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表面看起来是由孩子的不良行为引起的,是为了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为。而实质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大人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为了发泄这股情绪,大人开始了唠叨。由此可见,唠叨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大人的需要,唠叨终止的时间也往往取决于大人的情绪。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我情绪的主人,不能在处理问题时被情绪所左右。高兴时就对孩子宽宏大量,迁就放纵;不高兴时则迁怒于孩子,拿孩子出气。我们要试着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体察孩子的所思所感,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当女儿拿着99分的考卷回到家,虽然为没拿到100分而懊悔,但内心一定巴望你赞美几句,毕竟99分也不容易。但碰上父母不停的数落,则会让她们变得不再自信了,与父母之间也会拉开距离。所以父母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应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而应努力体验孩子的精神世界。
作为父母,若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是很难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克服唠叨。家庭语言的低声调是母女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利于避免气氛恶化。父母要多和女儿讲悄悄话,用亲切的口吻在她们耳边轻轻地说,比起不停地唠叨的作用要大得多。
允许女儿和父母争辩
为人父母的你是不是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可能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如果父母一味地以自己的意志去控制孩子的言行,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德国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认为,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所以,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女儿身上,而是为女儿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
我是个教师,教学生觉得挺容易,可教育女儿却老不得法。女儿聪明可爱,但也很刁蛮任性,老惹我生气,一生气我就劈头盖脸地骂她,数落她的不是。
星期六,女儿又在外面疯了半天,回来后又被我骂了一顿。谁知女儿竟然用很不屑的眼光看着我,我不禁大吃一惊。第二天,我对女儿说:“今天妈妈同你到新华书店去,你看中的书只要对学习有用,妈妈就给你买。然后,我们再去逛街,若是你看中什么,就跟妈妈说,只要是你需要的,妈妈也给你买。”女儿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我,似乎在说:“今天妈妈怎么会这样好?”
看见女儿惊讶的样子,我便耐着性子又说了一遍,就拉着女儿一起上街了。在路上我问女儿:“昨天妈妈骂你,你是怎么想的?”女儿不答。我就说:“今天妈妈一定不发火,不骂你,你把你当时所想的告诉我。”女儿看我态度诚恳,就说:“我很看不起你啊!”“怎么看不起我?”“我不就是去玩了一会儿吗?你就劈头盖脸骂我,一点也不像个老师,简直就像个……”“像个什么?”“像个泼妇……”我一听,又是大吃一惊。
从这以后,我再也不骂女儿了,而改用了说理的做法。渐渐地,女儿对我也亲近了,看到我伏案备课、批改作业时,甚至还会给我沏上一杯热茶。考试做错了题会一五一十向我说清原因,出门也总会跟我说清去处和时间……
——上海李女士
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父母不允许孩子与大人拌嘴,他们总觉得孩子见识少、不成熟,又是自己生养的,大人说话小孩子只有听的份。尤其是女孩子,只能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要绝对服从父母,不能有自己的看法,不允许与父母拌嘴、争辩,否则就是没教养,不懂礼貌。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女儿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们怕自己做错事后又会受到父母的责备。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的指责,因为父母总是盛气凌人,态度生硬,不给自己解释的机会,也不给已经知道爱面子的自己留自尊。所以,当父母指责时,女儿就会反驳、顶嘴以示反抗。因此,父母首先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才能和女儿很好地沟通。
父母要和女儿多交流
随着女儿的成长,她的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父母出于对女儿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女儿的渴望独立与父母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父母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女儿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女儿的行为。因此,作为青春期的女儿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父母要重视女儿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在教育女儿时,不要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特别是当孩子有了过失时,要和她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
给女儿争辩的权利
心理学家认为,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争辩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父母与孩子争辩,孩子能弄清是非曲直,学习一些知识,学会估量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质,形成好的人格。所以父母要给女儿争辩的权利,认真地听取争辩。从孩子的争辩中,做父母的可以了解其发生某种错误行为的背景、条件以及心理动机等,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有成效的教育;另外,给女儿争辩的权利,父母通过听取女儿的争辩检验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说的是否在理,发现不妥之处可以及时调整。
当然,允许女儿争辩,并不是说可以让她们胡搅蛮缠,随心所欲,而是在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父母可以从实际出发,制定合乎孩子的情况,合乎一般的道理的争辩规则,如果女儿违反了争辩的规则,父母就要加以制止。
父母要克服自以为是、唯我是从、只准说是、不准说不的单向说教的思维定式,提倡尊重孩子,鼓励争辩,善于双向交流的思维方式;改变轻则呵斥,重则棍棒的粗暴行为,养成重事实、讲民主,以理服人的良好规范。
正确对待女儿的时髦心理
青春期的女儿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她们变得爱美、爱打扮了。在此之前,父母怎么打扮她们都可以。但当女儿进入青春期之后,她们在关心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把一些时间用在自己的服装、发型、佩饰上面。这一变化引起了不少父母的恐慌。那么,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对待女儿的时髦心理呢?
女儿在穿着上很讲究,喜欢穿裙子,有了新衣服穿上就不愿意脱下来,旧的也就扔到一边了。每天早晨虽然六点钟女儿就起床了,却不是忙于做上学的准备,总是反反复复地换衣服,直到满意为止。有时候,她连一件衣服都看不上,就生气说不去上学了;有时候,她甚至上午穿一套衣服去上学,下午还会再回来换一套。
不久前,女儿的阿姨给她寄来了一件300多块钱的上衣。因为女儿平时的衣服已经不少了,而且档次、样式也都不错。我就对女儿说:“你的衣服还有不少,这件新衣服等过一阵子再穿吧。”女儿很不高兴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女儿打电话将这件事告诉了她阿姨。她阿姨说“衣服买来就是穿的,都什么时代了,还要把新衣服留一段时间”之类的话。女儿听了她阿姨的话,就在我没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换上了新衣服去上学了。其实,一件衣服穿了就穿了,我并不太在意。我在意的是女儿对穿着过于注重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过于热衷于外在形象,过分注重穿着,会使女儿降低自己对内心世界丰富和充实的兴趣以及不断追求知识的热情;同时,在同学中会很招人注意,太显眼,太花哨,也会分散学习的精力。
为了让女儿提高认识,我叫她写一篇日记来反思。谁知女儿完全接受的是她阿姨的理论,对于我的要求和批评不仅不接受,而且还有一肚子的委屈。我真的很难过,在这个问题上和女儿产生了分歧,使我感到非常失落。
——上海田女士
培养女儿健康的审美情趣
针对女儿的爱美心理及对美的认识上的偏差,父母应注意培养女儿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她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要使女儿明白美是寄寓在和谐、统一、协调、相宜之中的。比如,一个清清丽丽的女孩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宝气便俗不可耐,与中学生的身份极不协调,这又美在何处?盲目节食减肥即使减肥成功,却成为一个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人,还有什么美可言?父母要使女儿明白美不仅仅停留在外表上,而是体现在其内在品质上。一个人如果光外表是美的,而在言行上却流露出粗俗的举止,给人的感觉是极不舒服的,更谈不上有任何美感的。中国有句话叫“秀外慧中”,“秀外”即外表美,“慧中”即心灵美,只有既“秀外”又“慧中”,做到内外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美。父母要告诉女儿,作为一名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会如何读书,如何做人。外表应保持中学生健康活泼清新的自然美和青春美,同时应多读一些能提高自身素养的书籍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内在修养。
父母要做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有许多父母爱漂亮赶时髦,常常喜欢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戴上造型古怪稀奇的项链耳环等饰物,什么最新流行的发型或是时尚东西,都要去尝试一下,在父母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女儿也会形成追赶时髦的心理,在穿戴上力求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