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华携着女儿带一颗碎了的心来到西雅图时,是想给自己找一份出路。师姐因为早知道刘建和小柳好上了,格外担心如华的处境。听说刘建在和如华大吵之后,开车跑了,就知道刘建是去了加州,找小柳去了。如华在电话里痛哭流涕,说我怎么办?师姐说来这里吧,我们实验室的杨文廉刚离婚,两个孩子,女孩4岁,儿子才1岁多,想找个人帮忙照顾孩子,再干点家务。如华就买了单程机票,带着女儿贝贝,来到了西雅图。
初见杨文廉,是个憨厚的北方人,个儿不高,戴一副老式白边眼镜。见到如华笑一笑,很木讷的样子,只是眼睛相触的一瞬间,有一种清澈明亮。如华心中有点诧异,再看时,却只见平静。公寓不大,倒有三个卧房,如华和女儿一间。杨文廉工作忙,就把家都交给了如华。如华说我也付一点儿房租吧。杨文廉说不用,你只要帮我照顾好孩子就行。如华就住进来。虽说是有点尴尬,一家不是一家,两家不是两家。但如华那时就是那样一个情形,能有一个栖身之所就是好的。
婚姻就是一种生活状态。一旦打碎,一切重来,就像抽走了大梁,一栋房子就地坍塌,只好重新建立。如华那时是旧的倒了,也没有力气建新的,能有一个地方养养伤,已是天可怜见。
三个孩子,动不动吵成一片。如华是个马马虎虎的女人,以往跟刘建过日子时,倒是刘建干活儿比她多。刘建是那种有点洁癖的人,擦桌子还得吊一吊线,看看擦没擦干净。杨文廉长得粗犷,行事也粗犷,对家务,只求得过且过,油瓶子倒了,碰了脚才去扶,一身的衣服,没人问就不换。平日里回来得晚,也没话,房间里若没孩子闹,窒息得像将死的鱼。如华是因为与刘建赌气才跑出来,看到眼前这般场景,心凉了半截。再说离得远了,心里的气也消了很多,又念起刘建的好处。其实刘建说得也明明白白,他是下决心要与小柳断掉的,那时好上,也是因为异国他乡,没有温暖,又病着,高烧好几天,小柳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千里迢迢来照顾他,人心都是肉长的,一感动,就出了轨。如今如华来了,两面不讨好他也没意思,他想好了,做了选择,会跟小柳断掉,唯一的条件是给他时间。但如华忍耐不了小柳的电话,也忍耐不了刘建接小柳电话时那种温和的安慰的语气。别人听不出,如华还听不出吗?大学五年,他们在二年级就好上了,他们是一起长大的,如华明白刘建就像明白另一个自己。刘建的或轻或重的脚步,刘建在打定主意之后那听起来很轻微的沉吟。如华有时恨起来会揪自己的头发骂自己傻。当年小柳与男朋友分手时,如华还同刘建去安慰她,想来也许就是那时小柳爱上了刘建。你想,正为情伤,一个温文尔雅体贴入微的师兄来安慰,对小女生的小柳来说,移情的作用肯定是有的。不然,小柳为什么刚来美国就办担保让刘建来?如华不敢说小柳和刘建在国内就怎样,但感情上的微妙改变,如华想来,肯定是那时种下的种子。如华心中不甘的是,自己怀着梦想来到美国,就是为了知道刘建和小柳的情事?
白天三个孩子吵吵闹闹。如华忙得手脚不闲,没时间想心事。到了晚上,心事就挡不住地钻出来。那段时间,如华做梦的时间倒比睡觉的时间多。每晚都被梦境中的真实惊醒。而那梦总是一样的场景,一样的情节,挥之不去,让如华心如刀绞。
前面的窄街,两边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海。如华拉着贝贝的手,快乐地向前跑着,甚至都顾不上在后面把行李从后备箱里拉出来的丈夫。刘建望着这一对快乐的母子,一丝无奈的笑滑出嘴角。
这样短暂又忘乎所以的快乐,无数次出现在如华的梦境里。在梦境中,如华的头发在盛夏的风中快乐地飘着,就像一只展翅的鸟儿,又像一朵怒放的花朵,她快乐得那么自我,那么自然,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然而,梦境也总是在这最美的一刻停下来。有时,是如华突然丢了贝贝,有时是突然回头,看见了小柳的脸。如华飘洒的长发,在最美的一刻定格,彩色的画面变成黑白,无声的笑脸突然有了让人心碎的哭声,然后,如华从高处落了下来。
如华在梦中哭醒过来,她的胳膊在空中乱抖,长发把半张脸裹在里面。
她哭醒时月光还那么亮着,就像睡着时一样。这一场梦,真的有过吗?如华茫然地坐起来,手触到枕上,枕上居然湿了一片。
那么,我在梦里哭过了?我在梦里哭了多久?我怎么不
知道?
如华的内心有如五味瓶。充满酸苦辣,唯独没有甜。这是一段苦难辛酸的时光,如华不知在这样的苦海中如何渡过。生命真的就只有苦涩而没有幸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受尽苦难?
当然,所有的苦难都是有根源的。抱怨天地之后,她当然不忘是谁把自己原本好好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刘建,你毁了我的一生。如华想着,牙齿在暗夜里瑟瑟发抖。如果你告诉我你爱上别人了,我就不来美国,要么我来了,你就别告诉我,瞒我一辈子。你告诉我,是为你的良心不安吗?刘建,我愿意让你瞒我一辈子啊,你怎么就不懂?
我来了,只为知道你的移情别恋,然后委曲求全地同你过下半生吗?如华恨道。声音却在暗夜中消失进黑暗里,没人听得到。
这是一种不能化解的哀怨和悲愤。它有时像水,汹涌而冷漠,无情而不可阻挡,一下子就把如华裹挟起来,吞没下去,让她在一片茫然中丧失了自我。有时又像火,火苗来自如华的内心,如华就像一个炸药筒,被熊熊燃烧的火把整个身心照得鲜红炽热。如华明白,这样的火灾之后,她就只有变成灰烬一条路了。
谁能给她一盆水,让她冷却下来?
谁又能把她放在炉火里,把她锻造成另一个形状?
如华装箱子走时,只带走了自己和女儿的随身衣物。后来看到结婚时妈妈送的那一套景泰蓝的细瓷小碗,想了想,把它们塞进了衣箱。不为别的,不想辜负了妈妈那一番苦心。其实,如华想,这么易碎的东西,就不应该千山万水来到这个异国他乡。结发的夫妻都说断就断了,这么一套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瓷器,能存几时呢?
二
像往常一样,杨文廉睡得很晚。忙完今天的事情,他把明天的日程安排看了一遍,然后上床睡觉。刚睡没一会儿,他就听见了如华的哭声。开始时杨文廉吓了一跳,深更半夜,女人哭声,让人无端想起聊斋鬼狐。当然,杨文廉知道,如华就是那个狐狸精。开始时杨文廉有点烦。杨文廉也是离婚不久,自认伤口刚刚愈合,真的不敢看那个伤疤。再说,明天还有实验,进了实验室,七八个小时出不来是常事,何况明天还是一个重要的培植实验。
他翻了个身,想继续入睡。哭声还是不停地传来。只是开始时的不可阻挡变得时断时续。杨文廉听得出来,如华是在极力压抑自己的哭声,以至于哭声变成了痛苦的呜咽。然而,正是这样的时断时续,在夜深人静中尤其显出哀怨深婉。这样的一个深夜,这样的一种哭声,让杨文廉突然间感到一种生命的无助和悲凉。自从小影走后,他每日里忙工作,忙孩子,忙得焦头烂额,他就像这世界上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在太阳升起和落下的轨迹中,机械地做着别人要求自己做,自己也不得不做的事情。他的世界是黑白的,人生是负重的,生活是平面的,非常唯物,他只相信也只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他从不去想生活的本质,人的感情。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愿想,更不敢想。在小影走后,他的感情就消失了,青春的浪漫和生命的欢愉,在人到中年孤男一人儿女成双的生活里,杨文廉现在是一个刀枪不入水火不进的硬汉。
然而在如华的哭泣中,杨文廉感到了内心的震撼。他的心好像一洼池塘,如华哀哀的哭声好像是一缕轻风,波澜不兴的池塘居然荡起阵阵涟漪。女人的眼泪,是不是这冰冷的世界上最好的柔软剂?那晶莹的珍珠般的泪珠,是不是可以与天上的星星相比美?在杨文廉的暗夜中,如华的眼泪就这样春水一样渗入到干枯的河床里,有了这样的春水,河床就能绿草如茵吧?就能鲜花如海吧?就能星星如簇吧?杨文廉这样想时,内心一下子就变得由坚硬到柔软。
早晨吃饭时,如华的一对眼睛还肿着。杨文廉怕她难堪,故意不去看她。临走时仿佛不经意似的,说,我听大姐说你是中医?如华就点点头,还是那样低着眼。杨文廉说,这里出门向左一条街,有一个中医学校,你若有空,去看看,倒对你的专业。
隔几天,杨文廉把孩子们送去幼儿园,对如华说,你也去上学吧。
如华惊讶地看着这个萍水相逢的男人,看他把写好的支票放在桌上,然后开门走掉。如华却不领情,只呆呆地坐在桌前。虽然离开了刘建,她到底还没准备好怎样开始新生活。然而不这样又能怎样?如华知道,自己必须走出这扇门,才可能有另一扇门打开。
三
中医考试如期而至。陈安忙得日夜兼程,恨不能长出两个脑袋记那些经络穴位。如华却没事人一样游游荡荡。陈安说你不着急,到时怎么答卷子?如华说管他什么,就答阿是穴就是了。陈安懵懂道,什么是阿是穴?如华说阿是穴你都不知道,还考执照?陈安惭愧道,我本是学音乐的,哪里懂中医?就是
再努力,学的也是挂一漏万,不怕你笑。如华说笑什么,我如今记住的也没你多。陈安穷追不舍地说,那你倒说说,什么是阿是穴?如华说,就是痛穴嘛。你的针一扎上去,病人一痛,就叫一声“阿是”,那就是阿是穴了。陈安扑哧一笑,说,记住了,谢谢你。但你该用的功还是要用,万一考不过怎么办?如华轻飘飘地点点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发榜下来,只有如华没考过。如华看了成绩,倒没为自己想,只是感到对不起杨文廉那张支票。
杨文廉叹口气说,没考过怎么办?要不你先办个陪读?眼睛就看着如华。
在这座城里,假结婚办身份的不在少数。如华知道,杨文廉能这样说,就是帮她的忙了。好些人要找这个机会还找不到。如华却不说话,眼睛只管盯着地面。还是杨文廉忍不住,又怕被误解成乘人之危,分辩说,我就是想帮你……
话还没落地,就听如华说,我不陪读。我是中医,我可以办特殊人才留在美国。
杨文廉说,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放着好好的陪读身份不办,偏偏要办特殊人才,特殊人才很难办到的。
如华不说话。突然开了口,就是一大篇。难道我从一个男人的陪读再办另一个男人的陪读?我就是挣不脱给男人当陪读
了是不是?陪来陪去,把自己赔进去了,连自己都没有了,你看我这样你满意?
杨文廉没想到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江南女子如华会这样硬邦邦地说话,一时目瞪口呆,竟不知如何说话。杨文廉感到自己的一颗心,好像给了别人,别人又送回来了。杨文廉想那就把心接过来,放在自己的身体里,留着。
四
如华坐在窗台上,看外面街上停着一串串的汽车。刚刚进了秋天,一阵风过,树上轻飘飘落下几片树叶,静静地挂在汽车顶上,小街没有人,树叶慢慢飘下时,就更有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中国古人的生活环境,想必与千年后的美国有相似之处,时空间隔,星移斗转,都没能改变人类对自然的咏叹。想象着千年前的古人穿越时空来给自己带来感慨,如华忍不住叹口气。
孩子们却相处得好。几个人在不大的公寓里把有限的玩具摆了一地,还在叽哩哇啦地分角色。杨文廉的大女儿珍妮与贝贝一见如故,俩人同龄,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小儿子皮特,刚刚三岁,也许是因为没有母爱,特别爱哭,每次他一哭,杨文廉就叫珍妮照看弟弟。如华知道他是不好意思支使贝贝,好在贝贝是个很爱热闹的女孩儿,特别喜欢小孩儿,倒争着去看护皮特。杨文廉见了只是笑,如华看了也感叹孩子们的友情。小孩子多好,心里纯净得像湖水一样。还是不长大的好。长大了,烦恼就多起来,伤害,被伤害,伤害了别人还说别人是第三者。人类真的很麻烦。
也许是因为分离,如华现在想起刘建,只想起他的好,想起初恋时下雪的黄昏,刘建去车站接她,身上落了厚厚的雪花。想起她怀孕时去乘公交车,刘建张开双臂,护卫着她,让她感觉像公主一样。还会想起他们每一段往事。刘建常常用鼻子去碰她的鼻子,说,让鼻子亲亲鼻子,然后用耳朵去碰她的耳朵,说,让耳朵亲亲耳朵——如华每次想起这些,眼里的泪水就在瞬间流满一脸。如华想让自己忘掉,但越是这样命令自己,大脑的闪回就越丰富。尤其在看书复习时,书上的字迹会越来越模糊,如华的思维越走越远,在往事的回忆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