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最早采取行动的国家是英国。2000年,英国就开始执行“气候变化计划”,每年对其进行更新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03年,英国发布《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建立低碳经济社会,并强调通过科学创新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2007年,英国又发布了新的《能源白皮书》,以及《气候变化法案》草案和《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继续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在英国的积极带动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美国尽管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并没有松懈。2006年9月,美国公布了新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战略规划,该计划中包含的技术有氢能源、生物提炼、清洁煤、碳储存、核分裂和聚变能等。2007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力邀全球15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减排问题上设立长期目标;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设计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目标,建议到2020年将美国的碳排放量减至2006年的水平,到2030年减至1990年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清洁能源技术也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在该领域内尚没有出现革命性突破,技术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07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就清洁能源的发展及全球节能环保的前景展开了讨论,与会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清洁煤、生物质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均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都承认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本还很高昂,经济性较差,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技术是各国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因此,尽管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了清洁能源的项目有利可图,而且商业界也在制定一些发展清洁能源的路线图,但是由于目前清洁能源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资本或许要在投入20~30年后才能见收效,这种高风险性使得更关注短期效益的资本市场对此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必须通过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来促进,一方面,政府要向资本市场传递明确的信号:从长期来看,清洁能源存在巨大的开发效益;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向开发清洁能源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等推行更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推动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二)发达国家在行动
很显然,谁在新一代清洁能源、智能能源高科技的开发利用工作中取得先机,谁就将有实力主导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进而在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的角逐中称雄。众多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迅速展开行动,抢占先机{1}。
1. 欧洲
随着能源供应变得更为严峻和全球环境气候的日趋恶化,欧盟国家在多年努力推进和实施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在2007年制定了欧盟能源方针纲要。这是继在1951年形成欧洲煤炭和钢铁同盟在1957年达成欧洲核能协定50年之后,再次把能源问题提高到欧洲的核心发展战略。欧盟能源方针纲要明确提出,其指导思想是以发展能源新技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为核心,在全世界引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欧盟能源方针纲的长远目标即20—20—20计划:到2020年要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20%,提高能源综合使用效率20%。为此,欧盟国家加快各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并致力于建设统一的智能化电力和能源供应网络,最终建立起可持续的、安全的能源供应,以及高效低碳的能源系统和经济社会体系。欧洲议会在2008年年底正式批准欧盟的能源环境方案,提供各项清洁能源和减排计划的实施的法律框架。
2. 日本
在追寻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供应多样化的领域中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日本,在2006年5月公布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在提出进一步倡导节能、到2030年把能源效率再提高30%的同时;把推进各种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向了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日本将进一步强化其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到2030年使太阳能发电成本与煤发电相当;把突破蓄电池技术作为开发各种新能源技术的重点;把核电提高到核能立国的高度,计划到2030年使核电上升到占总电力的40%。2008年,日本又先后公布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和太阳能发电普及行动计划,到2050年实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60%~80%的目标。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的总体目标不仅是要大大加强能源的自我供给能力,而且提出要把日本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输出”国,即以日本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在世界的领先优势,抢占21世纪的全球新能源市场。
3. 美国
面对世界众多新经济势力的崛起和扩张,美国的战略是竭力在21世纪继续保持其在高科技和经济实力在全球领先的超级大国地位。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一改布什政府忽视能源长期发展战略,在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发展上比其他工业发达国家慢一拍的被动局面,高调推出以新能源战略为核心的世纪新政。从7870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到3.55万亿的2010年财政预算,虽然短期目的都在于下快手和重手迅速挽救衰退的美国经济,但却处处显露出雄心勃勃的以发展新一代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为核心的长远发展战略。在认识到日益紧迫的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美国将以清洁能源和智能能源为核心,重铸美国的高科技,重建基础设施,重展制造业,重振美国在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军事和政治的领导地位;在21世纪全球经济—能源—环境协调的主题发展中抢夺先机。
4.中国
经过30年的持续强劲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依据人力资源的优势,中国已经变成众多产业的世界制造工厂。这或许是中国从贫穷落后向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过渡阶段,但也确实为此付出了能源和环境的巨大代价。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在推进清洁能源融入国内经济社会基础构架上力度不足,总体上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更不具技术研发的优势。在清洁能源领域中,中国似乎在步入同一条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和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基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风能设备和配件的制造工厂……
近代几百年封闭,使中国这样一个引以骄傲的文明古国错过了前几轮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在现代高科技(包括IT、生物工程、空间技术)的发展浪潮中,也只是坐上了末班车。中国在世界上号称第三经济大国是以总量计算;而在高科技含量、知识产权的拥有上,比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工业国家还落伍甚远。
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国土、加上持续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把中国推上角逐21世纪世界强国的竞技场。这或许是中华民族十几代人为之奋斗了几百年,一直殷切盼望的时机。中国似乎已经难以承受再次失去参与、直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良机;也决不会甘于仅仅担当世界制造工厂的角色。
纵观21世纪,危机在哪里?机遇又在哪里?在感受到眼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生存危机的同时,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必须领悟到更深重的落伍于“世纪之争”的危机。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期待更博大的眼光和战略,在危机中找到先机,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承担起中国引领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中流砥柱的责任,实现跳跃式、超越式发展,铸造21世纪强国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