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5800000010

第10章 一九三七年7月4日

周恩来再上庐山

在国共两党的交往史上,周恩来是一个特殊的人物。蒋介石和他曾是同事,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是其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前夕,1937年7月4日,受毛泽东、洛甫、朱德等中央领导的委托,周恩来再次离开延安,踏上了前往庐山的行程。

同周恩来一同离开延安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和一位老革命林伯渠。周恩来此行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和蒋介石亲自会谈。

周恩来不平凡的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了谈判上面。1946年4月28日,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50号大会堂为重庆市文化界人士举行话别茶会。周恩来在谈到和平谈判经过时动情地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的时间,我已经谈老了。”

周恩来说的是实话,仅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周恩来就同国民党方面举行了五次谈判。

1937年6月4日,周恩来前往庐山和蒋介石直接会谈。由于蒋介石的倒退,周恩来不得不于6月18日回到延安。

6月26日,蒋介石再次电邀周恩来上庐山谈判。7月初,周恩来起草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草案。7月4日当天,周恩来偕同博古、林伯渠离开延安,当日到达西安。7月7日,周恩来一行抵达上海。

就在他们抵达上海的当晚,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

在上海期间,周恩来同博古、林伯渠会见了为中共中央担任联络工作的潘汉年和准备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刘晓。周恩来与他们作了详谈。周恩来的这次谈话,对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秘密工作和群众运动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7月13日,周恩来和博古、林伯渠离开上海,前往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着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上有着名的美庐别墅,是蒋介石、宋美龄在庐山的住处。它位于牯岭东谷的长冲河畔,是一栋精巧的英式别墅。美庐为英国人赫莉所建,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面积近千平方米,精巧而又宽敞,活泼不失端庄。庭园面积近5千平方米,石墙相围,内有泉水淙淙流过。赫莉太太与宋美龄友好,于1934年将这栋房屋赠送给宋美龄。蒋介石见此环境恬静、清幽、美丽,而宋美龄的名字中也有一个美字,于是命名“美庐”,亲笔题写,命人刻于庭园中的卧石上。

美庐不仅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周围环境极佳,而且在我国现代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民国初期,国民党党政军大员经常云集这里,召开各种重要会议。20世纪30年代,庐山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毛泽东三次登上庐山,主持召开了世人瞩目的三次中共中央会议。毛泽东也曾多次住过美庐,它由此成为中国惟一一栋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的别墅。

周恩来一行抵达庐山的时候,蒋介石、汪精卫正邀请各方人士在庐山举行谈话会,听取他们对国事的意见。但是据周恩来说,这个谈话会“不是大家坐下来开圆桌会议,一道商量,而是以国民党做主人,请大家谈话一番”。“庐山谈话会的时候,共产党没有份。我同林伯渠、博古同志三个人不露面,是秘密的。”

为了争取这次会谈能取得进展,中共方面显示了最大的诚意。7月14日,中共中央向南京政府表示:“愿在蒋指挥下努力抗敌,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

这次会谈是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同蒋介石、邵力子、张冲之间进行的。7月15日,周、博、林到庐山后,随即将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给蒋介石看。而蒋介石的态度却十分冷淡。

谈判的核心依旧是红军改编后的指挥和人事问题。虽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而蒋介石却更向后倒退了。也许在蒋介石看来,现在事情还还没有发展到要求中共出兵的地步。在第一次庐山谈判时,蒋介石还表示,三个师以上的政治机关可以代行指挥权,并说“我要你们指挥,你们亦实能指挥,这是没有问题的。”

这次谈判时,反复多变的蒋介石又改口了。他通过张冲告诉周恩来,要求红军改编后备师直属行营,政治机关只管联络,无权指挥。

心急如焚的周恩来对于这位昔日同事的“蒋校长”的秉性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他现在是作为中共的代言人,不能不针锋相对发起斗争。翌日,他写信给蒋介石,委婉地批评了蒋介石态度的倒退。而蒋介石不为所动。

谈判已陷于僵局,留在庐山固然消暑,而周恩来此时全无此心情。心情沉重的周恩来一行随即离开庐山,飞往上海。

而延安的毛泽东等人也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决心撇开蒋单独改编,参加抗战。7月20日,洛甫、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博古、林伯渠:“日军进攻之形势已成,抗战有实现之可能。”“我们决采取蒋不让步、不再与谈之方针。”

周恩来和毛泽东的看法基本相同,不再消极等蒋。7月21日,周恩来电告朱德、彭德怀等红军将领:“在庐山,我们力争无效,近来宁、沪暂观时局变化,如中日全面开战,则《宣言》即可发表。”周恩来建议,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必须“立即自行改编三个方面军、六个单位的统一组织,每个方面军编足一万五千人,独立军、师都编入,加强干部,使各方面军都能独立工作”。

用“欺软怕硬”这个成语来形容蒋介石是最合适不过了。当中共方面觉得撇开他单独改编时,他的立场就软化了。7月27日,蒋鼎文向周恩来转告了蒋介石的话:红军迅速改编,出动抗日。

7月28日,周恩来、博古、林伯渠返回延安,与中共中央书记处商议红军改编出动抗日事宜,决定主力红军集中在三原迅速改编,编为三师,四万五千人,上设总指挥部,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这时,朱德、彭德怀等都在云阳。7月20日,周恩来和博古赶往云阳,安排一、四方面军和七十四师改编事宜。

见红军开始准备改编,蒋介石坐不住了。8月1日,张冲给毛泽东、周恩来发来急电,说蒋介石密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即飞南京,共商国防问题。毛泽东作为实际上的中共领袖,自然不能随便离开延安。翌日,周恩来电询张冲:如开国防会议,则同朱德、叶剑英去;如系谈话,则同博古、林伯渠、叶剑英去。

8月4日,张冲回电称:开国防会议。周恩来不得不再次踏上南下的行程。8月6日,周恩来、朱德离开延安抵达西安。8月10日,周恩来、朱德偕同在西安的叶剑英飞抵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会议期间,冯玉祥和白崇禧、刘湘、龙云等地方实力派将领,也纷纷同周、朱、叶会晤。共产党在南京实际上取得了公开合法活动的地位。

各方面的条件都近成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局面的实现,似乎已是水到渠成,指日可待了。但蒋介石反复多变的秉性,使其仍旧对中共骨头里面挑刺。8月12日,蒋介石派康泽见周恩来,对周恩来7月间交给他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例如不同意提“民主”,要求一律改为“民用”,要取消对民族、民权、民生的解释,不同意提同国民党获得谅解而共赴国难,等等。

周恩来当即表示:有的可以研究,有的不能同意。

就在蒋介石刁难周恩来的时候,日本人可等不及了。翌日即8月13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发动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战火燃烧到南京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

始终犹豫不决的蒋介石终于意识到,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再难避免。他迫切需要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共同作战,既抵抗了日军的进攻,又消耗的共产党的力量,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国共谈判长期拖延不决的状况随之急转直下地得到改变。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发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在8月22日正式发表)。僵持已久的红军改编后的指挥和人事问题,终于获得解决。

9月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也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同时,蒋介石发表谈话,在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西安事变后国共旷日持久的五次谈判,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类推荐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在中国沧桑五千年的历史上上,唐朝无疑是最为光辉灿烂的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诗人李白、大将郭子仪、开放交流的实践者玄奘等等,上述从事各专项工作的优秀工作者代表了他们身后的广大群体,他们和他们所遇到的事件一起构成了大唐王朝这二百九十年的历史……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李想的北宋

    李想的北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种种李想曾经奢望而不得的东西一一被他揽进怀中。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在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灾难面前,李想拥有的所有一切都可能是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在李想相信了这次穿越于他而言是一次美丽的旅途之后,他却蓦然惊觉,辉煌的时代,已到了穷途末路。距离灭亡,还有十年。李想,你该怎么做?
  • 大清王朝3

    大清王朝3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
热门推荐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一切还得靠自己

    一切还得靠自己

    90%的失败者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没有人能够拯救你,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打败你,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战胜你,只有你自己。自己是人生路上最大的坎,能够打败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世界的颜色由自己决定,一切还得靠自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藏地密码7

    藏地密码7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揭开藏传佛教谜团: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5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我曾那么爱你

    我曾那么爱你

    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郁达夫、朱自清、梁启超……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国人物,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传奇、神秘的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的一面,深情的一面。在他们与爱人、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各自的真实情感,与为人所知的成就不同,这些爱语呢喃表达了最本真的他们。
  •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其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内容浩繁,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史记鉴赏》选取了包括述事、人物、议论、典故在内的章节予以注释、翻译,鉴赏精辟,深入浅出。文白对照,译文精微,详而不繁,阅读方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男儿国的傻公主

    男儿国的傻公主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如此。男儿国的女人,就成了稀有珍宝。男儿国的公主,日子就格外的逍遥自在了。只是,女子少,子孙后代的延续,就成了一个问题。公主殿下,请带领着我国众绝色美男,勾引那国外的女人来生娃娃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断碑

    断碑

    外面下着大雨,车窗外白茫茫一片。乡村巴士横七竖八地躺在湖岸路边,像被大雨淋趴的旱鸭子。偶尔有撑着雨伞的行人零零星星地躲进车里,倒不像赶路,而像避雨,因为许久都见不到有车出发。林向西猜想,那些被大雨堵在车里的行人一定跟他一样焦虑。终于有一辆巴士满员,吭哧着挪窝了,林向西的目光追随那辆车消失在雨中,不禁自问:我还要等多久呢?他没有答案。县长在电话里说他也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县长不能自主安排时间,乡长就得提前来候着,这是游戏规则。可是县长怎么会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