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00000024

第24章 胡适的糖尿病及其他(2)

套用索绪尔的语言学观念,人类语言有两种特性,即共时性与历时性。那么,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理解一个人的学术观念,一定不是静止僵死的符号式理解。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理解与探讨胡适的学术观念,往往陷入一种共时性怪圈;即把胡适符号化、象征化,好像胡适是从石头里蹦出的齐天大圣,生来就是一副天不管、地不怕,砸烂一切传统的先锋模样。可以说,不运用历时性视野,去映照与拟合胡适一生不断更新的学术生涯,是难以充分切实理解胡适的学术观念的。在这一历时性视野中,胡适对待中医的态度,当然是需要打破的怪圈之一;分执两段的极端评判都是需要重新审视与反思的。

胡适所推崇的“科学精神”,绝不是一种急于下判断、急于搞批判、急于大破大立的粗暴心态,也绝不可能是最终为某个结论固守终生、至死不渝的治学旨趣。诚如胡适本人所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其一生的治学心得,也是其赢得同时代学人普遍认可的一种治学理念。胡适对待中医,也应当是这种态度;不把胡适一生始终趋于变化革新的治学理念加诸其中医研究之上,不在此前提之下进行历时性观察与充分解读,就急于扣帽子、划界限、贴标笺式的判定胡适“信还是不信中医”、“支持还是反对中医”,无疑还是犯了“多谈些主义、少研究些问题”的老毛病。如果说胡适对待中医始终是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抑或胡适始终希望将中医理论纳入西方科学体系加以重新审视与评判——这样的观点又无疑是不够鲜明的,是有点“中性”色彩的,似乎也是“左右不讨好”的一种判断。有的朋友说,让我拿出证据来说话,并以胡适的箴言来奉劝我“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遗憾的是,除了上述有利于分执两端的诸种“史实”之外,我实在还拿不出别的更有力的实证来。但我还始终不愿意选择,那种非此即彼的振振有辞;在没有所谓“实证”之前,只能选择沉默而已。

三、胡适开讲中医

机缘巧合的是,新近于杭州发现的胡适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讲义本,部分地印证了我这一“中性”观点。这份1919年印制于北京大学,用于胡适讲授中国中古哲学史的珍贵文献,向我们揭示了胡适对待中医的学术态度之冰山一角。

在讲义本第六章“迷信与科学”中,28岁的胡适,在北大讲堂上,向当时的公共知识界报告了他对于中国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将中医理论纳入世界科学体系中加以考察之际,可以看到,他并没有歧视或忽视中医的历史地位,也没有过分推崇西方科学的偏见。虽然不至于为中医摇旗呐喊,滥发一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豪言;但其观念“中性”而平和,并没有想象中的剑拔弩张,置传统学术于死地的那种先锋做派。他开篇写道:

研究西洋科学史的,知道科学的出身是很微贱的。古代的天文学是祭司僧侣的遗赐,近代的天文学是从星命学(Astrology)出来的。化学是从炼丹术与炼金术(Alchemy)出来的。物理学与医学也是如此。我们从这个观点来看汉代的种种道士的迷信,也可以寻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科学上的贡献。

讲义中,胡适站在汉代哲学的高度,将汉代科学技术纳入世界科学史的视野,加以一一阐论。他认为在古代种种迷信自然神力的思维进程中,汉代的医学逐渐从迷信程式中脱离出来,开始成为科学、系统的专门学术。他在讲义中写道:

求长生、求仙药、求神丹,都与医药学的进步有关系。那时代的医学何以能成为系统的学问呢?依我看来,这是全靠那时代的思想里有几个重要的观念,可以用来把医药学上许多事实贯串起来,故能成为系统。这些观念之中,最要紧的是,(一)阴阳的观念;(二)五行生克的观念;(三)五脏分配五味、分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行的观念;(四)气的观念。

胡适除了查证大量史料之外,还熟读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并以之为立论的基础,对汉代医学的形成乃至中医的基础理论加以简明阐论。他接着写道:

《汉书·艺文志》有医经二百一十六卷、经方二百七十四卷、房中术一百八十六卷、神仙二百五十卷、总名为方技。论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又分论医经曰,“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德,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又分论经方曰“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这些议论都是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的话,可见汉代已有一种有系统的医药学。现有的《黄帝内经·素问》,照《艺文志》的叙论来看,大概是汉代的著作。后来的中国医学经验的方面,自然狠有进步,但理论的方面总跳不出内经的系统。

在对《黄帝内经》的逐条分析之后,胡适得出阶段性结论说:

中国医学与药学的基本理论,只是把五脏分配五行,把五味也分配五行,(此说起于晚周阴阳家,《吕览》说得很详细,《淮南王书》采用他,变为道家的一部分。大概到了汉代,这种学说始完成。)又把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使用针灸药石的疗法,又把阴阳的观念来总括一切气血、脏腑、药性、针灸。初起时,自然是很浅陋的迷信。到了后来,虽然经验技术进步了,这些阴阳五行的观念已渐渐的成了医学上一些不可少的符号。有了这些符号,这种学问便更容易领会记忆。所以直到如今,这些观念仍旧盘据在医学界里。这些观念在现在看来,自然是阻碍进化的东西。但从历史上看来,阴阳五行等观念在当时,确是很有功效的工具。有了这些观念,方才可有假设的学理,方才可有系统的理论。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只是《内经》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治反者反治”一句话。(希腊古代的医学也是以一个“调”字为基本观念。此语见至真要大论。)但这个观念全是根据于阴阳五行的学说,若没有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国也许只有许多零碎的、完全经验的方技,但必不能有个系总的医学。(中国自古至今,有了许多化学常识和物理学常识,但没有化学,也没有物理学。这都是因为没有几个基本观念做假设的根据,故不成系统的知识。)

在后世研究者的新文化运动各式“审查报告”中,对古代迷信的批判,当然是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但在这份93年前的讲义本中,我们看到,古代迷信体系重要概念之一的“阴阳五行”,并非真那么一无是处、百害无一利。胡适并没有武断的将这一概念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是小心翼翼的将其中的“历时性”功用剥离出来,将这一看似僵死的“共时性”符号重新唤醒。在他看来,中医正是将“阴阳五行”的概念活用于人体,并将其衍化为一种学术语言范式与理论体系;对这一概念的特定解码运作,竟造就了中医在汉代成为系统科学。

胡适说得很明白,(阴阳五行)这些观念在现在看来,自然是阻碍进化的东西。但从历史上看来,阴阳五行等观念在当时,确是很有功效的工具。有了这些观念,方才可有假设的学理,方才可有系统的理论。胡适所强调的这种学术态度,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中性”地看待历史、“中性”地对待中医,既不能把古代文明成果当作万古不移的神明供奉起来而不求进步,也不能把古代的传统文明与文化一股脑扔进垃圾堆而一棒打杀。现代人以“事后诸葛亮”的姿态来评判说这个不先进、那个很落后,当然是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来评判的,但这种评判的客观性是否是百分百的“科学精神”,胡适为之作出了辩证性的思索与探讨。

胡适明确指出,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只是《内经》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治反者反治”一句话。而返观世界医学史,希腊古代的医学也是以一个“调”字为基本观念。中医与古代“西医”相比,并不逊色,还异曲同工。但这种基础理论的取得,却正是依赖于后世认为“阻碍进化”、“迷信落后”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历时性”的历史文明进程中,胡适一方面为“中医”的合法性正名。另一方面,他也为之感慨道,中国自古至今,有了许多化学常识和物理学常识,但没有化学,也没有物理学。这都是因为没有几个基本观念做假设的根据,故不成系统的知识。

通过讲义本的上述内容,胡适早年对中医的系统研究及其学术评判渐次浮出水面。或许,我们还不能据此证明,胡适一生均持其28岁在北大讲义本中的观念;也不能据此说明,这即是他对待中医的明确态度。但至少有一点可能揭示出来,胡适思想的先锋性,并不是以其对传统文化破坏程度为指标的;胡适对待中医的态度,“中性”却非妥协,有批判也有认可,其“历时性”考察史料的眼光,有一针见血处,亦有融会贯通时。

至于胡适后来所患顽疾是否即是“糖尿病”;中医为其治愈的是“糖尿病”还是“肾脏炎”;胡适晚年的矢口否认是否又意味着其有某种不可告人的言不由衷等等,所有这些细枝末节的生活史考证背后的极端观念倾向,则实在是可以休矣。关于“胡适信不信中医?”“胡适支持还是反对中医?”这样的伪命题,也实在可以到此为止了。或许,在讲义本出现之后,将来还会勃兴出一种变通的伪命题方式——胡适在哪一时期相信中医,又在哪一时期不相信中医?胡适在哪一时期支持中医,在哪一时期又反对中医?

为此,答题者们又得广征博引各路文献,转换叙事手法,重新组织起非此即彼的理论体系来。不过还好,这样变通之后的伪命题,至少还是一种“共时性”眼光向“历时性”视野转变的产物。如果有哪一天,我们不再用这样先前的伪命题,以及变通之后的伪命题去考察胡适及其思想,不再追问“胡适究竟怎样看待中医”并为之列出一个所谓的学术年表来,可能才是我们真正理解、包容、吸纳并受益于胡适思想的开始罢。

(作者简介:肖伊绯,1975年生,四川成都人,同济大学出版社特约作家,四川省旅游局特聘顾问,已出版《虚构的风景——重温梁思成1939川康考察之旅》、《法国时尚百年》、《现代化田园》、《民国达人录》、《风景的标记》、《虚构的风景》、《十城记》、《孤云独去闲》、《革命样板戏》、《民国表情》、《民国温度》等专著。)

同类推荐
  •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
  • 武家栋梁

    武家栋梁

    武家起于微末,栋梁崩于战国,当荒谬的武士道大行其道,谁还记得当初源氏的誓言。当羽柴秀吉还在为找干爹而苦恼,德川家康开始自称河内源氏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才是武家栋梁。八幡宫前深深荒草中,隐藏着武家数百年的荣耀,吉良家的少年,却被迫踏上追赶时代的步伐,走上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下克上、背叛者的下场只有灭亡,一切幻想将在滚滚铁骑下化为灰烬,源氏栋梁家将在白旗下浴火重生。(主角不是萝莉控)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他,非是穿越男但他,是穿越男之后他是小地主,他是名将之兄长看他如何在门阀偏见,士族垄断的东汉末年渐长渐强没有王霸之气没有显赫之名只有严酷的冷兵器社会他不是一开始便是社会的中心又如何从“看客”变成主角的呢且看他如何书写这部悄然改变的史书。
  •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是索德浩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前后历经数载,反复补充了不少资料,是今天研究长江流域汉晋以来墓葬考古和相关历史背景的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钱多多掌柜奋斗记

    钱多多掌柜奋斗记

    还在为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而担忧吗?还在为上司的百般刁难而觉得恐慌吗?还在为自己如何创业而忙得焦头烂额吗?混了这么多年,当不上掌柜怎么会不累?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感觉累了,就冥想吧

    感觉累了,就冥想吧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当加班熬夜成为工作常态,当失眠多梦成为困扰人们的常见疾病,人们开始去思考怎样才能让压力消失,让心灵恢复简单纯净。冥想并非是如今才有的心灵修养方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被一些社会顶尖人才所使用。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森说:“以冥想开启直觉,可获得发明的启示。”美国前副总统科尔、苹果“教父”乔布斯、好莱坞知名演员兼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及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等,都是冥想的受益者和拥护者。
  •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本书讲述了教师工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对于孩子,也就是那些中小学生来说,由他们的本身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老师又必须要能抓住这些孩子的特点,避免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因此,老师在教育时,必须要能“蹲下自己的身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吸收了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以及中外教育的各种优势,对“蹲下来”的教育方式进行精辟的阐释,相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大有裨益。
  • 宝瓶菩提

    宝瓶菩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夜枭哑后

    夜枭哑后

    夏日的夜晚,雷雨刚过,凉风徐徐。黑得像丝绒一样滑腻的星空,闪烁着满天亮晶晶的钻石。不知名的虫儿在树林、草苁轻轻吟唱着安详的催眠曲。温柔的安抚着被酷暑所困的人们渐渐进入梦乡。庄严华贵的御书房中,明亮的夜明珠将足有上百坪的大书房照得亮如白昼。身着龙袍的大琼天子,仍在伏案处理未完成的政务。“皇上,九王爷求见!”“宣!”直到轻快的脚步声到了案前,皇帝才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将视线移到来人身上。望着这个……
  • 绝色轻狂

    绝色轻狂

    ☆☆☆☆☆☆☆推荐新文☆☆☆☆☆☆☆☆开新文了,依然还是女强文《庶女谋略》欢迎收藏~☆☆☆☆☆☆☆☆☆☆☆☆☆☆☆☆☆☆☆☆☆☆☆☆☆☆☆她是亚洲最大黑道世家掌权人,黑道上人人闻风丧胆的司徒妖!她是大庆国皇帝最小的女儿瑶姬,只手遮天的摄政公主,天下间人人唾弃的妖孽!她睿智,冷酷,狂傲,她说,她的人生,无需旁人指责!突如其来的求婚,冷酷无情的刺杀,危机四伏的宫廷,不怀好意的窥探,她于万万人之上笑看天下众生,弹指一笑间,天翻地覆!初见,他代替兄长前来向她求婚,却因一句戏言,与她结下千古之缘。片段一:女子巧笑嫣然:“其实我更想嫁给你。”男人忽然将她揽住,霸道的吻印在她唇上:“相信我,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我的女人。”片段二:女子面朝下平趴在矮榻上,身下垫着柔软的虎皮,一层薄薄的绸布服帖地盖在少女身上,勾勒出完美的曲线。少女身侧,俊秀青年单膝跪地,力道均匀适中地为少女按摩着,突然,少女转过头,看着青年身体某处微微一笑:“青木,你动情了。”片段三:女子身上穿着紧身的皮衣短裤,暴露在外面的皮肤全都被染成了绿色,右手握着的短剑还在滴血,她的脚下是横七竖八的尸体,眼睛却看着对面马上的男人。“你吃醋了。”“谁让你穿成这样的!”男人一把将她拉上马抱在怀中,随即拉过厚大的披风掩盖住她动人的娇躯。============男配表================轩辕北辰:表面温文尔雅,实则脾气火爆的狐狸一只。苏夜离:正气闷骚男,嗜酒如命。何满:面瘫闷骚男,只围着女主转。闻人离:外表温和,内力腹黑奸诈。慕容珏:冷酷冰山男,心里只有女主。裘煌:外表邪魅张狂,实则超级白兔。姬野:心思单纯的变态杀人狂目前设定的就这些,至于最后会不会收还没想好,到时候就看亲们的意见了,另外,灵感来了可能也会加一些人物进去P:想要出场的或者喜欢文的可以加群聊,群号117175392,敲门砖是文中任一人物名。另外推荐我的新文《狂枭》女杀手穿越玄幻修真的故事两部完结文:《狂妻驯九夫》:讲述一个穿越的女商人在异界和九个男人纠缠以及奋斗的故事。《调教魔尊》:讲述一个贪财的小女生穿越异界成为一只可爱的小狐狸,最后发现自己其实是创世神的故事。………………………推文区…………………………………泰迪貂《豪门总裁妻》偏爱陌生人《师父“就寝”吧》紫玉丁香《甜心女王爷》
  • 福尔赛世家(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福尔赛世家(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