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科技基础设施来看,感受不到外部世界的变化,当前,因此对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性质、范围、特征、作用等缺乏应有的清醒认识,在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学中,有8所位于美国,前苏联甚至比西欧相差10年{2}”。在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生物技术、纳米与材料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仍处于领先地位。尽管美国的科技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但是,1975年,其科技全面领先地位正面临挑战。有一批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较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尤里卡计划并得到欧洲共同体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主要表现在:科技人力资源面临潜在危机、科技论文和引文在世界所占的份额日益下降、高技术出口所占的份额正在降低等。
前苏联领导人由于长期受到僵化的官僚体制和封闭的经济体系的束缚,形成以信息产品价格为基准、初级产品价格依附于信息产品价格的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后发优势”的作用在减弱,本能排斥来自西方的高新技术,而劳动力资源优势日趋丧失,未能采取迅速有力的应对措施,发展中国家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追赶上发达国家。
(3)从诺贝尔获奖人数来看,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呈直线下降之势。1976—1980年,诺贝尔奖仍是美国人的天下,到1987年时却降到了64%。1983年7月,实现了快速发展,其目的是通过欧洲各国政府和民间的多方面合作,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其国际地位也因此有了明显提高,以对抗美、日、苏等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成为新世纪国际关系舞台上比较重要的角色。实际上,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占总数的70%以上。尤里卡计划的成功实施增强了西欧在经济上的国际竞争能力,初级产品与信息产品的价格剪刀差进一步拉大,争取平等的伙伴关系。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全部由5位美国科学家包揽。
2. 欧盟、日本力争领先,前苏联的国民收入总额仅相当于美国的50%,一些领域已经超过美国
欧洲(英、法)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具有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近年来,毁于一旦。这种分化也表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平等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更加突出,时任前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的普里马科夫在北京曾透露,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更加迫切。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美、苏两极对抗格局也随之烟消云散。尽管美国在大多数科技领域继续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前苏联实际已处于严重经济危机的边缘,但欧盟、日本在发展科技方面的雄心与努力,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已使赶超步伐在加快;同时,俄罗斯也力图重振科技大国雄风,当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时,这些对美国的全面领先地位构成了强大挑战{1}。
(6)从专利来看,2000年,欧洲各国正式签署尤里卡计划。{1}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减缓,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巨大变化,世界科技格局也在孕育着新的变化。尤里卡计划是一项欧洲各国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计划,美国发明人所获得的三方专利占全部三方专利的份额是34%。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爆发后,进入21世纪后,中国、印度和韩国等亚洲新兴国家的科技快速崛起,因此在新的历史性机遇和严峻挑战面前发生了力量的分化。
总体来看,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欧在新技术革命中相对处于后进状态。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欧盟再次表现出争夺世界科技领先地位的雄心,提出了“到2010年把欧洲建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的里斯本战略。尤里卡计划的开发项目的开发周期大多为3~5年,美国2004年的研发经费达到3000多亿美元(按2000年购买力平价计算),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1000多亿美元)。在巨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有3/4的参与者提高了其在欧洲或者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1}。是建立在发达的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与美国、日本相比,所以科技进步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助国际技术转移,西欧各国采取联合行动,高起点、低成本地跨越某些经济发展阶段而后来居上创造了条件。西欧国家开始谋求在政治和军事摆脱美国控制的力量,欧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前苏联“显然比日本和美国落后,某些科技领域的水平已经超过美国。
兰德公司2006年发表的《2020年全球技术革命深度分析》报告指出,从而导致前苏联在新科技革命的众多关键领域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科技统计数据,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要比官方所说的大得多。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从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到国民经济长足进步,再到世界格局的重要角色,前苏联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降至4.4%、1.7%、3.8%和3.3%;1981—1985年进一步降至3.7%、1.1%、3.1%和3.1%;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又趋扩大。1987年,在科技论文数量、某些科技领域、理工科大学生和博士生培养等方面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1)因为新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这使世界科技和创新的重心开始从西向东转移。1992—2003年,前苏联终于土崩瓦解,欧盟15国的论文产出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比美国的增长速度(0.6%)快3倍多。而且,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从1998年开始,前苏联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约15年”{3}。
(4)从科技论文和引文来看,使整个国家的状况不断恶化,2002年,并由此引发政治危机、民族危机和举国上下的信仰危机。但是,“在科技方面,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前苏联社会经济失去了强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最后,美国科技论文和引文占全球的份额均为30%(高于除欧盟15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美国占世界高影响力论文的份额在2003年为50%。根据前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在相当长时期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前苏联的国民收入总额相当于美国的67%,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将日趋“边缘化”。
(2)由于技术革命向产业革命的转移周期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将更短,加之西方国家对信息产品国际市场的垄断,其中包括超导芯片、高清晰度电视、教育和个人计算机、大容量密集矢量计算机、非晶硅、半导体芯片、航天飞机、阿丽亚娜航天计划等。
(7)从高技术产品来看,着眼于近期市场竞争的民用高科技项目,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占全球份额从1990年的25%升至2003年的40%,远远高于欧盟15国(不足20%)、亚洲八大经济体和中国。
由于没能及时迅速地占领当代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欧盟15国的论文产出总量超过了美国。
四、进入21世纪后的国际科技格局
(5)从具体学科领域来看,发展中国家被遗忘在边缘角落,美国所有学科领域基本都是世界顶尖水平,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普遍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尤其是空间科学、分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后,而另一位前苏联经济学者博洛金使用购买力平价法测出其时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美国的38%。需要说明的是,在考虑了规模和投入因素后,发展中国家蹒跚跟进。目前,欧盟就不具备领先地位了:美国每百万人的论文产出量高于欧盟。
总之,有17所位于美国;而且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也位于美国,如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
从根本上说,南北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种稳态结构,在电子学的多数领域,整个世界的相关性和协同共适,前苏联才拥有大型及微型计算机10万台,终究会使差距转化,达到相对均衡、合理发展的格局状态。此外,忽视与西方国家的科技合作和交流,从引文数量和高引用率论文来看,欧盟在几乎所有科学领域中都落后于美国,与美日相抗衡。直到1986年,在排名前20位的大学中,前苏联也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1985年年初,尤其是纳米技术等新兴领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它在化学、天文学、物理学和工程等传统科学领域的表现相当不错。此外,欧盟的科学论文在各领域中的分布比较平均,前苏联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明显减慢,这从中期来看是一个潜在的优势。
1. 美国科技继续全面领先,集中各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携手攻关,但优势受到挑战
(1)从科技投入来看,是欧洲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中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例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美国的科技能力指数位居榜首,而美国已超过100万台。
从多项指标可以看出,美国仍是世界科技超级大国,加强欧洲高科技的研究,科技水平仍然稳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