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遣与川军
这一天,四川两个最大的地方实力派刘湘和刘文辉,派人送来了川军缩编方案,二人商定将川军缩编为15个师,其中刘湘、刘文辉部各编为5个师,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存厚、李其相各部共编5个师。
这个方案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但它毕竟是一种象征,表明地方实力派们在裁军问题上动起来了,向中央表示出善意和服从。
裁军,当时叫做编遣,是蒋介石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编遣中的政治意图显而易见,东北军、西北军、晋军、川军、粤军、桂军、湘军、滇军、黔军……虽然,这些军队都可以在一夜之间打出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以示归附中央,但是谁都明白,指挥枪杆子并不是件容易事。所以,蒋介石要通过编遣,给那些与中央貌合神离的地方实力派们来一个釜底抽薪,彻底打掉他们与自己讨价还价甚至兵戎相见的资本。
此外,编遣还有国计民生方面的考虑。中国有句俗话叫“吃粮当兵”,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许多贫民当兵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有口饭吃,至于军饷是根本拿不到的。既然欠着军饷,士兵们即使仗打完了,也不会复员,而成为“吃饭兵”,况且,自清末以来,战乱频仍,这些战斗力极差的兵油子们反倒成了将军、大帅们手中的王牌。有专家认为,到1929年,中国军队加起来有大约为200 万人,而清朝时约为40万人,1922年约为120 万人。这个数目是国家财力无法负担的。例如,在1928年,蒋介石嫡系军队约为24万人,年需军费约3.6 亿元,而南京政府年财政收入(清偿债务后)仅为3亿元。此外,虽然地方军阀的军队不用南京的直接负担,但是,他们却截留本来可以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税款。因此,不裁减军队,政府将无法进行国家的社会和经济重建工作。
编遣军队的必要性普遍得到承认。于是1929年1月1日——在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日子里,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在南京召开。在编遣会议上,中国四个最大的军阀——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及其他与会者同意将全国军队裁减至80万人,把军事开支限制在政府财政收入的41% ,并设立统一指挥机构。
但是,与美好的愿望相比,现实的谈判总是显得艰难和灰暗。大会制定的编遣方案确定,全国设8个编遣区,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以分区编遣的名义控制了4个编遣区,即中央、海军、第一和第六编遣区,并且,蒋介石以黄埔系军队是中国训练和指挥得最好的军队,而战斗力差的军队应首先复员为原则,要求地方军阀比他本人做出更大的牺牲。
冯、阎、桂等各系发觉自己中了蒋的圈套。冯玉祥、李宗仁甚至是阎锡山,如果说他们没有为国家的利益而做出局部牺牲的愿景,那可能都是看低了他们,但是,这些从炮火中跌打出来的乱世英雄们,也从来不会坐视别人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来行排除异己之实。他们并不觉得蒋介石更有资格和权利来掌握方向和充当领导。所以,他们在1929年1月末鼓掌赞成军队编遣原则之后,就匆匆离开了编遣会议,并决心为保持他们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与蒋一战。两个月后,中原大战揭开了序幕。
中原大战是蒋、桂、冯、阎四大巨头,不,准确地说还要加上奉系的张学良五大巨头的战争,而为数众多的小军阀则在观望。随着蒋介石南京方面的胜利,他们不得不顺从中央,开始裁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四川没有出现过大军阀,如拿刘湘与刘文辉二人与冯、桂、阎等系军阀相比,那是十足的小巫见大巫。四川地处中国的腹地,沃野千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它的北面和西面分别与今天的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相邻,当时那里没有强劲的军事力量能危及四川;但在它的南面和东面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不但有强大的桂系军阀,就是云南的地方势力也对四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20世纪头20年里,四川这块中国西南最富庶的地方,经常受到外来军阀,尤其是滇系军阀的统治和掠夺。刘湘就正是在驱逐了滇系军阀并打出“川人治川”的旗号,而成为四川头号实力派人物的。
刘湘少年时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青年时1906年投笔从戎,考取四川武备学堂,后又考取四川陆军讲习所和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毕业后,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为人剽悍,作战英勇,屡建战功,不断得到提升,到1918年护法战争时,刘湘升到川军第一师师长,成为四川军队中的一员主要将领。1920年,刘湘等四川军阀驱逐了云南滇系军阀,宣布四川实行自治。1921年,刘湘被四川军队推选为四川各军总司令,并由四川省议会推选为四川省长。至此,刘湘已由一名职业军人发展为四川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此后,他先打败了四川籍的辛亥元老熊克武的军队,后又在军阀混战中战胜杨森、袁祖铭,巩固了在四川的统治。
刘文辉是刘湘的同族,虽然比刘湘小四岁,论辈分却是刘湘的堂叔。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16年毕业回四川,在川军中历任参谋、营长、团长、混成旅旅长、第九师师长等,在四川军阀混战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1926年底,刘文辉随川军各部易帜,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不久又兼川康边防总指挥,并成为川军巨头。1928年9月,刘文辉与刘湘在资中举行会议,刘文辉被推举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0月,南京政府正式发布此任命。在十年之间,刘文辉不断击败对手,所部发展到12万之多。
至此,二刘为主、多种势力并存的川系军阀格局形成。9月11日的川军缩编方案,正是这一格局的体现。
一周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川军缩编一事不了了之。
后来,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战,并表示:“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回成都后,按南京政府部署,刘湘组编了两个纵队,分两路徒步出川抗日。1938年元旦,刘湘特发表题为《长期抗战中的四川》的元旦贺词,重申四川支持抗战的决心。1月7日,刘湘在挥毫遣兴时,写下两句古诗:“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在某一天,他又在一张纸上写上杜甫《蜀相》诗中的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938年1月20日,刘湘带着未能杀敌报国的遗憾,病逝于武汉。临终时,这位爱国军人仍遗嘱勉励川军抗战到底,为民族争光,为四川争光:“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在国民党军队中,川军是抗战最英勇的部队之一,无数川军将士战死在抗日的疆场。在淞沪会战中,在台儿庄战役中,都有川军坚守阵地的身影。正是这支足蹬草鞋、装备奇差、不知坦克等先进装备为何物,并且本该被“编遣”的军队,为民族的抗战做出了最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