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elePhAnt
导演格斯·范·桑特
编剧格斯·范·桑特
主演阿里克斯·弗罗斯特
约翰·罗宾森
埃里克·德伦
伊莱亚斯·科内尔
故事分别从8组人的视角叙述发生在高中校园里的一起枪击案。John想逃课,被父亲发现后又回到学校上课。他先打电话给Paul,让他接爸爸回去。然后转身来到Luce老师办公室,等待因为迟到带来的惩罚。拘留管制的惩罚让他很伤心,独自一人躲在空荡荡的教室哭泣,Acadia的一个吻给了他安慰。Acadia去参加同异性恋联盟会议,John走出教室,遇见Elias,配合他拍了一张照片。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孩从他们身边经过。走出走廊,John带着一只狗经过操场向学校外面走去,遇见了迎面走来的穿着迷彩和拿着枪支弹药的Alex和Eric。他们俩警告John:滚得越远越好,会有坏事发生。他预感到一场可怕的校园暴力事件即将发生。然后跑着告诉所有看见的同学不要回教室,并寻找爸爸。
Acadia参加的同异性恋联盟会议,会上大家讨论关于如何辨认同性恋的问题。突然听到枪声,第一个出去看的同学被射杀。大家纷纷从窗口跑出去。只有Acadia在惊恐中,不知怎么办。
Elias喜欢摄影,在校园里拍了一对情侣的照片后,回冲印室。在走廊里遇见正要去校长办公室的John。Elias想要给John拍一张照片,John很配合地做了很性感的摸屁股的动作。然后各自走了。背景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从他们身边走过,她是故事的另一个叙述者Michelle。Elias和朋友在冲印室冲洗照片,然后拿着胶片走出冲印室,看见暗自神伤的John,拍了同样的一张照片,此时Michelle路过。他走进图书馆,拿起一本书坐下,看见Michelle正在整理书架,Eric和Alex举着枪进来,他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
Michelle正从体育课回来,老师询问她为什么体育课不穿短裤,她避而不答。老师多次要求她穿短裤,她不理会。她来到换衣间,听到大家议论她是个数学考了98分,却不穿短裤的怪物。在走出换衣间去往洗浴室的走廊里看到Elias正在给John拍照。从洗浴室出来,又看到Elias正在给John拍照,匆匆跑向图书馆。正在她整理书架时,看见Eric和Alex举着枪进来。
Nathan和Benny以及其他同学打完橄榄球后(正在上体育课的Michelle从这里跑步经过),走过操场和长廊,去找他的新女友。在走廊里遇见 Brittany、Jordan和Nicole,他觉得几个女生正在为他英俊的外貌倾倒。见到自己的女友Carrie,两人讨论着刚刚考完的数学成绩,走进办公室,签到离开,去参加聚会。两人在走廊里边走边聊,谈论去医院检查,害怕上次露营时的性行为带来意外的后果。Nathan安慰Carrie不要担心。突然两人听见枪声,慌忙跑到餐厅操作间躲起来。
Brittany、Jordan和Nicole正在走廊里聊天,看见路过的Nathan,谈论起他的感情往事,然后又谈起令他们生气的父母的举动,一起去了餐厅,三人商量出去玩,从玻璃窗看见John拉着狗。午餐过后,看见一个面试的女孩。然后三人一起去了洗手间。突然听到外面的枪声,看见刚才面试的那个女孩进来,表情惊恐,钻进洗手间没出来。突然Alex举着枪进来了。
Benny看见同学们慌张地往外跑,楼道里着火了,路过看见Acadia,帮他从窗口逃出去。他继续从楼道往外走,看见Eric举着枪谩骂Luce校长,他试图从这里跑过。
Alex正在上物理课,突然坐在前面的Nathan扔了奶油在他身上,他去洗手间擦干净后,跑到学校的餐厅,手里拿着纸和笔正在画这里的地图,对于同学疑惑的询问,他敷衍了事。回到家后,Alex喝了牛奶后弹起了贝多芬的钢琴曲《致爱丽丝》。这时他的朋友Eric过来找他,一个人玩起了杀人游戏,两个同性恋男孩过了一个晚上。早上起来Eric和Alex吃过早餐后,没去上课,观看有关纳粹的电视节目,然后收到了前一天从网上购来的枪支,跑去一间空屋子试枪。两人计划好此次攻击学校的任务就奔向学校。在操场上遇见了迎面走来的John,他们告诉他滚得越远越好。两人先去了图书馆,第一个射击了Michelle,然后射杀了所有图书馆里的同学。之后先后射杀了洗手间里的四个女孩,同异性恋联盟会议成员探出头观望的那位,楼道里的Luce校长,路过的Benny。Alex看见Nathan和Carrie朝杂货区跑来,在餐厅休息了一下,射杀了过来询问战果的Eric。然后去餐厅的操作间,找到Nathan和Carrie,将他们射杀。
画外之音
这是一部根据1999年震惊全美的科隆拜恩校园枪案事件改编的电影。曾获当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片名《大象》来自爱尔兰作家BernardMacLaverty关于“问题出现但是不去解决”的一个比喻。大意是假如屋子里有一头大象,人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但人们却在刻意地回避它、漠视它,最后习惯了它的存在,然而这种漠视却将最终导致问题的激化,让温顺的大象暴怒,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部影片故事极为简单,但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表现出极大的创新。影片先后用8组人物的视角分别重现这起枪击案发生之前的平静、乏味和单调的校园生活。John想要逃课被父亲发现,重新回到学校。Elias想要完成自己的摄影集,在校园里拍了一对情侣的照片。学习成绩优秀的Michelle,被同学们纷纷议论自己的怪癖。三个人视角交叉地叙述发生在校园里的这些平常的故事。Nathan打完橄榄球后去寻找女友Carrie参加聚会,Brittany、Jordan和Nicole对走廊里路过的Nathan品头论足,并抱怨父母对自己隐私的窥探。长距离跟踪式的拍摄,将每一个走过漫长的走廊、餐厅就餐、图书馆看书、同异性恋联盟会议讨论的真实而又平凡的人的生活进行了纪录片式的拍摄。这样一些缓慢的长镜头跟拍,让观众在静观中体会着平静的校园生活。然而在绿茵场地,纯净天空,飘洒落叶的美丽而又平静的校园里,从大家的谈论和行为中,我们可以嗅到浓重的厌学情绪的气息,苍白单调的生活,孩子和父母之间严重的交流障碍以及校园暴力,未成年人性问题。一切问题似乎被视而不见地重复发生着,没人理会,大家照旧每天如此生活。
也许Nathan用奶油袭击Alex成为他策划这起枪杀案的导火索,也许是纳粹思想鼓舞了他充满孤独和仇恨的内心,也许同性恋朋友Eric能够给他带来不同体验的生理感觉,也许泛滥的枪支弹药的出售为他提供了契机。但是他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听课,能够平静投入地弹奏美妙的《致爱丽丝》,让人神往。
这一切平静的背后隐藏的不平静很快聚集在一起,Eric和Alex的枪声为这一切画上了句号。对校长的谩骂和轻侮,似乎在发泄仇恨中得到了极大的心理安慰和复仇的快感。对欺负自己的Nathan,在枪杀他以前,照例先将压在心头的怒火变成谩骂和欺压的快感。一切从背后的袭击,似乎不那么真实,如同游戏一般。杀红了眼的Alex将自己的同谋正面击毙,而两人本打算案件结束后自杀身亡。在毫无反抗的校园里,他们肆无忌惮地射击,轻松从容的表情和步伐,让这场枪击案看起来丝毫没有影视剧的反复多变的情节,真实地将这一新闻再现和细化。
影片结尾Alex似乎打累了坐在餐厅喝死去同学的咖啡的镜头,让人回味,一个满脸稚气的男孩,悠闲地面对着尸体喝咖啡,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影片中除了同学们说话的声音外,《致爱丽丝》的画外音和枪声的搭配,让两种并不协调的声音构成了这起校园枪击案的基调。杀戮平静地发生,众多生命没有反抗地、悄然地死去。
平静中隐藏的罪恶,使人放松警惕,被漠视存在的孤独、苍白、单调、乏味的青春,残酷地一怒而发,造成了无法收拾的惨剧。
导演链接
格斯·范·桑特:美国著名导演,1952年7月24日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毕业后开始到纽约拍广告片和电影短片,曾当过导演罗杰·考曼的助手。1985年,拍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作品《MalaNoche》,被《洛杉矶时报》誉为当年最佳独立电影。1989年编导的《迷幻牛郎》和1991年编导的《不羁的天空》,都获得了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剧本奖。并且《迷幻牛郎》赢得了电影界的一致好评,确立了他本人青年导演近卫军的地位。这个时期他的片子主要关注社会边缘青年,尤其善于表达青春主题。创作了有名的“死亡三部曲”,即《盖瑞》、《大象》和《最后的日子》。1995年,黑色喜剧片《不顾一切》令他第一次取得了主流电影的成功。并且,在影片中成功改造了妮可·基德曼,也证明了他改造明星的能力。1997年马特达蒙主演的《心灵捕手》更是把范·桑特推向了一个事业的高峰,他凭借此片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独具才华的格斯·范·桑特,用自己在非常规的独立电影与主流制片厂制作之间来回自如的能力成功地在好莱坞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幕后花絮
影片的大部分都是演员们即兴发挥的。影片中的演员们大部分都没有表演经验,在电影中用的都是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