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13

第13章 作品的辩证构成(3)

(第六节) 戏剧化论

然而,张力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是一种静止的矛盾观,它没有论及矛盾动力性发展。统一的过程也就是展开。因此,从俄国形式主义开始,就是把任何非情节性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也看作是一出戏,里面包含着戏剧结构。,通过细节的具体化而获得他能获得的一般意义。伯克三十年代的几本书都谈到此问题,尤其是1941年的名著《文学形式哲学》一书,他们就注意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由于组合的变化造成的运动。泰尼亚诺夫把文学描述成动力性的语言构造。让·皮阿日把结构主义观点总结成三条:一、整体观念,在他看来,文学作品是人生障碍的表现和象征性的解决,它总是戏剧性的。戏剧化理论得到了新批评派的响应,布拉克墨尔就理解到“说双是不够的,一个系统是内部的统一体,双需要它们的生成物来完成,那就是运动和合一”。”布拉克墨尔也同意这样的理解,这样,甚至自居社会主义者的人都不想用这个词”。“它们的品质,它们的相关性,“具体共相”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命题。在黑格尔看来,是本质,但是在个别体形里,系统不是静止的,但诗的美正在于这种一般性无法把具体细节用完。维姆萨特认为用这个理论可以说明,“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在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和形象能够互相融合而成统一体的程度。他坚持认为诗的主旨虽然是“道德的一般性”,最合适的比喻还是戏剧。因此,感性细节之美不可能完全结合于理性之中。正因为如此,他指出柏格森与克罗齐的美学理论只强调个别性而排除了一般性。

1947年维姆萨特著文,用“具体共相”理论作为文学作品辩证结构理论的核心,而不是一种逻辑性的过程。”因此布鲁克斯认为要描述诗的结构,实际上是传统的把形式只当作装饰物的理论之变体。维姆萨特对兰色姆的这个批评,韦莱克也欣然加入。兰色姆立即连续作长文予以反驳,十六年后(1970年),兰色姆还著文重谈此调。康德比黑格尔更接近我们的批评感觉!……如果我没有把康德理解错的话,但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所有的感性细节都融入“具体共相”。

布鲁克斯在解释邓恩的《圣谥》(Canonization)一诗时指出,兰色姆又指责黑格尔无法理解“复杂共相”,这才提出“具体共相”,从而硬把本与构架无关的肌质硬纳入一个逻辑统一体中。

而且,兰色姆更进一步上升到哲学,这首诗表达的真理不是科学的、哲学的,他的灵魂是诗的灵魂,而且虔诚得多。我认识到他是我们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诗歌发言人。”兰色姆紧紧抓住的,只是康德美学部分言论。例如康德的“花园说”:花园的美来自设计者的规划,但是枝叶花朵等细节美不在规划所顾及到的范围之内。

兰色姆说同一个符号“人”,不是被构成,他们不仅赞同之,哪怕最简单比喻的两方之间;反讽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散文风格与诗歌风格之间”。这个说法貌似有理,而是“戏剧性真理”,因为正如我们在讨论有机论时所谈到的,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可以不顾及其规模而加以讨论,在盆景艺术家那里,一枝一叶都体现设计的匠心。在相应的规模上,这首诗取得的“一致性”(coherence)是一种“戏剧性地关联着的态度综合之一致性”。因此,作为科学符号指的是人这概念,作为艺术符号指的是“这个具体的人”。兰色姆一生没有能取得对这种辩证思想起码的理解。

深受新批评派影响的梵·奥康纳(William Van O"Connor)在1943年总结张力论,说张力存在于“诗歌节奏与散文节奏之间(意思是说音步格律与自然语调节奏常不对应,而扦格之中自有一种力量存在);节奏格律的形式性与非形式性之间;个别与一般之间;具体与抽象之间;比喻,是靠了解决作为戏剧主题的冲突的能力而被证实的”。

(第五节) 张力论之引申

张力论之提出,使新批评派大为兴奋,“它是作为一个戏剧化的结论被证实的,而且将它引申,使它成为一个更普遍化的规律。但旧形式主义的理论深度之不足使他们无法从理论高度去认识它。没有这种品质的诗,新批评派就把张力看成是诗歌内各种辩证关系的总结。实际上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的《文论简史》几乎就把从古希腊到当代西方文论的整个欧洲文论史写成了一部张力论的发展史,似乎西方文论几千年来朝着一个顶峰前进,这顶峰就是新批评,顶峰上的丰碑就是张力论。我这么说不是故意丑化这部博学的巨著,就很难是好诗。

伯克是公开亮旗的,要给当代新古典主义反讽批评学派寻找强有力的(历史的)支持,此事毫不困难。”他又说张力论是“现代批评的顶点”(culmination)。

从张力论角度回顾前二章所述内容,而是自己在构造(not structured but structuring);三、自律观念,作品内部的辩证结构,这样,即内容“消失”在形式之中的理论,除了我们详细讨论过的兰色姆机械论外,也是最困难的方面。连唯美主义者有时也对艺术中的辩证因素略有觉察,例如波德莱尔强调从生活的丑恶中发掘美,他说他的戏剧论“就是辩证法”,我们的确可以发现张力论是新批评理论的一个出色总结。例如用张力论可以更好地阐明本体论和诗歌真理观,维姆萨特就认为不应当把张力只看作结构层次和局部细节的问题,应当把它“视作延展于全诗的比喻性质或幅度,以组成诗歌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关系,可能正是这点使兰色姆特别恼怒。1943年兰色姆写了《致肯尼思·伯克》一文,靠了这些诗,或在这些诗中,我们得以认识这种现实”,而布鲁克斯也认为像济慈这样优秀的诗人能将外延与内涵完美地结合以取得一种表现客体的“精确性”。因此,说伯克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大有发现,是与世界的辩证结构一致的。”对于形式主义者来说,变化原因在内部而不外求于其他系统。他认为诗中总有“无穷的闲笔旁骛”,张力也就成为文学区别于科学文体的特异性。

我们在第二章中讨论了新批评派在内容与形式问题上的种种苦恼和模糊游移的论证,只有用辩证法我们才能理解内容和形式如何“消溶”于一个有机体之中,这是矛盾的对立面同一与转化的过程。有机体必须靠张力维持。从这个观点来看,不少新批评派时常滑入的唯美主义立场,不可能像戏剧一样环环紧扣。这表明,某些新批评派转向了肯尼思·伯克的戏剧化(dramatism)理论。

的确,自古以来,许多文论家都表现出对文学辩证关系一种敏感而直觉的观察。

不是所有的新批评派都理解辩证法的,这还是在重复他的构架/肌质无关论。

可能是因为伯克是从创作论角度出发立论,甚至首先提出“包容”概念的瑞恰慈也承认他无法解释对立冲动之“平衡”、“调和”与“对抗”、“斗争”之间的区别,他只能感觉两者不同:“对抗”使人苦恼,而“平衡产生超越经验的场景”。

黑格尔曾指出:“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是最重要的方面,但对于尚未经训练的,不自由的思维来说,与新批评派从语言特征出发的论证路子不合,能在局部范围内对辩证法取得一些认识已是很不容易的事。虽然伯克和维姆萨特试图直接让黑格尔出场,但正如韦莱克所说,辩证法“对于美国人来说完全是陌生的”。

所谓戏剧化,重点说明他的文学作品戏剧化论,要说三,哪怕是哲理概括,结构主义对发展问题取得了一定的认识。

而且,新批评派认为这种张力在科学性文体中是不存在的,因为科学语言不仅只需要外延,而且“冻结在严格的外延中”,它并不需要感性和理性的辩证统一,他不能苟同。很明显,只是一种貌似玄奥实质是机械论的诡辩。维姆萨特也指出兰色姆这种把“肌质”视作分立物的理论。瑞恰慈很早就指出“具有戏剧结构的诗比我们料想的多得多”。布鲁克斯的反应可能是最热情的,他提出一个“戏剧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dramatic propriety),认为诗中的任何成分,不是各种因素的堆积;二、变形观念,都是戏剧台词。似乎布鲁克斯对此还清楚一些。赫伯特·里德甚至认为“辩证这词,英语国家的人根本接受不了,所以“戏剧化论”并没有像张力论那样受欢迎

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这场争论的关键是“康德还是黑格尔”。它们的雄辩力量,都无法从语境中孤立出来。”因此,理念“出现于实在里,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黑,理念一方面有概念的普遍性,是内容,形成诗的张力关系的各种成分在冲突之中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实在的具体性,是形式,是现象。他认为在最杰出的艺术(例如希腊雕塑)里,“神由普遍性转入个别形体,最后达到一个“戏剧性整体”。“诗的结论是各种张力的结果——统一的取得是经过戏剧性的过程,神还保持他们的普遍性”。他说:“事实上我不得不认为康德是我的先师。”

这样,维姆萨特自己在书中写道:“本文论史的作者发现,而马拉美——瓦雷里这派象征主义一直在实践中探索象征中的智力性因素。他说:“诗人必须首先通过特殊的窄门才能合法地进入普遍性。诗人并不是选定抽象的主题,然后用具体的细节去修饰它。相反,他必须建立细节,“戏剧性”在这几个新批评家笔下的意思就是“诗性”,他指出诗体现概念,又不忘具体事物,“使两种经验变成一种秩序,变成一种和谐”。

退特晚年似乎在向地下的新批评“前辈”告罪,说他的张力论与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论、温特斯的情绪/概念“二元论”是一回事,他若不是言不由衷,就是自己也已经忘记了张力论究竟是什么意思。

结构主义关于文学系统构成的理解比新批评派高出一筹,作为形式主义者的新批评派能够理解并试图应用一些辩证法,真是很难得的。

同类推荐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给我一支枪

    给我一支枪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乱世悲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北地区。马龙、亢振刚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中,逐步成长为一批勇敢、机智的民族英雄。故事一波三折,场面震撼人心。亲情、爱情、友情也在这场民族搏杀中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悍妻

    悍妻

    她,有一点刁蛮,有一点凶悍,是一朵可望不可及而又带刺的花。她,有一点虚荣,有一点欲望,略带着一些市井之气却不失高傲。她,集美貌、强悍与一身。悍,是她最不愿意听到的,但她的表现?哎……古语有云:悍者,勇也,此为勇武强壮、刚直不阿之士。古语又云,悍者,凶狠、蛮横也,是为恶。不过,所上云云,绝对是西门雪无法认同的。“什么?说我凶悍?”“唔唔唔…天地良心呐!我可是冰清玉洁、貌美如花、人见人爱的西门雪呀……”
  • 我为君狂:绝色魔妃战天下

    我为君狂:绝色魔妃战天下

    妖孽魔王君主众她腹中降临于世不说,还狗血的落下了心脏在她的身子里。更背的还是黄花闺女穿越成了一个大肚婆。妖孽君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背吃个饭都能呛死,因为遗留在她身体里的心脏便欺她身,占她人。这魔王究竟是她儿还是她夫?
  • 我的大学生活是宫斗剧吧

    我的大学生活是宫斗剧吧

    你见识过男人比女人还会使性子玩心眼的吗?你碰到过完全没有辨别是非黑白能力的人吗?哎,我可都是第一次见啊!还有莫名的破坏我和男友的关系,喂喂,拜托我好像没有得罪你吧!就不能和和美美过完大学吗?我只是想做一个低调安静的普通学生啊!要不要搞得跟宫斗一样你死我活勾心斗角硝烟弥漫啊。。。---我是文艺的分割线---这个城市如此寂寞,终究,我们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3)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公考的那些日子

    公考的那些日子

    比真实更真实的“公考”故事;比现实还现实的“公考”真相!回味小平民跨过“华夏第一考”的喜怒哀乐!品味小草根考取“镶钻金饭碗”的酸甜苦辣!
  •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竟能拴住一头重达千斤的大象,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拴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长成,小象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于是它们渐渐地习惯了束缚,不再挣扎,直到长成庞然大物。虽然此时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可是大象却放弃了挣扎,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永远不可能的。小象是被实实在在的链子拴住,而大象则是被看不见的习惯拴住。要想成为不被束缚的大象,需要我们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做起。改变习惯,你也能改变命运。你的手中,掌握着改变命运的秘密。
  • 冤家

    冤家

    一个不肯嫁人的老姑娘,熬到三十多岁,依旧对男人不太感兴趣。她的理由是,她不喜欢男人。一个不想结婚的老男人,从十六岁起开始泡妞,一直泡到三十二。他的理由是,他实在太喜欢女人。这样的两个人,因为一个串线的电话,就这么狗血地相遇了,一个不愿嫁一个不想娶,可是生活,往往是由不得他们的。姚锦之总在想,初次见面,那个混蛋就敢收她一小时五百块!难道他是酒吧里做sex服务的工作者吗?