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3700000009

第9章 锐意进取得功名诗书文章露雄心(2)

刘蓉,字孟容,号霞轩,湘乡乐善里人,与曾国藩是同乡。生于1816年,比曾国藩小五岁。其少年自负,才华横溢,因不贪功名,不事科举,三十多岁了连秀才都不是。一次,县令朱孙诒偶然看到他的文章,惊叹其才华,便让其父亲督促他往县城赴县试,结果中了头名,遂补为生员。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初次相识刘蓉,一番交谈,顿觉相见恨晚。曾国藩与刘蓉的结交不是偶然的,除了性情投合、都对学问已有相当的基础外,刘蓉做学问的路子与曾国藩非常相近:都是攻程朱理学,同时又讲经世致用,又都富有才华。刘蓉的才华可能世人不知,但是曾国藩知道,所以曾国藩曾戏称刘蓉为“卧龙”。他们在一起,便通宵达旦地长谈,即便是天各一方时,也不断通信。通信的内容除切磋学问外,凡古今政治因革损益得失利病与风俗及人才之盛衰,都在讨论之列。后来又经刘蓉介绍,与郭嵩焘相识,于是,曾国藩、刘蓉、郭嵩焘三人互换庚帖,拜为兄弟。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说,清儒不像宋、明人那样聚徒讲学,又不像欧、美人有学会、学校为讲学讨论的场所,清代学者赖以交换心得的,是谈论学问的函札。曾国藩和刘蓉的通信,正是这种函札。刘蓉考科举不够顺利,当曾国藩在京城成了天子近臣后,刘蓉还是布衣一个,但他们的友谊丝毫不减。1843年6月29日,曾国藩在京城接到刘蓉来信,次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昨日接霞轩书,恳恳千余言,识见博大而平实,其文气深稳,多养到之言。一别四年,其所造遽已臻此,对之惭愧无地,再不努力,他日何面目见故人耶!”这种通信即使是曾国藩统带十万精兵作战,闲暇无几时也不曾中断。

曾国藩曾集苏东坡诗句为联赠刘蓉:“此外知心更谁是?与君到处合相亲!”

1853年,曾国藩接到皇帝旨意让他督办团练事宜,他马上想到了刘蓉和郭嵩焘,决定请他们来帮助自己完成此事。当时曾国藩写给刘蓉的信是这样说的:“吾弟能来此一存视否?吾不愿闻弟谭宿腐之义理,不愿听弟论肤泛之军政,但愿朝挹容晖,暮亲臭味,吾心自适,吾魂自安。筠老(郭嵩焘)

虽深藏洞中,亦当强之一行。天下纷纷,鸟乱于上,鱼乱于下,而蓉、筠独得晏然乎?”这意思是说,你来吧,我不想听你讲理学,也不要跟你筹划军政大事,只要每天能见上老弟你一面,我就宽心了。当然,这只是托辞,刘蓉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高参。

结果,刘蓉和郭嵩焘先后都来到曾国藩军中。两人与曾国藩约定:“服劳不辞,唯不乐仕宦,不专任事,不求保举。”刘蓉专为曾国藩起草奏章等文件,郭嵩焘则为曾国藩管财政。但是曾国藩认为,刘蓉的“识力过人”,也就是见识高人一等,但“为统领则恐其不耐劳”,因此,曾国藩一直没有让刘蓉直接带兵。

1855年9月,刘蓉只有二十四岁的弟弟刘蕃到军中看望刘蓉,也参加了对太平军的战斗。11月30日,在进攻湖北蒲圻时重伤而死。刘蓉因此悲痛万分,遂离开军队回到家里。

刘蓉在家中闲居几年之后又再度出山并迅速升迁,这一切都源于曾国藩的爱将左宗棠。原来,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门下,到1860年,左宗棠因事离开骆秉章幕府,行前力荐刘蓉可以接替他。刘蓉初时不愿出山,但次年骆秉章升任四川总督,刘蓉还是随着到了四川。因为辅佐骆秉章镇压两个造反者蓝大顺、李永和以及击败人川的石达开军有功,刘蓉迅速升迁为四川布政使,1863年又升为陕西巡抚,升迁的速度据说是湘军出征以来最快的。

有过官场经历的人大都能品味“宦海浮沉”的真正意义,官场的荣辱升沉,实在令人难以预测,文人进入官场更是犹如入云里雾里,不甚明了。曾国藩自办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以来,可以说历经磨难、吃尽苦头,而他的好友刘蓉比他运气还要坏得多。就在刘蓉在陕西整饬吏治、重整军备、革除弊政,准备振兴陕西时,却连遭朝中官员的弹劾。刘蓉不得不上疏自辩。当时太平天国已灭,大敌已去,朝廷也意图排斥湘军集团。曾国藩虽对刘蓉的处境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几经曲折,刘蓉终被革职。好在刘蓉功名心并不迫切,被革之后,便返回家乡,以讲学授徒为业。19世纪70年代中期,左宗棠奉命收复已被阿古柏侵略集团霸占了十余年的新疆,左宗棠深知刘蓉的才干,又因为刘蓉做过陕西巡抚,熟悉西北情况,便邀请刘蓉出山相助。此时刘蓉做官之心已淡,没有随左宗棠同行,但他致书左宗棠,献平西北六策:

一、剿贼不难,所雒者筹饷筹粮。筹饷筹粮尚易,尤难者运粮。非宽筹辅饷,运有办法,切勿进兵。

二、军糈无资,当缓新疆西征之师,先肃清陇境。辟地屯田,储糗粮,练马队,然后振旅出关。

三、办甘贼,当以陕为根本。资粮转输,皆须借力于陕,非得同心膂、共忧乐之人为陕抚,持心定志,不足与济艰难。

四、捻贼人陕,号四五万,然能战者不过六七千人。每战辄以马队万骑四面包裹,懦卒怯将,慑而望风靡。其实但能严阵坚持,屹立不动,则亦不敢进逼吾阵。俟其锐气之惰,奋起突击,必无不胜。

五、办甘回,当先清陇东,次捣河狄。两地既定,其余可传檄而定,专事剿,则力固不逮;不痛剿而议抚,则叛服无常,亦何能济。

六、关陇将才吏才,无可用者。然地瘠势艰,虽杰出者视为畏途,须广罗艰贞坚苦、仗义相从之侣,以资寰助。此六者其大端也。

我们看这六条,简直就是一篇诸葛亮的《隆中对》,充分显示了刘蓉的才能,怪不得曾国藩年轻时戏称刘蓉为“卧龙”。后来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造反,驱逐阿古柏侵略势力,正是按照这一方针进行的,在近代国弱民穷的情况下,为国家保住了新疆这块土地。

曾国藩的另一个知己郭嵩焘是曾国藩的小同乡,他是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比曾国藩小七岁。郭嵩焘与曾国藩是一生的挚友,儿女亲家。

他十九岁中举,二十九岁中进士,走的是与曾国藩一样的读书做官的道路。

按照湖南著名学者钟叔河先生的说法,郭嵩焘颇有一种叛逆性格,思想活跃,倔强自负,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芬芳悱恻,然著述之才,非繁钜之才也”。这是曾国藩在给李鸿章的信中对郭嵩焘的评价。

郭嵩焘是曾国藩初创湘军时极为关键的人物。郭嵩焘的命运也不比他的两位好友好多少。

1859年,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郭嵩焘奉命随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到天津办理海防,受到僧格林沁的弹劾被降三级。后来,李鸿章率淮军到上虞,任江苏巡抚,保荐郭嵩焘任苏松粮道。不久升任广东巡抚,但又与原也是至交的左宗棠发生矛盾,被左宗棠弹劾降职。

1857年,郭嵩焘出使英国并担任中国驻英使臣。他见到西方人不仅船坚炮利,而且也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现时西方的政治、学术都比中国优越,因此,他主张不但要学习欧洲人的先进技术、造船造炮,甚至还有他们的政治。他还把在欧洲的所见所闻写成日记,寄回国内刻印,广为发行,以便开拓人们的眼界,了解迅速变化着的世界。然而反响却大大地不妙。当时的中国,还以天朝上国自居,朝廷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虽然也有一些进步人士了解一些世界的变化,但并未被朝廷重用。郭嵩焘的这些见解,不为保守的中国士大夫和官场的保守官僚所容。士大夫骂他是“汉奸”,是“鬼子”,作联语骂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守旧士绅甚至要掘他的祖坟。

民国年间,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写道: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的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人人唾骂,日日奏参,闹到奉旨回班才算完事。

他的境遇就好比屈原说的“众人皆醉我独醒”,钟叔河先生说他是“孤独的先驱者”。先驱者会受到后人的赞赏,但在他的生时,那滋味却实在不好受,整个官场,只有李鸿章还算能够理解他,但也帮不上多少忙。他卸任回国以后,湖南的士绅几乎没有人理他。而郭嵩焘则越发用起他那湖南人的蛮劲,坚持自己的见解,决不放弃。并说“流传百世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曾国藩几经磨难之后,总算认清廷在他死后封了个“文正”。郭嵩焘虽然比曾国藩长寿,但死时清廷不给谥号。直到郭嵩焘死后快十年,闹义和团的时候,还要把郭嵩焘当作“二毛子”,戮他的尸首。

郭嵩焘是孤独的先驱者,因为当时的社会原因,他的思想不能被理解,他的行为不能被接受,但是这些思想、行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恩师挚友炼人生

曾国藩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像所有读书人一样,把科举考试看做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从未踏出过湖南,除了到过长沙、衡阳等地,其他地方都没有去过。在湖南家乡的同辈人中,除郭嵩焘、刘蓉等几人外,也没有结识更多对他以后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的人。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境之所谓明师益友者我皆知之,且已夙夜熟筹之矣,唯汪觉庵师及欧阳沧溟先生,是兄意中所信为可师者。然衡阳风俗,只有冬学要紧,自五月以后,师弟皆奉行故事而已。同学之人,类皆庸鄙无志者,又最好讪笑人(其笑法不一,总之不离乎轻薄而已。四弟若到衡阳去,必以翰林之弟相笑,薄俗可恶)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唯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兄尝与九弟道及,谓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

曾国藩认为自己的成长史中,在家乡并无太多益处,从家乡的友朋中获取的益处似乎不多。他说:我少时天分不算低,后来整日与平庸鄙俗的人相处,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心窍被堵塞太久了。等到乙未年到京后,才开始有志于学习作诗、古文和书法。曾国藩的这番话,以及写给弟弟的信,自然是他站在京师翰林的高度,学有初成后所说的。由于整日与名儒硕学在一起,他当然感到昔日的时光多是在无益中度过,因而也就有了今是而昨非的意味。不过,话说过来,如果曾国藩仍然隅于湖南,后来的情况可能大不相同。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便成为获取信息,相互扶助的重要手段。由于曾国藩到了京城,结交了一批新的师友,开阔了眼界,也认识到取得功名仅是人生之一端,而人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可以做。尤其是晚清时代已不同以往,大清江山更青睐那些对国家有用的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写给弟弟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我觉得六弟今年考中当然好,万一考不中,就应该把以前的东西彻底放弃,一心一意地学习前辈们的文章。年纪已过了二十,不算小了。如果还似摸墙走路一般,为考试卜题忙碌,等到将来时间付出了而学业仍不是精通,一定会悔恨失策的,不能不早做打算啊。我以前确实也没看到这一点,幸亏早早得到了功名,而没受到损害。假如到现在还未考中,那么几十年都为了考取功名奔忙,仍然一无所得,怎能不羞愧呢?这里误了多少人的一生啊!国华是世家子弟,具备天资又聪明过人,即使考不中,也不会到挨饿的地步,又何必为科举耽误了一生呢!”

曾国藩通过在外学习、与友人交往,提高了自己的眼界,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他对自己过去的否定与不满,还有就是劝弟弟放弃科举一途。一个人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够改正以前不对的地方,这是非常难得的。对于曾国藩来说,这是人生的一次可贵的升华。他从良师益友那里看到了个人在大干世界中的渺小位置。因此,要做“圣贤英雄”,要“志大人之学”,才能走出狭小的个人天地,走向广阔的天空。

他在写给家里诸弟的书信中,颇感欣慰地介绍所结交的朋友: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唐镜海先生,倭仁前辈,以及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数人;穷经学理者,则有吴子序、邵惠西;讲习诗书、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

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吴莘畲、庞作人。此四人,皆闻余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深浅,但都是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他还颇为自得地说:“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近来闻好友甚多,余不欲先去拜别人,恐徒标榜虚声;盖求反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

曾国藩在北京的主要交际圈,就是他在家书中所提到的这十几个人,他们都属于当时北京的名流学者。由于曾国藩出身翰林,必须有“国学”的基本功,因此他初入京师,自然也和这些人打交道。其中,有的成为生平好友,有的成为日后事业发展的引路人,还有的人对于他文学(主要是古文诗词等)上有很多帮助。

邵懿辰,字位西,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曾国藩讨教今文经学的主要人物。他少年时就有著作传世。曾国藩到北京后,他任职军机章京。由于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所以当时的许多大型活动,尤其是皇帝颁发的诏谕,多由他草拟。在繁忙的军机之余,他与文章大家唐鉴、梅柏言等人“以文章道义相往来”。由于曾国藩师事唐鉴,因而对邵懿辰也格外敬重。

对他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刘传莹和何绍基。

刘传莹是湖北汉阳人,专攻古文经学,精通考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曾国藩在城南报国寺养病,身边有古文字学大家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他阅读后便向刘传莹请教古文经学与考据。刘传莹也向曾国藩请教理学。二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成为至友。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是湖南道州人。他精通书法,擅长吟咏。对文字学、经史也颇有研究。曾国藩与他交往中,感到何绍基所长正是自己的不足。从此以后,他非常重视写作和赋诗。

在理学方面,曾国藩还经常与吴廷栋、何桂珍等人进行讨论。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从秦始皇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建立的千秋大业,再现了这位中国始皇帝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中国封建王朝“首任皇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学习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韧、顽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认识。
  •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纠缠不清:爱上刁蛮小涩女

    纠缠不清:爱上刁蛮小涩女

    她,本是快乐国度的精灵。却遇上了他,变成了患得患失的小女人。她天性快乐,想要给他一样的温暖与快乐,却被他伤透了心,只愿意做她的哥哥。明明不舍,却又不愿意放过她。或许,爱情本身就是如此,纠缠不清。
  • 红楼一梦之这个黛玉有点儿

    红楼一梦之这个黛玉有点儿

    本书已入5折书库,谢谢亲亲支持!!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林黛终于认命般的相信,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小小的黛玉身上。原本自己是豪门家族的三小姐,风云争斗,她刚刚用极端的手腕站在了家族的顶端,可是那场有预谋的车祸,让她瞬间就失去了一切……她不甘心!五岁的黛玉,从来都是冷眼旁观着世人,真心待她的,她心明镜的知道,母亲的离去,她知道她终是改变不了什么,真的改变不了吗?难道真的十六岁就死去!她不甘心!她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就从现在就开始吧,她就不信这个邪了!!。。。。。。。。。。。。。。。。。。。。。。。。《红楼仙梦之黛玉问情》地址:。。。。。。。。。。。。。。。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魂归西去。她——【越玄】,本是上天界的神女殿下,独一无二的存在,孤傲、冷清,从来都不相信这天上、地下会有真情存在,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神,还是游荡阴暗处的狰狞魔,亦或是在她眼中卑微的人类。…曾几何时,有一个半神半魔的妖娆男子默默地爱着她,直至为她死去,她仍是不觉。为了让她知道这世上何为情,何为爱,天帝命她堕入凡尘——渡情、渡劫、渡爱的真谛!*是谁在心头流连一转身缘就在眼前,相逢的季节落英缤纷几回,模糊的记忆浮现,是谁在梦中留恋…爱一个人是否要真正拥有,谁是她最后的归宿。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爱恨掺杂的情感纠葛…*林黛玉:她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降落红尘而成为水一般清纯的女子,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因幼年丧母无伴,被外祖母接入贾府的途中却意外坠入湖中…再醒来,莫名认知扑面而来,而眼前的一个脸庞,他是谁?硕怡亲王:胤祥身为天潢贵胄,身处权力漩涡,处处身不由己,却仍旧坚持内心的信念,笑看风云,宠辱不惊,有着多少的透彻和坦荡。对朋友,他肝胆相照,两肋插刀。对感情,他炽烈热忱,情深义重。究竟在他尊贵而平静的外表下,有多少深藏暗涌无法表露。河伯:冰夷俊美无铸的人鱼,银色的发,流光溢彩的琉璃眼眸,一次上天界的盛宴,她的倩影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中,再见面他没想到会是在凡间…。。。。。。高宅阀门,虽仍为神仙,那一步是否落入红楼?九子夺嫡,又是怎样的硝烟弥漫。*他说:你懂得生之微末,我便做了这壮大与你看,你说再热闹也终需离散,我便做了这一辈子与你看,你说冷暖自知,我便做了这冬花夏雪与你看,你说恋恋旧日好时光,我便做了这描金绣凤的浮世绘与你看。你说应愁高处不胜寒,我便夺这江山,拱手在你面前,讨你欢。不一样的红楼,尽请关注红楼神话,每一个人的命运是否按照原定的轨迹滑行,还是掀起腥风血雨?虐恋女尊文《三夫》
  • 女皇嗜血

    女皇嗜血

    她冷漠,她嗜血,她深邃的眼眸中是傲视天下的随性狂傲。她是万年僵尸王为了追魂寻魄成为这女尊皇朝的女皇。她内敛,她阴沉,她狠辣的手段下是感人肺腑的万千柔情。万年修行不懂情滋味,一落尘世便惹尘埃。温婉优雅,孤冷清傲,柔顺怯弱,飘逸潇洒,妖娆绝世……后宫三千有点多,美人风情却万种。僵尸嗜血也有了犹豫,这万种风情的“食物”摆在面前,她到底是吃好呢,还是都吃了好呢?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千金王妃买一送一:六王妃

    千金王妃买一送一:六王妃

    第一眼,他看上了那个可爱的小娃娃;第二眼,他觉得这个当娘的真好玩;第三眼,他决定把这对母女收归自己麾下。第一眼,她觉得这个男人不简单;第二眼,她断定他会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第三眼,她答应下嫁,带着女儿坐上花轿。一个是太师府中最为低贱的庶出小姐,众所周知的破鞋,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一个是凤凰王朝最为高贵的嫡出皇子,少女的理想郎君,年及弱冠却无妃无子,两个身份天差地别的人,一段不为世人看好的婚姻,却——照样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她的男人,他的反应:青梅竹马找上门?简单一个字:滚!孩子她亲爹出现?长腿一踢:你怎么不去死!镇国大将军要带她远走高飞,远离这是非之地?怒气冲天:你当我这六王爷是死人啊?他的女人,她的对策:家有小妾三只?淡然一笑:关我什么事?下属送来美人十个?无辜大眼一眨:你塞给我干什么?邻国公主一口咬定要下嫁?收拾东西:那你娶她呀!我这就让出正妃之位?最后,王爷抓狂了:你这个女人,为什么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呢?最后,王妃郁闷了:你这个男人,为什么非要逼我出离愤怒呢?场景一:——爱妃,本王今天又在朝堂上摆了那个老不死的一道,真是大快人心啊!哈哈哈!——…——你为什么不说话?——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王爷威武,王爷天下无敌,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场景二:——爱妃,本王今天兽性大发,杀了你的狗大宴宾客。——哦。——你没别的话说?——没。——为什么?那可是陪了你和清儿五年的狗啊!——第一,那本就是一只畜生,还是一只年已迟暮正在等死的畜生,王爷杀了它是助它早日解脱;第二,它是臣妾的,臣妾的一切都是王爷的,王爷想拿自己的东西怎么办,臣妾无权置喙;第三,您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只要能让您高兴,牺牲一条小小的狗命算什么?第四…——来人,把王妃的狗还给她!场景三:——爱妃,皇兄看上了咱们的女儿,想把她聘给太子做太子妃。——不行。——为什么?——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说什么本王听不懂。不过,本王已经答应了皇兄了,圣旨即刻就到。——…——爱妃?——王、八、蛋!——嘎?爱妃,你、你说话了?——你这个王八蛋!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是不是?快快把我女儿的婚姻自主权还来来来来来来!
  • 幻界奇缘:极品妖妻

    幻界奇缘:极品妖妻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场未完成的婚礼,原本打算借以逃婚来羞辱凤明月的绿麟,却在凤明月谜一样香消玉殒后,才得以解除强加在他身上的婚约,恢复以往的闲洒。二十年后,他邂逅一名同样背负着孤独命运的巫女风铃儿,眼看她因受到体内妖怪之血的影响,由飘渺圣洁的巫女沦为至魅祸害人间的女妖,他平静的心因她掀起层层涟漪。然而,前世未完的冤孽,横空出现的妖蝶,真假难辨的身份,三人迷离的情感纠结,究竟谁才是他一直愧对的未婚妻,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吗,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幻界奇缘:极品妖妻》精彩不容错过!人物简介:绿麟,神兽麒麟的化身,幻之国至高无上的台辅大人,生性孤傲闲洒不喜与人接触。风铃儿,幻之国灵力最强的巫女,她飘渺圣洁却满身血腥,天地之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所,只因她是被人类和妖魔畏惧的半人半妖,简称‘半妖’。钰姬,迷幻海的主人,妖魔形态的风铃儿,妩媚妖艳的钰姬拥有能魅惑世间所有男人的高超媚术,她本身对风铃儿的人生观就抱有嗤之以鼻的态度,更加不喜欢别人把她和风铃儿相提并论,行事作风只按照自己的喜好,不拘于任何形式的礼节,不过,如果要说有谁能阻止她肆意祸害人界的话,那个人非绿麟莫属,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牵绊。银月蝶,百年难得一见的稀有蝶妖,利用吸食人血来获得妖力,原本修行不到千年的女妖几乎都没有人类的情感,而她却在吸食过绿麟的血后,唯独对他情有独钟。
  • 实用法律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法律文书写作大全

    法律文书的含义法律文书,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和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处理各种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过程中,依据事实。本书详细介绍了法律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不为妃

    腹黑不为妃

    【完结】沈星儿,名副其实的黑道大小姐,别人穿越都是莫名其妙,而她的穿越是早在意料,汗滴滴,一朝穿,很好很强大,成功穿越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古代……的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