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300000001

第1章 母题如是说

“母题”一词是从英文音乐术语“MOTLF”音译而来。中文的直接解释是“动”的意思,但在英语中还有特定的含义,即它往往是某种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并赋予该事物的基本性质,它是独特的却又重复出现的音乐作品中的最小结构并构成作品的主干,在一部奏鸣式的乐曲中首次出现并在其后反复出现的那个旋律。随之渐渐被移至文化人类学、比较诗学、民间文学中引用,到今天又扩展到人文学科的诸多领域加以研讨。原因不是别的,诚如歌德所言,母题是“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①① 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1823—1832),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而“精神现象”自然涵盖人文领域的方方面面。

任何一个概念一旦“广而告之”、“张而扬之”,往往变得模糊起来。事实上,模糊之于文学也是正常现象。试想,人和文学本身都太丰富了,很难率尔操瓢,一锤定义,否则很可能陷入本质化即简单化的格局。

这样,我们可以说,在解读文学的“母题”时的种种读法,都有其合理性。若加整理,大致有以下十种对于母题的阐释:

(1)母题指的是主题、人物、情节或字句样式反复出现在作品里,成为利于统驭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的线索。如比较文学学者李达三对“母题”一词语的解释:“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美学吸引力;也可能成为作品里代表某种含义的符号。”①① 李达三:《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第391页,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年增订版。

(2)母题即原型,构成了母题序列或母题链,使作品潜伏一个脉络而加强了牵动力。如悲剧母题,原型就由酒神狄奥尼苏斯崇拜的祭祀活动中发展而来;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似可追溯到公元前五六百年的印度史诗《拉麻传》中的神猴哈奴曼的形象与情节上。

(3)母题是一个符号,一种文化标识。美国着名民俗学家史蒂斯·汤普森就从民间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叙事诗中,提取了两万多个符号称之为母题,组成23500个编号,并按二十三部类编排。①①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他对母题以及母题和类型之间的关系作如此解释:“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和动人的力量。”①① 同上,中文版第499页。

(4)母题即主题,集中在对个别(尤其是神话)人物主题进行追根溯源,并考察不同时代有名的或无名的作者如何利用同一个主题积素去反映历史与现实,进而认为“母题乃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或认为“母题”通常是“在一部艺术作品中重复出现的显着(主要)的主题成分”。①① 美国《新大学生辞典》第774页,斯浦林菲尔德出版社,1984年第9版。

(5)母题与主题相异,主题乃母题之寓意,是由多个母题结合起来所表达的思想,母题则纯粹是情节与行为的单元。母题较有具象性,而主题往往是抽象概念,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成了主题。主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

(6)母题的要素,有论者如(汤普森)归纳为三个:一是故事主角,二是情节背景中的事项;三是单一的事件。也有论者认为,母题的要素具有无所不包的属性:“每当母题这一术语被运用时,它的意思总是较为广泛并且包含了叙述结构的所有成分。”①① 汉斯—约尔克·乌特尔:《关于民间故事分类现状方面的几点意见》,见《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第二期。

(7)母题即故事成分,专指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持续存在于传统之河中的成分,也有人称之为“拟子”、“模子”。它能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本身独立存在,又能与其它故事结合在一起,生出新的故事情节。

(8)母题是象征。有学者将母题与潜在的思想联系起来,认为:“蕴藏最深的思想——超过了某种作品乃至许多作品的思想,必须在原型象征物中去寻觅,作家也不得不转向这些象征”。①① 靳斯利·费德莱尔:《当代文艺研究成果》,转引自魏伯·司各特编着《西方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第138页。

(9)母题即意象。意象是以语词为载体的诗歌艺术基本符号。母题可由一个或几个意象组成。母题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母题化,可使许多文化内容蕴藏其间。这在抒情作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诗歌中主导性母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核心意象。

(10)文学中母题的意义、功能、价值在于“被置换”。例如爱与恨置换出“复仇母题”,恐惧与希望置换出“乱伦母题”,忧与喜置换出“弃妇母题”,残酷与不义置换出“战争母题”,“昔我往矣”置换出“怀旧母题”,悲悯与仁爱置换出“拯救母题”,等等。这种可置换性,正说明了文学的可变性和视点的移动性。

上述种种说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母题”作了或侧重于内容或倾注于形式的不同理解,深究者,穷理增灵性,对今人有相当的启迪。返观当代世界华文文学,我们不难发现,大凡优秀的作品,文如其人——华人,故而无不内蕴其文化基质。这种文化基质,体现于华文文本之总体,也浸透于内容到语言形式诸方面,犹如一株树内流动的汁液,自根而上至枝、至叶,莫不流溢其间。一部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体,本无“第一”、“第二”之分,也无谁决定谁之别,然而,其核心还是“思”,是内容。这样,“母题”必然成为负载文化基质、传达内容信息的最基本的单元。母题之形成,也如同聚泉流而成深潭,每一个母题的背后,都在复写着无数的文本。

以情爱为例。伦理意义上的一个理想话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从古到今,存在着另一个道义上被毁灭的残酷的反命题:“有情人终成不了眷属。”于是,情爱的悲剧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身上屡屡发生,此一反命题亦为不同作家书写着。泰国的着名华文女作家梦莉,有一篇散文式的短篇小说《烟湖更添一段愁》,写的是湖畔之旅,适逢细雨迷NFDA5,勾起了烟波湖上的惆怅,往事涌上心头:一对恋人在湖畔缠绵相约,愿终身厮守。然而,战火毁灭了他俩的盟誓,最终造成了有爱无缘的“人间银河”,遗梦也此恨一生。这一悲剧性母题,其实曾被一再引用复写。同为当代女作家,张洁早于梦莉写有《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名篇。作家以优雅的笔调,娓娓动听地叙述了一则伤感的情爱故事:女主人公钟雨与老干部之间,为恪守道德情操和承认历史现实,虽然心存对爱的真诚渴望而无法获得“爱的回声”,然而精神却日日夜夜地相守一起。作家如此动情地形容这种生死相依的爱:“尽管没有什么人间的法律和道义把他们拴在一起,尽管他们连一次手也没有握过,他们却完完全全地占有着对方。那是任什么都不能使他们分离的。哪怕千百年过去,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着另一棵青草;一层浪花打着另一层浪花;一阵轻风紧跟着另一阵轻风……相信我,那一定就是他们。”这种对理想婚姻的放飞想象,不啻也是对漠视无爱婚姻的痛苦的社会习俗的反叛。这一话语表达,切中了当代生活里的一种心理现象,即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可忘记”的苦衷。我们不妨往后推,类似的话题,鲁迅写有《伤逝》。在小说中,涓生与子君相爱有加,然而,由于这一种爱无所附丽,辅之相爱者自身的性格缺陷,他俩的爱被无情地瓦解了,其结果是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不能忘记”地心痛,有情人依然未成眷属。如果继续后推,那么,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男女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不也是无法得其所爱,而又至死不忘所爱,结局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死亡,另一个深深绝望的出走。更古典一些,则有陆游《钗头凤》一词中不忘所爱的悲叹,“错错错”、“莫莫莫”的忏悔;有《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对贤良前妻刘兰芝的难以忘怀;有《长相思》中“君泪盈,妾泪盈,罗结同心结未成”的有爱无缘的悲哀;倘若再寻根认往,那么,《诗经·将仲子》中的寂寞女子,可谓开了先河:“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只能发出“仲可怀”而“岂敢爱之”的万般无奈……这样,我们不难看出,在“有爱无缘”的背后,历史地、文化地复写着无数的文本,有如聚泉流成一个深潭。而如果一个母题一再被引用复写,并经过时间的淘洗,遂可成为某种典故,精粹且意蕴超拔,产生深远的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确立如下的理念:

其一,优秀作品的内在结构有一个基本事实,即在一个波浪连着一个波浪的层面上,对于人类面临的一系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提出的基本问题,表现了承接与传薪的文化态度。这些基本问题并非成千上万,在数量上有限。因之,母题作为基本问题的呈示,通常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显着的、有独立自由度的成分,对作品的中心话语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一部作品有怎样的母题表现,有多少的文化积淀,就会有何等的意蕴与美质。

其二,鉴于母题是作品中主导性的、负载文化基质的情节单元,并不带有更多的神秘主义色彩和繁琐纷杂的风貌。海外华文文学既然以汉语中文为载体,自然地会以“深于比兴”、“长于取象”为传统。东鲁春风之《论语》,南华秋水之《庄子》,乃至天才之梦笔生花,隔岸之聚散离合等等,一再被引用复书,产生了较为稳定的母题,也成为一民族文化积累的果实。从“集体无意识”到“历史积淀”,都不难发现文学传承过程中存在“基本母题”的重要元素。这也成为我们观察海外华文文学的一个基点。

其三,具体到“基本母题”,我们进一步确认:(1)“基本母题”可以有较大的概括性、集约性和涵摄力;(2)“基本母题”可以因其染乎世情之变而触摸文学发展的历史语境、社会观念和时代精神的种种影响;(3)“基本母题”的追寻,还可以扩大我们的思维空间,纵则可以把握人文脉动,横则可以比较诸家路数,从而有效地增添创作与批评的色彩和深度,透过母题内蕴的人本的生存意味,指向人类恒常的关怀,而获取穿越时空超越功利的美的表现。

应当承认,基本母题具有在人文传统中“永续”①① “永续”,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常称之为“可持续性发展”,二者含义无大的区别。的能力,因其“反复出现”的特点,常常形成了母题的复杂性及其与主题的交叉性。相同的母题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主题可以有相同的母题来表现,这篇的主题可能是那篇的母题,母题的互补和共生源于这种复杂性,一个稍微有点结构的文学作品就能看到这种现象,而一个独立的文学领域则不可避免会有互补和共生,何况整个文学领域了。例如,神话母题中的创世母题和造人母题,没有前者,后者就不会发生,而前者的形态往往由后者构成,像盘古开天辟地的“卵形创世”,就是这个现象最好的注解。华文文学中灵与肉母题和爱与恨的母题也是这样,妻子或丈夫的灵和肉无不和丈夫(或妻子)的爱和恨联系在一起。它们的交织又强烈地表达着作者爱和恨的主题。

在海外华文文学中,由于区域性的介入,还产生了母题不同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中语言方式层面的区域差异性比较好理解,比如同样“卵形创世”,其他地方的文化可能用“鸟蛋创始”来标记,此地用“灵和肉”,别处则用“情和性”。但汉语话语体系又有特定的涵义和思想范式相关联,而思想范式又往往从中心主题才能得到概括,后者则直接建立在母题上,成为母题的载体与呈示。母题往往呈现出较多的客观性,并不直接地、明确地提出问题,而带有主观色彩的主题,在优秀的作品中,会提升到问题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海外华文文学千姿百态的主题,都是母题的具体体现,母题则是潜在的主题,是主题赖以生长的基础——自然,又会在主题中获得再生。

尽管有人把母题的数目细化至两万多个,但人类的文化母题实际上是有限的。基本母题并不太多,而它们的可能的表现形式(主题、情节等等),则是无穷的。

同类推荐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职场中各种典型心理现象进行解读,透视其背后的心理学成因,辅以生动贴切的职场案例,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心理制胜方法,帮助读者踏上从完美面试到立足职场,从出色下属到优秀管理者的成功之路,是适合广大职场人士阅读的通俗心理读物。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好兵帅克奇遇记

    好兵帅克奇遇记

    勇敢善良的帅克相貌平平,还有些愚笨滑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征召入伍,奔赴前线,开始了一段荒唐可笑的军旅生活。小说以笑骂的笔触对黑暗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当时社会的一切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大波(全集)

    大波(全集)

    李劼人著作《大波》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1937年的老版本。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作者的重写本,两个版本的内容相差很大,几本没有重复的内容。本书是作者1937年版本《大波》,作为1937年版本完整呈现,分上中下三卷。主要内容为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遭到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作品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大波》这部小说,在其浓郁的地方色彩之中,反应了一个人心浮动的动荡时代,它描摹了一个轩然大波时代的众生面相,对于研究方言文学和记事文学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帝凰:邪帝的顽妃

    帝凰:邪帝的顽妃

    身为本世纪权威考古学家的她,意外穿越到大燕国的小婴儿公主身上……从小长大,才发现公主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家兄妹都要欺负她,最后连好不容易挑中的夫婿也要嫌弃她……什么?给她带来无妄之灾的,竟是这个男人……额,第一次见面打破她的头,三番两次伤害她的他竟然喜欢她,她才不要如此霸道的宠爱……“宠,我就要宠你!这是宿命,我在劫难逃”---燕飏帝****哈哈,这次要送给亲们的是怎样一位男主呢,喜欢霸道宠的亲们勇敢跳坑吧,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男主配得上我们的穿越女……吼吼,收藏收藏,你们的支持才是风写文的动力!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狐王追妻万万次

    狐王追妻万万次

    一个十岁萌娃突然出现,一朝穿越,抱着她大喊“亲亲娘亲!”“等等……我是你娘亲,是妖娆美艳的九尾狐王?是仙姿潇洒的天宫上仙?还是霸气冷傲的千年魔王?“嗷,你爹爹是谁?”于是,顾浅浅横跨三个时空寻找三世恋人,一大一小的两只,都喜欢怎么选?点兵点将……”正当顾浅浅左右为难时,开始了一场逆天的五界寻亲大战!
  • 贵后专宠记

    贵后专宠记

    阮流烟十五岁被迫李代桃僵入宫。原本以为自己是颗定了死期的棋子,不成想在宫里生生活成了某个人手心里最璀璨的明珠。多年后,作为大堰最尊贵的女人,她对着东方恪问出了一直藏在心底的疑问:“为什么是我?”东方恪深深看了她一眼:“皇后最近瘦了,抱起来有点硌手。”阮流烟:“……”小贴士:文与编辑商定后,望亲们支持正版哦~原名《臣妾不想死》正式更名《贵后专宠记》~我的专栏求收藏:久居深海丶完结种田文:《寡妇当家录》丶存稿女配文:《快穿之我为正妻》双重生接档宫廷文:重生之与郎共眠上一世,虞锦少不更事得罪了某人这一...
  • 人性改一改 人气百分百

    人性改一改 人气百分百

    阐述了一个人的成长、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和他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经常失败,其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好人缘。人际关系专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人越是懂得人际关系,就越能适应社会,其人生成就也会越大。那么,如何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人的良好的本性,能够让人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完美地解决事情的习惯和能力,简单地说,无外乎会做人而已。这些人处理事情不急不躁,自然能井井有条;对待朋友热情诚恳,自然能左右逢源;看待事情冷静客观,自然有真知灼见;面对挫折勇敢坚韧,自然能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