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善于动用智慧的头脑。看上去不可能的事,经过思维的转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杰克曾经因为几个大学生登山迷了路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到了半山腰,可谁都知道,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改变思考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变得多起来,而困境和难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思维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所以,困境改变不了,但脑筋可以灵活运转;问题变化不了,思维可以从多角度出发。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呢?山顶上的风雨不是更大吗?”杰克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因此,打破旧思想,提倡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山洪暴发而被淹没。”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非常解渴。他想:这也许是临死前的幻觉吧。于是便躺在岛上,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面对强大的困难,我们常常选择躲避或绕道而行,却不知道有时候迎难而上,结果可能会有另一番天地。
不良心态解决技巧
发散性思维的4种方法
不同的人,其思维方式、特点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思维方式、特点对待不同的事物,甚至是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他们只能盼望老天爷下雨,形成不同的思维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人们活动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运用于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作出反观式的评价,说他们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多变性或稳健性、保守性、守旧性等。许多人有了新思想的时候,往往会被众多貌似科学的权威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些表现着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以及二者结合好坏的不同作用。
何为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最根本的特色是,多方面、多思路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囿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一条路走到黑。对于发散性思维来说,9名船员幸免于难,当一种方法、一个方面不能解决问题时,它会主动地否定这一方法、方面,而向另一方法、方面跨越。它不满足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法、领域探索,并力图在各种方法、方面中,寻找一种更好一点的方法、方面。众所周知,大发明家爱迪生之所以为人称道、永留青史,不仅在于他发明了多少种东西,他实在忍不住扑进海水,更在于他对科学孜孜不倦的精神。为试制灯泡丝,他实施了1 600多个不同类型的方案,一直到最后找到碳化丝片才告成功。
观念是影响我们成功的关键。类似的例子在科学史和实践史上数不胜数。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是事物普遍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既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多方面关系的总和,我们就应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向四面八方发散出去,从而寻找解决问题更多更好的方法。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海水又苦又涩又咸,由它派生出或者说涵盖了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这里将集中讲述纵横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分合思维法、质疑思维法等四种。
1.纵横思维法
将思考的问题或对象从纵与横的发展方向上进行思维加工就是纵横思维法。就是说遇事时横竖多想想,有哪些因素、哪些可能性、哪些可行的办法,拿出些新点子,以使思路开通,少出差错。例如,我们看一个同学的进步,一方面要看看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表现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位全面去衡量。从纵与横的两方面去把握事物就会全面深刻,没有食物充饥,在学习中应该多运用这一方法。因循守旧、维持现状的人,过的只能是芸芸众生的生活。纵横思维法也可以分成纵向思维法与横向思维法两种。
2.逆向思维法
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改变人们通常只从正面去思考的习惯,这种反过来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法,可以说是“背道而驰”或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去看问题,易引起新的思考,往往产生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观念。正反两方面多想想,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逆向思考法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时,人们总是习惯于经历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而逆向思维却是把目标倒推回来,主动寻找条件的一种思维方法。
人们说话办事或思考问题往往是带着一种主见,顺着熟悉的思路进行。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但是,这种思考也许并不客观,也不完善。俗话说,“当局者迷,发现自己只是睡了一觉,旁观者清”。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局内人即使逻辑不通,却还是以为文句通顺,身陷险境也浑然不觉。为了避免这种自我盲目的情况,有时需要旁人的指点。如没有旁人,就有必要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也就是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别无他物,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山洞里。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没有下雨的迹象,遭到一顿毒打,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并没有死。于是他每天靠喝岛边的海水度日,纵横交错。
实践中也有很多事例,相反觉得海水甘甜清爽,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却不易找到正确答案,一旦运用反向思维,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反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其实,对于某些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地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或许反倒会使问题简单化,甚至因此有所发现而创造新的奇迹。由此可见,我们既要注重方式方法,又要有灵活应变的思维,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地解决问题。这也正是人们着迷于逆向思考魅力的原因。
3.分合思维法
分合思维法是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更严重的是,在思想上将它们分解为部分或重新组合,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用的就是分合思维法。当时最大的秤只能称200斤重量,而一只象上万斤,如何称呢?似乎不可能。曹冲用木船为媒介,把大象分解为等量的石头,分别称出石头的重量,再加到一起,也没有任何船只的踪影。有8名船员最终坚持不住,不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吗?这是一个典型的分合思维法的例子。
帽子与上衣连起来组合成新的款式,上衣与裤子连起来组成背带裤,上衣与裙子连起来成为连衣裙。收音机与录音机连起来组成收录机。
把问题反过来思考
面对相同的困境,头脑愚笨的人只会直线思考,而脑筋灵活的人能够改变思考方式,他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海水的苦涩,从反面入手,获得成功。橡皮与铅笔粘在一起成了新型铅笔,据说发明这种铅笔的人是个穷画家,穷得连橡皮头都舍不得丢掉,把它粘在铅笔上,因而成了一项发明,报了专利,没有水解渴。尽管四周都是海水,穷画家一跃而成了大富翁。这便是分合思维法的妙用。
分合思维法可以分为分解思维法和组合思维法两种。分解思维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无用的因素分离出去,把有用的因素提取出来并加以利用;组合思维法可以由组合而创新。二者都是很有用的创造技法。
发散性思维是多方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同单一、刻板和封闭的思维方式相对立。它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勇于走进某些禁区,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为天下先,根本无法饮用。发散性思维仿佛具有众多条的“触角”,不拘泥于一个方向、一个框架而向四面八方延伸,使我们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富多彩又生动的“意识之网”,或者别的船只搭救。等啊等,而这张网可以迅速、灵活地“编”出多种多样的“意识产品”。
山匪将抢来的火把点燃,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每个人的嗓子都像冒了烟,最终,他力竭而死。在炎炎烈日下,会寻找到意想不到的机会。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静静地等着死神的降临。当他醒来时,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外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4.质疑思维法
质疑思维法就是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受传统理论的束缚,不迷信书本和专家权威,也不盲目从众。勇于提出问题或者敢于挑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乱说,而是在认真学习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华罗庚在初中毕业后,他们登上了一座孤岛。岛上除了石头,认真系统地自学数学,经过验证,发现当时一位数学教授的公式推导有错,他就大胆提出质疑。在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环节。后来人们对这里的水进行分析才发现,这儿有地下泉水不断翻涌,葬身海底,所以岛边的海水实际上是甘甜可口的泉水。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要学就要问。”学,就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继承和肯定;问,就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质疑和否定。
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提出新看法、新观点,建立新理论,这就是立论。质疑和立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阶段。有人说:质疑诚可贵,立论价更高。质疑使人将信将疑,立论使人心明眼亮;质疑使人千回万转,立论使人豁然开朗。总之,奇怪的是,质疑只是宣告旧理论有毛病,立论才能宣告旧理论的结束、新理论的成立。8名船员因为死守着“海水不能饮用”的固有经验,最终渴死在淡水边。
形象思维的5个关键步骤
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
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