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5800000024

第24章 一九三七年7月13日

国民政府方面战时体制的开始

形势日趋严峻,让蒋介石不得不作出新的部署。

7月13日,蒋介石按照战时体制,开始以陆海军总司令的名义号令全军。

8月15日,蒋介石向全国下达了抗战总动员令,并很快建立了战区制,将全国划分为五大战区(司令官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程潜、阎锡山、冯玉祥、何应钦和李宗仁,后来战区陆续扩大),编制抗战序列。从8月起,仅湖南、山东、山西、四川、贵州、甘肃七省,每月就招募新兵6万人。

战时体制实施后,驻防徐州、蚌埠间的胡宗南部第一师及教导师,也在13日向徐州、郑州两个战略要地移动完毕。其他部队也陆续向以郑州为中心的陇海沿线集中,以便随时开赴平津。

按照战时体制,蒋介石将国民经济转入了战时轨道。从7月下旬起,南京政府全面加强了对交通、粮食、资源、财政、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控制,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重要的中枢机关、军事企业、重要的工厂,也开始逐步向内地迁移。

8月7日,蒋介石成立了最高国防会议,作为全国国防最高决策机关,蒋介石担任主席,以确定抗日作战方略。除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外,各地方军队将领和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等,也正式出席。

在进行战时动员的同时,蒋介石还对和平抱有很大的希望。7月13日,蒋介石再次致电宋哲元,声称只有“坚持到底,处处固守,时时严防,毫无退让余地”;即使讲和,也要“绝对与中央一致”,“万勿单独进行”。蒋介石还强调说,“只要不允签任何条件,则在华北有权利之各国,也不能坐视不理;而且重要数国外交,皆已有把握。”

7月14日,前去增援二十九军的孙连仲部开抵石家庄。参谋部次长熊斌到达保定,并派处长李忻赴天津,向宋哲元交代以下两点:(一)中央军北上乃为增援廿九军;(二)如能和平解决,亦可为廿九军助威。

这无疑是蒋介石的悲哀。蒋介石在对付红军时,从来没有说过“固守”这样的话。而在对日策略上,他显得从来没有过的谨慎。蒋介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但是在战略上,固守是没有出路的。日本大军正在来华的路上,待其援兵来到之后,想固守也固守不住了。因为北平的许多战略要地已被日军占领,仅凭卢沟桥是不足以据守的。

本来,宋哲元就出于保存地盘和实力的目的,希望和日本人达成妥协,以求相安无事。但是蒋介石在电报里却说可以讲和,只是不要单独进行而已。这使得本来就未下定决心的宋哲元愈加踌躇不定。蒋介石对于依赖列强的干预,和平地、局部地解决事变仍抱有很大幻想。蒋介石还把希望寄托在“数国外交”上,但是真的像他所说的“皆有把握”吗?

为了及时全面了解前方战事情况,7月13日,何应钦给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致电,要求他们每日将战事至少电告三次。

7月14日晚,国民党军事当局照例在何应钦官邸举行会议,就和战方针进行讨论。在何应钦官邸举行的军事会议,几乎每个晚上都召开,直到8月12日为止。

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参谋总长程潜(8月以后,参谋总长由何应钦接任)仍然身着上将军服。肩上扛着的三颗星,在光怪陆离的壁灯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威严。程潜环顾四周,用一种不容辩驳的口吻说:“我们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忠诚觉悟,停止内战,为抗日的神圣事业而尽心竭力。”喝了一口水后,程潜接着说,“现在我们希望缓兵,以完成我方准备。所谓完成准备,即对长江设备完成,可以确实控制长江之安全,而保长江之枢纽,则无论实行持久战或歼灭战乃有把握。但目下之准备与军队之动员,仍不可忽。”

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忍受不住炎热,把风纪扣解开。他则对于开战缺乏信心。他说:“现在我准备未周,开战难操胜算。”他提出:“若日方真如其宣传,确不欲事态扩大,则我似应抓住其意向,表示可以妥协。最好由中央给予宋明轩以妥协标准,使其便于商谈。”显然,徐永昌不主张马上开战,对于妥协抱有很大的希望。

训练总监唐生智是个大个子,气宇轩昂。他的观点和徐永昌颇为类似,同意在准备不周,稳操胜算的条件下谋求对日妥协。但是他不主张由中央为宋哲元确定妥协标准,应当采取“意在五角,而要价一元”的办法。唐生智说:“现在宋明轩已在中央许可范围以外从事妥协之运动,如中央再给以和平妥协之意图,则前途将不可间,冀察必非我有。故目前宜表示强硬,而任宋明轩之妥协运动之进行,如结果不超出中央期望之外,则中央可追认之,否则中央予以否认。至军事准备,尤不可忽。”

在日本决策层已经准备大规模派兵侵华的情况下,国民党高层却仍然没有做好战争的思想准备,没有定下抗战决心。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当局一直抱定“两手准备”的总方针。这个方针表面看来似乎是万无一失,十分全面,而实际上却是和战不定,决心动摇。这对于争取全局的主动权,加速抗战准备是不利的。

抗日第一共产党人的决心

毛泽东对形势的估计要比蒋介石严重得多。基于对时局的理解,毛泽东意识到,中日之战已经不可避免。

7月13日,毛泽东出席延安共产党员与机关工作人员紧急会议。他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与抗日的革命者,准备随时到抗战前线去。毛泽东还致电叶剑英,中央决定先派4000人开赴华北,主力改编后出发。

7月13日,毛泽东为抗战方略题词:“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国,同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打到底,这是今日对日作战的总方针。各方面的动员努力,这是达到此方针的方法。一切动摇游移和消极不努力,都是要不得的。”这个题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抗战的无比决心,与蒋介石的“两手准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泽东已决定抗日到底,准备把红军主力开到前线去打日本人。红军在十天之内准备完毕,待命出发。7月14日,毛泽东还让叶剑英通过西安国民党当局告诉蒋介石,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毛泽东告诉在两广的张云逸,为了抗日大业,中共准备承认蒋介石及其南京政府。

毛泽东和中共高层,对于卢沟桥事变的深远影响的看法,显然高出蒋介石和国民党一筹。7月7日卢沟桥事件发生后,连宋哲元等二十九军高级将领,都对日本人的企图雾里看花。那时,整个局势会怎样发展,还不十分明朗。这以前,日本在华北曾多次制造过地方性的武装挑衅事件。卢沟桥所发生的,究竟是一次地方事件,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全面军事进攻的开始,许多人一时还不能看得那么清楚。

毛泽东等中共高层人物,却已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立刻作出判断: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必须立刻旗帜鲜明地喊出这个口号。

7月8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刚刚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发展进程,提出的基本政治口号。这个口号成了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及时地提出这种具体目标,是谈不上政治领导的。

国民党政府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鉴于自身的统治已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也在进行抵抗侵略的准备。但他们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幻想,仍希望把卢沟桥事变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围内。他们对共产党的疑忌太深了,在国共合作的谈判中不断横生枝节,使谈判迟迟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当时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的萧劲光回忆道:“国家的危亡迫在眉睫,而我党与国民党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具体问题的谈判却迟迟没有结果。我们在延安的同志都如坐针毡,焦虑万分。”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毛泽东始终保持着沉着冷静的态度,进行总揽全局的考虑和部署。7月14日,他在内部发出指示,提出当前工作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包括两个方面:“此时各方任务,在一面促成蒋氏建立全国抗战之最后决心(此点恐尚有问题);一面自己真正地准备一切抗日救亡步骤,并同南京一道去做。”“盖此时是全国存亡关头,又是蒋及国民党彻底转变政策之关头,故我们及各方做法,必须适合于上述之总方针。”

毛泽东深知,要促成蒋介石下定全国抗战的最后决心,单靠共产党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在全国造成一种声势。毛泽东指定南汉宸,以毛泽东及红军代表的名义同华北当局及各界领袖协商团结抗日的具体办法。他自己在7月14日至20日间四次写信或致电给阎锡山,要求“密切合作,共挽危局”。他又指定张云逸奔走两广当局之间,“求得他们赞助坚决抗战与国共合作的方针,求得他们开展爱国运动,积极救亡”。他还和张闻天一起致电叶剑英:“请答复救国会及各方:他们要求各事,我们都同意,并且正在做。请他们努力在外面与政府党部及各界领袖协商,迅速组成对付大事变的统一战线。惟有全国团结,才能战胜日本。”

7月18日,延安召开市民大会,毛泽东到会讲演。据当时报纸记载:“演词激昂,听众均摩拳擦掌,热血沸腾,愿赴抗日战场,与日寇决一死战。”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共产党的积极主张,一扫国内的沉闷政治空气。要求武装抵抗日本侵略的热情空前高涨,到处沸腾起来了。

7月8日中共中央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这本是一件鼓舞民心的事情,而一些日本人则拿这件事大做文章,把卢沟桥事变发起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

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助理今井武夫,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回忆录中,把卢沟桥事变和***领导的中共北方局联系起来,说是北方局指挥北京大学学生挑起的。此后,一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开始附和这种说法并且添油加醋。

例如一位自称当过八路军俘虏的葛西纯一说,中共中央的电文中说明日军是在7月7日夜10时发起攻击,而实际上日军是在7月8日午前5时才“应战”的。据此,他说:“这个‘夜10时’是根据***等中共北方局的地下工作人员,面对日支两军方向传来的枪声(有点像爆竹声)而发出的‘点火’成功的无线电报推测出来的。”葛西纯一信口雌黄地说:“七七事变是***领导的一队抗日救国学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实行的一次决死行动。”

一位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老兵冈笃野夫,在1987年出版的着作《卢沟桥事变》中说:“我不得不为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电文语句那么周密而大吃一惊。这使我更加相信:这份通电是事先准备好的。依此类推,卢沟桥的第一枪也是事先准备好的。在收到计划成功的通知后,立即就把事先预备好的电文发了出来。”

曾任指挥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随员的田中正明,在其所着《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中提到卢沟桥事变时说:“阴谋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策划的。事变三天前的7月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醒人们‘日中战争将要到来’便是其证明。还有,在事件发生后才只几个小时,中国共产党便于7月8日向全国发出了号召对日宣战的通电,而这时就连日中两国军队的当事人还未必弄清事情真相。”

这些日本人的咿咿呀呀的胡说八道,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并不在北平。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发出通电,是中国共产党高度的革命性和警惕性的表现。通电的内容与中共此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前的文件、宣言、讲话,都是一致的,即要求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抗日。

至于中共中央为何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卢沟桥事件,这并不奇怪。因为二十九军内就有地下党员,二十九军副参谋长张克侠就是。守卫宛平城的金振中营内,也有牺牲的共产党员申仲明。北平城内,也有中共情报关系——“华北联络局”。第一时间知道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这些日本****者的信口雌黄,硬把卢沟桥事变与***领导的北方局联系起来,说是中共的预谋,这只能说明他们对于历史的无知和良知的泯灭。

同类推荐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武侯称霸记

    武侯称霸记

    诸葛武侯苦修奇门神功,正当关键时刻,却被司马懿破坏,虽未被打下地狱,却荒唐转世成黑老大!令他更惊讶的是好多历史上的高手都还活于世上……美女随行,豪杰尽归,武侯逍遥至极,经过一番苦修和恶战,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热门推荐
  • 独孤剑说

    独孤剑说

    一条天地唯二的龙,一个离家出走的人,一把转世重生的剑,三千迷离世界三世变幻轮回,铸就一段三界六道的传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十几岁女人要做的100件事

    二十几岁女人要做的100件事

    婚前女孩的必读书,婚后女人的必备书。100条创造幸福人生的自我修炼术。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聪明的头脑,一样可以成为命好的女人。女人要知道,幸福不是天注定,好不好命,就看自己怎么做!每一个女人的幸福,都像是一粒深深埋在心里的种子,只有不断施水浇肥才会长成一棵树。
  • 糖果屋女孩儿

    糖果屋女孩儿

    这是一个关于那些孩童记忆,青涩青春,朦胧爱情的故事。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无论好与不好,伤痛或快乐,那都将是你我无法替代的重要回忆。
  • 巴顿奇幻事件录

    巴顿奇幻事件录

    初版:吸血鬼扎克在巴顿市中的生活。二版:吸血鬼带着一群非人在巴顿市中的生活。三版:巴顿市中混入了奇怪的东西。终版:巴顿异族大爆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赖上总裁

    赖上总裁

    《注:此文已经加入半价书库,看完全书大约为人民币2.5元!《赖上总裁2》又名《复仇总裁》此文不白不黑大雷没有小雷若干,雷不出人命。此文有虐,请自备止疼药,让亲看着心疼不是我本意。此文是写父女间的爱情,伦理学家与道德学家请绕道文案:“苏菲,我们一起走,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早上可以看日出,傍晚看夕阳,晚上在海边看星星…”曾经那个对她许下山盟海誓的人,再次不顾一切地说道。她怔怔地望着他伸出来的手。半晌无神…她,可以吗?******为了心中的仇恨,她倾尽一切。可是到头来却发现,原来所谓的仇恨,竟是被自己蒙了眼。当爱遭遇恨,究竟谁会胜利呢?=================赖上总裁Ⅰ又名《总裁养父》(已完结)他承认,他很花心,最大的乐趣便是猎艳。他也承认,他的这个小女儿,的确出落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女人。什么?她竟然说她一直爱着他?但他是她的老爸啊,怎么可以接受她呢?什么?那夜,爬上他的床的,竟然是他的这个小女儿?更可恶的是,爬上了他的床之后,她竟敢拍拍屁股走人,大方地将他送给别人,还说是为了他好?不行,他不把她抓回来,狠狠地打她的小屁屁,他这个老爸就做得太失败了!可是,谁能够告诉他,她的儿子,到底该叫他爸爸,还是叫他爷爷啊?申明:此为系列文系列之一:《赖上总裁》,幽夜罗著,代表作有《独宠丑妃》(已完结),《罪妃》(连载中)系列之二:《妹妹情人》,北雪泠著,代表作有《笑亦轻》(已完结),《王爷,算你狠》(连载中)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幽和雪的作品,喜欢此文的话,不管是上一部还是下一部,希望大家能够收藏+投票+留言,大家的支持是幽的最大动力,抱抱…幽的其他文:《独宠丑妃》(完结文)《罪妃》(完结,已加入半价书库)《女儿情人》(完结,已加入半价书库)《鸾殇》(已完结)《抵死不从夫》(正在连载)新现代文《禁宠》(正在连载)+++++++++幽夜罗书友群:43567933(会定期清人)幽夜罗圈子:http://m.pgsk.com/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嫡女另聘

    重生嫡女另聘

    “二爷,到底要保孩子还是大人啊?”连温玉眼内的最后一些光亮给了齐君然。齐君然的浓眉一直都是紧拧着,然后他转过身,吐出来的还是那几个字,“保孩子,快些。”前世,她错认良人,被相公和妹妹联手害死。谁料,死后重生,这一世,她护母学医,另遇良缘,终于是扬眉吐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太太不准跑了

    玄太太不准跑了

    某女瘪嘴的看着眼前帅到爆的男人:“大叔,搭顺风车的我也给你一百块了。现在,咱们俩清了!”某男嘴角抽筋,冷眸慑人。神马?!桃花劫?惹不起我躲得起,某女逃之夭夭。五年后,一模一样的俩恶魔男娃。某男娃纯黑幽眸睥睨冷邃,某男娃幽蓝眸子邪恶轻挑,齐齐道:“该会会爹地了!”某女扯着某男衣角,眼皮直翻嘴角抽搐:“你有两儿子,是我生的。”某男嘴角邪魅笑意:“一个傻瓜,一个笨蛋,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