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8400000007

第7章 老舍之母马氏:做孩子“真正的老师”

有人说,父母在儿童的气质中,奠定了最初几块基石。教育始于母亲的膝下,孩子耳闻一言一行,均影响他性格的形成。可见,父母教育子女,不仅仅需要语言勉励,行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人父母者,应该像老舍的母亲那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教育下一代。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先后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写了《龙须沟》、《茶馆》等30多个剧本,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艰难中供儿子读书

1899年2月,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的一个贫民家里,老舍是个土生土长于北京的苦孩子。对于悲惨的童年生活,老舍在他《昔年》的诗中写道:“我昔生忧患,愁长记忆新:童年习冻饿,壮岁饱酸辛。”正是他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老舍的父亲舒永寿是个穷苦的旗兵,在八旗中属于正红旗,在皇城充当一名护兵,每月领三两银子。老舍出生的第二天就是农历“立春”,父亲给他取名为“舒庆春”,就是盼望这孩子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能给家里带来幸福。

但是,春天没有盼来,灾难和困苦却接踵而至。1900年8月,老舍一岁半的时候,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老舍的父亲在正阳门与伙伴们一起,挎着生锈的腰刀同实力雄厚的八国联军展开巷战,最后,被敌人的燃烧弹活活烧死了。

八国联军进城后,大肆烧杀掠夺,老舍失去了父亲,连自己也险些丧命。从老舍懂事时起,常听母亲讲这段往事。侵略者凶狠残暴的罪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年轻时就收集了八国联军的侵华史料和义和团起义史料,解放后创作了反映义和团的话剧《神拳》。

老舍的母亲姓马,是正黄旗的满族人,幼年在农村劳动,养成勤劳的习惯,诚实的性格,身体也相当结实。父亲死后,全家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身上。他们兄弟姊妹五六人,全靠母亲一双手——母亲为富户人家缝补、浆洗、裁剪衣裳。老舍在文章中回忆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始终是鲜红微肿的。

老舍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大姐和二姐已经出嫁,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官府发给寡妇的钱每月只有一两五钱银子,远远不够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刚强的母亲咬紧牙关,拼命地给别人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

老舍的一家,祖祖辈辈全是文盲,他的哥哥姐姐也从没念过书。母亲不忍心让老舍也像祖辈一样,一辈子连字也不识。在老舍7岁那年,要强的母亲省吃俭用,把老舍送进了私塾,而后又上了小学。就这样,老舍成了舒家乃至姥姥家里一个识字的孩子。

幼小的老舍非常懂事,他知道能念书很不容易,所以,读书非常很刻苦。他从像一般八旗子弟一样,爱玩鸟、养鸽子、养鱼、放风筝、斗蝈蝈等,而是钻到书里去,书就是他童年的乐园。幼年的老舍就偏爱文学,能背诵许多古文和诗词,擅长作文和演说,在同学中学习成绩拔尖。

学校里有很多纨绔子弟,看到老舍衣着破烂,就处处为难他,看不起他。老舍没因此而自卑,他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有眼泪往肚里流。老舍从来不在衣着饮食上有什么要求,他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咬着牙发愤读书。

小学毕业后,老舍考入了北京市第三中学,只上了半年,他又偷偷地考了北京师范学校。因为师范学校的一切费用,包括制服、饮食、书籍,都由学校供给,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考上师范之后,他才高兴地把消息告诉母亲。

可是入学,要交10元的保证金。这些钱在这个贫穷的家庭里无疑是一笔巨款,母亲犯了半个月的难,终于把这笔“巨款”筹到手,母亲含泪把老舍送出门去。母亲这样不辞劳苦,只为儿子能有出息。

经过5年的刻苦学习,1918年,19岁的老舍以优异的成绩在师范毕业了。这一次,老舍很幸运,他被教育部门派到京城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了。这件事对这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据老舍晚年的回忆,那天“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歇了。’”母亲的回答是一串串的眼泪。

老舍没有忘记母亲当供自己上学的艰辛日子,没有辜负母亲的辛勤抚育,他为母亲那样受苦受累的人民大众发愤写作。母亲在晚年一定感到欣慰,因为她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小儿子已担任大学教授了,并创作了大量长短篇小说,成了闻名中外的著名作家。

教子点睛:

母亲的辛劳儿子看在了眼里,正因为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老舍才更加努力用功读书,他的胸中满怀对母亲的感恩和敬意。反观现在的孩子,学习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父母成了逼迫他们上学的“魔鬼”,不但没有感恩的念头,还恨父母不让自己多玩会儿。父母应该适时地让孩子懂得做父母的辛劳,相信孩子一定再也不会认为上学是给别人上的了。

教孩子勤劳自强

老舍的母亲是一个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她在丧夫之后,竭力撑起了整个家。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老舍的母亲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名叫《月牙儿》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几段描写,可以说是他母亲的写照:

“妈妈整天的给人家洗衣裳。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在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做买卖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

……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的。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

老舍发现,因为母亲整天给人家洗衣服,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和微肿的。白天,她要洗满满两大绿瓦盆的衣裳;晚上,她和三姐在一盏小油灯下,缝缝补补,每天操劳到半夜,而且终年不得休息。

有一年的春节,还不大懂事的老舍跑来向母亲报告:“妈,开当铺的刘家刚宰了两口肥猪,放债的孙家请了两座供佛的蜜供,像小塔那么高。他们家过年怎么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呢?”母亲忍住悲痛,对小儿子说:“咱们家吃饺子,咱们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

是啊,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春节吃上一顿带肉的饺子,母亲在年前就得加紧干活,多挣点钱,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母亲告诉孩子,自己家的饺子虽然肉少菜多,但这是靠劳动挣来的,来得正,吃起来也就香。

老舍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妇女,她爱干净,桌面上从不留有灰尘,柜门总是擦得清洁明亮。老舍的父亲生前喜欢养花。父亲去世后,母亲就精心浇灌留下的几盆石榴和夹竹桃。她每天都把屋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桌面不留灰尘,连破柜门上的铜环儿也擦得闪光,仿佛在说:别看咱们穷,可是活得硬朗。

母亲常常叫年幼的老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母亲要浇花了,他就去取水;母亲扫完地了,他就去撮土。小时候,当母亲和三姐做活的时候,老舍帮着打下手:递烙铁,看火,送热水和凉水,他为能减轻母亲的一分劳累而高兴。

慢慢地,就养成了他爱清洁、爱整齐的好习惯。乃至成名以后的老舍仍然保持着自己收拾屋子、像母亲那样把茶壶、茶碗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还经常自己取水浇花。老舍爱花,爱清洁,爱整齐,这些习惯都是受着母亲的影响。母亲这种勤劳、要强、办事认真的美德从小影响着老舍。

老舍一生也在辛勤为人民写作,建国后17年间,他发表、出版的戏剧、曲艺、论文等作品,总数约300万字,每年为人民贡献近20万字的精神食粮,而且他的每篇作品也从不潦草敷衍,总是整齐地书写清楚,规规矩矩、一丝不苟。

教子点滴:

母亲的一言一行都是老舍的榜样,特别是在小的时候,孩子最崇拜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母亲。母亲在他的眼里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自然,母亲的一言一行也就印在了孩子的脑海,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母亲的行为。长大后,这些行为就慢慢变成孩子的习惯。所以,作为母亲,究竟给孩子树立了怎样的榜样,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孩子厚道为人

老舍为人善良、正直,而且做事很有原则,做任何事情心里总会设下一道界线,不会逾越,极有分寸。在他一生中,每当见到别人有困难时,他都会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这点上,他有一点佛家的慈悲心肠,总是不忍见到人家的痛苦,时常舍己为人。

老舍说:“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但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老舍有一位姑母,常常在家闹脾气,是家中的阎王。直到老舍上了中学,她才死去,可是老舍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

老舍感叹: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

当姑母死去的时候,老舍的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了他。

母亲的影响和朴素的教育,给老舍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老舍在日后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有一次,老舍在荣宝斋画店买回一幅齐白石画的白玉兰,回家后发现此画原本属于吴祖光,被他妻子新凤霞在穷困之中无奈卖掉。

待吴祖光回京探亲时,老舍把他请到家中,然后将画赠还给他,对他说:“我很对不起你,我没能把你所有的画都买回来。”然后提笔在绫绢上写下:“物归原主矣——老舍”。吴祖光和新凤霞后来常常对人说:“老舍有金子般的心。”

事实证明,老舍的确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在街上看见算命的盲人走过,便与他们交谈,知道因为现已无人相信算命,所以他们都只有饿着肚子。于是,他立刻建议政府给盲人提供培训,然后把他们分派到文工团去当伴奏员,或者进到盲人工厂去工作。他自己又为盲艺人讲课,还自告奋勇,担任过一位盲艺人的证婚人。

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时,没有地方,老舍出面去借;没有钱,老舍出面去募捐;有人被捕,老舍出面作保向国民党政府要人,千方百计进行营救。抗战时老舍组织募捐工作,帮助过一些穷困交加的同行度过困难。他又曾给贫穷的画家送“过年费”,并协助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北京画院,这件事的意义更远远不止于救济。

不仅如此,老舍成名后对青年人尤其关心,总是求访必见,有信必复。一次,外地一位青年作者给老舍寄来习作稿子。他放下手中工作,细心为他阅稿、复信。当知道这位青年眼睛近视后,老舍又亲自为他配了眼镜并买了一个木盒,把眼镜寄给了这位青年。

教子点滴: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父母也许害怕自己的孩子由于太厚道会吃亏。殊不知,仁厚之心既是一颗爱人之心,一个心中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心存仁厚的孩子,心中充满了爱,父母又何愁他得不到幸福美满的人生呢?

同类推荐
  • 宝宝常见病护理食谱

    宝宝常见病护理食谱

    帮助宝宝快速恢复健康。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针对宝宝常见病推荐100道护理食谱,烹饪简单、营养美味,是妈妈必备的宝宝食疗手册。
  •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中从感悟教育的细节入手,从50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感悟教育的必要性和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友爱、稳定和包容之中,做一个冯顺弟一样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母亲,你本身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成就孩子,需要妈妈多久的陪伴?一辈子,也许还不够;一瞬间,也许已足矣。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畅销双色版)》一书,正是奉献给广大家长和老师们的一部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自学读物和教材。这本书组织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国外的若干教育专家和教授,集结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诸多老师的教育智慧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借鉴,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避免造成劳而无功、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一事无成等各种失误。
热门推荐
  • 总裁,别逼我!

    总裁,别逼我!

    【同父异母的姐姐和她孩子父亲的大喜之日,她亲手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大礼。】白色游艇,浪漫唯美的婚礼,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叫突然中断,侍者将一个襁褓中的男婴递到新郎怀中,“三少,这是一位女士送给您的新婚礼物。”他眯着眸子,眼中拢了一抹雾霭看向远方,慢条斯理地扔掉手中的戒指,“取消婚礼。”暗中的她,偷偷地看着这一幕,悄然离去。当她以为一切终于结束时,他竟然找上了门。她装作不认识他,慌乱地出声,“先生,您找错人了!”他一把扼住她手臂,将她桎梏在墙角,“破坏了我的婚礼,你以为我会轻易放过你?”她慌地心突突直跳,“不…不是我…”他却不依不饶,将她逼在死角,“那是谁?”为了她,他布下天罗地网,苦心算计,只等她跳入,整整三百六十五天的巨债,堆攒在一起,只等她慢慢清算,好不容易熬到了这一天,怎会轻易放开。————————————————————若干年后他望着她,将一枚钻戒强行套在她无名指上,“传说中,上天真有准备另一半给你。他是属于你的,你是属于他的,遇到时你便会知道。他与你一拍即合,心血相连,凹凸完美契合,直至终老。”她伸手摘下,放回他掌心,淡然一笑,“如果,上天准备的那一半根本不合意、不能相处,宁可不要。”
  • 藏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藏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继《川藏秘录》后,80后青年作家廖宇靖另一部藏地风情小说《藏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廖宇靖坦言,“这是一个让你一见倾心的爱情故事”。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全集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全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遵循此理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赢得一个意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成功人士奉行的人生准则。
  • 听律师讲故事

    听律师讲故事

    本书与一般的法律知识读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书内容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劳动纠纷、合同、房屋买卖、侵权以及行政诉讼等等方面,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些日常遇到的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以案说法,举一反三,通俗易懂,即便是没有任保法律基础的普通百姓,也能很容易的读懂。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避免枯燥的法律说理,本书选择的都是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既注重全面涵盖法律知识,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以逸待劳。
  • 居委“小妈”

    居委“小妈”

    居委会大妈?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小妈”当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的了报告、查得出流氓;招待起领导、调解完夫妻;照顾了小家、顾得起街道;斗得起小鬼、收服得了“洋瘪三”!
  • 依然旧时明月

    依然旧时明月

    46首古典诗词的全新读解,作者透过优美动人的文字,空灵、诗意的分析,梳理了古人的种种生命和情感,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内心生活做一个沟通,带领我们走进诗人词客的情感世界,去欣赏狂放的李白,潇洒的苏轼,禅意的王维,多情的柳永,以及那些深入骨髓的古典场景: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栊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
  • 透骨

    透骨

    曾经活得太过肆意张狂,南钦的出现是他醉生梦死里唯一的救赎。可是即便同床共枕,即使面对面时嘴唇相距不过两公分,良宴有不凡的出身,心却始终无法靠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娘亲有田

    娘亲有田

    乔子陌看着眼前的一间瓦房以及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包子,暴了声粗口:你大爷的!行,既来之,则安之。成亲五年,夫君失踪五年。爹不疼,娘不爱,哥嫂欺,就连出嫁的小妹也来踩两脚,妹夫更是一见她就两眼冒绿光。乔子陌怒!老娘不发飚,当我是稻草!且看她如何扳伪父,斗恶娘,打击哥嫂,踩死妹妹和妹夫,带着儿子走上小康路。母子俩日子过的风生水起,可是为什么,突然之间冒出来一个男人,半路劫了她的小包子。喂喂,帅哥,你长的帅也不能抢人儿子的!什么?这就是她那失踪了五年,让她恨的牙根痒痒的夫君?不是说她的夫君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农吗,怎么突然之间成了眼前这个衣冠楚楚,唇红齿白的妖孽了?乔子陌正在院中晒太阳,小包子迈着小短腿跑进来。小包子:娘,我把舅父家的二狗给揍了。乔子陌看他一眼:用什么揍的?小包子挥挥自己的小短手:手!乔子陌恨铁不成刚的拿手掻戳着小包子的额头:你傻的啊?拿自己的手去揍狗?娘不是教过你的吗?打狗要用棍子!下次记得拿打狗棍!小包子:娘,二狗不是狗,是舅父的儿子。乔子陌:儿子,只有疯狗才会乱咬人!懂?小包子点头:懂!所以我一定不会咬人,我只会打狗!摸摸小包子的头:真乖,不愧是娘的儿子。小包子:娘,我不咬人,那我可以多养一个人吗?乔子陌眯一只眼睛斜一眼:谁啊?小包子从门口拉进一人:就他罗!某妖孽男咧嘴一笑:娘子,不就是我罗!乔子陌:儿子,关门,放包子咬人!某男:娘子,为夫有田。小包子:爹爹,娘亲也有田。乔子陌:……
  • 网游之无双教皇

    网游之无双教皇

    11C只是一段数据,但在游戏世界,玩家又何尝不是一段数据。灵魂,源于思维和信念。 从新手村的光明独角兽到圣光城的光明圣龙,他诡异地掺和进了11C阵营势力的更替。 信徒、神官、白衣主祭,他表示奶爸很忙。 看圣光祭祀如何左右光暗之战、戏指天下英豪、笑看风起云落。 这,是一个善良奶妈的神棍之路…… (PS:本书华丽完结,新书开张——《网游之暴牙野猪王》 筒子们快到柳下碗里来,我的獠牙已经擦亮,吼!下面推荐位有新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