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700000021

第21章 治家篇(2)

解读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后的一天,他的将士们灭了后蜀,押回蜀主孟昶班师回朝,献上了缴获的战利品。其中一件稀奇之物引起赵匡胤的惊奇,原来那是孟昶使用过的溺器(夜壶)。这溺器,式样奇巧至极,并用七宝镶成,名贵无比,可谓历代罕见。赵匡胤见后叹息说:“连溺器也用七宝镶成,更用什么东西储盛食物呢?奢侈到如此地步,哪得不亡国!”于是,当着孟昶的面将那溺器摔了个粉碎,并对两旁的臣子们说:“人人应记取这个教训,要力戒奢侈糜烂行为。”满朝文武大受教育,社会风气也因此较为清明。

一天,他的姐姐魏国大长公主进宫见驾。赵匡胤见她身穿“贴绣铺翠”,引得宫女个个见羡。他就笑着说:“请你把这身翠服送给我,并希望你今后不要再用翠羽作衣饰了。”公主不以为然地笑道:“这些翠羽又不值几个钱,算不上什么奢侈吧?”赵匡胤正色道:“不能这么说,你穿了这种衣服,皇亲国戚和大臣豪富们就会照着样子做,这样翠羽价格必会飞涨,商贾要赚钱,必会用高价到处收购,翠鸟就会遭到大量捕杀,这难道不是你无形中造的孽吗?你爱鸟反而害了鸟。”

公主被说服后说:“我可以从此不用翠羽做衣饰,不过,你怎么还要乘旧銮舆(皇家出入用的车轿),你是大宋皇帝了,也该注意点威仪呀?”赵匡胤笑道:“威仪?我富有四海,不要说打造新銮舆,就是用金子来制造一个宫殿也不是办不到,可我一开此头,别人就会马上跟着效仿,此风一开,后果又会怎样?做皇帝只是为天下守财,而不能伤天下财,古训说:‘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如果我只想奉养自己,百姓还对我抱什么希望呢,当年我摔碎‘七宝夜壶’教育臣子的事,岂能忘掉?”

大长公主听后深受感动。此话传出后,文武百官也就不敢轻举妄动。由于赵匡胤平定天下后,能力戒奢侈,从而奠定了大宋基业。

当穷愁寥落,不可自废弛

原文: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译文:贫穷的家庭也要把地打扫得十分干净,穷人家的女孩也要把头发梳理得干净整洁。家中景况虽然不豪华壮丽,却能保持高雅风度。有良好修养与德行的君子,遭遇穷愁困苦的时候,怎么能荒废懈怠呢?

解读有一次,庄子身着带有补丁的粗布衣服,鞋上的系带没有了,便用麻绳系上,去见魏王。魏王见了说:“先生,你为什么如此困苦呢?”

庄子说:“这是贫穷,不是困苦。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困苦;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困苦。这就是所谓德生不逢时啊。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当它们碰到楠、梓、豫、章等高大的树木时,攀扯着这些数的枝干,在那里像国王一样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即使是善于射箭的后羿和蓬蒙也同样对它们无可奈何。等落到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尽管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不时地左顾右盼,但是内心仍然恐惧不已;这并不是筋骨变得僵硬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它们很不利,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君子生在天地间,其心的洁白清明,气质品格的高尚,即使流落到贫穷失意的境遇,也不可颓靡懈怠自暴自弃,如果妄自菲薄堕落了品格,那就等于明珠埋于粪土,美玉出了瑕疵,是多么可惜的事啊!

寒微之颂德,骨肉之孚心

原文:望重缙绅,怎似寒微之颂德?朋来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译文:在达官显贵之中享有威望,怎么能比得上穷苦百姓的颂扬?远方来的朋友,怎么比得上自己的亲人骨肉贴心可靠?

解读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南朝梁时曾经规定了一项法令,禁止私自屠宰耕牛。有一次傅昭的儿媳回娘家,回来时从娘家带回一块牛肉来孝敬傅昭,傅昭便对儿子说:“朝廷禁止屠宰耕牛,如今我们吃了这牛肉则犯法,告发到朝廷则害了亲家,还是将牛肉收下然后掩埋到后院吧。”傅昭用这种办法,不但保全了自身,也保护了亲家,两全其美。

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傅昭被任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郡中虽然有河流小溪,但河中却没有鱼,有一年盛夏,有人献给傅昭一些鱼。傅昭不愿意收,又不愿得罪送礼者,便又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鱼挂在大门上。别的送礼的人见了,便不好意思再送了。

天监十七年,傅昭任智武将军、临海太守。当时他的属地中有一处蜜岩,以前各任太守都把此地封为官地,借以收利。傅昭到任,立即下令解封,百姓们都可以随意采伐,这种与民同利的方法很快就得到当地群众的好感,他的名望也迅速得到提升。

傅昭死后被谥为“贞”,正是得益于淡泊、谨慎这两个立身之法。傅昭在走马灯似的更换朝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靠的便是自己那份小心谨慎和清静无为之心。

饮宴之乐多,不是好人家

原文: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工。

译文:经常饮酒聚会的家庭,不是一个好人家;爱好声色繁华、喜好虚名的人,不是一个正派的学子;对于名声和地位过于看重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官吏。

解读明太祖朱元璋教育太子,要太子了解民间疾苦,让太子观看农民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吃什么食物,穿什么样的衣服,使用什么样的器具。还让太子了解农民是怎样耕田纺织的。使太子了解百姓生活如何,从而促使太子关心百姓生活,同情百姓不幸遭遇,这样当太子继承王位之后,能够真正做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皇帝。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朴素无华的生活使人保持清醒头脑,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奢华的生活容易使人丧失斗志,消磨人的志气。所以适当的饮宴可以调剂我们的生活,但是过多的饮宴就不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方式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最好不要沉溺在欢宴之中,这样才可以使家庭享有安稳平安的生活。

看破与认真,脱缰负重任

原文: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的破,认的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译文:世事变幻无常,不论官位、财富、权势都是变幻无常,即使是自己的四肢躯体也属于上天赋予我们的形体,假如我们超越一切物相来看客观世界,不论是父母兄弟等骨肉至亲,甚至连天地间的万物都和我属于一体。一个人假如能洞察出物质世界的虚伪变幻,又能认得清精神世界的永恒价值,才可以担负起救世济民的重大使命,也只有这样才能挣脱尘世间功名利禄的束缚。

解读齐国有个叫闾丘邛的人,年方十八,他拦住齐宣王:“家贫亲老,愿为小吏。”宣王说:“你年龄太小,不能做官。”闾丘邛说:“你说得不对,古有颛项,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由此可见,你只能说我无能而不用,不能说我年纪小而不用。”宣王说:“未见小马驹载重而行,同样,人也须成熟以后方能为国所用。”闾丘邛说:“你说得不对。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骅骝骐骥,天下骏马,让它们与狸鼬在炉灶间比跑,骏马的速度未必能超过狸鼬。黄鹄白鹤,一举千里,让他们与燕子、蝙蝠在堂屋间比飞,鹄鹤的灵便未必能超过燕子、蝙蝠;辟间巨阙,天下利器,击石不缺,刺石不铿,但要拔出眼中的灰尘,它未必抵得上稻草,由此看来,年长的人与我何异?”宣王说:“你说得好!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见我呢?”于是让他与自己同车回朝,委以官职。

佛陀言:“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一切皆幻;庄子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谓“幻迹”就像梦幻泡影,如镜花水月都是假借而来。所谓“真境”,实体真实而不虚。雨、雪、水、霜、露都是因温差的作用而假借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这也可说是一种虚幻痕迹。其实,真实的境界不过是水的一体而已。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人畜草木,也都是万象同根,天地一体,森罗万象莫不是由同一个真体假借各种形态而显示出来的种种幻迹。

养喜神招福,去杀机远祸

原文: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

译文:人间幸福不可勉强去追求,只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算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人间的灾祸有时难以避免,只要能排除怨恨他人的心绪,才算是远离灾祸的良策。

解读塞翁养了一匹好马,住在边境的小城。有一天,塞翁的马跑到境外去了。邻居为他惋惜,他自己却并不以为然。反倒对邻居说:“丢失一匹马有什么关系呢?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果然,那马不久自己跑回来,还带回了一匹境外的骏马。邻人知道了,又来向塞翁道贺,塞翁也不以为然,他对邻人说:“这也算不得什么好事,有谁知道这马会不会给我带来祸事呢?”果然,不久塞翁的儿子骑着这匹马出去游玩,从马上摔下跌折了一条腿。这自然是一件祸事,但塞翁也不以为然。不久,境外少数民族大举进犯,边塞的青壮年都应征去打仗去了,大部分都战死在沙场,塞翁的儿子因为跌折了腿而不能去打仗和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古人说:祸不虚至,福不徒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道出了人世吉凶祸福的辩证。忧喜本是一家,吉凶本同一根。乱生于治,危生于安,井以其甘冽清纯而易竭,李以其苦涩难尝而可存。美玉藏之深山,因其珍贵却免不了会遭斧凿锤击而破,兰生于幽谷,虽无人观赏却能葆有自己的芬芳。木秀于林,本可得雨露润溉之便,领阳光沐浴之先,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吉凶祸福,其实总是相互包容,福中有祸,祸中有福,或者总能相互转化,祸能至福,福可生祸。

过俭为鄙吝,过让为曲礼

原文:俭,美德也,过则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译文:节俭朴素本来是一种美德,但是太过分节俭了就是小气,就会沦为为富不仁、斤斤计较的守财奴,这样反而会伤害到朋友之间的交往。处事谦让本来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是谦让过分了,就会显得卑躬屈膝、谨小慎微不够大方得体,这样反而会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解读什么事都不能过分,过分的事往往会弄巧成拙。

为人要有品行节操才能立足,如果谦让至伪,节俭到吝,那么节俭的目的何在,谦让的初衷为何?这实际上是一种小人俗人的表现。节俭为美德,太过则有伤大雅。礼让是美行,太过则有失常态。所以,君子处世无“过”与“不及”,只须恰到好处。处于动乱的社会,人心陷溺已久,只知争夺权利,忘掉道德义行,以致风俗日坏,道德沦亡。要想使人心恢复,重整道德风俗,只有从生活上着手。首先应当制止奢靡浮华的生活和改正虚伪不诚的风气,使人人生活节俭朴实,养成崇礼的德性,在物质生活上不要太吝啬,或是太奢侈,在精神生活上要宁奉之拙、勿失之巧。做到这样,才能够转移风俗,振作人心。

心宽舒福厚,念迫促泽短

原文: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译文:心地善良的人,由于心胸宽广、仁慈博爱,所以能享受丰厚长久的福禄,每件事都有宽广的景象;见识浅薄、人品鄙陋的人,由于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所以受享的福禄也微薄短暂,每件事都形成只顾眼前、没有长久谋划、遇事紧迫的局面。

解读心地善良待人宽厚的人,享受的福禄也丰厚长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人之间相处,同样需要彼此之间以宽容相待。这样做,可以使家庭保持和睦,家庭和睦才能享受长久福寿。有三个和尚遇到一起,他们看着眼前的破庙,揣测着这庙荒废的原因。大和尚说大概是以前的和尚们不够虔诚,不虔诚则菩萨不灵,菩萨不灵这庙当然会荒。二和尚摇头,他认为大概是从前的和尚们不够勤快,不去整治管理,所以这庙荒了。小和尚不以为然,他认为是和尚们不去积极化缘讲经,才使庙中香火不旺,由此使庙变成荒庙。三个和尚各执己见,谁也不能把谁说服。最后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使这座荒庙恢复生机,由此来判别谁的观点正确。于是三个人开始努力,大和尚虔诚念经礼佛,二和尚辛勤管理庙中事务,小和尚出去化缘争取香客。经过三个和尚的努力,庙中香火渐渐旺盛,恢复了往日生机。这个时候三个和尚开始争执,各说各的功劳。一个说是因为自己虔诚礼佛,感动菩萨显灵。一个说是因为自己辛勤管理,另一个说是因为自己积极化缘,争取来众多香客。三个和尚争来争去,没日没夜,也不再管其他事情。就这样渐渐庙中香火又不旺盛,渐有荒废的趋势。这时候和尚们才发现原来庙宇荒废,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尚们不和睦。和尚不和睦,导致庙宇荒废。家人之间不和睦,家庭生活不会幸福。

除热恼身清,遣穷愁心乐

原文:热不必除,而热恼须除,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穷愁要遣,心常居安乐窝中。

译文:不必消除暑热,因暑热而产生的烦躁与苦恼则必须除掉,除掉因热产生的烦恼后,人就好像常在清凉台上一样拥有清凉的心境;贫穷不容易排除,因为穷而产生的忧愁则必须排除,排除穷愁之后,人的心就好像常在安乐窝中一样快乐。

解读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事情不尽如人意,我们尝试着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之发生变化。还有一些情况,我们根本就无力改变。暑热的天气,不可能因为我们怕暑热,天气就变得清凉。穷困的生活,不可能一下子就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情,换一种角度去看问题,以极强的忍耐力对待生活。

蓝女士原本有幸福的家庭,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唯一的儿子车祸身亡。这个打击对于蓝女士而言是致命的,她一蹶不振,沉溺于丧子之痛中不能自拔。家人虽然对她这种状态非常担忧,却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消除她的痛苦。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蓝女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一个在园林局工作的人。和这个人接触过几次,蓝女士渐渐对园艺发生了兴趣。她在自己的家中种了许多花木,这使她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排遣。她常把自己种植的花木折下来带给儿子,有一天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她来到自己儿子出车祸的地方,在旁边的山路上开垦了一小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植了许多花木。这样日积月累,这块地方聚集了不少花木,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片花海在春风中流光溢彩,使得经过此地的人们都为之驻足。蓝女士想有这些花木陪伴着儿子,他应该不会寂寞了吧。蓝女士在培植花木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痛苦减轻了许多。生活中有许多烦恼与痛苦无法消除,这时就需要我们学会想方设法排遣烦恼,为自己的生活减压。

少事之为福,多心之为祸

原文: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省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同类推荐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热门推荐
  • 幽灵古墓

    幽灵古墓

    一座平凡的校园竟然隐藏着惊天的秘密,一时间百魔群集,命案频发,为保护亲人不受伤害,他们毅然踏进诡异幽灵古墓,经历万千磨难,他们能否找到幽灵至宝?纠结的爱情,千年的恩怨,无法逃脱的宿命,一切的一切却都只是一个可怕阴谋的开端。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该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良言与案例节节相扣,精准翔实地阐释了支行长怎样想、怎样干、怎样管、怎样带以及怎样成长的“真经”,对支行长或正在成长为支行长的同人们的职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清晰的思路、流畅准确的文字,以及生动鲜活的气息,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支行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兰陵醉

    兰陵醉

    盛元天下,豫王在位。我是右相府不受宠爱的五小姐。兰陵。在讳莫如深的宫廷,只为争权夺位,我变成了爹爹的一颗棋子。一场桃花宴,一次桃源行,从此卷入宫中是非。无心争斗,却不得不用心自保;无意争春,却纠缠在几个出色的男子之间;何去,何从?迷惘,却不得不一路前行~~~~~兰陵视频?pstyle=1欢迎收看扇舞新文《斗蔻》,请继续支持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路可逃

    无路可逃

    长平市大哥老虎,八年前因为替朋友扛事,蹲了八年大牢,出来后物是人非,自己的地盘被新崛起的赵四和沈青勇瓜分了,而因为之前与沈青勇争夺地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