对方话语中所隐含的意义,以做到应对自如。
谦虚让人获得好感
谦虚是人类的美德,对于人际交往很重要。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有个客观的评价,实事求是,不贬低自己,也不抬高自己;既能坚持正确的观点,又能虚心向别人请教。谦虚的人在交际应酬场合总是有许多朋友的,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交往中受欢迎的人。
法国哲学家洛希夫克曾这样说过:“如果你想得到仇人,你就胜过对方,可是,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朋友,就让对方胜过你。”
这该作如何解释呢?因为当对方胜过我们时,那就满足了他的自重感。可是,当我们显出胜过对方时,那会使他有种自卑的感觉,并会引起猜疑和妒忌。
这句话可以成为我们结交陌生人时必须遵循的至理名言。
“胡庆余堂”是红顶商人胡雪岩毕生的心血。在世纪更迭、战火纷纷的岁月中,无数金字招牌都未能幸免于难,而“胡庆余堂”却以胡雪岩提出的谦虚诚信支撑了下来。
一天,一位老农到“胡庆余堂”买药,微露不悦之色,还不停地抱怨。掌柜的见老人是一个农夫,买的鹿茸也不多,就不耐烦地赶他走。
这一幕恰好被胡雪岩看到了。胡雪岩和颜悦色地问老人“是不是药店有什么招呼不周的地方?”
老人见胡雪岩谈吐穿着不凡,知道是个管事的人,就说:“药店的鹿茸切片放置时间太久,有些返潮,希望贵店不要提前将鹿茸切片,等有人来买时再切更好。”
掌柜的一听,辩解说“胡庆余堂”卖的都是上等鹿茸,并威胁老农夫不要在店堂内胡说八道。
胡雪岩对掌柜的摆了摆手说:“不要这样对老人家。”然后又对老人说:“您的建议我们马上就采纳,您以后一定会买到好的鹿茸,这次的鹿茸我们不收钱,希望您下次还能到‘胡庆余堂’买药。”当即下令鹿茸一概不得事先切片。
老农夫被胡雪岩的谦虚大度所感动,逢人就夸“胡庆余堂”货真价实,每次进城都会给胡雪岩送些土产,两人成了忘年交。
胡雪岩的谦和不仅没有失掉药店的声誉,反而让他赢得了老农夫对“胡庆余堂”的信任,他一生结识了很多这样的朋友。胡雪岩常对人说:“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朋友们都非常信任胡雪岩,信任“胡庆余堂”,百年老店就是在信任中传承到如今。
谦虚的人恪守的是一种平衡关系,即使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让别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时还能让别人感到高贵,感到比其他人强,即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能获得的所谓优越感。
尤其是现在这个讲求合作的社会,一个人光靠个人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再能干的人,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如果多结交一些朋友,他们就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难题,而赢得对方信任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谦虚。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两大党派针锋相对,奥巴马和麦凯恩被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
当两个候选人为了谁更合适当总统,争论得热火朝天时,有些人却在处心积虑地想找到让奥巴马颜面扫地的故事,想让他败在自己过去不良的行为上。
可是,奥巴马生活中谦虚谨慎,工作中公正称职,身边的人都喜欢他,他已经赢得了大量精英支持者,没有人站出来戳他的脊梁骨。于是他们就在奥巴马的一次违章停车上做起了文章,指责他不是个奉公守法的好市民,哪堪一国之重负?
此时,获诺贝尔奖的贝克教授站出来说:“多数情形,人们犯规甚至犯法,并不是因为当事人很坏,是个坏蛋。相反,那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贝克教授用自己的权威成功为奥巴马解了围,让奥巴马很意外,因为他完全不认识贝克教授。接着,贝克教授对媒体讲了个故事:一天奥巴马去纽约市主持一个会议,因为塞车眼看就要迟到了,和他一起到达停车场的是个老人,他们几乎同时看到了这个唯一的车位。
老人说:“年轻人,你的工作更重要,你先停吧。”奥巴马将车退了出来,做了个手势让老人停了进去,“我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还是您先吧。”这样为了开会不迟到,奥巴马就只有将车停在了外面并接受罚单。要说明的是,这个老人就是贝克教授。
如果奥巴马毫不谦虚地认为自己在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去争夺这个车位,那他就永远也得不到贝克教授的声援。
事实上,即使是朋友,也宁愿谈论他们自己的成就而不愿听我们吹嘘自己的成就。所以不要时时向他人夸大自己的成就,我们要谦逊,这样永远能使人喜欢。
恰当地称呼对方
称呼他人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若称呼不妥当则很容易让他人产生反感,甚至嫉恨在心、久久无法释怀。
面对陌生人,出于礼貌,我们总要以一定的称呼来跟对方交谈。正确、适当的称呼,它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不过要注意合乎常规、入乡随俗这两个特点。
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
1. 行政职务。它是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如政府活动、公司活动、学术活动等活动中使用的。如“李局长”“王总经理”“刘董事长”等等。
2. 技术职称。如“李总工程师”“王会计师”等。称技术职称,说明被称呼者是该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或专家,暗示他在这方面是说话算数的。
3. 学术头衔。这跟技术职称不完全一样,这类称呼实际上是表示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如何。如“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
4. 行业称呼。如“解放军同志”“警察先生”“护士小姐”等等。在不知道人家职务、职称等具体情况时可采用行业称呼。
5. 泛尊称。它是指对社会各界人士在较为广泛的社交面中都可以使用的表示尊重的称呼。比如“小姐”“夫人”“先生”“同志”等。在不知道对方姓名及其他情况(如职务、职称、行业)时可采用泛尊称。
此外。有的时候还有一些称呼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采用,比如可以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爱称,如“叔叔”“阿姨”等。你这样称呼人家,并不意味着他(她)就一定是你的亲叔叔、亲阿姨。
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在我们与陌生人交谈时要特别注意,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不可肆意为之,大而化之。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其共同的特征,是失敬于人。
1. 无称呼。就是不称呼别人就没头没脑地跟人家搭讪、谈话。这种做法要么令人不满,要么会引起误会,所以要力戒。
2. 替代性称呼。就是非常规的代替正规性称呼的称呼。比如医院里的护士喊床号“十一床”、服务行业称呼顾客几号、“下一个”等等,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3. 易于引起误会的称呼。因为习俗、关系、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有些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切勿使用。比如中国大陆的人,很传统的一个称呼就是同志,但在海外一些地方,甚至包括港澳地区,就不适用了。“同志”在那里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同性恋。所以当你到香港去玩时,千万不要到“同志电影院”、“同志酒吧”里去。
4. 不适当的简称。比如叫“王局(长)”、“李处(长)”一般不易引起误会,但如果叫“王校(长)”、“李排(长)”就易产生误会。
5. 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6. 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7. 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8. 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总之,称呼是交际之始,交际之先。慎用称呼、巧用称呼、善用称呼,将使你赢得别人的好感,将有助于你的人际沟通自此开始顺畅地进行。
投其所好,满足对方
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触及对方的短处或是说了对方不愿意听的话,对方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就会感到扫兴,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
满足别人的心理需求达到自己的目标,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尤其在面对陌生人时,一开始就说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我们在与对方交谈之前,先侧面打探一下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或者留心对方与别人交谈的话题,找出对方对什么感兴趣,这样跟他交谈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你是一个了解他的人,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他自然就会很乐意与你交往了。
日本作家多湖辉所著的《语言心理战》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趣事:被誉为“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的交际诀窍是:初次交谈一定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有一回,为了替报社拉广告,他拜访梅伊百货公司总经理。寒暄之后,霍依拉突然发问:“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话音刚落,总经理兴奋异常,谈兴勃发,广告之事当然不在话下,霍依拉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他的自备飞机呢!
人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人们一般都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长处,不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短处,这是人之常情。跟初交者交谈时,如果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以对方的长处作为开场白,或者是以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开场白,就能使对方高兴,对你产生好感,交谈的积极性也就得到极大激发。
一次,美国华盛顿黑人市长在北京举行答谢宴会,席间服务员端上一盘点心并彬彬有礼地介绍说:“慈禧太后夜里梦见吃肉末烧饼,第二天早上碰巧厨师为她准备的正是肉末烧饼,她高兴极了,认为这正是心想事成、吉祥如意的象征。今天各位吃的就是当年慈禧太后‘梦寐以求’的肉末烧饼,愿大家今后事事如意,步步吉祥……”一席话把美国客人逗乐了。华盛顿市长高兴地敬了服务员一杯酒,说:“下次来北京,愿再来你们这里做客!”
心理学家阿布拉汉姆·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看成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在这些需求中,有两点很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是归属或取得他人承认的需要,也称为爱的需要或社会需要,人需要有所归属,并为别人所承认。第二是尊重的需要,它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开场白中的“投其所好”就是利用了这两点,让我们达到结交陌生人的目的。
某市文化单位要建一座影剧院。一天,公司经理正在办公,家具公司李经理上门推销座椅。一进门便说:“哇!好气派。我很少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也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这一生的心愿就满足了。”李经理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然后他又摸了摸办公椅扶手说:“这不是香山红木吗?难得一见的上等木料。”
“是吗?”王经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并说:“我这整个办公室是请深圳装潢厂家装修的。”又亲自带着李经理参观了整个办公室,介绍了计算比例、装修材料、色彩调配,兴致勃勃,满足之盛,溢于言表。
如此,李经理自然可拿到王经理签字的订购合同。同时,互相都得到了一种满足。
李经理没有直接赞赏王经理有品位、有见地,而只是说起了王经理办公室的豪华气派,令对方备感自豪,兴致大发,于是拉近了与陌生人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