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400000034

第34章 爱情心理学(2)

审视亲密关系发展的整个历程,可以发现,在爱情刚刚萌发时,刺激因素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后会趋于一个平稳的水准。至于价值因素,虽然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时,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当进入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渐渐地趋于平稳,而且最后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后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角色因素开始最低,到角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并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不断向上提升。

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是因为当双方结婚后,关系的主要因素便是角色扮演,女人要男人成为家庭支柱和自己的依靠力量,男人则将女人定位为自己的贤内助,希望妻子能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这无形中就为关系的存在加入了很多责任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责任为人们带来了压力和束缚,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亲密关系的激情,这自然导致人们容易对婚姻关系产生倦怠感、不满意感,只能忧伤地回忆当初花前月下的浪漫。

◎ 特殊治疗——爱情三角理论:激情、亲密和承诺

罗伯特夫人总是闷闷不乐,说头疼得厉害,吃药似乎也不管用。

无奈之下,她丈夫请医生为她做了详细的检查,又问了许多问题。接着,医生突然伸出手臂把她搂住,美美地亲了一下。罗伯特夫人喜眉笑眼,病也好了大半儿。

“看到了吧?”医生微笑着对罗伯特先生说,“这些都是她需要的。我建议你,应该让她每星期四、五和六得到像今天这样的享受。”

“噢,”罗伯特先生连忙说:“每星期四和星期五我可以带她来这里,可是星期六不行,因为每到星期六我要去划船。”

趣评

医生将罗伯特妻子搂在怀里,罗伯特本应该吃醋嫉妒的,但是他却无动于衷。按照爱情三角理论的观点来看,他们之间的爱情不过是一种“空爱”——除了承诺外,激情与亲密全无。

笑话中的心理学

“爱情三角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在所有爱情理论中,“爱情三角理论”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斯腾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分;“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个体决定爱一个人,长期的部分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分。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长以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分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由于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随之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根据这一理论观点,斯腾伯格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分下有如下8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分;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分;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分;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三种成分都没有;

(8)完整的爱∶三种成分齐集于一个关系当中。

◎ 没有下文——爱情依附理论:爱情关系是一种依恋的过程

有个男人疑心特别大,总是怀疑妻子有不轨行为,但就是抓不住什么把柄。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于私人侦探。

过了几天,他雇的那位私人侦探兴冲冲地跑来向他报告:“昨天晚上 8点钟,你太太在乡村酒店门口和一个男人见面,然后坐上一辆出租车来到假日旅馆,他们要了一个房间,房间号是311 。我用高倍望远镜看到,他们一进屋就拥抱在一起,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后,他们开始脱衣服……”

“后来呢?”那个男人急不可耐地问道。

“后来窗帘就放下来了。”

“咳,总是这样。”他失望地说,“我心中的疑惑总是找不到答案。”

趣评

按照“爱情依附理论”的观点来看,笑话中的男人对于妻子存在着一种“逃避依附”的心态。男人焦虑地怀疑妻子的不忠贞;同时,妻子确实做出了背叛丈夫的行为。

笑话中的心理学

“爱情依附理论”将爱情关系与依附关系做了一个联结,研究者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会在个体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Hazan和Shaver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恋的过程,即伴侣间建立爱情联结的过程,就如同婴幼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附性情感联结的过程一样。他们根据 Bowlby的依附理论和Ainsworth等人的3种婴幼儿倾向,提出爱情关系的如下3种“依附风格”。

(1)安全依恋: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绝大多数人的爱情属于安全依恋。

(2)逃避依恋: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艾米丽就属于这类。

(3)焦虑矛盾依恋: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应的现象,善于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

Hazan和Shaver在研究中发现,3种不同的爱情依恋风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安全依附约占56%,逃避依附约占25%,而焦虑矛盾依附约占19%,与婴儿依附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

Bartholomew和Horowitz以上述爱情依附风格理论的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四类型的爱情依附风格理论。他们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象和正向或负向的他人意象两个不同的向度来分析,得到如下4种类型的爱情依附风格:

(1)安全依恋:由正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2)焦虑依恋:由负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3)排除依恋:由正向自我意象和负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4)逃避依附:由负向自我意象和负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 处置猎物——爱情投资理论:人们总是寻求投资回报率更高的爱情关系

食人族的两父子打猎。儿子抓了一个瘦子,父亲说:“没肉,放到湖里做鱼饵!”儿子又抓了一个胖子,父亲说:“太腻了,剖开晒干,冬天做棉袄!”儿子后来抓了一个美女,父亲两眼放光:“带回家,晚上把你妈吃了!”

趣评

当婚姻中出现了比目前的伴侣更好的潜在伴侣时,一方常会蠢蠢欲动甚至揭竿而起。因为人们总是谋求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回报,亲密关系中的男女同样有这样的考虑。

笑话中的心理学

“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社会学理论,它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即人们总是按照投资和回报的观点来对待自己的人际关系。秉承这一观点,“爱情投资模式理论”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此关系中互相有所得失,他们理性公平地衡量自己在此关系中的支出和回报,通过两者比较的结果, 来决定自己对关系采取什么态度。

“爱情投资理论”认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commitment)”,是由“满意度”(satisfaction)、“替代性”(alternatives)、及“投资量”(investments)等因素所共同决定。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重要的资源时,便会对此亲密关系做出较强的承诺,更愿意长期维护亲密关系。这种决定模式可用如下方程式加以说明:

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

所谓“满意度”,是指个体对他在亲密关系中的回报和成本进行相互抵消后的结果。一般而言,满意度与个人的预期有关,即使亲密关系的回报率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达到个体预期,他的满意度仍然很低;而如果一段亲密关系的回报率很低,而如果但是结果已经高于个体的预期,他便会对目前的关系很满意。如果一个人经历过一段高回报的亲密关系,他的预期就会处于较高的水平。

“替代性”则是指对放弃此亲密关系的“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结果”包括发展另一段亲密关系、周旋在不同的约会对象间、选择保持单身状态等。如果其他的关系能给个体带来更好的收益,即使他对目前的关系很满意,也会考虑离开现在的伙伴,以便建立新的亲密关系。

“投资”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资源。“投资”与报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是“投资”通常不能独立地从关系中抽取出来,而报酬与成本可以;第二是当关系结束时,“投资”无法回收,而会随着关系的结束一起消失。因此投资会增加结束关系的成本,使个体较不愿也不易放弃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增强了个体对此关系的承诺。

个体投资在亲密关系中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的资源,如时间、感情、倾诉的个人隐私以及为伴侣所做的牺牲等;另一类是间接投入的资源,如双方彼此的朋友、两人共同的回忆以及此关系中所特有的活动或拥有物等。此外,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所形成的两人一体的认同感,长期相处下来所建立的默契与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补的一些记忆与信息等,也是会随着关系结束而失去的投资。个体所投入的资源层面越广、重要性越高、数量越多,则表示其投资量越大。当个体在此关系的投资量越大时,对此关系的承诺也越强。

此模式中的“承诺”,是指会使个体去设法维持这份关系,以及感觉依附在此关系中的倾向。因此,承诺的定义包含两个部分: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

当进入恋爱关系后,个体总喜欢听另一方的海誓山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天长地久的爱情。然而爱情并不天然地具备永久保质期,如果你希望可以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相比用道德和责任的力量束缚对方,为对方提供回报率更高的爱情关系是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

◎ 牧师的儿子——“俄狄浦斯情结”与“爱烈屈拉情结”: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

牧师的儿子在楼上一个人睡觉。他做了一个噩梦,害怕得哭了起来。牧师上楼问他为何哭泣。

“爸爸,我怕黑!”小男孩回答。

“不怕,小宝贝。上帝和你在一起。”

“爸爸,你来跟上帝在一起吧。我下去跟妈妈在一起,好不好?”

趣评

牧师的儿子对母亲产生依恋,在“争夺”母亲方面,天然地将父亲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情愫便已经有了“恋母情结”的痕迹。

笑话中的心理学

恋母情结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据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谕警告,说他的新生儿俄狄浦斯长大后,有一天会杀死自己的父亲而与母亲结婚。对于这个不详的预言,拉伊俄斯感到非常震惊。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和王位,他让一个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然而,猎人对于这个幼小的生命动了恻隐之心,他没有杀死俄狄浦斯,只是把他丢弃在山里。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被丢弃的婴孩,随后将其领回家并将它抚养长大。

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狄浦斯。由于俄狄浦斯还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底比斯人民一致将他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谕,俄狄浦斯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这个故事就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型。俄狄浦斯情结又称为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父母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认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有的地位。

与俄狄浦斯情结相对应,女孩对于父亲的依恋则被称为“恋父情结”,也称为“爱烈屈拉情结”、“依莱特接情结”,是指女孩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爱烈屈拉情结”同样来源于古希腊传说,爱烈屈拉公主的父亲被她的母亲与其情人所杀害,于是爱烈屈拉公主决心为自己的父亲报仇,后来她与自己的兄弟一起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不过,一般而言,很多人并没有觉得自己有“恋母情结”或者“恋父情结”,这是因为这种情结是一种乱伦的感情,人们自身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即使这些感觉出现时,也伪装成了其他的可接受的情结。

◎ 借题发挥——屡见效应:为什么人们会日久生情

美国五星上将卡特利特·马歇尔(1880—1959年)在他驻地的一次酒会后,请求一位小姐答应让他送她回家。

这位小姐的家就在附近不远,可是马歇尔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把她送到家门口。“你来这里不很久吧?”她问,“你好像不太认识路似的。”

“我不敢那样说,如果我对这个地方不熟悉,我怎么能够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而一次也没有经过你家的门口呢?”马歇尔微笑着说。

这位小姐后来嫁给了马歇尔。

趣评

如果你试图让一个人喜欢自己,不妨尽可能制造一些彼此见面的机会,因为心理学表明:人们越熟识,就越容易产生吸引力。

笑话中的心理学

有关爱情的产生,如果仔细观察,你应该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恋人或者毗邻而居,或者有多年的同窗之情,或者他们任职于同一家公司。为什么常常见面的男女更易于产生爱情?也就是说,人们为什么会日久生情?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一种观点是,相比于其他不怎么接近的人,你更容易享受到周围的人提供的各种回报。例如,与一个相距较远的人交往,你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支付更多的努力,如长途电话费和为了相见而在路上花费的时间。相应地,你所获得的回报却很少。而对于一个近在咫尺的人,当需要被人安慰的时候,你可以尽情地面对面向他倾诉,甚至趴在他的肩膀上哭泣。这时,你的情绪会得到较高程度的抚慰。然而,一个相距很远的人,他所能提供的安慰也只能以短信和电话的形式表达。这种安慰的效果显然远不如面对面的倾诉和直接的身体接触。

针对接近导致喜欢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屡见效应”,即与某人的重复接触不仅不会引发不快,反而会增加对他的喜欢。

同类推荐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为什么有些人有自残倾向?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难以面对人生?是什么使人脱离现实?很多人,要么本人、要么通过家人或朋友,都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离我们关不遥远,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热门推荐
  •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 天才召唤师:冷妃戏邪帝

    天才召唤师:冷妃戏邪帝

    某女咬牙切齿:“你够了没有,不就是阴了你一回吗,你需要追着我不放吗?”某妖孽笑的很无良:“娘子,莫非觉得我该主动点?不要跟为夫闹了,捉迷藏玩够了,咱们回家吧。”某女嘴角抽搐。......某只妖孽睁着一双潋滟的紫眸,好奇的问:“娘子,为何不喜欢我?”某女勾唇浅笑:“你长的太抽象了。”某妖孽腹黑一笑:“娘子,你长的也很抽象,我们天生一对,很是相配。”某女万分无语……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第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
  • 胎教百问百答

    胎教百问百答

    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完整的生命,其中的量变和质变是如此地震撼人心。生命,在不断的孕育与诞生中,在无穷的体验与感受中,从远古洪荒向我们走来,走过了千万年。生命的每一过程,是那样难以捉摸,但每一个阶段,现在却都能被父母所把握。诚然,在了解生命最初阶段时,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第一个月的胎儿是什么样的?”“胎儿有记忆力吗?”“胎教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双亲的遗传对孩子的智力有什么影响?”“音乐对胎儿是有益的吗?”……如果你浏览一下手中的这本书,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对关于胎教问题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自觉成就一切

    自觉成就一切

    主动的人,才会得到更多赏识。当自学成为一种习惯时,你也就拥有事业成功的通告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豪门娇妻

    重生之豪门娇妻

    结婚三年,惨遭背叛,死后竟重生成了那个小三,再次与前夫纠缠不清。高智商、深城府的“花花公子”助她解脱困境,为报仇,她与他协议结婚。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更加复杂庞大的圈套的初始!“老婆,今晚打算几次?”她惊恐:“不是说只婚不欢吗?”他邪邪的笑,“那是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