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5700000001

第1章 引子:走近事变背后的角力

在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矗立着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物,叫做残历碑。巨大的碑身宛如一座翻开的台历,花岗岩碑体被雕刻成弹痕累累的造型。那上面的时间,永远停在了1931年9月18日。在这个日期的旁边,有一段短促却足以触动国人神经的文字:“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十多年来,每逢9月18日的夜晚,沈阳的上空便会响起3分钟连续而尖利的汽笛警报声。

无疑,人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永远地记住九一八事变。可是,是否我们已经忘却了些什么,尤其是关于那段历史的背景和事变本身的某些重要细节?

细节就那么重要么?是的,没有细节的历史就如同听不到心跳的标本,任何宏大的历史叙事都存在于细节之中。历史不是泼墨大写意,而是工笔画,只有鲜活的细部,才能构成趣味盎然的整体。

我们或许回避不了这样的问题: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还能够像残历碑那样把那个日子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心中吗?我们还能够真切地找寻到那段历史与今天的血肉联系吗?

让我们一起把思绪拉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北。

所谓满蒙者,……广袤七万四千方里,人口二千八百万人。较我日本帝国国土(朝鲜及台湾除外)大逾三倍。……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富,世之无其匹敌。……故历代内阁之施政于满蒙者,无不依明治大帝之遗训,扩展其规模,完成新大陆政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这段话出自著名的《田中奏折》,反映了日本大陆政策的核心。我们不必纠缠于这个神秘文件的真伪,从那个年代及之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处心积虑的侵略和掠夺,完全可以证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既定国策的产物。可是,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具体背景,情况却要复杂得多。简单说,它是日本内部三股政治力量在一致认同其大陆政策的前提下,又出于不同的政治考虑和利益诉求而角力的结果。

积极筹划和推动事变爆发的是日本关东军的少壮军官们,他们把日本的政治高层和军事高层,看作是老朽腐败的官僚,认为只有迅速在中国东北动武,变满蒙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才能在大国角逐的国际格局中居于有利地位。关东军是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军,通过武力赢得帝国更大的在华利益,“天然地”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上至司令官,下至基层联队长,都是事变的积极支持者。

限制甚至反对关东军的“激进”态势的,主要是日本内阁。与“不管不顾”的军人不同,他们有更深远、更讲求调子的政策图谋和行动路线图,也更关注其他列强的反应。其策略,是要把对中国“亲善”的政治秀做足,从而在“不得已”对中国动武时,能够得到列强的谅解。事变的爆发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但日本政府既无力量也无决心管束“不听从命令”的军队,只能不情愿地跟在帝国军人的身后亦步亦趋。第三种力量是以陆相和陆军参谋总长为核心的陆军中央部,它的态度是最暧昧的。作为陆军的中枢,他们既要维持政策的稳定性,又不能不顾及到海外驻军的要求和利益,军人的本能也告诉他们自己,只有在战争中军队才会成为国家的柱石。所以,事变爆发前,他们优化了关东军的军事配备;事变爆发后,他们又以明抑实扬的方式,为日军军事行动的节节升级开绿灯。

考察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中国的情形,情况似乎简单得多——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主要的责任人是蒋介石以及严格执行其政策的张学良。这实际是一个过于简单的答案。避免与日本开战,这不但是蒋、张的主张,也是国民政府中的主流意见,甚至像胡适、丁文江、傅斯年、陈寅恪之类的知识分子和学者,也持这样的观点。一位专家在仔细讨论了当时中日双方陆军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后,结论是如果两国正式开战,中国要用一比六到一比八的军队数量,才可能与日军相抗。当时,蒋介石刚刚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国民党与共产党激战正酣;国民党内部斗争激化,不但导致出现了两个并立的国民政府,双方还兵戎相见;地方势力依然强大,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向中央政府叫板;羸弱的中国又遭受百年不遇的水灾的打击……总之,当时中国似乎不具备与日本在战场上一见高下的力量。

但是,不抵抗政策仍然是一个基于错误判断的错误决策。国民政府过高估计了日本政府在日本对华政策中的分量,总把日本通过其外交管道透露的信息看得过重,而不了解对于日本军队而言,日本政府其实是说了不算的。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以为只要不抵抗,不给日军以扩大战事的口实,日军终究会受到政府的节制,撤回到满铁附属地去。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决定中国命运、在一定程度也决定着日本命运的九一八事变,竟以日方“低层”推动“高层”的方式诡异地发生了。不向日本宣战是一回事,不抵抗是另一回事。一味屈从于人,不但不会增加自己在谈判桌上的分量,反而会助长对手得寸进尺的贪欲。况且,在日本人的性格中崇拜强者的特点根深蒂固,在这样的对手面前,表示屈服就可能要面临最可悲的后果。

考察九一八事变还不能忽视国际背景。当时英、法等老牌列强,还深陷于一战后形成的战略思路中,不但看不到日本崛起对其所构成的威胁,甚至还纵容和支持,尤其是英国,它一向把日本看作远东地区的盟友,尽管一些英国政治家并不喜欢日本;美国虽已是世界头号强国,但其对外政策的基调是所谓的孤立主义,这不但使其国际战略缺乏远见,而且在行动上往往犹豫不决;至于国联,实质上是受英、法控制的,“老板”不想有所作为,要指望国联对中国有实质性的帮助想来也难。

值得指出的是,对九一八事变的走向和结果影响最大的“国际因素”,是与中国和日本都毗邻的苏联。就战略而言,日本占领满洲,主要是冲着苏联去的,它要在为一场可以预见的与苏联的战争中,为自己赢得巩固的后方和战略纵深。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最担心的也是苏联的介入,所以狂妄无比的关东军在向黑龙江省方向推进时,竟也逡巡不前,因为北满铁路是苏联的势力范围。斯大林看透了日本人心中的斤两,他并不愿意去挑战风头正劲的日本,而更愿意看到日本在羸弱却又地域广阔的中国泥足深陷,这样,苏联的东面就是安全的。所以,苏联不但忍下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对自己势力的冒犯,甚至连日后的伪满洲国也承认了,并于1935年以1.4亿日元的价格把北满铁路一并卖给了伪满洲国。斯大林设了个大局,日本就一头钻了进去,直到行将战败,也没能发动那场假想中与苏联的决战;而中国,则要更多承受战火和苦难。

当然,九一八还有许多说不尽的话题,它绝非仅仅是一个“悲惨的时候”,也不是像一些西方史学家所描述的,是一场在一夜之间发生的战争。所以,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仔细品味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不但有意义,而且也不枯燥,只要回忆起那些重要的细节,我们就可以读出那段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联。

为此,在本书的写法上,我们作了些新的尝试,未必成功,但求新意。

我们选取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具体事件或话题,力求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示事变爆发的前因后果和丰富内涵。当然,具体的历史叙事并没有局限在这21天,有的追溯甚至到了日本明治维新,而为了照顾到事件的完整性,有的话题涉及整个抗战。在写作中,笔者力图做到以小见大,散而不乱。在选取的事件和话题中,大多数都与九一八事变密切相关,也有一些话题扯得远些,例如,写到了1931年的大水,写到了地方实力派与中央的对抗,写到了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围剿”,等等。所有这些,乍看来并不与九一八事变直接相关,但它们却可以启发人们从更为丰富的视角去审视这段历史,使读者看到一面是国力渐至顶峰、对外虎视眈眈的日本,另一面是国力羸弱、政府脆弱、内部纷争不断的中国。只有了解了强弱之势,才能看懂胜败之机。

今年是世界反***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经过一个甲子的洗礼,世界和中国已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如果对历史的回溯不是发思古之悠情,也不是书斋中为学问而学问的文字,而是为了走近历史的深处,用一程探索之旅、发现之旅来观照现实、展望未来的话,那就让我们以此方式纪念这个特殊的年份,并将这份思考献给正在崛起的祖国。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特工皇帝

    三国之特工皇帝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特工穿越汉末成为少年废帝,死里逃生,出洛阳、收豪杰。剑指江山、睥睨天下!任你拥兵百万、一方霸主!吃进去的,全给老子吐出来!
  • 读史阅世

    读史阅世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元济先生的史学文章,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本书描画了自混世魔王张献忠出世(公元160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入藏击败准噶尔兵105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麻辣的文字,漫画式地再现了郑成功的愈挫愈奋、忠贞不改,顺治帝的为爱痴狂、沮丧抗争,康熙的擒鳌拜、平三藩、灭准葛尔的“呵呵”武功。在这本书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被彻底颠覆,“大汉奸”吴三桂仁爱与忠诚的英雄形象更加伟岸,千古一帝,广为后世称颂的明君康熙却是个心理扭曲、性格乖戾、下流无耻的变态狂。乍一读,似乎感到如雷轰顶,让人毛发俱立,难以接受,但细细思量,就能发现其中的无限真意。
  • 三国的奥秘

    三国的奥秘

    曾仕强告诉你《三国演义》中做人做事的20大奥秘。·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奥秘·刘备白手起家最终成功的奥秘·曹操乘势而起发展壮大的奥秘·选对老板跟对人的奥秘·动荡中纵横捭阖立于不败的奥秘·刘备突破发展瓶颈的奥秘·寻求合作共赢局面的奥秘·长远竞争中树立自我品牌的奥秘·孔明经营蜀汉集团由弱转强的奥秘·曹操得势却依然失败的奥秘·处理好竞争合作关系的奥秘·抓住机会做大局面的奥秘·曹操得天时却最终失去机会的奥秘·与领导有效相处的奥秘·关羽名重天下却以失败收场的奥秘·忍辱成就大事的奥秘·强势下属与弱势老板相处的奥秘·孔明保持晚节的奥秘·博弈中选择因势利导策略的奥秘·交代好后事,使局面延续的奥秘
  •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热门推荐
  • 亡灵之城

    亡灵之城

    驱魔,赶尸,猎灵,驱灵,四个伏魔家族奇俊才杰,相聚一起!一座被封印恶魔的城市,一个可以召唤灵的神秘女人?五个被古咒预言选中的人?千年前消失的神秘国度?被预言之子认定打破预言的男人?诡异,惊悚,恐怖,离异,黑幕的后面,是预言的推算还是恶魔的指示。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异纬度的空中花园

    异纬度的空中花园

    黄沙之下的宫殿,穿越时空的旅途,水晶的头骨吟唱起远古的歌谣……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单恋不转弯

    单恋不转弯

    叶红旗为人极度一根筋,认定的事物很少有改变。好友有宝认识她的时候,她正爱吃学校食堂的三明治,因为里面的火腿肉很好吃,她就固执地吃了大学四年。
  • 一寸河山一寸血1

    一寸河山一寸血1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1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
  • 玄武天下

    玄武天下

    一名来历神秘却天赋极高的叶府少年叶凌一步步成为强者并揭露其身世,终成就玄祖的故事!一枪搅乱世!一拳轰云霄!一刀开天际!一掌碎山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且看叶凌如何逆天而行,成就玄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