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400000010

第10章 情绪心理学(1)

◎ 破产以后——证实性偏见:为什么你会觉得在某一天坏事不断

两个西德人在路上相遇。

甲:“您好!好久不见了。我最近厄运不断,所投资的股票全部赔了,老婆也跟人跑了。自从我破产以来,我的朋友有一半都不和我来往了。”

乙:“那不是很好吗,您至少还有另一半真正的朋友。”

甲:“好是好,只是剩下的那些朋友还不知道我已经破产了。”

趣评

朋友甲用“厄运不断”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近期状况,很可能思维方式受到了“证实性偏见”的影响。

笑话中的心理学

你往往会将某一天视为自己的“倒霉日”,比如早晨闹钟意外出了故障,导致你没有按时起床,你匆忙地起床后,意外地发现今天正好下雨,你在马路上打车时频频遇见载客而过的出租车,而往常你总是能发现很多空闲的出租车,你等了10多分钟才终于打上了一辆出租车。当你到达公司后,发现平时只在下午才来的老板竟然已经坐在了办公室里,而且还恰巧发现了你这个迟到者。于是,你悲愤地感觉到,这一天真是糟透了,简直是“屋漏偏遭连夜雨”,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让自己遇到了。

然而真的有所谓的“ 倒霉日”吗?或许事实并不如此。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认知偏见叫做“证实性偏见”,认为人们总是过于关注支持自己决策的信息,即人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时,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把那些可能推翻原来观点的信息忽视掉。也就是说,人们普遍偏好能够验证假设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假设的信息,人们总是过于关注支持自己决策的信息。比如对于上述事例,当一个人因最初发生的一两件坏事情而将某一天视为自己的“倒霉日”后,便会格外关注一些“不好”的事情,通过这些“不好”的事情来证明自己厄运不断。但事实上,这一天很可能还发生了一些“好”的事情,如自己撰写的方案得到了老板的认可,一个客户打电话来告诉你他们愿意在合约上签字。但由于“证实性偏见”的存在,这些“好”的事情都被屏蔽掉了,只剩下了那些糟糕的事情——“倒霉日”的概念由此而来。

证实偏见是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见,比如如果一个人讨厌某一位同事,便会下意识关注这名同事负面的人格素质和行为,用以证明这位同事确实不怎么样,导致这种不喜欢的情绪逐渐升级恶化,造成人际关系对立;如果一个人赞同某个观点,便会列出很多理由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对于观点不合理的一面则视而不见。

以此来看,如果想摆脱恶劣的情绪,便要尽量从“证伪”的角度发现事实,试着去寻找那些与自己负面态度背离的事实,这样才不会庸人自扰地让自己陷入情绪苦境。

◎ 紧急报案——共识偏见:人们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别人

有一天,警察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的声音非常急切:“先生!救命!快救命!”

接线先生说:“小姐!你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个声音尖叫道:“有一只猫爬到我们家了!”

接线先生安慰道:“小姐,一只猫爬进来不是很大的问题。”

“不行!不行!这猫很危险!很危险!”

接线先生耐心地劝说:“猫真的不危险……小姐,您到底是谁?”

对方回答:“我是鹦鹉!我是鹦鹉!”

趣评

在警察看来,猫是没什么杀伤力的,但是对于鹦鹉而言,猫却可能夺去它的性命——警察把自己对于猫的看法强加给鹦鹉,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便是一种“共识偏见”。

笑话中的心理学

所谓的“共识偏见”,简单地来说,就是人们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别人的认知倾向。比如,A非常害怕孤独,她认为一个人过日子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此她在23岁时便嫁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B则是一个奉行独身主义的女性,她在30岁时事业有成,但是却孑然一人,身边没有可以依赖的伴侣。当A遇到B后,A就会觉得B非常可怜,因为她认为“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然而B却会认为A的人生十分无趣——没有事业,没有爱情——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总之,A和B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认知对方的处境,以致对对方的真实心理和情绪现状做出了不客观的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会产生共识偏见误差,人们用自己意识世界的规则去解释别人的世界,以致给对方做出了类似“像笨蛋一样”、“十足的傻瓜”、“毫不理性”的负面论断。比如,一个人欣赏了一部电影,电影里的主人公是一个投资高手,他在赚取了亿万财产之后却千金散尽,将它们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自己则隐姓埋名,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里过着简单的生活。欣赏电影的这个人此时正在汲汲于声名和财富,对于身居简陋房屋的生活感到痛苦不堪,因此很可能他会对主人公的选择做出如下判断:他的脑袋一定被撞坏了!

◎ 去天堂——后视偏见:人们经常误以为自己有先见之明

墨菲神甫走进一家酒吧,他问一个正在喝酒的人:“你想去天堂吗?”

对方回答说:“是的,神父!”

神父说:“既然如此,那就立即离开这家酒吧!”

接着,神父又问第2个人:“你想去天堂吗?”

“当然,神父。”第2个人回答。

“那么就离开这个撒旦的巢穴!”神父说。

随之,神父走向杰克,同样问道:“你想去天堂吗?”

杰克回答:“不,神父。”

神父非常诧异,他瞪着杰克说:“你是说你死以后不想去天堂?”

杰克笑了:“哦,我死了以后,我当然想去天堂。不过,刚才我还以为你现在就要带一批人走呢!”

趣评

在神父尚未与杰克交谈前,杰克并没有正确理解神父的意图——这种认知模式可以说是“后视偏见”的反面。

笑话中的心理学

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在事情发生时就可以预测到结果,其实他们未必可以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准确地做出预测,这就是关于认知的“后视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后炮”。不妨看看,在你的周围,常会出现这样的人,他们自得地向你炫耀自己如何料事如神:“其实我早就料到最近一段时间某某公司的股票会大涨”、“某某刚刚谈恋爱时,我就知道那段感情长不了”、“房价的上涨趋势全在我的预料之内”……当然,你也可能在不自觉的状况下,“事后诸葛亮”般炫耀自己具有先知之明。

当人们产生“后视偏见”后,对其认知世界、获取经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其一,如果一个人认为很多事件的结果都在自己预料之内,他便不会从中吸取经验。比如,当一个所投资的股票出现暴跌后,如果他认为自己当初已经预知到这个结果,只是因为反应迟钝而没有出手手里的股票,他便不会仔细分析自己投资失误的真正原因所在。

其二,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预知能力产生崇拜,甚至认为自己可以提前预测出他人的行为,这样便很难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举个例子,一天,你的朋友很沮丧地向你倾诉,告诉你对方遭遇了裁员危机,很可能将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如果你过于高估自己的预知能力,不屑地对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你们公司很难度过金融危机,当初你加入这家公司时,我就觉得非常不妥。”面对这种说辞,很可能的结果是,你的朋友再也不对你真心,因为你在炫耀自己的预知时,无形中侮辱了对方的思维认知能力。

当然,更恶劣的事实是,其实你往往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有先见之明,这不过是一种认知偏见罢了。改变“后视偏见”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之一是,当一些重要的事情发生时,在你不知道事情结果的情况下,先把你的判断写下来,并阐述你判断的依据所在——你的记忆常常会欺骗你,当你在没有文本证据的情况下回忆事实时,你只会记起那些与事情的结果相符合的证据,那些不相符的证据则被你自动略过了。

◎ 控告——“ABC理论”: 你为什么不快乐

“法官先生,有人把我说成犀牛,我可以告他恶意中伤罪吗?”

“当然可以。他什么时候把你当成犀牛的?”

“3年前。”

“什么?3年前的事,你怎么到今天才想起要起诉呢?”

“是这样,法官先生,以前我从未见过犀牛,直到昨天我才知道犀牛是什么样子。”

趣评

当一个人被他人说成犀牛时,3年前他无动于衷,3年后却将对方的行为视为恶意中伤——对于同样的事实,控诉人的情绪截然相反这说明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情绪体验。

笑话中的心理学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1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1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1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的情绪困扰不是来自于所发生的客观事实,而是人们对这件事情所进行的解释。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所带来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截然相反的。比如,两个人都遗失了100块钱,其中的一个人愤懑不堪,认为自己倒霉透顶,不开心的情绪持续了将近一天,而另一个人则做出了无所谓的样子,用“破财免灾”的理由安慰自己,这一意外丢钱事件几乎没有为他的情绪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所以,决定人们情绪如何的因素并不是所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所给予的解释,如果人们总是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负面的态度来看待周边的一切,那便很难快乐起来。

一般而言,阻挠人们拥有良好情绪的不合理信念有如下这些。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4)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5)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6)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7)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9)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10)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中立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如果将其标注为负面的事件,就为自己的情绪设定了负面的定位,以致很难快乐起来。

◎ 地狱里的牛奶——不合理认知模式特征之一:绝对化要求

玛莎在礼拜天学校(免费学习圣经知识的学校)学习,上课时她举手发问道:“如果我是个好姑娘,将来一定能到天国吗?”

“是的,当然能到天国。”负责教课的老牧师说。

“那我的猫呢?它能跟我去天国吗?”

“不能,我的孩子,猫没有什么灵魂,它不能到天国去。”

“那我院子里的那些奶牛呢?它们能到天国去吗?”

“不能,我的孩子,奶牛也不能到天国去。”

“这就有点麻烦了,这样的话,我就必须每天到地狱里去取牛奶喽!”

趣评

在玛莎的意识里,她认为自己每天一定要喝牛奶的——由于产生了这一绝对化认知倾向,导致玛莎认为即使去往天国也伴随着一些不如意。

笑话中的心理学

秉承“ABC理论”,关于负面情绪的发生源问题,心理学家们认为多是由不合理认知模式所引发的,其中“绝对化要求”便是不合理认知模式的特征之一。

所谓的“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善地对待我”,“生活应该符合‘好人有好报’的法则”等。当产生这种信念后,人们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定规律,它们并不会对人的意志做出妥协。比如,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他很难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同样,“好人有好报”的理论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求证。因此,当某些事件的发生与他们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得非常负面,感到周围的一切都让人难以接受,从而由于难以适应而陷入情绪苦境。

◎ 家里也不安全——不合理认知模式特征之二:以偏赅全

有位水手正准备出海远航,朋友问他:“你父亲是怎么死的?”

“死于一次航海事故。”

“你祖父呢?”

“也死在海上。一次突如其来的热带风暴,夺去了他的生命。”

于是朋友劝道:“那你为什么还要当水手去航海呢?”

水手淡然一笑,反问道:“你父亲是怎么死的?”

“死在家里。”

“你祖父呢?”

“也死在家里。”

“亲爱的朋友,那你为什么还要待在家里呢?”

趣评

水手的祖父丧身大海,朋友仅因为这一点便认为航海伴随着失去性命的高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朋友出现了“以偏赅全”的信念偏差。

笑话中的心理学

“以偏赅全”是不合理认知模式的第2个特征,艾利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曾说过,以偏赅全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

“以偏赅全”包括两个方面的认知。

一是对自己的不合理评价。比如,当一个人遭受失败后,便悲观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等。然而,只是单纯通过自己在一件事或者几件事上的表现来评价自己,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做出预测,这种认知方式很可能造成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让个体的情绪也变得焦虑和抑郁起来。

二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对方品德不佳、一无是处等。当对人全盘否定后,个体便会理所当然地责备他人,甚至产生敌意和愤怒等负面情绪。按照艾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主义。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

◎ 绝望——不合理认知模式特征之三:糟糕至极

一男子向女友求婚,被拒绝了,男子感到非常沮丧,他当着女友的面叹气:“算了吧,我今生别想结婚了。”

“何必这样悲观呢?”女友不胜怜悯地说:“大丈夫何患无妻,我拒绝了你,不见得别的女孩子也会拒绝你呀!”

“当然,”那独身男子还是不胜感叹,“可是,连你都不要我,还有谁肯要我呢?”

趣评

由于求婚不成,男人便产生了注定会孤独终老的悲观论调,这便是一种“糟糕至极”的认知模式——其实,男人也可以这么看,自己失去了一棵树木,却得到了整个森林。

笑话中的心理学

“糟糕至极”是这样一种想法,即个体认为一旦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便会带来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结果,甚至引发一场灾难。产生“糟糕至极”的信念后,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恶性情绪循环中,在这之中,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和抑郁等情绪交替出现或者同时出现。

同类推荐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我谈不到点子上,也压根儿没能力谈到点子上。我谈人性,是因我以此为生。更重要的是,时代会变,观念会变,制度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假设你我素不相识,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我的书,那将是你的遗憾;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性格色彩,那将是你最大的损失。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并将他们的行为引向实现组织目标的道路。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即组织成员在什么状态下愿意充分展现其才能并不断地自主地挖掘内在的潜能呢?这正是《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人性、人心的分析,将管理工作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真正使每一个管理方法或技巧切合人心、实用有效,使每一位劳心者有“心”可“劳”。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尽管有诸多的压力,尽管有诸多的苦闷,生命的长河都是无止境的,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人生的睿智感悟,来正确面对你处的任何一种困境。本书在于让人们认识抑郁和抑郁症的特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学会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掌握消除它的方法。
热门推荐
  • 穿越飘渺修神路

    穿越飘渺修神路

    在看了第五遍《飘渺之旅》后,林雨凡深深的被里面李强所遇到的奇幻修真之旅所震撼。在一觉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竟然进入了李强的世界,看林雨凡怎样跟随着木子一起修真成神,不一样的修真界,失踪的佛宗,古神藏背后的秘密,幻神殿的神奇,灵鬼界的背后,林雨凡会带着大家一起经历不一样的飘渺之旅。
  • 末世危途

    末世危途

    末世之中,最可怕的不是怪物,是人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玩转古代:调皮宠后

    玩转古代:调皮宠后

    她,世界上最年轻的考古学家,意外穿越到古代,先掉粪池还不够,居然还被人看了个精光!最倒霉的是,她居然……居然被那个传说中的皇帝看上了,要选为皇后?虽然她是觉得他很俊美啦,可是成为他的皇后那是要变成短命鬼的哎,她打死都不干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亦珍自幼失怙,与寡母生活在宁静安闲的松江小镇。散淡的生活因母亲曹氏骤然病重,戛然而止。亦珍稚嫩的肩膀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支撑起家中的生计。在小小的茶摊里,亦珍遇见欢笑与悲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冷情嫡女复仇记

    冷情嫡女复仇记

    “浣儿,你要记住,世上最不能信的便是男人的那张嘴!”母亲依依不舍的抬眸望着她,紧握她的双手,有气无力却不得使出浑身的力气说道!“娘,浣儿答应你,这辈子除了小智,不对任何人交出这颗心!”她生生的逼回眸中隐含的泪水,对着床榻前的母亲做出誓言!娘亲终是带着万般不舍,千份怨恨,撒手人寰!临死,娘亲都用着痴怨的眼神望着那个方向,那个让她伤心绝望一生的方向!那里有她爱了一生,恨了一生,怨了一生,却也负她一生的男人!她是段家大小姐,在失踪了十六载后,带着满腔的仇恨和娘亲的遗愿回到这个令娘爱恨一生,让她绝恶万分的地方!她发誓,他们所欠他们的,她一定十百的要回来!她伪装自己,她告诫自己,她唯一的目的便是让那个女人和她的女儿一尝嗜骨蚀心的痛!她对谁都是冷情冷心,娘亲已经过世,这世上唯有小智才是她可以交付真心的人!“浣儿,你要知道,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只要你愿意回头,你会看到,我永远都在你的身后!只要你愿意,这扇心门永远为你闯开!只要你愿意,我希望成为你永远的暧阳,温暖你那颗冰冷的心!”男人情深脉脉的话在她耳边萦萦环绕。是谁温暧了那颗冰冷的心!是谁浇灌了那颗枯萎的心!是谁保护了那颗受伤的心!是谁重创了那颗重燃的心!沐少臣,沐王府嫡长子,他温润如仙,却腿不能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与她失之交臂。他唯一想做的便是一生一世守护着她,看着她高兴,他跟着高兴。沐少卿,沐王府次子,一场指腹为婚,他不得不放弃那水一样的女子,娶她异母姐姐为妻!他唯一想做的便是如何的折磨这个拆散他与心爱女子的人,让她生不如死!上官礼智,她费尽心思想要保护在心的弟弟,却在不知不觉的,角色更换,看着她吃尽的苦,他发誓,这辈子唯一做的事便是不再让她受到任何一丝伤害。舒彧,当朝太子,她的坚强,她的不韧,她那一抹苦中带笑的容颜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他说,只要你愿意,我许你太子妃之位!===========================================虐中带宠,亲们放心跳坑!===========================================友情链接:《小小皇妃爱爬牆》七月紫音《恶魔儿子天价娘》木木夕雨《夫君叔叔我要甩了你》一露走来《花痴郡主》小桃NP文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冷情嫡女复仇记》
  • 恶魔老公不外卖

    恶魔老公不外卖

    他想把她吃干抹净,可一对上她可怜巴巴的眼,作为新好老公的他,只好强忍欲火。可是她刚从他怀里逃走,就蹦着跳着对走过来的帅哥们招手,笑得大大咧咧,“帅哥们,我们去玩吧。”气得他双眼冒火地把她一把拎起来,走进房间。如此不乖萝莉,还是一纸婚书娶回家比较安全。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爆笑的外星人小女佣

    爆笑的外星人小女佣

    (亲,你有没有正看某男很不舒服?有,那就在此书中享受一下女主狂虐男主的快乐吧。心脏承受能力差者,免进!)女主影子是外星人,一天变为小女孩钻进了男主王超风的车里,非说王超风就是她爸爸。王超风只好无奈领回家中。从此,影子那些搞笑的超能力恶作剧,把王超风家弄得鸡犬不宁加鸡飞狗跳。在搞怪和收拾残局的拉锯战中,两人产生了感情。这段感情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