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提出第一个反倾销诉讼到1996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商品的反倾销调查达60多项,其中大多数案件都以中方败诉而结束。2001年4月17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正式决定:从4月23日起至11月8日的200天里,日本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及灯心草三种农产品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在限制进口量以内的产品征收3%~6%的关税,超过部分则征收106%~266%的关税。6月22日,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保护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开始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机和空调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代表分别在北京、上海、多哈、东京为解决贸易争端举行了多次磋商,均无实质性进展。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2月21日双方达成共识,日方决定不启动对从中国进口三种农产品的正式保障措施,中方决定撤销对日本三种商品的特别关税措施,这场争端总算得到化解。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此后,我国对美国出口激增,国内纺织企业日子一下子好过起来。然而5月,美国政府对中国输入美国的7类纺织品打起了鬼主意,当时的美国商务部长把阻击中国纺织品作为上任的“第一炮”打响。中美之间围绕纺织品问题展开了七轮艰苦的谈判才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不过,美国佬注定是不甘寂寞的,紧接着,贸易摩擦又转移到从钢铁到玩具的一系列产品。
小链接1:一个芭比娃娃引发的血案
2007年8月2日,从事玩具生产近30年的香港商人张树鸿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事业会就此终结。这一天,全球最大的玩具供应商,美国美泰公司宣布召回96.7万件已经在美国市场销售出去的芭比娃娃,原因是这些娃娃的细黄眉毛是用铅含量超标的油漆画上去的。生产这批产品的企业正是张树鸿设在广东佛山的利达玩具厂。产品召回对利达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此前6月13日,因美泰召回150万件玩具火车的另外一家中国生产企业倒闭,原因是火车站牌的停车标志英文“STOP”也是用铅含量超标的油漆印上去的。令张树鸿更加难过的是,某些同行还给他加上了“害群之马”的骂名。撑到8月11日,张树鸿实在撑不下去了,选择了在自己工厂的一角上吊自杀。
张树鸿死则死矣,活下来的其他企业主还得继续面对产品被召回的现实命运,一大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建起来的玩具生产企业纷纷倒闭。想当初,我国珠三角地区源源不断地接到来自美国的订单,从深圳到东莞、中山和佛山,成百上千家玩具厂在夜以继日地按照美国公司的要求赶工。然而,这一切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几个月内突然停止了,中国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2007年6月7日,美国6家钢管生产商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7家单位,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诉讼,指控来自中国的标准钢管涉嫌获得中国政府的不当补贴,以低于成本价在美国倾销,希望美国政府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6月28日和7月18日,美国商务部分别开始对中国产标准钢管和薄壁矩形钢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效率非常高,7月30日,美国钢铁协会等4家行业组织公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在过去10年向钢铁业提供了520亿美元的补贴。此后,美国对中国产的不锈钢焊接压力管、环形碳素管线管、钢制螺杆等多个钢铁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有落井的,那么在井外的人向井下扔几块大石头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产品在遭遇到美国政府围堵的同时,欧盟、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国政府也都跟着采取措施限制从中国的进口。
当然按照美国人的性格,这些还远远不是全部,他们哪会这么容易消停?在2009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中美轮胎特保案”。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曾引发了无数人口水战的“大案要案”。但是我想首先让大家明白“特保”这个词的含义。
小链接2:“特保”
大家要知道这个“特保”和我们经常听到的“低保”、“社保”完全是两码子事。“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第16条规定: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WTO成员还专门针对中国的纺织品设置了特别保障规则。根据该规则,在2005年至2008年,如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对WTO成员国市场造成扰乱,该成员国可临时实行限制,但4年内只能用一次,一次只能持续一年。所以,大家可以看出,这个“特保”是有时限的,一过了这个时限,那些WTO成员国就没这个特权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白用谁不用?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其在诉状中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还会有3000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将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根据美国调查程序,在8月7日的听证会后,美国总统将于9月17日前作出是否采取措施的最终决定。此案是奥巴马时代美国首起对华特保案,也是针对中国的最大特保案,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抵制中国产品。该案也是奥巴马对华贸易政策的风向标。
后来,这个“特保案”得到了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说,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照这么看,似乎美国已经对我们相当“仁至义尽”了,因为此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对中国产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幅度分别为55%、45%和35%。
当然,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100年前的中国了,面对美国挥舞的大棒,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反击。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是我们之前很长时间却在一直践行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骂人”的宗旨,对外表现得相当怂,这一次难得看到了我国政府雄起了一把,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近期,我国商务部收到国内产业申请,反映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们国内产业造成冲击,要求商务部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9年9月13日毅然作出决定,对上述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中国一贯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愿继续与世界各国共同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反抽人家一个耳光,还要说自己实际上是爱好和平的,这听着似乎有点流氓,但是要对付流氓就得用流氓的方式。
为什么美国老是盯着我们不放呢?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中美贸易的不平衡。1979年中美建交的时候,两国双边贸易额约为25亿美元,到1996年,美国统计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635亿美元,比建交时增加了25倍多,美方逆差达395亿美元。再经过10年的发展,中美贸易又跨上了新台阶。2006年美方统计双边贸易总额为3440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4倍多,其中美国逆差2326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29%。2007年,美国对华逆差达到了2562.1亿美元,占同期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32.2%。2008年,对华逆差扩大到2663.3亿美元,占同期逆差的33.3%。可以看到,中美贸易规模和美国对华逆差的规模都是呈上升趋势的。
这种巨大的贸易逆差造成了一度自信的美国人心理极度不平衡,对美国人“单纯”的心灵造成了深深的伤害,也成为美国挑起摩擦的重要理由。但仔细分析中美贸易的内在结构你就会知道,中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好处其实并不是像数字显示的那么多。之前大家已经知道了我国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也就是制造环节,使得国际贸易中许多商品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听上去似乎是制造业大国了,其实远非如此。我国进口产品中大部分为原材料和半成品,而出口产品大部分为制成品。比如2006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40.7%,为3214.9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2.7%,为5103.7亿美元;出口比进口多出1888.8亿美元——这一部分就是在中国增值的部分,它大概与我们的贸易顺差总额相近。但是这一部分也不是完全由我们获得的,比如对美出口加工贸易中,有的半成品来自美国,由美国在中国的企业完成生产;有的来自日本、韩国、东盟和欧盟等,由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企业完成生产。这样就使得原本属于美国和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都算在了中国的头上,但是其中形成的利润都被在中国的外国企业获得,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美国企业。由此可见,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中国得到的利润是很少的,绝大部分贸易顺差中含有水分。
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今天,资本、货物和服务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生产的国际化分工使得产品的属性很难按国家来划分。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产业结构有着很强的互补性,相互之间的依赖越来越强。而且即使我国从美国得到了大量的贸易顺差,那些多余的外汇储备大多也都用来买美国的国库券了。以2005年为例,美国为国库券支付了4.24%的利息(这个相对于其他国家国库券的利息率已经不算低了,所以我们才大量买美国国库券),但同时美国海外投资的收益则高达8.5%,美国从两者差额中赚得的钱基本能使其国际账户保持平衡。美国从贸易中得到的更大的好处在于,通过源源不断来自中国的廉价消费品,极大地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美国新闻媒体认为,过去10年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根据美中贸易委员会的研究,到2010年,中美的经贸合作可使美国GDP增长提高0.7%、物价水平下降0.8%、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制造业生产率提高0.3%。当然,中国也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不然我们辛辛苦苦搞外贸干啥?对国外市场的大量出口,可以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那么既然贸易总体来说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贸易摩擦呢?要看清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哲学问题: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大家应该能明白其实在美国也绝不是铁板一块,美利坚合众国本来就是许多个州联合起来成立的一个国家的意思。在美国国内,许多人会去从事不同的行业,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虽然他们都顶着一个“美国人”的头衔。美国有穷人也有富人,美国有工人也有企业主,他们的利益有时候是冲突的。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要求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都严格按照国家整体利益行事,那基本是幻想,绝大多数人最能听得懂的话就是:我能有什么好处?
就比如说在美国生产轮胎的企业里工作的工人,如果来自中国的轮胎充斥美国,将会威胁到他们的饭碗,他们自然是支持那个轮胎“特保案”的。但是那些买车的家庭可能会因为不能再享受中国廉价的轮胎而要花费更多的美元,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肯定是反对贸易保护的。那么美国政府面对这种状况会怎么办呢?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估计是这样的:美国政府会比较贸易保护对轮胎工人产生的利益和对普通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哪个大,最终会选择对整个美国最有利的方案。自然,理想的政府是应该这么做的,他们代表的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利益,而不是一小部分轮胎工人的利益。
显然大量消费者的利益总和要远大于轮胎工人的利益,但是美国政府最终通过了这个“特保案”,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要理解,虽然那一小部分工人和企业主绝不代表美国的整体利益,但是这个事情关系到他们切身的重大利益,关系到饭碗问题,所以自然会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来威胁、游说美国政府对中国产轮胎进行阻击。而消费者一方呢?虽然他们人数众多,但是一盘散沙,这个提案通不通过对他们个人影响并不那么大,所以自然也没什么强烈的意愿来关心这件事情。他们所希望的是其他人能够为了他们的利益奋起反抗,自己能够搭这个便车——想法虽然是好的,但是正是这样一种“囚徒困境”造成了消费者的整体失语。
那么美国政府、美国总统,一边面对着气势汹汹的工人,一边面对着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会怎么选择自然可想而知了——那些人手上可是握着选票的,政府也好,总统也罢,他们都不是圣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利。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我们一直高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而事实上却往往是整体利益为局部利益让路,民意“被代表”的原因。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贸易争端的仲裁机构——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基本情况。
1947年底,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宗旨是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以求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推行贸易自由化。后来关贸总协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新成员加入,到1985年,正式成员已有90个,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总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